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微带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微带,阻抗,滤波器,群时延,波导,等效电路,结构。
微带线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宋凯旋,高锦春,王紫任,谢刚,李晓明[1](2019)在《射频连接器与微带线组件焊接过渡段阻抗补偿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射频连接器与微带线组件常用于通信系统电路中,而组件焊接过渡段的阻抗不连续会使电路中的信号损耗增大.针对该问题,本文对射频连接器与微带线组件焊接过渡段进行研究,基于传输线理论,建立焊接过渡段的等效电路模型.讨论了焊接过渡段特征阻抗不连续的原因,同时提出了补偿优化方案.此外,通过电磁场与电路的联合仿真,提取出补偿前后等效电路模型的电参数,从等效电路模型的角度分析了补偿方案对组件过渡段复杂电磁特性的影响.有限元仿真分析与实验测试结果显示,补偿后组件的性能显着提高,证明了补偿方案有效可行.(本文来源于《电子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陈柏燊,唐杨,岳海昆,朱华兵,闻彰[2](2019)在《基于LGA工艺的D波段微带线-波导过渡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了一个工作于D波段的微带转波导结构。过渡结构由2部分组成,分别为微带-带状线过渡结构和带状线-波导过渡结构。相比传统的微带至波导结构,该结构无需额外的金属波导短路结构,减少了加工流程,直接和标准波导相连即可。仿真结果表明,在122~140 GHz范围内,反射系数小于-10 dB,最小插入损耗为1.85 dB。该过渡结构基于栅格阵列(LGA)封装工艺,能够直接与其他的芯片和无源器件进行集成和封装,对射频微系统的集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刘维红,王永健,周六可,康昕[3](2019)在《基于柔性LCP基板的微带线传输损耗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讨论了液晶高分子聚合物(Liquid crystal polymer,LCP)柔性基板的50Ω标准微带线的损耗特性,提出了一种考虑传输线高频特性的建模技术。通过一系列建模流程将这种技术应用到实际计算中,并与仿真结果和实测结果相对比。结果表明,随着频率升高,由于趋肤深度和表面粗糙度引起的导体损耗计算数据和实测数据有较高拟合度。并且验证了LCP基板有着极低的正切损耗和较低的介质损耗,在高频电子线路中有着较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期刊2019年04期)
杨程,李钦[4](2019)在《微带线拐角射频性能仿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代的通信产品越来越小巧,越来越集成化,在微波射频领域的发展过程中,PCB尺寸也越来越小,微带线不得不进行拐角设计。本文针对行业内工程经验的微带线拐角"3W规则",从微带线不连续的原理和模型出发,以验证"3W规则"的正确性和适用性。同时提出多种微带线拐角方案,并以2.4G频段为例,分别进行了仿真分析,分析不同方案的射频性能。结合多年的工程实际经验,为不同场合推荐合适的应用方案。(本文来源于《现代信息科技》期刊2019年15期)
仇亮[5](2019)在《基于ADS的微带线阶梯阻抗低通滤波器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滤波器在通信系统中可以让所需信号顺利通过,从而有效滤除不需要的频率信号。利用微带线高阻抗线近似等效于一串联电感,低阻抗线近似等效于一并联电容,把相应的高阻抗线和低阻抗线相互级联起来,这就构成了微带低通滤波器,其具有结构简单,容易加工等优点。文章进行了理论计算,并用ADS进行了优化仿真,仿真结果显示其具有良好的频带响应特性。(本文来源于《大众科技》期刊2019年07期)
王康挺,李宁东,万发雨,王健[6](2019)在《一种基于耦合线和环形微带线的负群时延电路》一文中研究指出负群时延电路(NGDC)在微波系统中有着广泛应用,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有损耦合线和环形微带线的负群时延电路。该电路由耦合线和微带传输线组成。基于射频领域中偶模-奇模分析方法,分析该电路的偶模和奇模的输入导纳,得到电路的S参数。利用HFSS电磁仿真软件对该负群时延电路结构做了优化设计,实物加工并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在中心频率2.36 GHz时,该电路的负群时延值约为-1.4 ns,插入损耗S_(21)约为-3.9 dB,反射系数S_(11)约为-9.5 dB,实测与仿真结果吻合。这种新颖的负群时延电路结构简单、信号损耗小、易于加工,可用于微波和无线通信等领域。(本文来源于《微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马畅,王亚飞[7](2019)在《利用叉指电容减小微带线间串扰》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目前减小PCB板上微带线间串扰的方法效果有限的问题,提出一种利用叉指电容来减小微带线间串扰的方法.该方法在微带线两端对称加入叉指电容进行电容补偿来平衡不相等的容性耦合和感性耦合进而实现串扰减小.并先后用电磁仿真软件(HFSS)和矢量网络分析仪对远端串扰和插入损耗进行仿真和实际测量,结果表明:仿真和实测吻合良好,加入叉指电容可以使远端串扰减小9dB以上,且制作成本较低,易于实现.(本文来源于《微电子学与计算机》期刊2019年07期)
