导读:本文包含了甜蛋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蛋白,基因,密码子,信息学,黄冠,生物,甘蓝。
甜蛋白论文文献综述
何明娟,刘宁,邹曙明,蒋霞云,潘迎捷[1](2019)在《马槟榔甜蛋白基因(MabinlinⅡ)的密码子优化及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根据大肠杆菌密码子的偏好性,对马槟榔甜蛋白基因MabinlinⅡ(A链+B链)的密码子进行优化,并将优化后的马槟榔甜蛋白基因命名为MabinlinⅡ(AB) Plus。将MabinlinⅡ(AB) Plus基因与大肠杆菌表达载体pET-28a(+)片段连接,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ET-28a(+)-MabinlinⅡ(AB) Plus,进而转化到大肠杆菌宿主表达菌株BL21(DE3),IPTG诱导蛋白表达。结果表明,密码子优化后的基因MabinlinⅡ(AB) Plus在大肠杆菌中最佳表达条件为:最适IPTG浓度1.4 mmol/L,最佳诱导剂温度为37℃,最适菌株起始生长量OD600为0.7,最佳诱导时间8 h。在最佳诱导表达条件下,目的蛋白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约33.0%,与优化前约有提高7%。目的蛋白的上清液经过亲和纯化,在19 kDa处有单一的目的条带。经过感官评定,目的蛋白的甜度约为2%标准蔗糖溶液的400倍。这为研发以马槟榔甜蛋白为基础的新型甜味剂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科技》期刊2019年18期)
白泽涛,何贻洲,黄军艳,程明星,曹慧慧[2](2018)在《甘蓝型油菜类甜蛋白基因家族成员的鉴定及起源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由核盘菌引起的菌核病是导致甘蓝型油菜产量损失的重要原因之一。类甜蛋白(TLP)作为病程相关蛋白第五家族,在植物抗病防御系统中发挥关键作用。本研究在甘蓝型油菜基因组中鉴定获得70个类甜蛋成员,进一步分析了拟南芥、水稻、玉米等物种,将该基因家族分为8个亚类;多倍化和基因组局部复制是造成该家族在油菜中扩张的主要动力;保守结构域分析表明特有进化分支中的家族成员其C端融合了抗菌肽(PRP)以及激酶结构域(kinase),形成了融合基因TLP-PRP和TLP-K。为了追溯其起源,我们借助目前已完成测序且进化梯度相对明晰的物种,通过比较基因组学的方法,对TLP-PRP和TLP-K基因进行基因组水平共线性分析。结果表明TLP-PRP的融合较为古老,最早发生在白花菜科,而TLP-K的融合发生在不同进化时间点,由远及近依次发生在山萮菜属(Eutrema salsugineum)、甘蓝型油菜祖先种以及甘蓝型油菜。有意思的是,近期发生在芸薹属的TLP-K均为非共线基因,进一步分析表明非等位同源重组可能是导致融合发生的主要分子机制。转录组数据表明91%(64/70)家族成员至少在一个组织中表达,23个基因在菌核病感病品种和抗病品种中表达存在明显变化,其中包括TLP-PRP和TLP-K,这些结果为我们后续研究该家族中结构变化对其功能的影响提供了方向指导。(本文来源于《中国作物学会油料作物专业委员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综述与摘要集》期刊2018-11-19)
槐强强[3](2018)在《调控甲醇诱导时间优化毕赤酵母生产甜蛋白过程及其碳/能量代谢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甲醇营养型毕赤酵母是一种高效的外源蛋白表达系统,该系统具有分子遗传操作方便、细胞易于达到高浓度、外源蛋白表达水平相对较高的特性。重组毕赤酵母表达外源蛋白的过程中,一般是在细胞达到高浓度(100 g-DCW·L~(-1)左右)后启动甲醇诱导。也有报道指出,在较低细胞浓度(50 g-DCW·L~(-1)左右)下启动甲醇诱导可以有效地控制整个发酵过程的溶解氧浓度,缓解毒副产物的积累,促进目标蛋白的表达。但是该操作策略下甲醇/能量调控机制不明,相关研究报道很少。论文以生产表达甜味蛋白(monellin)的甲醇利用慢型重组毕赤酵母为模式菌株,通过在线分析计量甲醇消耗速率、CO_2释放速率和O_2摄取速率,探讨了在不同细胞浓度下启动甲醇诱导、外源蛋白表达体系的甲醇/能量代谢模式,分析了在低细胞浓度下启动甲醇诱导、同时将诱导温度控制在30?C策略下monellin得以高效合成的原因。论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不同细胞浓度(100 g-DCW·L~(-1)和50 g-DCW·L~(-1))下启动甲醇诱导,并将温度控制在30?C和20?C,比较不同策略下毕赤酵母表达的monellin浓度。低细胞浓度下启动甲醇诱导同时将温度控制在30?C策略下monellin浓度达到2.62 g·L~(-1)的最高水平,是高细胞浓度启动甲醇诱导策略下monellin浓度的2.5~4.9倍。