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英语听力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途径(论文文献综述)
谭政[1](2021)在《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英语听力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改善策略》文中研究说明
李晓东[2](2021)在《克拉申输入假说在高中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承德县第一中学为例》文中指出在河北,高中没有设置专门的听力课,教师也没有对英语听力课堂给予足够重视。在大多数英语课堂中,“听录音-做题-对答案”的听力教学模式仍是主流,这种低效的听力教学模式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如何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是一些专家、学者和工作在一线的英语教师一直关注的问题。语言输入对于外语学习的重要性已经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广泛认可,其中克拉申提出的输入假说理论对我国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如何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有效运用克拉申输入假说理论,更好地实施英语听力教学,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正是研究要关注的问题。研究选取了河北省承德县第一中学高二共120名学生进行为期3个月的教学实验,其中,高二(11)班61人为实验班,以克拉申输入假说为基础进行英语听力教学,高二(12)班59人为对照班,采用传统的听力教学模式。实验前,对两个班的同学进行英语听力成绩测试,实验后,再次对两个班的同学进行英语听力成绩测试,测试结果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进行分析。此外,在教学实验前对两个班的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在教学实验后再对实验班同学发放调查问卷,以了解以克拉申输入假说为基础的听力教学是否可以提高学生对于英语听力的学习兴趣。研究结果表明:以克拉申输入假说为基础的高中英语听力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和学习兴趣。
李励[3](2021)在《基于多模态理论的高中英语听力教学的实证研究 ——以山东省寿光市某中学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指出,在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主题语境中,以听、说、读、看、写等途径理解和表达意义的能力,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提出的具体语言能力。其中,听位于之首,是英语学习者进行有效交流的基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次,在高考英语试题中,听力测试的总分是30分,占比20%。但是,高中阶段虽然有听力课程的设置,但课程相对较少,教师采用的听力训练方法也比较单一,学生自身也存在一些不利因素限制其听力能力的提高。本研究正是基于以上背景,以输入假说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采用实验和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对以下三个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1)采用多模态(音视频模态和音图像模态)的听力教学方法能否提高高中生的英语听力能力?(2)不同模态(听觉模态、音视频模态和音图像模态)输入的听力教学对高中生英语听力能力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3)学生对基于多模态理论指导的听力教学持何种态度?本研究以山东省寿光市某中学高一三个平行班的12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对他们进行了为期十周的教学实验。在听力训练中,对照A班使用听觉模态,实验B班使用音视频模态,实验C班使用音图像模态。研究发现:(1)相较于听觉模态输入的听力教学,使用音视频模态和音图像模态的听力教学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能力。但两者之间存在差异,使用音视频模态对学生英语听力能力的影响要显着于音图像模态。(2)不同类型模态的输入对高中生听力能力有不同的影响。首先,听觉模态的输入对学生听力能力的影响不大。其次,当老师使用音视频模态和音图像模态进行多模态英语听力教学时,学生的事实细节理解能力和推理判断能力有显着提高,但是学生的主旨大意理解能力和观点态度理解能力没有显着的变化。(3)大部分学生对基于多模态理论指导的英语听力教学持肯定态度,并且希望老师可以继续坚持多模态听力教学。针对实验结果,本文对高中英语听力教学提出几点建议:首先,在高中英语听力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合理设计并且使用多模态进行听力教学。教师要多使用音视频模态和音图像模态来呈现听力材料,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语言情境,促进学生听力能力的提高。其次,教师还要积极探究其它听力教学方法来促进高中生英语听力能力的全面提高。最后,学生要努力提高自身的英语素养,培养良好的听力习惯,掌握科学的听力策略,积极参与听力课堂活动,认真对待老师提供的不同模态的听力材料,以便实现自己听力能力的提高。
牛晨曦[4](2021)在《基于元认知策略的高中英语听力混合式教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规定了要将培养学生听力能力作为教学目标,尤其注重在听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信息获取与处理的能力。该标准强调了听力教育的重要性,并为培养高中生的英语听力能力制定了明确的标准,其目的是促进高中英语听力教育的全面改善。本研究计划将元认知策略融入高中英语听力线上和线下教学,解决1)“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如何有效改进高中英语听力教学?2)混合式课程模式下,如何有效地将元认知策略融入到高中英语听力教学中?3)混合式课程模式下,基于元认知策略的高中英语听力教学是否有助于学生听力能力的发展?三个问题。实验研究在汉中市某中学进行,在实验过程中,笔者使用元认知意识调查问卷、学生听力理解水平测试、教师访谈和课堂观察作为研究工具,根据研究和测试后收集的数据对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在互联网背景下的教学中融入元认知意识的培养,使学生在听力学习过程中利用计划、监控等能力发挥出相应的听力技巧,能够有效改进和提升高中英语听力教学。但是由于高中学生还处于身心发展的阶段,并没有足够的自我掌控能力,所以在教师将元认知意识融入到教学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且要给予学生科学的指导和把控,同时结合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各自的优势,发挥其作用。根据研究数据对比显示,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基于元认知意识的高中英语听力教学有助于高中学生英语听力能力的发展。
