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低震动的柴油发电机组,包括柴油发电机组本体、机架底座,所述柴油发电机组本体安装在所述机架底座上,所述柴油发电机组本体具有一柴油发动机,所述柴油发动机与所述机架底座间安装有减震装置,所述减震装置底部为一凹槽,所述凹槽具有一底部和两端部,两所述端部分别位于所述凹槽两侧,所述底部固定连接有弹簧柱的一端,所述弹簧柱的另一端连接支撑柱的一端,所述支撑柱的另一端抵在所述减震装置内部顶侧,两所述端部分别安装有减震机构;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柴油发动机与所述机架底座间安装有减震装置,采用此结构可以使减震装置的受力更均匀,延长减震装置的寿命,同时可以降低减震装置局部凹陷的可能性。
主设计要求
1.一种低震动的柴油发电机组,包括柴油发电机组本体、机架底座,所述柴油发电机组本体安装在所述机架底座上,所述柴油发电机组本体具有一柴油发动机,所述柴油发动机与所述机架底座间安装有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装置底部为一凹槽,所述凹槽具有一底部和两端部,两所述端部分别位于所述凹槽两侧,所述底部固定连接有弹簧柱的一端,所述弹簧柱的另一端连接支撑柱的一端,所述支撑柱的另一端抵在所述减震装置内部顶侧,两所述端部分别安装有减震机构。
设计方案
1.一种低震动的柴油发电机组,包括柴油发电机组本体、机架底座,所述柴油发电机组本体安装在所述机架底座上,所述柴油发电机组本体具有一柴油发动机,所述柴油发动机与所述机架底座间安装有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装置底部为一凹槽,所述凹槽具有一底部和两端部,两所述端部分别位于所述凹槽两侧,所述底部固定连接有弹簧柱的一端,所述弹簧柱的另一端连接支撑柱的一端,所述支撑柱的另一端抵在所述减震装置内部顶侧,两所述端部分别安装有减震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震动的柴油发电机组,其特征在于,两所述端部所在的位置高度高于所述底部所处位置,两所述端部分别为左端部和右端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低震动的柴油发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机构包括第一减震机构和第二减震机构,所述第一减震机构安装在所述左端部,所述第二减震机构安装在所述右端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低震动的柴油发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震机构包括第一齿轮柱,所述第一齿轮柱底面连接第一弹簧的一端,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左端部上表面,所述第一齿轮柱侧面通过齿轮连接第二齿轮柱,所述第二齿轮柱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凹槽底部,另一端通过第二弹簧连接所述减震装置内部顶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低震动的柴油发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减震机构与所述第一减震机构结构相同。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柴油发电机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低震动的柴油发电机组。
背景技术
柴油发电机组是目前最常用的后备电源之一,由柴油机作为源动力,驱动发电机旋转发电,实现把动能转化为电能和热能的设备;柴油发动机在启动和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噪音,影响到车间的生产环境,进而影响到车间内的工人,长期以往会对工人的耳膜造成损伤。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低震动的柴油发电机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低震动的柴油发电机组,包括柴油发电机组本体、机架底座,所述柴油发电机组本体安装在所述机架底座上,所述柴油发电机组本体具有一柴油发动机,所述柴油发动机与所述机架底座间安装有减震装置,所述减震装置底部为一凹槽,所述凹槽具有一底部和两端部,两所述端部分别位于所述凹槽两侧,所述底部固定连接有弹簧柱的一端,所述弹簧柱的另一端连接支撑柱的一端,所述支撑柱的另一端抵在所述减震装置内部顶侧,两所述端部分别安装有减震机构。
进一步的,两所述端部所在的位置高度高于所述底部所处位置,两所述端部分别为左端部和右端部。
