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哮喘的临床研究

中医治疗哮喘的临床研究

甘肃省会宁县会师中心卫生院甘肃白银730799

摘要:目的:分析中医在哮喘治疗中发挥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5年4月~2017年5月诊治的哮喘患者106例进行治疗分析,依照治疗方法的差异分为中医组和西医组患者各53例,中医组给予中医治疗方法,对照组进行西医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中医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6.22%,高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64.15%,中医组患者治疗效果更好;中医组的不良反应少于西医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治疗哮喘疾病的临床效果好,能有效缓解患者的各项症状,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中医;哮喘;治疗效果

[abstract]objective:toanalyzetheeffect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inthetreatmentofasthma.Methods:inApril2015toMay2017treated106casesofanalysisthediagnosisandtreatmentofasthma,accordingtothedifferencesintreatmentispidedintothe53patientswith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andwesternmedicinegroup,treatmentgroupwasgiven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thecontrolgroupwithwesternmedicinetreatment,comparedthetherapeuticeffectoftwogroupsofpatients.Results:theeffectiverateoftreatmentwas96.22%inthe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group,64.15%higherthanthecontrolgroup,andthetreatmenteffectwasbetterintheTCMgroup.TheadversereactionsoftheChinesemedicinegroupwerelessthanthatofthewesternmedicinegroup,andthecomparisonofdata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Conclusion:theclinicaleffect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intreatingasthmaisgood,anditcaneffectivelyalleviatethesymptomsandsafetyofpatients.

[keywords]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Asthma;Treatmenteffect

哮喘是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随着全球空气质量的下降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哮喘的临床发病率逐年提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体健康。传统临床上治疗哮喘多采用西医激素、抗生素等治疗,但治疗预后差。随着中医治疗的发展,中医治疗方式在哮喘疾病的治疗中也发挥了一定价值[1],逐渐被患者所接受。本文分析了中医治疗哮喘的方法和效果,为哮喘疾病治疗提供参考。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在2015年4月~2017年5月收治的哮喘患者106例进行治疗分析,患者均哮喘疾病诊断标准,症状表现有气短、呼吸困难、呼吸急促等;排除患者有以下情况:处于急性发作期、肝肾功能不全、其他器官疾病等,患者均同意参与本次研究,可以配合治疗。根据患者选择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中医组和西医组各53例,中医组中男29例,女24例,年龄在45~73岁之间,平均(63.6±0.3)岁;西药组中男28例,女25例,年龄在44~75岁之间,平均(62.7±0.6)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数据可比。

1.2治疗方法

中医组给予中药汤剂服用治疗,根据患者的急性和慢性发病给予不同的剂量处方[2]。急性发作期处方如下:选择加减定喘汤治疗,丹参15g、瓜蒌12g、地龙10g、黄岑12g、杏仁12g、苏子10g、炙麻黄10g和半夏10g;慢性发作期采用加减补肾汤治疗:山药15g、党参30g、白术12g、防风12g、黄芪10g、杏仁10g、苏子15g、甘草6g、桑白皮12g、紫菀12g。水煎服,每日服用一剂,连续服用一个月。

西医组给予医药抗炎、解痉挛和吸氧等治疗,哮喘轻度发作患者服用氨茶碱药物治疗,氨茶碱0.1g/次,2次/d;哮喘中度发作患者要在氨茶碱口服药物的基础上加用抗生素;对于哮喘持续发作的患者,由于病情严重,必须及时合理抢救,予以补液,糖皮质激素,氨茶碱,抗生素,吸氧,纠正酸中毒,纠正电解质紊乱。

1.3治疗效果评价[3]

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恢复情况,治愈:患者的各种发病症状痊愈,无任何治疗不良反应出现;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效好转;无效:患者的各种症状无好转迹象甚至加重,有效率=治愈+有效。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治疗数据分析选择统计学软件SPSS17.0,并对两组治疗有效率数据进行X2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只有P<0.05时可表示数据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中医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6.22%,西医组治疗有效率为64.15%,中医组患者治疗的效果更好(P<0.05),中医组有5例不良反应,对照组有20例不良反应,中医组安全性更高(P<0.05),详细数据见表1和表2.

表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统计对比(n,%)

注:与西医组对比,X2=18.23,P<0.05.