马洁[5](2021)在《英语趣配音APP在初中英语听力学习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在新时代互联网的背景下,教育与先进科学技术的融合使得各种手机学习软件不断地更新迭代,推动了传统教育形式革新的进程,同时也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更多的方式。英语趣配音APP作为当下教育领域中备受欢迎的学习软件,其主要功能是学习者在听说结合的学习方式下对形式多样的音频进行配音练习,以此达到有效地提升英语听力技能的目的。听力是学习一门语言的开端,也是衡量学好一门语言的一项重要指标。英语作为中学生的必修语言课程,提高学生英语听力水平是英语教学的基本要求。然而,在现今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只针对应试教育来训练学生的听力技能,忽视了听力学习兴趣和策略的培养。因此,本研究针对听力学习现状,以自主学习理论和语言学习策略为基础,将英语趣配音手机学习软件应用到初中英语听力学习中,探究英语趣配音APP对初中生英语听力成绩和学习策略的影响。本研究的研究问题是:(1)英语趣配音APP的应用对初中生英语听力学习策略有何影响?(2)英语趣配音APP的应用对初中生英语听力成绩有何影响?本研究对象为延安市新区外国语学校初一年级两个随机班的101名学生,实验周期从2020年9月至2021年1月维持了三个月,其中实验班采用英语趣配音APP并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每周末对英语趣配音APP中的视频作业进行反复听、跟读、整理单词的方式来进行课外听力自主学习,每次学习时长不低于30分钟,不超于40分钟;而对照班强调以教师主导的PWP听力教学方法,每周至少上一节英语听力课,并完成学校统一配套的绩优学案中的听力课后习题来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实验前,对两个班进行听力成绩前测,了解两个班学生听力水平是否存在差异,其前测结果表明两个班无显着性差异,可以作为实验对象。实验后,针对本学期的学习内容进行英语听力测试,通过对比学生前后测的听力成绩,了解英语趣配音APP的应用对学生听力成绩有何影响;同时利用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前期听力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再者对两个班101名学生做后期的问卷调查,分析这两个班实验前后期英语听力策略的使用情况,从而探讨英语趣配音学习软件能否增强学生听力学习策略的使用意识。根据研究数据表明:两个班在实验结束后,实验班和对照班后测总成绩的平均值分别是28.00和27.13,实验班听力总测试成绩的均值高于对照班,因此本研究得出,英语趣配音学习软件对于学生英语听力总成绩有所提高。从调查问卷统计的数据结果来看,实验班在应用英语趣配音APP的过程中,对于学生听力学习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以及社会情感策略的使用有所改变。相比于对照班,实验班的学生对听力学习策略使用意识明显增强,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和管理能力。英语趣配音学习软件的应用有益于学生探索不同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打开了语言学习的新思路,增强了学生听力学习的兴趣,丰富了听力教学模式。但在英语教学中,教师需要再进一步完善教学模式,提高自身教学水平,才能将英语趣配音APP的功能与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且达到英语教与学质量的最有效化,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效率。
沈倬丞[6](2021)在《高中俄语学科核心素养框架下文化意识培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立德树人被确立为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已成为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水平和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人才的根本举措,并引领着我国当前基础教学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高中俄语作为基础教育的主要学科之一,肩负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历史使命,俄语课程不仅要帮助学生获得走向世界的语言基本技能,还要引导学生通过语言这一途径去了解外部世界,理解多元文化,加深对祖国文化的热爱,成为具有高度文化自信和开阔国际视野的社会主义接班人。2018年1月,我国颁布了新版《高中俄语课程标准》,提出“高中俄语课程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充分发挥俄语课程的育人价值,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核心思想。三年多来,《高中俄语课程标准》框架下的“核心素养培养状况如何”“还存在哪些问题”“已建立或还需要哪些完善机制”等问题吸引着越来越多研究者的目光,也成为当前我国俄语教育界的研究热点和核心论题之一。众所周知,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语言学习离不开对于目的语文化的理解,它承载着从目的语文化视角整合文学、地理、历史、文化等跨学科知识,帮助学生了解异域文化,进而发挥认识世界文化多元性的重要作用。与此同时,俄语教育不仅需要培养能理解文化多元性,具有开放包容意识以及“和而不同”价值观的人才,更需要培养能在跨文化交际中传播中华文化的公民。为此,高中俄语学科依据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在核心素养框架下提出“文化意识”要素,将其与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共同整合成学科核心素养。这也对教育工作者正确认识文化意识培养的内涵和重要性,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并开发适配新理念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此,本文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人的全面发展观”为指导,以高中俄语核心素养框架下文化意识培养为切入点,在维果茨基教育与发展的“文化历史观”引领下,依据《高中俄语课程标准》,借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PISA全球素养框架》构建文化意识培养的内容结构及观测体系,并依据该观测体系编制调查问卷和课堂观察量表,据此对高中俄语学科核心素养框架下文化意识培养状况进行广泛调查研究,得出研究结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化的培养建议,力求从理论和实践角度为俄语学科文化教学和核心素养培养提供有益参考。论文的绪论部分阐述选题背景、研究目标和研究意义,提出三个研究问题。在此基础上陈述研究方法,设计研究基本步骤和整体框架,确立了基础研究、实证研究以及研究结论与教学建议三个部分,共七章内容。基础研究包括文献综述、概念界定和理论依据。文献综述主要阐述中外学界在核心素养及培养、文化意识概念及内容方面的研究。