(2)低细胞浓度启动甲醇诱导并将温度控制在30?C策略下,monellin比合成速率与细胞比生长速率完全耦联、且耦联系数最大,细胞比生长速率较高;甲醇异化供能途径中用于能量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NADH)合成的甲醇消耗比率较大,可为monellin合成提供充足的能量;走向合成monellin前体物质途径的碳流最大(65%),且能与用于ATP再生的碳流形成最佳匹配。该策略下理论NADH(能量)利用效率η最高,η在甲醇诱导的绝大部分时段(89%)处于高水平(η>0.8),表明供能途径中产生的NADH能够高效地用于ATP再生以支撑monellin合成。(3)为验证低细胞浓度启动甲醇诱导促进外源蛋白表达的通用性,将表达人血清白蛋白-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融合蛋白(HSA-FGF21)的甲醇利用快型菌作为验证菌株。分别在不同细胞浓度下启动甲醇诱导。低细胞浓度诱导策略下目标蛋白的浓度达到107.8 mg·L~(-1),是相应诱导温度、高细胞浓度诱导策略下最高目标蛋白浓度的3.3倍。碳代谢/能量代谢模式与monellin的表达生产性能基本相同。在较低细胞浓度启动甲醇诱导、并在常温(30?C)条件下的通用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验证。(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期刊2018-06-01)
刘潮,韩利红,王海波,高永,唐利洲[4](2018)在《植物类甜蛋白基因家族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类甜蛋白(Thaumatin-like proteins,TLPs)在植物对抗胁迫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该家族属多基因家族,蛋白分子量较小,具有典型的thaumatin结构域,且高度保守;典型的TLP蛋白由16个半胱氨酸残基对形成8个二硫键,叁维解析结构具有功能域Ⅰ、Ⅱ和Ⅲ 3个保守功能域,表面具有"V"形酸性裂缝,保证了蛋白的催化功能;多数物种TLP蛋白归为10个聚类组,各组发生了不均衡扩增;TLP蛋白具有抗真菌、葡聚糖酶、过敏原等活性,能被激素、逆境胁迫等多种信号诱导表达,能被生物或非生物因子诱导表达,广泛参与了植物生长发育、抵御胁迫等多项生命进程,在植物先天免疫中发挥作用。通过基因工程手段,越来越多具有抗真菌潜力的TLP家族基因被用于提高植物抗病性。从类甜蛋白结构、进化、生物学功能及其应用等方面对近期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生物技术通报》期刊2018年03期)
刘潮,韩利红,宋培兵,王德琴,王海波[5](2018)在《辣椒类甜蛋白基因家族鉴定及表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在全基因组水平上了解辣椒类甜蛋白基因(TLP)家族特征,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利用辣椒基因组数据库,对筛选的28个辣椒TLP家族成员进行鉴定,对结构功能、聚类及时空表达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辣椒TLP家族基因主要分为4种结构类型,基因分布在9条染色体上。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辣椒TLP家族基因属于8个聚类组,其中成员最多的聚类组5中的基因主要来自1号染色体。基因启动子区顺式作用元件分析发现多个激素响应元件、生物/非生物响应元件。时空表达分析结果表明,多数辣椒TLP家族基因在各器官和果实发育的各阶段均有较高表达,各成员在时空表达上具有器官特异性。本研究为辣椒TLP家族基因的克隆及其在植物生长及对抗胁迫方面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刘潮,韩利红,王海波,高永,唐利洲[6](2018)在《枣类甜蛋白基因家族的鉴定与生物信息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从枣全基因组中鉴定类甜蛋白(thaumatin like protein,TLP)基因,为枣TLP基因的功能研究与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从枣基因组数据库中鉴定TLP基因家族成员,并对基因结构、进化、启动子区顺式作用元件和密码子使用性等进行分析。【结果】共鉴定到34个枣TLP基因,位于9条染色体上,分为4种结构类型,基因结构相对较简单;系统发育进化分析归为9个聚类组,其中聚类组5和聚类组6中的成员最多;基因启动子区发现多个与增强基因表达、激素响应和胁迫响应相关的元件;基因密码子使用偏性弱,基因进化主要受碱基突变的影响。