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胶囊论文_张军强,王花枝,杨志涛,宗冬冬,马文礼

导读:本文包含了纳米胶囊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纳米,胶囊,微胶囊,结构,多巴胺,材料,木质素。

纳米胶囊论文文献综述

张军强,王花枝,杨志涛,宗冬冬,马文礼[1](2019)在《棕榈酸/SiO_2纳米胶囊的制备及其储热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溶胶-凝胶法,用正硅酸乙酯作为SiO_2的前驱体,在中性条件下实现用SiO_2包覆棕榈酸。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等的分析结果表明,SiO_2被成功地包覆在棕榈酸的表面、制备了具有核壳结构的球形纳米胶囊,胶囊平均尺寸约为474 nm;差示扫描量热法和热重分析结果表明,其熔化和凝固潜热分别为109.9和100.1 J/g,包覆率和包覆效率分别为53.45%和50.66%。该样品与在pH值为3.5和11.5条件下获得的样品相比,其储热性能和热稳定性能均更好。(本文来源于《功能材料》期刊2019年11期)

张裕昌,桂鹏策,余婷,陶娜,汪海平[2](2019)在《纳米Al_2O_3改性叁聚氰胺-尿素-甲醛树脂微胶囊相变材料的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将纳米Al_2O_3加入以正十四醇为囊芯、叁聚氰胺-尿素-甲醛树脂为囊壁材料的原位聚合微胶囊体系,合成了具有储热性能的纳米Al_2O_3改性相变微胶囊。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X射线荧光光谱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和热重分析仪等对微胶囊的表面形貌、化学组成及热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加入芯材质量5%的纳米Al_2O_3时,制备的微胶囊呈球形,其表面粗糙度和热稳定性均增加,微胶囊的包裹率略有降低,从54.6%降至46.7%。同时,相变微胶囊的过冷度从7.47℃降至6.25℃。(本文来源于《新型建筑材料》期刊2019年11期)

陶艳丽,陈维超,王新龙,苏忠民[3](2019)在《锆簇基纳米分子胶囊的合成、晶体结构和荧光性质(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选取4,4′-联苯二甲酸(4,4′-H2BPDC)和2,6-萘二甲酸(2,6-H2NDC)分别与二氯二茂锆(Cp2ZrCl2)反应制备了2例结构新颖的锆基纳米分子胶囊[Cp3Zr3(μ3-O)(μ2-OH)3]2(BPDC)3Cl2·H2O (Zr-MC-1)和[Cp3Zr3(μ3-O)(μ2-OH)3]2(NDC)3Cl2·3H2O (Zr-MC-2)。这2个分子胶囊均由3个线性羧基配体桥联2个叁核茂锆建筑单元构成。利用单晶X射线衍射、粉末X射线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和氮气吸附-脱附等手段对化合物进行了表征。此外,荧光光谱分析表明Zr-MC-1和Zr-MC-2分别为深蓝光和蓝光发射材料,其最大发射波长分别为404和456 nm。(本文来源于《无机化学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石芳,吴景春,赵博,赵阳,余学磊[4](2019)在《Janus微纳米胶囊的结构表征与驱油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皮克林乳液法制备了Janus微纳米颗粒(具有两个不同表面性质的微纳米级的颗粒),通过包埋组装形成Janus微纳米胶囊。采用Fourier变换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激光衍射、紫外光显微镜、悬滴张力计等手段对Janus微纳米胶囊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纳米级胶囊型聚合物在油水界面具有明显的界面活性,界面张力可降至10~(–4) mN/m;当Janus颗粒浓度达到饱和浓度时,两亲性纳米颗粒在界面吸附饱和,平衡表面张力达到31mN/m。Janus微纳米胶囊体系具有较好的封堵能力,并进一步证明Janus微纳米胶囊作为胶体表面活性剂可用于提高油气采收率的潜力。(本文来源于《硅酸盐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余林林,谢星辉,石小迪,李雪婷,鲁希华[5](2019)在《薰衣草纳米胶囊的制备、研究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界面聚合法,以聚脲为壁材包覆薰衣草香精,制备得到薰衣草纳米胶囊。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分析表明,制备的薰衣草纳米胶囊为规则球形,且具有明显的核壳结构。粒径分布分析可以看出薰衣草纳米胶囊的平均粒径为131.7 nm,粒径分布PDI为0.16。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紫外-可见光谱也证明了薰衣草能被很好地包埋在纳米胶囊中,且包埋率高达96.5%。热重分析(TGA)和高温缓释曲线表明,包覆在纳米胶囊中的薰衣草在150 ℃开始挥发,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缓释性能。此外,经薰衣草纳米胶囊整理的棉织物在皂洗150min后仍具有良好的耐洗性。(本文来源于《日用化学工业》期刊2019年08期)