梳理外语学科文化意识培养的研究领域、研究问题和研究成果,提出高中俄语学科文化意识培养研究的状况和趋势,以明晰该领域的研究现状;概念界定着重探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以及本文研究的高中俄语学科核心素养;在文化意识范畴内梳理文化、意识和文化意识概念,辨析与之内涵相近的跨文化意识、跨文化交际能力等概念,为后续研究统一概念基础;理论依据将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视角下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作为基本理论,将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理论作为文化意识培养总体依据,从俄罗斯心理语言学的言语活动理论、跨文化交际学相关理论作为具体教学建议提出的理论基础。实证研究部分由第四、五、六章构成,它承接论文基础研究并为结论构建提供事实依据。第四章主要剖析《高中俄语课程标准》中对文化意识的内容描述、核心素养水平划分和学业质量水平划分,并在此基础上将其整合成具体化、结构化内容体系,借鉴《PISA全球素养框架》相关内容确定60个具体观测点,作为进一步开展实证研究的基本依据;第五、六章依据所构建的内容结构及观测体系,深入教学一线,通过对我国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对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8所高中40节俄语课程进行课堂观察,获取当前高中俄语学科文化意识培养状况的一手资料,借助统计学分析得出相关结论,为论文后续研究提供数据支持。第七章为研究结论与教学建议,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思路剖析文化意识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导致问题的原因,提出研究结论。依据研究结论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提出既有综合性又有针对性,既有宏观方向性又有微观可操作性的培养建议。
向洪莹[7](2021)在《元认知策略在中职《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导游资格证是旅游专业学生从事导游服务的必备的资格证书,《全国导游基础知识》是全国导游资格证书考试科目之一,由于本门课程知识点繁琐,识记难度较大,学生需要在课堂之外花费精力和时间回顾考试内容,但由于中职学生对于纯理论知识的学习能力较为薄弱,导致复习效果不理想。而在当前中等职业学校旅游专业《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课堂教学中,教师重程序性知识和陈述性知识的而轻视条件性知识的传授,学生学习效率较低这一痛点难以得到有效解决。元认知策略是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学习策略,其实质是自我调节的学习方法,将元认知策略应用于中职《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课堂教学中旨在通过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本论文将元认知策略与各教学阶段相结合,课前、课中和课后阶段分别重点训练元认知策略的计划策略、监控策略、评价策略。论文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开展研究。第一,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梳理与元认知策略教学应用相关的国内外相关文献,确定论文的理论基础。第二,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获得统计数据,找出在中等职业学校旅游专业《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课堂教学中现存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元认知策略在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为论文提供数据支撑。第三,在调查的基础上探索元认知策略运用于中职《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课堂教学的实施路径,进行元认知策略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设计,主要包括教学前期准备,教学活动流程以及课堂教学评价设计。第四,在桂林市L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导游57班《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课程中进行教学实践,以《文房四宝、年画、剪纸、风筝》作为教学案例呈现教学实践过程,并通过学生成绩统计、学生问卷调查与师生访谈对教学应用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总结实践反馈并提出相应建议。本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为:第一,元认知策略适用于中等职业学校旅游专业理论型课程课堂教学,元认知策略与教学结合的实施路径可以与《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相兼容,教学效果良好,学生接受度和满意度较高;第二,主体性和主导性原则应贯穿于元认知策略教学过程的始终;第三,元认知策略在教学中应用有利于提高中职学生的自学能力,其学习主动性、自我反思意识和对问题解决的关注度均有提升;第四,元认知策略的应用有助于中职教师优化课程教学的过程,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的时间和空间,有利于实现教学相长。
阮氏兰(NGUYEN THI LAN)[8](2021)在《越南高校汉语教学的优化研究》文中提出汉语教学在我们越南国家已有着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且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汉语教学需求和教学形态也不同。但不管是方法手段上,或是策略上存在差异,最终的目标仍是不断完善,不断发展越南的汉语教学事业,实现汉语教学过程效果的优化。然而,一位教师如何能实现汉语教学优化之目标?应从哪方面入手?据现代教学思想,从教学优化的角度来看,想达成教学优化之目标,必须要从教学优化设计做起,要清楚教学准备实施之前的依据,和所遵循相关过程等,来解决教学中的一系列问题。“优化”该词在教学中一般都指的是创设相关条件对教学过程进行优化来提高当前教学效率。提到“优化”这一说法,学术界研究者都以苏联着名的教育学家——尤·克·巴班斯基所提“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作为优化方案的根据。这一理论体系对世界学术界来讲,它并不陌生,该理论在很久以前,大约是在20世纪70年代初,由苏联学者巴班斯基教授所提出来的一种全新教学学术理论体系。该理论主要运用在教学的理论研究之中,以现代教学系统理论的相关原则和方法,对教学理论体系进行综合性的研究和求索。同时,该理论也获得学术界的共同观点,可以解决汉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减少学生的负担,解决教学效率偏低问题,使课堂教学质量达到最好的效果。目前,通过文献检索方法和实际调查,笔者发现越南汉语教学也存在着许多缺陷,面临着瓶颈问题,处于“无顶层设计缺支撑”状态,并与这方面的相关理论研究也不完善,急需现有一套标准、统一的汉语教学优化设计流程方案,帮助每一位越南汉语教师,在不同的教学环境条件和教学任务下,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协调修改,完成即定的教学任务,让教学的效率得到有效的提高。由此,笔者也是怀着笃行致远的目标,为改善越南高校汉语课堂教学的质量,而进行撰写本研究。在本研究中,笔者使用的资料主要来源于网络、专业数据库、图书文献检索、调查问卷、非参与性课堂观察、综合数据的整理等工作手段。