3讨论

哮喘是由呼吸道内炎症导致,气道内气流受限,引发患者出现咳嗽、呼吸急促等症状,哮喘疾病多在夜间和凌晨发作,若不能及时控制各项症状,会导致疾病在短时间内迅速加重。

中国历代医书对哮喘的论述和记载很多,《内经》有喘鸣的记载;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又名“上气”。元代朱丹溪《丹溪心法》首创哮喘之名。元代的朱丹溪《丹溪心法》主张:“凡久喘之症,未发时宜扶正气为主,已发用攻邪为主。”为后世医家指出了治疗的原则。由于本病反复发作,多为本虚标实,因此治疗必须标本兼顾。哮喘”首见于《丹溪心法.喘论》。《幼科发挥.喘嗽》说:“或有喘病,遇寒冷而发,发则连绵不已,发过如常,有时复发,此为宿疾,不可除也”[4]。已认识到本病有反复发作难以根治的特点,并且提出了发时治标、平时固本的治疗原则。肺是“贮痰之器”,而脾是“生痰之源”,如果脾失健运,则聚液成痰,上阻于肺而引发哮喘,《证治心得》云:“肺为气之主,而脾则肺之母也,脾肺有亏则气化不足,不足则短促而喘”。伏痰是哮喘发病的一个重要内因,哮喘之所以反复发作,多因有伏痰而遇诱因所触发[5]。在此证型中,伏痰的来源主要,一因脾虚,运化水湿的功能失常,水湿停聚成痰;二因肺气不足,肃降失职,也可生痰。肺主气,司呼吸;肾为先天之本,内寓元阴元阳,主“纳气”,肺与肾共同维持着人体的正常呼吸功能。若肺气虚,则可见面色白光白、形寒怯冷、易汗出等症状;而肾阳虚,则摄纳失常,而致气不归根,喘、咳频作,缠绵难愈。

中医认为哮喘疾病的发作与患者的肺、脾和肾功能变化有关,肾无法蒸发水液、肺无法布散津液,使得体内的津液转为痰液,在气道推动作用下淤积在呼吸到中,因此中医治疗哮喘需要散邪祛痰[6]。

本文分析了中医治疗哮喘的临床效果,中医组治疗患者疾病根据患者的发病种类和症状不同进行辩证加减治疗,西医组进行传统西药治疗,中医组患者治疗效果好,患者症状缓解明显,表明中医治疗哮喘发挥了积极的治疗价值。中医组药物处方中的杏仁和麻黄能够宣肺降气,半夏和瓜蒌可以顺气化痰,干姜能温肺化饮,有着较好的祛痰效果,能够缓解患者咳痰症状,甘草能够综合调节药性,提升多种药物的治疗效果[7]。汤药治疗相比西药的糖皮质激素药物安全性好,患者在服药过程中不会出现耐药性,长期效果好;在本次治疗中中医组患者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西药组出现了呕吐、发热等不良反应,表明中医治疗哮喘的安全性更好。中药价格低廉,不会给患者造成较大的治疗负担,易于在基层医院中推广,被患者所接受。

临床相关研究中,李法成在《中医治疗哮喘的临床价值研究》中分析了中医治疗哮喘疾病的效果,中医汤剂等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各种症状,改善患者的肺部功能状态,患者在治疗中未出现不良反应,表明中医治疗哮喘疾病效果好,与本文研究结果相一致,表明本次研究具有科学性。

综上,中医治疗哮喘能够有效好转患者临床症状,中药性温安全性好,易于被患者所接受。

参考文献:

[1]张菊华.中医治疗哮喘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7,9(16):91-92.

[2]徐顺富,南淑玲,周涛.中医治疗哮喘临床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18(08):150-153.

[3]曹运思.中医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8(20):140-141.

[4]徐鑫,徐金星.中医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12):245-246.

[5]朱文娟,查青林,李映霞,何慈胜,叶超,刘香玉,刘小生,朱立成.哮喘中医治疗临床文献的疗效分析[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15,11(02):71-75.

[6]张庆荣,赵世芬.哮喘从痰论.中国中医基础学杂志,2006.2(6):12-13.

[7]李法成.中医治疗哮喘的临床价值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14,6(20):83-84.

标签:;  ;  ;  

中医治疗哮喘的临床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