张伦亮,万里鹰[6](2019)在《纳米SiO_2对环氧树脂微胶囊填充型自修复材料的性能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改善环氧树脂微胶囊填充型自修复复合材料力学性能,通过加入无机纳米粒子对其进行增韧改性。采用高剪切分散、超声分散和偶联剂偶合的方法,使Nano-SiO_2与环氧树脂发生化学键合;用红外分析仪、电子万能试验机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手段对Nano-SiO_2改性环氧树脂的结构以及添加Nano-SiO_2对自修复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修复率和表面形貌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Nano-SiO_2与环氧树脂通过化学键结合在一起,形成Si—O—C键和Si—O—Si键的无机–有机骨架;Nano-SiO_2含量为8%,填充微胶囊含量为10%时,环氧树脂微胶囊填充型自修复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表现为最佳,修复率达到94.6%。(本文来源于《工程塑料应用》期刊2019年08期)

冯文娜,朱辰奇,陈瑞[7](2019)在《聚多巴胺纳米胶囊的制备及包载大黄酸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制备聚多巴胺纳米胶囊并包载大黄酸,改善大黄酸疏水性及生物利用度。方法利用模板法制备聚多巴胺纳米胶囊,采用正交实验明确粒径控制参数。以预封装的形式包载大黄酸,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封装率及载药量。结果以二甲基二乙氧基硅烷(DMDES)为软模板成功制备粒径可控的聚多巴胺纳米胶囊并成功包载大黄酸。通过建立HPLC法标准曲线,计算获得大黄酸封装率为98.30%,载药量为3.4%。结论采用聚多巴胺纳米胶囊包载大黄酸,封装率及载药量较佳,具有一定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现代医药卫生》期刊2019年11期)

杭厚霖,鲁希华[8](2019)在《无机物包覆的相变纳米胶囊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原位聚合法,利用硅酸四乙酯(TEOS)制备壁材,石蜡(18℃)为芯材,得到纳米胶囊。考察了乳化剂用量、醋酸用量、氯化钠添加量对胶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0 g体系,10 g石蜡、10 g硅酸四乙酯、1.5 g醋酸(10%),15 g PVA(10%)和去离子水56.7%组成下,45℃下反应4 h,所得的乳液纳米胶囊包载量高,胶囊的包埋率高,适于工业应用。(本文来源于《应用化工》期刊2019年09期)