理论方面上,以二语习得理论、交际学理论、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汉语教学理论作为本研究的指导理论,其中,借鉴巴班斯基教授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理论体系、汉语教学的理论(包括汉语教学设计理论)作为核心理论依据。本研究的研究思路具体如下:第一章是从越南高校汉语教学的发展历程,去了解在过去中至今的越南汉语教学形态和状况,确认其中的优势和需要改进的方面。第二章是对越南高校汉语教学情况进行实际调查,共调查了越南河内商业技术大学和越南河内首都大学两所学校的汉语教学情况。调查内容主要包含学校现行汉语教师使用的教材来源、教学的目标、教学所用内容、教学的方法、教学课件、课堂活动组织等方面,以及汉语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对汉语课堂教学内容的满意程度等,来了解越南高校汉语教学实施情况。第三章是根据目前越南高校汉语教学的实际情况和现有的条件,经过分析原因,针对学校现存的问题试图为越南高校归纳制定,提供一套标准的、规范的汉语教学优化设计方案。第四章是通过优化设计的应用实施研究,来验证笔者的观点,为确认笔者在探索解决方法过程中,更有明确的方向和清晰的思路。第五章是笔者为促进实施越南高校汉语教学优化的方案提供的保障性建议。笔者是一位来自越南的汉语学习者,《越南高校汉语教学的优化研究》是笔者关注已久的课题,这一课题来源于笔者的汉语学习实践、教学实践和自身经历。在进行本研究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以教学优化设计方案作为目标设计,明显有助提高越南教师对于汉语的教学效率,以及学生的习得效果,并且通过实际案例验证了笔者的观点,证明这一套具有系统性和科学性的教学优化设计方案可以帮助教师们有效地展开教学工作,顺利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并改善课堂教学质量。笔者衷心希望本研究能为越南的高校之中的汉语言教学优化研究方面的实施提出启示。在实践意义上,可应对越南高校汉语教学低效的问题。在理论意义上,可弥补越南高校教学优化设计研究方面的不足,为越南汉语教师给予理论性的帮助。同时,能够为当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者提供有一定价值性的参考依据。为推动和深化中国、越南两国之间的关系稳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起到积极的贡献。
罗荔[9](2021)在《基于移动学习作业平台农村小学生英语听说能力培养实践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科学技术作为一种信息手段,正在促进教育的发展,城镇学校拥有较好的教育资源和教学条件,而农村学校信息化教学却远远落后。现如今,有许多线上作业平台纷纷涌入大家的视野,愈加便捷的移动学习作业平台被大量学校用于教学中,使得更多的学生享有信息时代下新的教学模式。移动学习作业平台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它既有线下教学的优点,也有线上教学的便捷,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以及智能的学习方式。而英语听力与口语教学在农村小学属于难点,如何让学生们培养英语听说能力、锻炼口语表达能力、听说读写全面发展等都令许多教师望而却步。“口语易”APP是国家第一批已备案的教育应用之一,能够让农村学生接触信息化教学,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语音语料库,系统性的定量评价与反馈。通过了解农村小学生的英语听说作业现状,分析英语听说作业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信息化时代的便利为英语听说能力培养提出新的方式。借助移动学习作业平台的优势,提出基于移动学习的小学生英语听说能力培养方法。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的方式,探究移动学习作业平台对小学生英语听说能力培养的有效性。基于移动学习作业平台给农村小学生在课前和课后布置英语听说作业,通过实验班与对照班听力和口语前后测数据分析、访谈结果分析、调查问卷等方式从多个方面对实验假设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基于移动学习的平台能从各个维度提高小学生的听说能力和听说兴趣,并且在提高学生的听力的同时,还增强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运用移动在线学习平台能弥补线下作业布置的不足,充分发挥移动学习作业平台的优势,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单霞飞[10](2021)在《泰国来华留学生汉语学习语伴活动调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国学生到中国求学。其中,泰国留学生的总量与日俱增,成为来华留学生最为集中的国家之一,如何更好地对其开展汉语教学也成为学界日益关注的问题。语伴活动是外语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外语学习者在目的语环境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快速有效地锻炼语言交流技能,深入了解和适应目的语国家的语言和文化。本文旨在分析当前泰国来华留学生汉语学习语伴活动的现状,探讨其中存在的不足以及影响泰国来华留学生语伴活动成效及需求的因素,并提出改进策略。本文以162名泰国来华留学生为对象开展调查,重点分析了87名有语伴的留学生的语伴互动情况、互动效果以及150名(87名已有语伴者和63名寻找语伴者)留学生对语伴活动的主要需求,并结合部分调查对象的访谈资料进行质性分析研究。研究发现,泰国来华留学生汉语学习语伴活动的活动现状及其个体差异对语伴活动的成效和需求均有影响。在活动成效上,语伴数量、交流频率、交流时长和对待语伴活动的态度4个因素对其产生影响;个体差异中的学历水平、来华时长和汉语水平对其产生影响。在活动需求上,认识途径、交流频率、交流时长、活动方式和语言分配比例5个因素对其产生影响;个体差异中的年龄、学习汉语时长、来华时长和汉语水平对其产生影响。当前泰国来华留学生汉语学习语伴活动中主要存在以下四方面的问题:一是语伴活动匮乏,亟待重视开展;二是汉语水平有限,交流过程不畅;三是互动频率不高,互动时间不足;四是个体缺乏自信,寻找途径受限。据此,论文提出以下四个改进策略:一是发挥高校媒介作用,搭建语伴活动平台;二是明确语伴活动意义,实现互利共赢目标;三是充分了解学习需求,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四是双方打破心理障碍,主动寻求方式突破。
二、英语听力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途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英语听力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途径(论文提纲范文)
(2)克拉申输入假说在高中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承德县第一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创新点摘要 |
绪论 |
1.研究背景 |
2.研究目的 |
3.研究意义 |
4.论文结构 |
第一章 输入假说相关理论及其研究现状与分析 |
1.1 克拉申的输入假说 |
1.1.1 输入假说 |
1.1.2 可理解的语言输入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输入假说国外研究现状 |
1.2.2 输入假说国内研究现状 |
1.2.3 英语听力教学国外研究现状 |
1.2.4 英语听力教学国内研究现状 |
