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艳
(资中县马鞍镇中心校资中641200)
中学生在课外要完成400万字的阅读总量,同时还要达到“课标”提出的培养学生日常读书看报的习惯的要求,都必须借助于略读和浏览。既然《语文课程标准》把略读和浏览定位为阅读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那么,教师就要在课堂的阅读教学中有目的地进行略读和浏览的阅读能力和习惯的培养,让学生在课内外的阅读活动中进行实践。
《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就强调要“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在“课程总目标”中又要求在阅读方面注意“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然后又在“各学段目标”中再分别加以具体化。语文阅读教学要体现这一理念,完成教学目标,教学时就不能囿于教科书上的几篇选文,而必须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博览群书,广泛涉猎各种知识,日积月累,才能构建自己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以指导:
一、提供文本阅读,推荐优秀读物
文学典籍实在是多若星辰,浩如烟海,如让学生自己去寻找,那是极不负责的态度,针对不同生活环境的实际和学生的兴趣、爱好,在文言文方面,建议以浅显,易懂的小品文为主,如《聊斋志异》、《唐诗三百首》等;文学作品方面,以中国的四大古典名著和外国的人物传记等为主;现代文学,推荐优秀期刊,如《读者》、《特别关注》《散文选刊》、《演讲与口才》、《微型小说选刊》、《故事会》等。让学生养成看书读报的习惯,并与同学交流自己收藏的图书资料,实现资源共享。教师也可在阅读的数量和时间上给学生做出一个大致的建议。譬如要求学生每天阅读一至两篇短文或一至两个文段,阅读时间大致为一至两个小时。虽说有时时间紧(比如九年级时),但由于学生阅读速度的提高,也拥有了很浓厚的阅读兴趣,所以,学生也会尽最大的努力挤时间来阅读课外读物。
二、学生勤于动手,知识日积月累
教师要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做到一个“勤”字。古人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又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所以应该要求每一位学生都准备一本摘抄本,及时记录下优美的语言、精彩的片段、新颖独到的见解等∵还应记下自己的感想、领悟,并将读与写紧密结合起来,切记浮光掠影。特别好的来不及记的内容,也可复印加以保留。如果是自己的书籍还可以直接在书的空处直接写下自己的瞬间感受和理解。同时,还要加强背诵,用脑子记。只有把这些信息都长记于心,学生才能达到出口成章的效果,也才能启迪他们的心智,激发他们浓厚的阅读兴趣,从而以更大的热情投入课外阅读之中。关于阅读的时间问题,应号召学生发扬“钉子精神”,见缝插针的挤时间来阅读。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肯挤总会有的。双休日、五一国庆假、寒暑假等都是学生课外阅读的黄金时间,要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好。
优秀的文章总会扣动我们心灵之弦,犹如一杯好茶,让人唇齿流香,三月不知肉味。阅读时的瞬间感觉的涌现是不可预约、不可重温的,因此要求学生一定要养成不动笔不读书的习惯,用文字记录下一闪而过的灵感,不限形式,不问字数,只求个人见解。可从作品的各个方面谈起:主题、人物、语言,结构等发表个人看法。
三、学生作好批注,老师解难答疑
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学生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疑惑。如果是关于词、句方面的,就要求他们借助工具书或根据上下文来独立解决。关于文学常识或背景知识的,教师就应鼓励学生动手查阅的基础上做适当地介绍,让他们更易弄明白。在古文阅读中,教师一般就可介绍相关的时代特征。如春秋的学术宽容,明程朱理学的严重束缚等,还可介绍我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共性;独善其身或兼济天下。对外国文学,则要提醒他们注意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学生对文章中的难点可在阅读的同时直接注明,然后找老师“解惑’,与老师讨论,达到彻底弄清文章的深刻含义目的。
四、举行读书座谈会,交流学习心得
要尊重学生阅读的独特感受,这是“新课标”关于阅读的基本要求,是促使学生寻找进行多角度探究学习的根本途径。我们要鼓励学生对文本有自己独特的反映和感受,要引导学生对文本中喜欢的内容作出个性化的反映,对文本的内容、表达提出自己的看法、疑问和评价。
教师要让学生懂得:要使得课外阅读收到预期效果,还须良师的启迪与益友的探讨。教育学生在阅读中遇到自己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时,要虚心向别人请教,不耻下问,要有一字为师的虚心态度。教师要适时组织学生举行作品讨论及阅读经验交流会:指导他们与别人交流阅读的方法、经验与体会;谈对作品内容的理解、人物的评价、技法的运用等。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并予以充分的肯定。这样,学生便会从中获得更多的快乐,享受到成就感。通过讨论,大家都能作出更为深入而成熟的思考。可不定期举行读书座谈会,以每月一次为宜。学生们在文学名著的海洋中遨游,如蜜蜂在万花丛中辛勤采蜜,古今中外的名著都成了写作的素材,从而逐渐达到“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境界。
语文的学习是很难做到一蹴而就的,尤其是语文阅读这一部分。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只有真正形成了能力,知识才能迁移。不具备真正的阅读能力,就谈不上有良好的语感,当然也就学不好语文。因此,我们学生只有具有“心通中外千年史,胸藏古今万卷书”的本领,积淀丰厚的文化底蕴,才能全面提高语文素养。阅读能力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学会阅读才能生存,才能发展。读一本好书,就是与一位品德高尚的人对话。语文教学改革要有大的成果,阅读教学这一“瓶颈”一定要突破。愿“阅读”成为课程改革的热点。愿我们的课内课外都掀起读书热潮,愿我们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断提高,从而达到全面提高语文的教学效果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