李岚,钱勇,杨东杰,邱学青[9](2019)在《纳米木质素/二氧化硅基微胶囊的制备及在自愈合涂层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磷酸化改性木质素/二氧化硅复合纳米颗粒(PAL/SiO_2)作为壁材包埋活性组分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制备微胶囊(PAL/SiO_2-IPDI).通过加入少量反应活性更高的聚合多甲基多二异氰酸酯(PMDI),与水反应形成聚脲,以增加微胶囊的壁厚.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激光粒度分析仪(DLS)研究了PAL/SiO_2复合纳米粒子掺杂量,水油比和剪切速率对微胶囊表面形貌、粒径和壁厚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微胶囊呈现规整球形,壁厚为2.36~3.50μm,平均粒径为40.3~201.5μm.IPDI作为芯材包埋在微胶囊中,芯材含量约为82.8%.将制备的PAL/SiO_2-IPDI微胶囊添加到环氧树脂中得到自愈合环氧树脂涂层.其在高盐浓度溶液中的抗侵蚀测试结果显示,添加质量分数4%的PAL/SiO_2-IPDI微胶囊的环氧树脂涂层在划破后能够快速愈合,显着降低基底的腐蚀电流和腐蚀速率.纳米压痕实验表明,环氧涂层的硬度为249.99 MPa,而添加PAL/SiO_2-IPDI微胶囊后硬度增加到302.98 MPa,弹性模量也有提高.(本文来源于《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冉景榆,王伟,刘中敏[10](2019)在《开口结构微/纳米胶囊的设计合成与光催化应用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纳米胶囊因其特殊的中空结构在光催化领域有着潜在的应用价值。绝大多数已报道的微/纳米胶囊为仅暴露外表面的全封闭结构,壳层的内表面无法得到充分利用。开口结构的壳层内外部都可以接触反应底物和光照,更有利于质量扩散,但是由于开口结构的形成机理和构效关系尚不明确而制约其光催化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以"胶囊"名义对中空结构无机/有机纳米复合材料开展的光催化研究报道,重点介绍开口结构微/纳米胶囊的设计合成与光催化应用研究进展,并对基于金属-有机框架材料设计合成开口结构纳米胶囊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提出未来展望。(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导报》期刊2019年16期)

纳米胶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将纳米Al_2O_3加入以正十四醇为囊芯、叁聚氰胺-尿素-甲醛树脂为囊壁材料的原位聚合微胶囊体系,合成了具有储热性能的纳米Al_2O_3改性相变微胶囊。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X射线荧光光谱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和热重分析仪等对微胶囊的表面形貌、化学组成及热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加入芯材质量5%的纳米Al_2O_3时,制备的微胶囊呈球形,其表面粗糙度和热稳定性均增加,微胶囊的包裹率略有降低,从54.6%降至46.7%。同时,相变微胶囊的过冷度从7.47℃降至6.25℃。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纳米胶囊论文参考文献

[1].张军强,王花枝,杨志涛,宗冬冬,马文礼.棕榈酸/SiO_2纳米胶囊的制备及其储热性能[J].功能材料.2019

[2].张裕昌,桂鹏策,余婷,陶娜,汪海平.纳米Al_2O_3改性叁聚氰胺-尿素-甲醛树脂微胶囊相变材料的制备[J].新型建筑材料.2019

[3].陶艳丽,陈维超,王新龙,苏忠民.锆簇基纳米分子胶囊的合成、晶体结构和荧光性质(英文)[J].无机化学学报.2019

[4].石芳,吴景春,赵博,赵阳,余学磊.Janus微纳米胶囊的结构表征与驱油性能[J].硅酸盐学报.2019

[5].余林林,谢星辉,石小迪,李雪婷,鲁希华.薰衣草纳米胶囊的制备、研究及应用[J].日用化学工业.2019

[6].张伦亮,万里鹰.纳米SiO_2对环氧树脂微胶囊填充型自修复材料的性能影响[J].工程塑料应用.2019

[7].冯文娜,朱辰奇,陈瑞.聚多巴胺纳米胶囊的制备及包载大黄酸实验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2019

[8].杭厚霖,鲁希华.无机物包覆的相变纳米胶囊制备[J].应用化工.2019

[9].李岚,钱勇,杨东杰,邱学青.纳米木质素/二氧化硅基微胶囊的制备及在自愈合涂层中的应用[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9

[10].冉景榆,王伟,刘中敏.开口结构微/纳米胶囊的设计合成与光催化应用研究进展[J].科技创新导报.2019

论文知识图

球状POMs纳米粒子的形成机理Zhang[45...(A)模拟胶囊壁介孔SiO2膜模板XRD衍...氧化剂FeCl3在模板中扩散TEM照片:(...!4纳米硅胶囊的TEM照片恤b)和表面活性...与氧化剂作用不同时间后除模板得到PP...不同聚合时间PPy微米胶囊TEM照片:(...

标签:;  ;  ;  ;  ;  ;  ;  

纳米胶囊论文_张军强,王花枝,杨志涛,宗冬冬,马文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