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永嘉四灵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永嘉,诗歌,世风,晚唐,格律,隐逸,体认。
永嘉四灵论文文献综述
郑艳静[1](2019)在《论“永嘉四灵”对厉鹗诗歌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浙派诗歌的杰出代表和中坚力量的厉鹗,他的诗歌素有"十诗九山水"之称,诗歌成就很高。厉鹗的性格和诗法与南宋"永嘉四灵"有较多相似的地方,受其影响颇深。受"永嘉四灵"诗歌的影响,厉鹗诗歌在题材上,多描写日常生活、山水景物;在思想上,崇尚理趣,寄意遥深;在意境上,标举"清"论,意境清幽;在艺术技巧上,注重炼字,避俗生新。可以说,厉鹗把对"永嘉四灵"诗歌的偏爱巧妙融合在他的诗歌创作中。(本文来源于《叁明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梁思诗[2](2019)在《论“永嘉四灵”诗之“清苦”》一文中研究指出自严羽始,古代文学批评家常以"清苦"评"永嘉四灵"的诗歌。"四灵"皆为中下层文人,避世清贫的生活是他们"清苦"诗风的现实根源。由于"四灵"反对江西诗派"资书以为诗"的创作,故"四灵"诗少用典故,于颈联求工,以期凭借语言的陌生化实现新颖脱俗之风;又多即景写作,以细小萧飒的意象营造凄冷野寂之意境。"四灵"诗之"清苦"也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宋诗平淡化、议论化、内向化的特点。(本文来源于《叁明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唐一麟[3](2019)在《浅析永嘉四灵诗派对晚唐格律的追求》一文中研究指出自南渡后,宋金对峙,南宋诗派随之发生变化。"四灵"从诗入手,在江西诗派一统江湖的背景下"磨"出一片天地,占据重要位置。本文从"四灵"履历、"四灵"的诗入手,对其人格和诗律进行解读。(本文来源于《文教资料》期刊2019年01期)
赵彦[4](2018)在《论南宋中后期世风对永嘉四灵诗歌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永嘉四灵"所生活的年代主要在南宋中后期,此时国力的衰落和主和派占据的主要地位,多次打击爱国人士,永嘉四灵既想着国事,又无力回天。因此,在他们的诗歌中不仅有山水田园,也有了建功立业、回复祖国山河的时代之音。(本文来源于《文学教育(下)》期刊2018年12期)
赵彦[5](2018)在《论“永嘉四灵”诗歌以俗为雅的审美品格》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俗为雅"在艺术方面的表现主要是将俗人、俗事、俗物题材进入诗中,在宋之前,普通人的世俗生活多被排除在诗歌外。这些意象虽然俗气,但是富有生活气息,增加诗歌与现实的亲近感。永嘉四灵的创作中就有意为"俗",表现出强烈的俗化意趣和普遍的平民化特点。这也是四灵虽尊贾岛、姚合等人而其诗又较之有所进步的一面。(本文来源于《大众文艺》期刊2018年21期)
刘泓良[6](2013)在《永嘉四灵的隐逸情怀》一文中研究指出永嘉四灵是南宋中期主要生活和活动在永嘉县的四位诗人:徐照、徐玑、赵师秀、翁卷。这四人都出自于叶适之门,四人的名字中都带有“灵”字,所以叶适合称他们为“四灵”,因而又被称为“永嘉四灵”,他们四人不是一生布衣,就是一直沉居下僚,因而他们更多用隐逸来表达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形成了自己的独特艺术风格。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第一部分是永嘉四灵的隐逸之情。这一部分首先阐述了四灵在隐与仕之间的矛盾,他们在南宋这样社会中希望能够独善其身,但是他们心中也具有功名思想,也渴望能够建功立业。接着就通过四灵他们自己的生活经历来阐述他们对隐逸的向往,不论他们身处何种环境,隐逸生活一直是他们心中的一块净土,是他们心灵的休憩之所。第二部分是永嘉四灵的隐逸诗歌。这一部分首先就四灵的创作心态进行了论述,从他们的创作心态中我们就可以看出四灵的矛盾心态,主要体现为:一种激情与卑狭的心态,他们用诗歌抒写自己在隐与仕之间的矛盾心态。其次对四灵相互唱和的诗歌进行了论述。四灵做为一个诗歌群体,他们之间不定期聚在一起来写诗,当他们分开的时候也会用诗歌来相互酬唱,表达相思之情。而“二徐”的永州之行,更是他们相互唱和的最典型例证。第叁部分是永嘉四灵与贾岛、姚合的异同。论诗者从来都认为四灵以贾岛、姚合为宗,这部分首先就从隐逸诗歌的角度出发,将四灵与贾岛、姚合进行了比较。虽然四灵的诗歌意象、艺术特征等方面都有对贾、姚的继承,但是他们毕竟所处的时代不同,我们也应该看到他们的不同点,主要是从四灵隐逸诗歌的独特性方面进行论述。本文试图从永嘉四灵的个人生活经历、创作心态、相互唱和的诗歌、与贾岛、姚合诗歌的比较等几个方面进行整理和研究,从而形成比较系统的全面的对永嘉四灵隐逸诗歌的认识,以期进一步全面认识永嘉四灵的诗歌。(本文来源于《重庆师范大学》期刊2013-04-01)