1.3 我国高中英语听力教学现状 |
第二章 研究设计 |
2.1 研究问题 |
2.2 研究对象 |
2.3 研究工具 |
2.4 研究步骤 |
2.4.1 实验前问卷调查 |
2.4.2 实验前听力测试 |
2.4.3 实验后问卷调查 |
2.4.4 实验后听力测试 |
第三章 基于输入假说的高中英语听力教学实验 |
3.1 基于输入假说的课前听力材料选择 |
3.2 基于输入假说的课上听力教学设计 |
3.2.1 听力训练的三个步骤 |
3.2.2 输入假说指导下的四种听力教学形式 |
3.3 基于输入假说的课后听力练习设计 |
第四章 基于输入假说的听力教学实验结果与分析 |
4.1 听力测试成绩分析 |
4.2 调查问卷数据分析 |
第五章 研究结果与反思 |
5.1 研究发现 |
5.2 输入假说在高中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河北省承德县第一中学英语听力现状调查问卷 |
附录二 听力前测试题 |
附录三 听力后测试题 |
附录四 听力测试成绩 |
附录五 视频字幕 |
附录六 课文原文 |
附录七 听力原文 |
附录八 英文歌曲 |
附录九 短片字幕 |
发表文章目录 |
致谢 |
(3)基于多模态理论的高中英语听力教学的实证研究 ——以山东省寿光市某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理论意义 |
1.2.3 实践意义 |
1.3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概念界定 |
2.1.1 多模态 |
2.1.2 听力教学 |
2.1.3 听力能力 |
2.2 国内外的相关研究 |
2.2.1 国外相关研究 |
2.2.1.1 多模态理论在教学方面的研究 |
2.2.1.2 多模态理论在英语听力方面的研究 |
2.2.2 国内相关研究 |
2.2.2.1 多模态理论在教学方面的研究 |
2.2.2.2 多模态理论在英语听力方面的研究 |
2.3 研究的理论基础 |
2.3.1 输入假说 |
2.3.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3.1 研究问题 |
3.2 研究对象 |
3.3 研究方法 |
3.4 研究工具 |
3.5 实验过程 |
3.5.1 前测 |
3.5.2 实验前问卷调查 |
3.5.3 教学实验 |
3.5.4 后测 |
3.5.5 实验后问卷调查 |
3.6 多模态听力教学案例 |
3.6.1 音视频模态听力教学案例 |
3.6.2 音图像模态听力教学案例 |
3.7 数据收集 |
第四章 结果与讨论 |
4.1 测试成绩分析与讨论 |
4.1.1 前测听力成绩分析与讨论 |
4.1.2 后测听力成绩分析与讨论 |
4.2 不同模态听力教学对听力能力的影响 |
4.3 问卷调查结果与讨论 |
4.3.1 实验前问卷调查结果与讨论 |
4.3.2 实验后问卷调查结果与讨论 |
第五章 结论 |
5.1 主要发现 |
5.2 对高中英语听力教学的启示与建议 |
5.2.1 给教师的建议 |
5.2.2 对学生的建议 |
5.3 研究的不足与后续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附录 Ⅰ 前测模拟测试卷 |
附录 Ⅱ 后测模拟测试卷 |
附录 Ⅲ 后测模拟测试卷 |
附录 Ⅳ 实验后学生调查问卷 |
附录 Ⅴ 学生成绩表 |
附录 Ⅵ 实验前、后调查问卷统计情况 |
致谢 |
(4)基于元认知策略的高中英语听力混合式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一、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
二、高中英语听力教学现状 |
三、疫情背景下线上教学的发展 |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三、内容结构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概念界定 |
一、混合式教学模式 |
二、元认知策略 |
第二节 研究现状 |
一、混合式教学研究现状 |
二、基于元认知策略的英语听力教学研究 |
三、英语听力课程混合式教学研究现状 |
第三节 理论基础 |
一、Krashen的“输入假说”理论 |
二、Swain的“输出假说”理论 |
第二章 研究设计 |
第一节 研究问题 |
第二节 研究对象 |
一、问卷与听力测试对象 |
二、访谈对象 |
三、课堂观察对象 |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一、问卷调查法 |
二、英语听力理解水平测试 |
三、半结构式访谈 |
四、课堂观察 |
第四节 研究过程 |
第三章 元认知策略应用于高中英语听力线上线下课程的应用实践 |
第一节 元认知策略应用于高中英语听力线上课程的应用实践 |
一、线上英语听力课堂的实施 |
二、元认知策略在线上听力课堂的应用实践 |
第二节 元认知策略应用于高中英语听力线下课程的应用实践 |
一、线下英语听力课堂的实施 |
二、元认知策略在线下听力课堂的应用实践 |
第四章 元认知策略应用于高中英语听力线上课程和线下课程的对比 |
第一节 教师行为对比 |
第二节 学生元认知意识培养效果的对比 |
一、计划环节的对比 |
二、监控环节的对比 |
三、评估环节的对比 |
第三节 教学效果对比 |
一、学生听力技能发展的对比 |
二、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变化 |
第五章 基于元认知策略的高中英语听力课程混合式教学设计 |
第一节 高中英语听力混合式课程设计方案 |
一、前端分析 |
二、活动与资源设计 |
三、教学评价设计 |
第二节 基于元认知策略的高中英语听力混合式课程设计实践 |
一、前端分析 |
二、活动与资源设计 |
三、设计与实施 |
结论 |
第一节 主要发现 |
一、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 |
二、融入元认知策略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
三、教学模式的有效性 |
第二节 本研究不足及对未来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高中生英语听力元认知意识调查研究 |
附录二 访谈提纲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5)英语趣配音APP在初中英语听力学习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科技的发展 |
1.1.2 英语趣配音APP的使用 |
1.1.3 初中生英语听力学习的重要性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4 论文框架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英语趣配音 |
2.2 英语听力学习 |
2.2.1 国外英语听力学习现状的相关研究 |
2.2.2 国内英语听力学习现状的相关研究 |
2.3 英语趣配音APP应用于英语学习的国内外研究 |
2.3.1 英语趣配音APP应用于英语学习的国外研究 |
2.3.2 英语趣配音APP应用于英语学习的国内研究 |
2.4 文献述评 |
第三章 理论基础 |
3.1 自主学习理论 |
3.2 语言学习策略 |
第四章 研究方法 |
4.1 研究问题 |
4.2 研究对象 |
4.3 研究工具 |
4.3.1 调查问卷 |
4.3.2 测试卷 |
4.4 研究过程 |
4.4.1 实验准备 |
4.4.2 实验实施 |
4.4.3 数据收集 |
4.5 英语趣配音APP在英语听力自主学习中的设计及应用 |
4.5.1 英语趣配音APP学习内容安排 |
4.5.2 英语趣配音APP的具体实施步骤 |
4.5.3 英语趣配音APP的应用课例 |
第五章 结果分析与讨论 |
5.1 听力测试卷前后测分析 |
5.1.1 听力测试卷前测分析 |
5.1.2 听力测试卷后测分析 |
5.1.3 听力测试卷的结果与讨论 |
5.2 调查问卷前后测分析 |
5.2.1 元认知策略的前后测分析 |
