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干旱指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干旱,指数,径流,湖南省,适用性,遥感,内蒙古。
干旱指数论文文献综述
张驰,唐红玉,吴遥,白莹莹,何慧根[1](2019)在《两种干旱指数在重庆极端干旱事件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重庆34个国家站1981-2015年地表湿润度和MCI_GB干旱过程指数序列对比分析重庆极端干旱事件的气候特征,并采用五类格点日数据诊断了重庆近年来极端干旱年旱情集中发生时段的环流特征.结果表明:上世纪60年代以来,地表湿润度所表征的旱情在除重庆西部和主城部分地区变湿外,其余大部地区都为变干趋势,其时间序列存在2~8年的显着周期.而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两种不同干旱指数表征的重庆持续和极端干旱事件分别都存在显着的2~4年和2~8年周期. 1981-2015年期间, MCI_GB极端累计旱情呈"东北部偏重"分布型,地表湿润度则为"长江沿线偏重"分布型,两种干旱标准化指数在重庆东北、西南和东南部地区的累计强度有一些差异;对照重庆干旱地方标准,地表湿润度与其分型更类似,强度也更为接近. 2001年、 2006年和2011年极端干旱特定时段大气环流所表现的前兆信号为:7月开始至结束期间, 500 hPa欧亚中高纬由"负—正—负"转为"负—正"型变压场分布,在中亚中纬度地区均为"南高北低"型气压场分布,均不利于西北路径冷空气南下影响我国西南地区;综合整月OLR场、 Walker环流和水汽场来看,重庆地区对流活动偏弱,仅为-15~0 w/m~2,垂直高低层以700 hPa为界,水平南北方向上以长江为界,气流升降运动呈反向分布,加之水汽输送不充分、整层水汽辐合较弱,这都不利于降水的持续发生,易造成干旱事件的集中发生和后续维持.(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11期)
杨仙[2](2019)在《马龙河区域降水、蒸发、干旱指数变化趋势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小龙潭站1966-2018年53年的实测降水、蒸发资料,进行马龙河区域降水、蒸发及干旱指数变化趋势分析,其分析结果可为该区旱情趋势研究、农业水利规划、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低碳世界》期刊2019年10期)
李雁[3](2019)在《内蒙古典型草原区域Palmer气象干旱指数适用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选取我国内蒙古典型草原下垫面区域,进行PDSI在半干旱半湿润典型草原下垫面下的适用性分析。从各单点PDSI结果与区域平均PDSI的相关性结果以及PDSI与降水距平百分率、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归一化植被指数以及实际干旱记载对比分析可以看出,PDSI结果与其余各干旱指标对比分析结果无论在时间趋势的一致性还是空间分布的吻合程度方面均很好的对应,说明PDSI在典型草原下垫面区域具有较好适用性,能很好反映此类下垫面状况下的干湿状况;同时,PDSI在指示频繁交替的旱涝时存在时间滞后性。研究结果可为PDSI在类似区域的精细化应用及在其余下垫面状况下的适用性分析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气象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粟晓玲,张更喜,冯凯[4](2019)在《干旱指数研究进展与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干旱是一种频发的自然灾害,对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造成极大危害。干旱指数是评估干旱的有力工具,但由于干旱发生的复杂性和干旱影响的广泛性等特点,使得干旱指数种类繁多且各有侧重。合理选择干旱指数是准确监测和评估干旱的基础。本文首先阐明干旱的概念与定义,然后对气象干旱、农业干旱、水文干旱、社会经济干旱、地下水干旱等单变量干旱指数及综合干旱指数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将综合干旱指数按构造方法分为水量平衡法、权重法及统计概率法叁类,分析了这叁类方法的应用特点。提出了当前干旱定义中存在以人为中心的描述气象干旱产生的农业水文和社会经济影响,不能描述干旱导致的生态影响、干旱指数没有考虑干旱影响部门的水需求和多源数据融合等问题,提出了今后应在定义地下水干旱和生态干旱等新的干旱类型、发展更有效的干旱指数和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综合干旱指数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本文来源于《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马献菊,蔡元刚,刘皓,周雪梅[5](2019)在《基于SPEI干旱指数的凉山州干旱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凉山州17个国家气象站1971~2017年的气象资料,利用基于Penman-Monteith模型的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分析月、季、年不同时间尺度下凉山州SPEI干旱指数的时空分布状况,并以西昌气象站为代表进行了SPEI干旱指数的突变性M-K检验。