王洪漪[7](2012)在《永嘉四灵的诗歌与禅宗》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分析永嘉地域文化背景、社会背景、禅学渊源对四灵思想及创作影响的基础上,对永嘉四灵的生平经历和文学创作进行系统考察,采用文本研读、对比分析、文史结合、综合研究的方法,主要从创作背景、生平交游、诗歌渊源、思想内容、诗歌风格等方面研究“四灵”与佛教禅宗的关系,发现永嘉许多历史文化名人和移民文化对永嘉地区自然山水之美的发现有着深远影响,并因而影响到永嘉文学发展及四灵创作。永嘉地区的玄觉大师和义寂大师对本土禅学发展也起推动作用。在宋学思想和江西诗派占主流地位的南宋,四灵主张向晚唐体的回归。从诗歌渊源上来说,“四灵”诗歌创作主要受他们的老师叶适、晚唐贾岛和姚合等人的影响,宋初九僧对其也有一定影响,然而这些人都与禅宗颇有渊源。永嘉四灵的诗集虽然每人只有薄薄一本,但创作中体裁方面各有偏重,显示出个性特点。禅宗在两宋间的发展、递延对四灵的生活态度和诗歌创作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其中与看话禅相对的默照禅对四灵影响较大。佛教和禅宗思想深深影响了他们的人生观和自然观,这明显地表现在其诗歌的思想内容上:感叹人生的“苦”是“四灵”诗歌的一个主题,而佛教关于人生价值的评判首先是伴随一生的“苦”。禅宗自然观讲究通过“色”来悟“空”,即透过现象探寻本质,这在四灵的山水咏物诗中得到很好的体现。四灵在佛教禅宗的指引下,通过坎坷困苦的人生经历参悟到,要直面人生的“苦”,还要用“清”“静”“空”等思想去消解和升华这种苦。佛教中还有用“圆相”传达禅理的方法,以及用圆象征圆满的传统。四灵诗歌体现出“清”“静”“空”“圆”等风格特点,与禅宗思想暗合,四灵诗歌意境空灵,与名字相吻合。四灵的诗以强调“情”反对江西诗派和理学派,曾经使得宋诗发生过显着的变化,是宋诗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的标志。然而他们的诗又有格局较小、不善变化、缺乏深厚阔大的气象的缺点。文学史上对他们的评价褒贬不一。(本文来源于《鲁东大学》期刊2012-04-20)
兰芳方[8](2012)在《对永嘉四灵诗歌思想的多重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永嘉四灵"在南宋诗坛上占有重要位置,受到不同评价,其名气虽不及苏轼、黄庭坚等,但其诗歌创作也反映了当时诗坛的发展趋势。本文将从其诗歌中的禅宗、道家、士大夫精神及地域性等方面对其诗歌思想进行多重解读。(本文来源于《科教导刊(中旬刊)》期刊2012年03期)
赵彦,张维民[9](2012)在《论“永嘉四灵”对魏晋风度的体认与承袭》一文中研究指出"永嘉四灵"是南宋中后期重要的诗歌流派,在宋末颓废消极的社会风气中,他们推崇晋宋人物、向往名士风度,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模仿魏晋名士,同时在诗歌创作也带上了魏晋名士的烙印,因而"永嘉四灵"在当时的诗坛上独树一帜,同时也满足了他们自身的精神追求。(本文来源于《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2年02期)
兰芳方[10](2012)在《浅析永嘉四灵诗的“灵秀”风格》一文中研究指出"永嘉四灵"是宋诗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流派。本文将从"永嘉四灵"灵秀的写作风格出发,探论其开成此种风格的原因,分析其具体表现,以及对宋诗发展的影响。(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2年04期)
永嘉四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自严羽始,古代文学批评家常以"清苦"评"永嘉四灵"的诗歌。"四灵"皆为中下层文人,避世清贫的生活是他们"清苦"诗风的现实根源。由于"四灵"反对江西诗派"资书以为诗"的创作,故"四灵"诗少用典故,于颈联求工,以期凭借语言的陌生化实现新颖脱俗之风;又多即景写作,以细小萧飒的意象营造凄冷野寂之意境。"四灵"诗之"清苦"也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宋诗平淡化、议论化、内向化的特点。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永嘉四灵论文参考文献
[1].郑艳静.论“永嘉四灵”对厉鹗诗歌的影响[J].叁明学院学报.2019
[2].梁思诗.论“永嘉四灵”诗之“清苦”[J].叁明学院学报.2019
[3].唐一麟.浅析永嘉四灵诗派对晚唐格律的追求[J].文教资料.2019
[4].赵彦.论南宋中后期世风对永嘉四灵诗歌的影响[J].文学教育(下).2018
[5].赵彦.论“永嘉四灵”诗歌以俗为雅的审美品格[J].大众文艺.2018
[6].刘泓良.永嘉四灵的隐逸情怀[D].重庆师范大学.2013
[7].王洪漪.永嘉四灵的诗歌与禅宗[D].鲁东大学.2012
[8].兰芳方.对永嘉四灵诗歌思想的多重解读[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2
[9].赵彦,张维民.论“永嘉四灵”对魏晋风度的体认与承袭[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
[10].兰芳方.浅析永嘉四灵诗的“灵秀”风格[J].青年文学家.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