【结论】枣基因组中含有34个TLP基因家族成员,数量相对偏少;在植物生长、果实发育和抵御胁迫过程中发挥作用;进化过程中主要受突变选择压力影响。该研究为TLP基因家族的功能分析和遗传育种应用提供了参考和借鉴。(本文来源于《果树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刘潮,韩利红,王海波,唐利洲[7](2018)在《谷子类甜蛋白基因家族的鉴定与密码子偏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类甜蛋白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抵御胁迫过程中发挥作用。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谷子类甜蛋白家族基因组成、结构、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密码子使用偏性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谷子类甜蛋白家族包含43个成员,分布在9条染色体上,分为3种基因结构类型,其中16个成员仅包含1个外显子,14个包含3个外显子成员的内含子相位均为1-2型。根据系统发育分析归为12个聚类组,聚类组5中的基因主要来自Ⅲ号染色体,聚类组6中的基因主要来自Ⅰ号染色体,其内含子相位多为1-2型,这些基因可能来自同一祖先基因,与进化过程中的染色体重组事件有关。88.4%的基因参与应激反应,多个基因启动子区含有激素和胁迫响应元件,说明该家族基因在植物抵御胁迫过程中发挥作用。多数基因有效密码子数(ENC)较小,密码子的第3位的G+C含量(GC3s)值分布集中,包含10个最优密码子,均以G或C结尾,表明谷子类甜蛋白家族基因密码子使用偏性强,基因表达潜力高,进化过程中主要受自然选择压力影响。(本文来源于《西北农业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李刚波,杨峰,赵林,樊继德,李勇[8](2016)在《‘黄冠’梨类甜蛋白编码基因PbPR5的克隆及其表达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离和克隆类甜蛋白基因Pb PR5,了解其在‘黄冠’梨不同组织、不同发育阶段以及受到非生物胁迫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时的表达情况。【方法】以‘黄冠’梨(Pyrus bretschneideri‘Huangguan’)组培苗为试验材料,从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处理的c DNA文库中克隆获得该基因全编码区序列,命名为Pb PR5,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研究该基因在盐、聚乙二醇(EG6000)、SA和乙烯(ETH)处理后的表达情况;以12 a生‘黄冠’梨的叶片和果实为材料,探究该基因在叶片和果实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模式。【结果】Pb PR5的c DNA序列长度为741 bp,编码224个氨基酸残基;该基因的基因组DNA序列长度为813 bp,包含1个内含子。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Pb PR5蛋白与其他植物PR5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较高。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Pb PR5基因在‘黄冠’梨组培苗的根,茎,叶中均能表达,其中根部的表达量高于茎和叶;盐和干旱胁迫诱导了该基因表达,根和茎中的表达高峰均出现在处理后6 h,叶在盐胁迫后24 h和干旱后12 h出现表达高峰;SA和乙烯也诱导了该基因在叶片中的表达。在不同发育阶段的叶片中,老叶表达量最高,成熟叶次之,幼叶中不表达;在不同发育阶段的果实中,成熟果实中表达量最高,幼果期和膨大期果实表达量较低。【结论】Pb PR5基因在‘黄冠’梨各组织中非组成型表达,并且在‘黄冠’梨抵御生物和非生物胁迫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本文来源于《果树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李健平,王卓,徐碧玉,金志强[9](2015)在《香蕉类甜蛋白基因MaTLP1的克隆与表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香蕉EST文库中,通过RACE技术克隆到1个香蕉类甜蛋白基因的全长序列。该序列最大开放阅读框942bp,编码313个氨基酸。Blast分析发现,它与其他类甜蛋白相似度为56.10%,含有类甜蛋白(TLPs)特有的保守结构域,命名为MaTLP1。系统进化树表明,MaTLP1基因编码蛋白与海枣的亲缘关系较近,与香蕉的进化模式相似。组织特异性分析表明,MaTLP1在根、球茎、假茎中的表达量高,叶中较弱,花和果实中微量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显示,在抗病香蕉品种中,接种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Foc)枯萎病菌后MaTLP1基因上调表达,在感病香蕉品种接菌2d后MaTLP1基因受到抑制,虽然在接菌4d后上调表达,但是相对于抗病品种上调较小。研究表明,MaTLP1基因可能在香蕉抗枯萎病的过程中起作用。(本文来源于《西北植物学报》期刊2015年09期)