5.2.2 认知策略的前后测分析 |
5.2.3 社会情感策略的前后测分析 |
第六章 结语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启示 |
6.3 研究不足与未来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初中生英语听力学习策略调查问卷 |
附录二 英语听力测试卷(前测) |
附录三 英语听力测试卷(后测)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6)高中俄语学科核心素养框架下文化意识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АВТОРЕФЕРАТ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第三节 研究问题与研究方法 |
一、研究问题 |
二、研究方法 |
第四节 研究路径与总体框架 |
一、研究路径 |
二、总体框架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国外外语学科核心素养及培养的研究综述 |
一、核心素养理念的研究 |
二、欧盟外语学科核心素养及培养研究 |
三、美国外语学科核心素养及培养研究 |
四、俄罗斯外语学科核心素养及培养的研究 |
第二节 我国外语学科核心素养及培养的研究 |
一、我国核心素养框架及其内涵研究 |
二、我国外语学科核心素养概念及内涵研究 |
三、我国高中外语学科核心素养及培养研究 |
第三节 外语学科文化意识培养的研究综述 |
一、外语学科文化意识内涵的研究 |
二、国外外语学科文化意识培养研究 |
三、我国外语学科文化意识培养研究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核心概念界定 |
第一节 核心素养及其相关概念 |
一、核心素养 |
二、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
三、高中俄语学科核心素养 |
第二节 文化意识及相关概念 |
一、文化意识 |
二、跨文化意识与跨文化交际意识 |
三、跨文化能力与跨文化交际能力 |
第三节 高中俄语学科核心素养框架下的文化意识概念 |
一、概念及内涵 |
二、高中俄语学科文化意识培养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文化意识培养的理论依据 |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下人的全面发展观 |
一、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溯源 |
二、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观点 |
第二节 维果茨基教育与发展的文化历史观 |
一、文化历史理论 |
二、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机制 |
三、“教育走在发展前面”思想 |
第三节 俄罗斯心理语言学的言语活动观 |
一、言语活动理论的哲学视角 |
二、言语活动理论与外语教学 |
第四节 跨文化交际理论的文化教学观 |
一、跨文化交际理论 |
二、跨文化交际理论与外语教学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文化意识培养的内容结构及观测体系 |
第一节 体系的总体设计 |
一、目的与原则 |
二、方法与路径 |
第二节 一级维度内容的提取与确立 |
一、一级维度内容的提取 |
二、体系基础框架的确立 |
第三节 二级维度内容的提取与确立 |
一、二级维度的提取 |
二、二级维度在体系中的确立 |
第四节 观测点提取及体系的初步确定 |
一、观测点提取的依据 |
二、文化知识维度观测点的选取 |
三、文化理解维度观测点的选取 |
四、预期达到的文化意识维度观测点的选取 |
五、内容结构及观测体系的初步确定 |
第五节 体系的验证及修订 |
一、验证的前期准备与设计 |
二、观测点有效性的数据统计 |
三、专家反馈意见的汇总整理 |
四、内容结构及观测体系的最终确定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文化意识培养现状的问卷调查分析 |
第一节 问卷调查的研究设计 |
一、目的与对象 |
二、方法与路径 |
第二节 问卷调查的实施 |
一、研究工具的制定 |
二、实施过程 |
第三节 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与讨论 |
一、信度和效度检验 |
二、调查问卷各维度情况总述 |
三、文化意识整体水平的数据分析与讨论 |
四、对中俄文化知识掌握情况的数据分析及讨论 |
五、对文化理解、认知与态度呈现状况的数据分析与讨论 |
六、对文化教学评价的数据分析与讨论 |
七、调查问卷各维度之间的相关性分析与回归分析 |
第四节 问卷调查的研究结论 |
一、学生对中俄文化知识的掌握方面 |
二、学生对俄罗斯文化的理解和包容度方面 |
三、现时教学方法与课标要求的匹配方面 |
四、文化意识培养质量和资源分布方面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文化意识培养的课堂观察分析 |
第一节 课堂观察的研究设计 |
一、目的与对象 |
二、方法与路径 |
第二节 课堂观察的实施 |
一、研究工具的制定 |
二、实施过程 |
第三节 课堂观察的数据分析与讨论 |
一、数据的信度检验 |
二、数据总体情况概述 |
三、课堂观察量表内部结构的相关性分析与回归分析 |
四、对各观测点的数据分析 |
第四节 课堂观察的研究结论 |
一、对中俄文化知识讲解深度方面 |
二、对于主题和篇章中育人价值发掘方面 |
三、促进学生文化理解的手段方面 |
四、学生呈现出的总体文化意识水平方面 |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文化意识培养的问题分析与教学建议 |
第一节 文化意识培养的总体问题分析 |
一、培养理念层面 |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层面 |
三、考评机制层面 |
四、群体差异化应对层面 |
第二节 文化意识培养理念与总体设计 |
一、文化意识培养的核心理念 |
二、文化意识培养的总体目标与路径 |
三、文化知识是基础 |
四、文化理解是过程 |
五、文化意识是目标 |
第三节 文化意识培养的教学建议 |
一、依托主题明确文化意识培养的教学目标 |
二、以语篇为文化意识培养的核心载体 |
三、寓于言语活动的主题情境教学 |
四、语言文化情境中的词汇教学 |
五、媒体资源与现代技术手段运用 |
六、课外教学活动的选择与安排 |
第四节 文化意识培养的相关支持要素 |
一、探索多元化评价机制 |
二、教师理念与技能发展的引导与培训 |
三、不同“起点”学生群体的差异化培养 |
四、教育基础薄弱地区的全方位支持 |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7)元认知策略在中职《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1.中职旅游专业理论型课程教学特点的要求 |
2.中职旅游专业理论型课程教学改革的需要 |
3.中职旅游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待提升 |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
1.研究目的 |
2.研究意义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1.国外研究现状 |
2.国内研究现状 |
3.总体述评 |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
1.研究方法 |
2.研究思路 |
(五)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 |
1.核心概念 |
2.理论基础 |