结果表明:(1)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能较好地反映凉山州干旱发生程度;(2)凉山州干旱的年代际变化明显,20世纪70年代、80年代和21世纪10年代总体偏旱,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00年代则相对较为湿润;(3)凉山州干旱发生频率空间分布不均,中部干旱发生频率高于北部和南部地区;(4)西昌市近30年来干旱总体偏轻,最近一次干湿突变发生于1987年;⑤各季节最近一次由干转湿的突变点,冬季在1999年、春季在1996年、夏季在1994年、秋季在1991年,呈逐季提前的趋势。(本文来源于《高原山地气象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范嘉智,谭诗琪,罗宇,夏德奇[6](2019)在《湖南省最适干旱指数研究及近50年干旱演变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干旱的评价标准,干旱指数在旱情监测、预警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但至今尚没有适用于大尺度范围的干旱指数,因此在特定区域内研究最适干旱指数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基于长期观测资料、土壤数据库及历史干旱记载,对比分析标准化降水指数(SPI)、标准化降水及蒸散指数(SPEI)、Palmer干旱指数(PDSI)、自矫正Palmer干旱指数(scPDSI)在湖南省的适用性。结果表明,scPDSI对于干旱事实描述准确率最高,这一指数在较长时间尺度上表现稳定,响应敏感,但在旱度标准的适配性上仍有提升空间。基于该指数分析湖南省1960—2011年干旱演变趋势后发现,湖南省内大部分地区处于干旱缓解趋势,湘西中部、湘南永州地区及湘东北地区处于变干趋势,尤以长沙地区较为严重,应加强旱情监测和预警,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严重旱灾。(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5期)
王展鹏,宋立生,兰子焱,杨梦颖,鲁丹[7](2019)在《考虑下垫面类型的干旱指数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干旱作为常见的自然灾害,在世界各地发生的频率日渐增加,已对经济发展、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等方面产生了严重影响。但是干旱的类型较多,包括气象干旱、土壤干旱、水文干旱、农田干旱等,无法用单个干旱指数对不同类型的干旱进行监测。按照干旱发生类型,利用气象干旱指数(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Index SPI)、土壤水分干旱指数(Soil Moisture Index, SMI)和蒸发压力干旱指数(Evaporative Stress Index,ESI)对美国的旱情进行监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干旱指数之间呈显着相关,相关系数R在0.7以上。ESI整体监测精度较高,它能够真实反映地表水分盈亏状况,同时与遥感数据结合,可以实现从田块到全球不同尺度干旱实时监测。不同植被类型覆盖下垫面对不同类型干旱响应存在较大差异,草地下垫面对不同类型的干旱响应较为一致,但是随着地上生物量的增加,不同干旱指数监测结果之间差异逐渐增大。因此,在干旱监测时需要考虑植被的结构特征,植被与气候之间的相互作用,才能具体分析不同下垫面的受灾情况,进一步考虑更适合的方法以及干旱指数监测不同下垫面的干旱情况。(本文来源于《遥感技术与应用》期刊2019年04期)
粟晓玲,梁筝[8](2019)在《关中地区气象水文综合干旱指数及干旱时空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陕西关中地区22个气象站和3个水文站1961—2016年的气象水文资料,计算了不同时间尺度的标准化降水蒸散发指数(SPEI)与径流干旱指数(SDI),运用Gumbel Copula函数构建了气象水文综合干旱指数(MHDI),探讨了MHDI的适用性,并分析了气象水文综合干旱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MHDI综合了SPEI与SDI的优点,可同时表征月尺度和年尺度的气象干旱与水文干旱;关中地区MHDI序列值有明显的下降趋势,干旱情况逐年加剧;MDHI序列存在变异,年尺度变异点集中于1986年和1990年;年尺度的序列值主周期多集中在20~22 a;泾河流域干旱发生频率最低,为19.11%,北洛河流域干旱发生频率最高,为47.97%,渭河流域干旱发生频率介于两者之间,为26.42%。(本文来源于《水资源保护》期刊2019年04期)
