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青枯病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病菌,烟草,番茄,基因,木麻黄,座子,渗透压。
青枯病菌论文文献综述
汪汉成,郭华,蔡琳,余婧,蔡刘体[1](2019)在《不同渗透压及pH环境对烟草青枯病菌致病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不同渗透压和pH环境对烟草青枯病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致病力的影响,用Biolog PM 9~10代谢板中96种渗透压和96种pH环境培养烟草青枯病菌,并采用穿刺法接种于烟草离体叶片,测定不同环境下烟草青枯病菌对烟草的致病情况。结果表明,烟草青枯病菌可致病的渗透压范围包括1%~2%氯化钠、2%~3%硫酸钠、5%~20%乙二醇、1%甲酸钠、2%尿素、1%乳酸钠、20~100 mmol/L磷酸钠、10~100 mmol/L硫酸铵、10~100 mmol/L硝酸钠及10~20 mmol/L亚硝酸钠。可致病pH范围为5.0~8.0;当pH 4.5时,烟草青枯病菌在分别与L-正缬氨酸和5-羟色氨酸共培养时均可致病,与其余33种氨基酸共培养时则均不能致病;当pH 9.5时,烟草青枯病菌在与所有35种供试氨基酸共培养时均不能致病;烟草青枯病菌在葡萄糖苷、辛酸盐、半乳糖苷等10种化合物培养下均可致病。表明渗透压和pH环境会严重影响烟草青枯病菌的生长和致病力。(本文来源于《植物保护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魏永成,张勇,仲崇禄,孟景祥,陈珍[2](2019)在《不同抗性短枝木麻黄种源苗木接种青枯病菌后酚类物质含量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短枝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抗青枯病的机理,对接种青枯病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后短枝木麻黄的单宁和黄酮含量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抗性短枝木麻黄种源小枝的总酚和单宁含量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高抗、中抗种源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峰值均约为126 mg g–1,但中抗种源的峰值出现时间较晚,而易感种源则呈逐渐升高趋势。抗、感种源木麻黄接种青枯菌后,小枝中缩合单宁含量均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但高抗种源的缩合单宁含量均显着高于易感种源,增加70.33%。抗性种源黄酮含量呈S型上升趋势,易感种源则持续缓慢升高。这表明接种青枯病菌后,抗、感短枝木麻黄种源表现出不同的防御特征,次生物质含量增幅越大,抑菌抗氧化能力越强,短枝木麻黄表现出的抗性越强。(本文来源于《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赵文宗,郑旭阳,张映卿,钟川,阳燕娟[3](2019)在《不同砧木嫁接番茄根系分泌物对青枯病菌和幼苗生长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水培的方法在植株现蕾期收集根系分泌物,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其组分和相对含量进行分析,探讨嫁接番茄根系分泌物对青枯病菌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砧木和嫁接番茄的根系分泌物能够显着抑制培养基中青枯病菌的增殖,并有效降低青枯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番砧和番砧嫁接番茄的根系分泌物能够明显促进番茄幼苗的生长。从不同植株根系分泌物的乙酸乙酯组分中检测到了烃类、酚类、酯类、醇类、醌类和酮类物质,其中主要成分为酯类物质。自根和嫁接植株根系分泌物的物质成分存在差异,嫁接番茄中烃类物质的相对含量较自根番茄低。2,4-二叔丁基苯酚、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在嫁接番茄中相对含量较高,推测这些物质可能是嫁接提高番茄对青枯病抗性的活性成分。(本文来源于《中国蔬菜》期刊2019年05期)
刘慧,刘寿柏,王昊,陈惠琴,王佩[4](2019)在《麻楝果实化学成分及其抗烟草青枯病菌活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麻楝(Chukrasia tabularis)的化学成分,采用色谱法从麻楝果实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利用波谱学方法鉴定其结构分别为:没食子酸甲酯(1)、没食子酸乙酯(2)、没食子酸(3)、ozoroalide(4)、stigmast-4-en-6β-ol-3-one(5)、黄柏呈(6)、chukranin A(7)、chisopanin M(8)、21α,24α-methylmelianodiol(9)、toonaciliatin K(10)、21α,25-dimethylmelianodiol(11)、odoratone(12)、bourjotinolone A(13)、hispidone(14)和phragmalin di-isobutyrate(15)。化合物4~14为首次从麻楝属植物中分离得到。采用滤纸片琼脂扩散法对单体化合物进行抗烟草青枯病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的活性研究,结果表明化合物1、2和3具有中等拮抗活性。(本文来源于《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期刊2019年06期)