张昀[8](2019)在《“单端—差分”微带线串扰仿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电磁场仿真软件分析"单端—差分"微带线结构的串扰问题。结果表明:增加单端干扰线和被干扰差分对的间距,可以同时减弱差分对的近端串扰和远端串扰;单端线和差分对间添加防护线可大幅减少远端串扰,且近、远端串扰均低于40 dB;改变防护线与单端干扰线及被干扰差分对的间距,差分对的近、远端串扰变化不大。(本文来源于《安全与电磁兼容》期刊2019年03期)
王香婷,李晓春,毛军发[9](2019)在《一种抑制同步开关噪声的电磁带隙结构微带线互连》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在信号线上刻蚀电磁带隙(EBG)结构的微带线互连结构及其设计方法.该互连具有良好的通带传输特性和阻带抑制特性,所以能够抑制同步开关噪声(SSN),保证信号的完整性.该EBG微带线互连采用印制电路板(PCB)工艺进行了加工,S参数的仿真与测试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表明该互连可以有效抑制同步开关噪声.另外,将该EBG微带线互连与在接地板上刻蚀相同尺寸的EBG的微带线互连做了对比,散射参数和时域波形的分析结果表明,提出的EBG微带线互连具有更强的SSN抑制能力和更好的信号完整性.(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黄春进[10](2019)在《基于系统级封装的微带线信号完整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高频结构仿真软件HFSS(High Frequency Structure Simulator)中建立了系统级微带线仿真模型,分别研究模型的基板高度、基板介电常数、微带线特性阻抗和微带线长度对系统级封装微带线仿真模型的回波损耗、插入损耗的影响;利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对16组不同参数水平组合的系统级封装微带线回波损耗进行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各因素对回波损耗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微带线特性阻抗、基板介电常数、微带线长度、基板高度,通过分析得到微带线的最优水平组合在5GHz时,回波损耗S11的值为-25.1614dB,其值相比正交试验中的16组不同的实验结果都小,证明该参数水平组合符合预测的结果。(本文来源于《信息系统工程》期刊2019年04期)
微带线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设计了一个工作于D波段的微带转波导结构。过渡结构由2部分组成,分别为微带-带状线过渡结构和带状线-波导过渡结构。相比传统的微带至波导结构,该结构无需额外的金属波导短路结构,减少了加工流程,直接和标准波导相连即可。仿真结果表明,在122~140 GHz范围内,反射系数小于-10 dB,最小插入损耗为1.85 dB。该过渡结构基于栅格阵列(LGA)封装工艺,能够直接与其他的芯片和无源器件进行集成和封装,对射频微系统的集成具有重要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微带线论文参考文献
[1].宋凯旋,高锦春,王紫任,谢刚,李晓明.射频连接器与微带线组件焊接过渡段阻抗补偿研究[J].电子学报.2019
[2].陈柏燊,唐杨,岳海昆,朱华兵,闻彰.基于LGA工艺的D波段微带线-波导过渡结构[J].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2019
[3].刘维红,王永健,周六可,康昕.基于柔性LCP基板的微带线传输损耗特性研究[J].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2019
[4].杨程,李钦.微带线拐角射频性能仿真分析[J].现代信息科技.2019
[5].仇亮.基于ADS的微带线阶梯阻抗低通滤波器设计[J].大众科技.2019
[6].王康挺,李宁东,万发雨,王健.一种基于耦合线和环形微带线的负群时延电路[J].微波学报.2019
[7].马畅,王亚飞.利用叉指电容减小微带线间串扰[J].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19
[8].张昀.“单端—差分”微带线串扰仿真分析[J].安全与电磁兼容.2019
[9].王香婷,李晓春,毛军发.一种抑制同步开关噪声的电磁带隙结构微带线互连[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9
[10].黄春进.基于系统级封装的微带线信号完整性分析[J].信息系统工程.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