进一步的,所述减震机构包括第一减震机构和第二减震机构,所述第一减震机构安装在所述左端部,所述第二减震机构安装在所述右端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减震机构包括第一齿轮柱,所述第一齿轮柱底面连接第一弹簧的一端,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左端部上表面,所述第一齿轮柱侧面通过齿轮连接第二齿轮柱,所述第二齿轮柱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凹槽底部,另一端通过第二弹簧连接所述减震装置内部顶侧。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减震机构与所述第一减震机构结构相同。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柴油发动机与所述机架底座间安装有减震装置,减震装置内分别安装有中部安装有弹簧柱、弹簧柱连接支撑柱,同时其两侧安装有减震机构,减震装置的弹簧柱、支撑柱所能承受的载荷大于减震机构所能承受的载荷,而发动机中部施加给减震装置的力做多,两边次之,采用此结构可以使减震装置的受力更均匀,延长减震装置的寿命,同时可以降低减震装置局部凹陷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低震动的柴油发电机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减震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
1、柴油发电机组本体,2、减震装置,21、支撑柱,22、弹簧柱,23、凹槽,231、底部,232、左端部,233、右端部,241、第一齿轮柱,242、第一弹簧,243、齿轮,244、第二齿轮柱,245、第二弹簧,3、机架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2,一种低震动的柴油发电机组,包括柴油发电机组本体1、机架底座3,柴油发电机组本体1安装在机架底座3上,柴油发电机组本体1具有一柴油发动机,柴油发动机与机架底座3间安装有减震装置2,减震装置2底部231为一凹槽23,凹槽23具有一底部231和两端部,两端部分别位于凹槽23两侧,底部231固定连接有弹簧柱22的一端,弹簧柱22的另一端连接支撑柱21的一端,支撑柱21的另一端抵在减震装置2内部顶侧,两端部分别安装有减震机构,也可以将减震机构安装在减震装置2的中部,将弹簧柱22及支撑柱21安装在减震装置2的两侧,具体的要根据柴油发动机的重量分布来安装,例如柴油发动机中部需要承受更多的力,那就将弹簧柱22及支撑柱21安装在中部,柴油发动机两侧需要承受的力小,那就将减震机构安装在两侧,安装的依据是根据减震机构表面所受力的大小,根据受力不同安装的位置也可以相应变化,这样可以使减震机构受力跟均匀,延长减震装置2的寿命,同时可以降低减震装置2局部凹陷的可能性。
本实施例是对上一实施例的进一步补充,两端部所在的位置高度高于底部231所处位置,两端部分别为左端部232和右端部233,也即凹槽23端部高于凹槽23底部231,减震机构包括第一减震机构和第二减震机构,第一减震机构安装在左端部232,第二减震机构安装在右端部233。采用此设计,只要是为了分散减震装置2的受力,减震机构的受力集中在两端部,弹簧柱22的受力方向只要集中在凹槽23底部231,两者的受力位置不一样,这样可以使减震装置2的受力更均匀,延长减震装置2的寿命,同时可以降低减震装置2局部凹陷的可能性。
需要说明的是,左端部232和右端部233所用材质均可选用橡胶减震复合弹簧,此材质是由金属螺旋弹簧和橡胶复合在一起的弹性体,其性能由于金属弹簧,抗腐蚀性好,寿命长,减震能力强,缓冲效果好、噪音小,能承受较大的载荷,同时其与金属碰撞不产生火花、适于易燃、易爆环境工作,用于生产车间使用,非常安全。
本实施例是对上一实施例的进一步补充,第一减震机构包括第一齿轮243柱241,第一齿轮243柱241底面连接第一弹簧242的一端,第一弹簧242的另一端固定安装在左端部232上表面,第一齿轮243柱241侧面通过齿轮243连接第二齿轮柱244,第二齿轮柱244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凹槽23底部231,另一端通过第二弹簧245连接减震装置2内部顶侧;第二减震机构与第一减震机构结构相同。当启动柴油发电机组时,柴油发动机震动产生向下的震动力,此力传递通过减震装置2表面传递到内部,进而分成3股力量分别从中部支撑柱21、左端部232第一减震机构、右端部233第二减震机构传递往下直至抵达减震装置2底部231,当震动力消失时在弹簧的作用下恢复到初始位置,重复做上下往复运动。同时左端部232、右端部233选用的是橡胶减震复合弹簧,橡胶减震复合弹簧也有一个缓冲的作用,可以减小减震装置2底部231的受力。
综上,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柴油发动机与机架底座间安装有减震装置,减震装置内分别安装有中部安装有弹簧柱、弹簧柱连接支撑柱,同时其两侧安装有减震机构,减震装置的弹簧柱、支撑柱所能承受的载荷大于减震机构所能承受的载荷,而发动机中部施加给减震装置的力做多,两边次之,采用此结构可以使减震装置的受力更均匀,延长减震装置的寿命,同时可以降低减震装置局部凹陷的可能性。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121111.6
申请日:2019-01-24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5(福建)
授权编号:CN209688362U
授权时间:20191126
主分类号:F16M5/00
专利分类号:F16M5/00;F16F15/04;F02B77/13
范畴分类:27H;
申请人:福安市隆凯电机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福安市隆凯电机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355000 福建省宁德市福安市铁湖工业区纬五路
发明人:陈嘉鑫;黄国平
第一发明人:陈嘉鑫
当前权利人:福安市隆凯电机有限公司
代理人:陈为志
代理机构:35242
代理机构编号:福州顺升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42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