二、中职《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课堂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
(一)调查设计与实施 |
1.调查目的与对象 |
2.调查内容与实施 |
(二)调查数据与分析 |
1.问卷调查分析 |
2.访谈调查分析 |
(三)调查结论与分析 |
1.中职《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课堂教学现存的问题及原因 |
2.元认知策略在中职《全国导游基础知识》应用的可行性 |
三、元认知策略在《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课堂教学中应用的设计 |
(一)基于元认知策略的《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课堂教学前期准备 |
1.教学对象分析 |
2.教学内容分析 |
3.教学目标分析 |
4.教学环境分析 |
5.教学资源准备 |
(二)基于元认知策略的《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课堂教学活动流程 |
1.课前导学:计划策略 |
2.课中检测:监控策略 |
3.课后反思:评价策略 |
(三)基于元认知策略的《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课堂教学评价设计 |
1.过程性评价 |
2.总结性评价 |
四、元认知策略在《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课堂教学中应用的实践 |
(一)教学应用实践设计 |
1.教学实践目的 |
2.教学实践对象 |
3.教学实践安排 |
4.教学实践假设 |
(二)教学实践前期准备 |
1.教学对象分析 |
2.教学内容分析 |
3.教学目标分析 |
4.教学环境分析 |
5.教学资源准备 |
(三)教学实践活动过程 |
1.《中国工艺美术——文房四宝、年画、剪纸、风筝》教学活动设计 |
2.《中国工艺美术——文房四宝、年画、剪纸、风筝》教学活动实践 |
3.《中国工艺美术——文房四宝、年画、剪纸、风筝》教学活动评价 |
(四)教学实践效果分析 |
1.学生成绩结果分析 |
2.学生问卷结果分析 |
3.师生访谈结果分析 |
(五)教学实践总结 |
1.元认知策略在《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教学中的作用 |
2.元认知策略应用于《全国导游基础知识》教学中的建议 |
五、研究总结 |
(一)研究结论 |
1.元认知策略适用于中职学校旅游专业理论型课程课堂教学 |
2.主体性和主导性原则应贯穿于元认知策略教学过程的始终 |
3.元认知策略在教学中应用有利于提高中职学生的自学能力 |
4.元认知策略的应用有助于中职教师优化课程教学的过程 |
(二)研究反思 |
(三)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读研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致谢 |
(8)越南高校汉语教学的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一)越南高校汉语教学发展呈现新需求 |
(二)越南高校汉语教学亟需解决低效问题 |
(三)越南高校汉语教学的优化是低效问题解决的关键 |
(四)越南高校汉语教学优化设计研究不足 |
(五)本研究者具有越南高校汉语教学优化研究的条件 |
二、概念界定 |
(一)外语教学 |
(二)高校汉语教学 |
(三)汉语教学的优化 |
三、文献综述 |
(一)外语教学优化研究 |
(二)汉语教学优化研究 |
(三)越南高校汉语教学研究 |
(四)研究述评 |
四、理论基础 |
(一)二语习得理论 |
(二)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
(三)汉语教学理论 |
(四)交际学理论 |
五、研究设计 |
(一)研究目标 |
(二)研究内容 |
(三)研究方法 |
(四)研究步骤 |
第一章 越南高校汉语教育的发展历程 |
一、萌芽阶段(公元前1 世纪至黎朝时期) |
(一)社会背景:封建社会政治、宗教上的影响和需求 |
(二)高校汉语教育状况:建立最早的封建社会汉语教学大学 |
(三)汉语教学的形态:个别式教学 |
(四)汉语教学的结果:教育资源受限,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 |
二、形成阶段(阮朝时期至1975 年) |
(一)社会背景:受政治的影响,汉语成为越南人学习的一种外语 |
(二)高校汉语教育状况:汉语主要由国家公办外语系大学进行教授 |
(三)汉语教学的形态:以传递—接受为标准教学形式 |
(四)汉语教学的结果:教学效果处于低效状态 |
三、发展阶段(1975 年至今) |
(一)社会背景:政治、经济、教育的需求,汉语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 |
(二)高校汉语教育状况:公办大学及民办大学大量开设汉语系 |
(三)汉语教学的形态:以传达—交换信息为标准教学形式 |
(四)汉语教学的结果:面临瓶颈问题 |
第二章 越南高校汉语教学设计与实施的现状分析 |
一、现状描述 |
(一)调查对象 |
(二)数据收集方法 |
(三)调查结果 |
二、现状存在的问题 |
(一)教学设计问题 |
(二)课堂教学实施问题 |
三、原因分析 |
(一)内部因素 |
(二)外部因素 |
第三章 越南高校汉语教学设计的优化 |
一、汉语教学设计优化的目标 |
(一)能够引导教学活动方向,提高教学质量 |
(二)要考虑到课程时间标准、精力的消耗和教学环境条件 |
(三)要明确完成教学任务之后,学生能否达到汉语能力培养目标的可能性 |
二、汉语教学设计优化的内容 |
(一)内容要以汉语教学设计优化的目标为基础 |
(二)内容要有完整性 |
(三)内容要有科学性和实践性 |
(四)内容要符合学生当前水平可接受的可能性 |
(五)内容要符合教程规定的课时标准 |
(六)内容要符合当前的教学条件和物质条件 |
三、汉语教学设计优化的理据 |
(一)二语习得理论对汉语教学设计优化的指导意义 |
(二)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对汉语教学设计优化的指导意义 |
(三)汉语教学理论对汉语教学设计优化的指导意义 |
(四)交际学理论对汉语教学设计优化的指导意义 |
四、汉语教学设计优化的形态 |
(一)教学设计优化的理念 |
(二)教学设计优化的形式 |
(三)教学设计优化的原则 |
(四)教学设计优化的方法 |
五、汉语教学设计优化的条件 |
(一)汉语教师能力要满足工作的专业性要求 |
(二)教学方案要符合学生的学习特征 |
(三)发挥现有教学条件的可能性 |
(四)创造适合本土学习的教学条件 |
六、汉语教学设计优化的过程 |
(一)课堂教学的前期信息调查分析阶段 |
(二)课堂教学的中期的课程策划阶段 |
(三)后期教学实施阶段 |
第四章 越南高校汉语教学的实施优化 |
一、准备的优化 |
(一)教学对象分析的优化 |
(二)教学环境分析的优化 |
二、运行的优化 |
(一)教学目标定制的优化 |
(二)课堂管理组织的优化 |
三、评估的优化 |
(一)评估的标准 |
(二)评估的内容 |
四、汉语教学优化设计案例分析 |
(一)初级汉语水平学生的汉语教学优化设计案例 |
(二)中级汉语水平学生的汉语教学优化设计案例 |
(三)高级汉语水平学生的汉语教学优化设计案例 |
第五章 促进越南高校汉语教学优化的建议 |
一、教材编写的建议 |
(一)推动针对越南本土学生的教材编写 |
(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
二、教师教学的建议 |
(一)教师的自身素养 |
(二)教师的教学设计方面 |
三、教学管理的建议 |
(一)创设必要的教学基础条件 |
(二)提升教师们的教学管理主体能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研究对象综合信息调查问卷 |
附录二 研究对象特征调查问卷 |
附录三 学校教学环境调查问卷 |
附录四 教学对象特征的访谈提纲设计 |