王树军,冯超,王凌云,李焕苓,刘保华[10](2015)在《荔枝类甜蛋白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妃子笑’荔枝(Litchi chinenesis)为试材,通过PCR方法克隆了荔枝类甜蛋白基因Lc TLP(登录号JF682821)的c DNA全长和完整开放阅读框(ORF)对应的g DNA序列。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无内含子,c DNA序列含有一个672 bp的ORF,编码223个氨基酸残基序列。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Lc TLP在花中表达量最高,其次是果皮,在果肉中表达量最低;在果实发育过程中,果皮中Lc TLP表达量先上升后下降,采后果皮中的表达量高于采前,炭疽菌侵染诱导Lc TLP的表达,失水和低温能抑制Lc TLP的表达。(本文来源于《园艺学报》期刊2015年07期)
甜蛋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由核盘菌引起的菌核病是导致甘蓝型油菜产量损失的重要原因之一。类甜蛋白(TLP)作为病程相关蛋白第五家族,在植物抗病防御系统中发挥关键作用。本研究在甘蓝型油菜基因组中鉴定获得70个类甜蛋成员,进一步分析了拟南芥、水稻、玉米等物种,将该基因家族分为8个亚类;多倍化和基因组局部复制是造成该家族在油菜中扩张的主要动力;保守结构域分析表明特有进化分支中的家族成员其C端融合了抗菌肽(PRP)以及激酶结构域(kinase),形成了融合基因TLP-PRP和TLP-K。为了追溯其起源,我们借助目前已完成测序且进化梯度相对明晰的物种,通过比较基因组学的方法,对TLP-PRP和TLP-K基因进行基因组水平共线性分析。结果表明TLP-PRP的融合较为古老,最早发生在白花菜科,而TLP-K的融合发生在不同进化时间点,由远及近依次发生在山萮菜属(Eutrema salsugineum)、甘蓝型油菜祖先种以及甘蓝型油菜。有意思的是,近期发生在芸薹属的TLP-K均为非共线基因,进一步分析表明非等位同源重组可能是导致融合发生的主要分子机制。转录组数据表明91%(64/70)家族成员至少在一个组织中表达,23个基因在菌核病感病品种和抗病品种中表达存在明显变化,其中包括TLP-PRP和TLP-K,这些结果为我们后续研究该家族中结构变化对其功能的影响提供了方向指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甜蛋白论文参考文献
[1].何明娟,刘宁,邹曙明,蒋霞云,潘迎捷.马槟榔甜蛋白基因(MabinlinⅡ)的密码子优化及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J].食品工业科技.2019
[2].白泽涛,何贻洲,黄军艳,程明星,曹慧慧.甘蓝型油菜类甜蛋白基因家族成员的鉴定及起源分析[C].中国作物学会油料作物专业委员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综述与摘要集.2018
[3].槐强强.调控甲醇诱导时间优化毕赤酵母生产甜蛋白过程及其碳/能量代谢模式[D].江南大学.2018
[4].刘潮,韩利红,王海波,高永,唐利洲.植物类甜蛋白基因家族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通报.2018
[5].刘潮,韩利红,宋培兵,王德琴,王海波.辣椒类甜蛋白基因家族鉴定及表达分析[J].江苏农业学报.2018
[6].刘潮,韩利红,王海波,高永,唐利洲.枣类甜蛋白基因家族的鉴定与生物信息学分析[J].果树学报.2018
[7].刘潮,韩利红,王海波,唐利洲.谷子类甜蛋白基因家族的鉴定与密码子偏性分析[J].西北农业学报.2018
[8].李刚波,杨峰,赵林,樊继德,李勇.‘黄冠’梨类甜蛋白编码基因PbPR5的克隆及其表达特性分析[J].果树学报.2016
[9].李健平,王卓,徐碧玉,金志强.香蕉类甜蛋白基因MaTLP1的克隆与表达分析[J].西北植物学报.2015
[10].王树军,冯超,王凌云,李焕苓,刘保华.荔枝类甜蛋白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J].园艺学报.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