王玺圳,粟晓玲,张更喜[9](2019)在《综合干旱指数的构建及其在泾惠渠灌区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标准化降水蒸散发指数(SPEI)、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标准化土壤含水量指数(SSI)和标准化地下水指数(SGI)4个反映地区农业干旱的指数,利用CRITIC客观赋权法构建了综合干旱指数(CDI),以泾惠渠灌区为研究区,计算综合干旱指数,并与改进的帕默尔干旱指数(sc-PDSI)进行相关性分析评价其适用性,采用Mann-Kendall检验法分析了泾惠渠灌区2002-2013年农业干旱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构建的综合干旱指数(CDI)与自适应帕默尔干旱指数(sc-PDSI)具有强相关性,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73,CDI与sc-PDSI在对旱情监测结果上相关性显着,两者在时间演进上趋势整体相同,说明综合干旱指数(CDI)可以较为准确地反映研究区的干旱情况,在研究区适用性较强。利用综合干旱指数(CDI)对泾惠渠灌区的干旱特性进行了分析,月际间分析发现泾惠渠灌区在4、6月和11月较容易发生干旱,而2月和8月灌区较为湿润,季节间分析发现灌区在2003年发生了严重的春旱,2002年发生了严重的夏旱和秋旱,2009年发生了严重的冬旱。年际间分析发现泾惠渠灌区的CDI值在2002—2013年间大约以0.032·a~(-1)的速度波动上升,说明研究区干旱有缓解趋势。利用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分析出泾惠渠灌区的旱情在2011年7月发生了显着突变,CDI趋势由降低转为增加,表明研究区在此时间点后呈湿润化趋势。(本文来源于《干旱地区农业研究》期刊2019年04期)
王思楠,李瑞平,李夏子[10](2019)在《基于综合干旱指数的毛乌素沙地腹部土壤水分反演及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克服单一干旱监测指数在复杂覆盖类型的适用性问题,以复杂覆盖类型的毛乌素沙地腹部乌审旗为例,在传统归一化干旱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drought index,NDDI)、土壤湿度监测指数(soil moisture monitoring index,SMMI)、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emperature vegetation drought index,TVDI)3个单一干旱监测指数的基础上,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数的权重,结合野外不同覆盖类型实测的土壤含水率数据,分别进行回归分析,建立多指数综合干旱监测模型,基于此模型分析研究区表层土壤水分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3个单一干旱指数在一定程度上均能客观反映旱情特征,与表层土壤含水率呈现不同程度的负相关,温度植被干旱指数相关性最好为0.604。引入结合多指数的综合干旱监测指数模型,在8月、9月草地和沙地与表层土壤含水率指数模型的决定系数R2均在0.7以上,高于基于单一指数模型的拟合精度。基于该模型,研究区研究区表层土壤含水率整体较低,体积含水率不高于0.15 cm~3/cm~3的面积分别占96.47%(8月)和94.8%(9月)。总体上从东到西,由北到南土壤含水率逐渐降低,与实测表层土壤样本的描述性统计结果有较好的空间一致性。(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13期)
干旱指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利用小龙潭站1966-2018年53年的实测降水、蒸发资料,进行马龙河区域降水、蒸发及干旱指数变化趋势分析,其分析结果可为该区旱情趋势研究、农业水利规划、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干旱指数论文参考文献
[1].张驰,唐红玉,吴遥,白莹莹,何慧根.两种干旱指数在重庆极端干旱事件中的应用[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杨仙.马龙河区域降水、蒸发、干旱指数变化趋势分析[J].低碳世界.2019
[3].李雁.内蒙古典型草原区域Palmer气象干旱指数适用性分析[J].气象科学.2019
[4].粟晓玲,张更喜,冯凯.干旱指数研究进展与展望[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9
[5].马献菊,蔡元刚,刘皓,周雪梅.基于SPEI干旱指数的凉山州干旱特征分析[J].高原山地气象研究.2019
[6].范嘉智,谭诗琪,罗宇,夏德奇.湖南省最适干旱指数研究及近50年干旱演变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9
[7].王展鹏,宋立生,兰子焱,杨梦颖,鲁丹.考虑下垫面类型的干旱指数比较研究[J].遥感技术与应用.2019
[8].粟晓玲,梁筝.关中地区气象水文综合干旱指数及干旱时空特征[J].水资源保护.2019
[9].王玺圳,粟晓玲,张更喜.综合干旱指数的构建及其在泾惠渠灌区的应用[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9
[10].王思楠,李瑞平,李夏子.基于综合干旱指数的毛乌素沙地腹部土壤水分反演及分布[J].农业工程学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