附录五 教师的汉语教学现状及教学观念调查问卷 |
附录六 越南高校教师的访谈提纲设计 |
致谢 |
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一览表 |
(9)基于移动学习作业平台农村小学生英语听说能力培养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信息化社会发展推进作业形式的变革 |
1.1.2 新课标背景下作业布置的要求 |
1.1.3 教育资源平台对教学的支持 |
1.1.4 小学听说作业布置的局限 |
1.2 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线上作业平台的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线上作业平台的研究现状 |
1.2.3 农村小学英语听说能力培养的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方法 |
1.4.1 文献研究法 |
1.4.2 问卷调查法 |
1.4.3 访谈研究法 |
1.4.4 实验研究法 |
1.5 研究思路 |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线上作业平台 |
2.1.2 移动学习 |
2.1.3 英语听说能力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2.2.1 视听教育理论 |
2.2.2 二语习得理论 |
2.2.3 多元智能理论 |
2.2.4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3 小学高年级英语听说作业现状调查与前期分析 |
3.1 英语作业研究背景 |
3.2 英语作业现状调查 |
3.3 实验设计的前期分析 |
3.3.1 学习需求分析 |
3.3.2 学习内容分析 |
3.3.3 学习者特征分析 |
3.3.4 前期调查结果分析 |
4 基于“口语易”APP小学英语听说作业实验设计与实施 |
4.1 研究方案 |
4.1.1 实验对象 |
4.1.2 实验变量 |
4.1.3 实验假设 |
4.1.4 实验模式 |
4.2 研究问题 |
4.3 研究工具 |
4.3.1 “口语易”APP |
4.3.2 测试试卷 |
4.3.3 访谈提纲 |
4.4 研究过程 |
4.4.1 实验班与对照班前测 |
4.4.2 实验教学过程实施 |
4.4.3 实验班线上作业实施 |
4.4.4 实验班与对照班后测 |
5 实验结果分析 |
5.1 实验班成绩前后测数据对比分析 |
5.2 实验班、对照班后测数据分析 |
5.3 实验班对平台满意度分析 |
5.3.1 调查问卷信效度分析 |
5.3.2 调查问卷的设计 |
5.3.3 调查问卷平台满意度结果分析 |
5.4 访谈结果分析 |
5.5 实验结论 |
6 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口语易”APP优化建议 |
6.3 研究的创新点 |
6.4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10)泰国来华留学生汉语学习语伴活动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一)对外汉语教育事业自身发展的需求 |
(二)汉语学习语伴活动自身发展的需求 |
(三)提高泰国来华留学生培养质量的需求 |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
三、研究现状 |
(一)语伴活动概念的提出及其基本理论 |
(二)来华留学生汉语学习中的语伴活动研究 |
(三)泰国来华留学生汉语学习的相关研究 |
(四)目前研究的不足 |
四、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
第一章 泰国来华留学生汉语学习语伴活动调查设计 |
第一节 研究内容与调查方法 |
第二节 调查对象 |
第三节 问卷设计 |
一、问卷结构 |
二、问卷质量 |
第四节 调查步骤 |
第二章 泰国来华留学生汉语学习语伴活动及影响因素量化分析 |
第一节 汉语学习语伴活动的开展现状及需求 |
一、汉语学习语伴活动的开展现状 |
二、汉语学习语伴活动的主要需求 |
三、汉语学习语伴活动开展现状和主要需求之间的差异 |
四、小结 |
第二节 汉语学习语伴活动的成效影响因素分析 |
一、活动现状对活动成效各维度的影响 |
二、个体差异对活动成效各维度的影响 |
三、小结 |
第三节 汉语学习语伴活动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 |
一、活动现状对活动需求的影响 |
二、个体差异对活动需求的影响 |
三、小结 |
第三章 泰国来华留学生汉语学习语伴活动质性研究 |
第一节 访谈设计的实施与访谈资料的处理 |
一、访谈设计与实施 |
二、访谈资料的整理、编码与分析 |
第二节 汉语学习语伴活动的成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
一、汉语学习语伴活动的成效 |
二、汉语学习语伴活动成效的影响因素 |
三、小结 |
第四章 泰国来华留学生汉语学习语伴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
第一节 汉语学习语伴活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语伴活动匮乏,亟待重视开展 |
二、汉语水平有限,交流过程不畅 |
三、互动频率不高,互动时间不足 |
四、个体自信不足,寻找途径受限 |
第二节 汉语学习语伴活动的改进策略 |
一、发挥高校媒介作用,搭建语伴活动平台 |
二、明确语伴活动意义,实现互利共赢目标 |
三、充分了解学习需求,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
四、打破双方心理障碍,主动寻求方式突破 |
五、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
附录 B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英语听力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途径(论文参考文献)
- [1]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英语听力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改善策略[D]. 谭政. 西南大学, 2021
- [2]克拉申输入假说在高中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承德县第一中学为例[D]. 李晓东. 东北石油大学, 2021
- [3]基于多模态理论的高中英语听力教学的实证研究 ——以山东省寿光市某中学为例[D]. 李励.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4]基于元认知策略的高中英语听力混合式教学研究[D]. 牛晨曦. 陕西理工大学, 2021(08)
- [5]英语趣配音APP在初中英语听力学习中的应用研究[D]. 马洁. 延安大学, 2021(12)
- [6]高中俄语学科核心素养框架下文化意识培养研究[D]. 沈倬丞. 东北师范大学, 2021(09)
- [7]元认知策略在中职《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向洪莹.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2)
- [8]越南高校汉语教学的优化研究[D]. 阮氏兰(NGUYEN THI LAN). 西南大学, 2021(01)
- [9]基于移动学习作业平台农村小学生英语听说能力培养实践研究[D]. 罗荔. 河北师范大学, 2021(12)
- [10]泰国来华留学生汉语学习语伴活动调查研究[D]. 单霞飞.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