康华军,柴阿丽,石延霞,谢学文,袁军海[5](2018)在《番茄细菌性斑点病菌、溃疡病菌、青枯病菌和疮痂病菌的四重PCR检测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引起番茄细菌性病害的细菌性斑点病菌(Pseudomonassyringae pv. tomato,Pst)、溃疡病菌(Clavibacter michiganensis subsp. michiganensis,Cmm)、青枯病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Rs)以及疮痂病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vesicatoria,Xcv),建立了四重PCR检测技术,为病害的快速、准确诊断提供技术支持。根据gap1基因设计Pst特异性引物BW-F/BW-R,经PCR条件优化,扩增出了375bp的特异性片段。将设计的引物与已报道的3种细菌特异性引物组合,通过设定不同的退火温度、引物浓度、循环次数以及延伸时间,探索影响四重PCR扩增的因素,优化了其反应体系。四重PCR反应体系中的引物对BW-F/BW-R、Fan1/Fan2、RS-1-F/RS-3-R和XCVF/XCVR可分别扩增出细菌性斑点病菌、溃疡病菌、青枯病菌和疮痂病菌长度为375、146、716和517bp的特异性目的片段,反应体系退火温度为57.1℃,4对引物的终浓度分别为0.24、0.16、0.16和0.08μmol·L~(-1),延伸时间45 s,35个循环。该四重PCR反应体系可快速检测田间番茄发病植株中的细菌性斑点病菌、溃疡病菌、青枯病菌和疮痂病菌,灵敏度达到10-1 ng·μL~(-1)。(本文来源于《园艺学报》期刊2018年11期)
王亚琴,张宇瑶,贺红,李颛,邓志成[6](2019)在《广藿香青枯病菌Tn5转座子插入突变体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该研究以从感染了青枯病的广藿香植株中分离的青枯菌菌株PRS-84为供试菌株,利用电击转化法,对青枯菌进行Tn5转座子插入突变,在含卡那霉素的培养基上筛选抗性克隆。对抗性克隆进行卡那霉素抗性基因的PCR鉴定,并利用反向PCR技术获得转化子Tn5转座子插入位点的侧翼序列并进行序列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青枯菌感受态细胞经电击转化后,获得了抗性克隆。经PCR扩增,抗性克隆在预计的约700 bp处出现特异性条带。反向PCR扩增获得了转化子Tn5转座子插入位点的侧翼序列,经序列测定及同源性分析,初步推测3个突变体的Tn5转座子插入位点基因分别为typ A基因、rec O基因和gid A基因。该研究建立了广藿香青枯病菌Tn5转座子插入突变体系,获得了青枯菌Tn5转座子插入突变体,为构建广藿香青枯菌突变体库及发现青枯菌致病基因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药杂志》期刊2019年01期)
杨章明,王姣,李石力,丁伟[7](2018)在《施用外源有机酸对早期烟草青枯病菌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常年青枯病发生较为严重的彭水县润溪乡,于烟草移栽期、小培土期、团棵期施外源有机酸,通过平板稀释计数法,测定根际土壤青枯菌数量,并调查烟草青枯病的发病情况和烟株前期的生长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在烟草早期的生长过程中,有机酸能够显着刺激青枯菌的定殖与侵染,并且对烟草生长的作用影响不明显,且能加重烟草青枯病的发生。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应注重田间有机酸的调控,要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有机酸的积累。(本文来源于《植物医生》期刊2018年10期)
汪锴豪,张锡娇,李凤芳,袁高庆,林纬[8](2018)在《茄青枯病菌Rs-T02 RSc3316基因功能初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青枯病(bacterial wilt)是由茄青枯拉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 Yabuuchi et al.)引起的植物土传病害,严重威胁作物的生产。本研究的前期工作发现,在3,4,5-叁羟基苯甲酸甲酯(methyl gallate,简称MG)胁迫下,茄青枯拉尔氏菌Rs-T02菌株的转录组差异分析表达上调的F_0F_1-ATP合酶ε亚基蛋白(F_0F_1-ATP synthase subunit epsilon)基因(Gene ID:GM001812),其编码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与差异蛋白组分析新增的蛋白(Accession number:gi17548033)的氨基酸序列一致,编码该蛋白的基因为RSc3316,且在MG作用下的Rs-T02菌株生长受阻,致病力下降。我们推出F_0F_1-ATP合酶ε亚基可能是MG作用茄青枯拉尔氏菌的靶标之一。为了探索该菌中的F_0F_1-ATP合酶ε亚基基因(RSc3316)的功能,本研究以Rs-T02野生菌R、F_0F_1-ATP合酶ε亚基(RSc3316)缺失突变体菌N及互补菌C为试验菌株,用注射接种法测定其对番茄的致病力,用双抗体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其胞外纤维素酶活性,利用果胶酶水解果胶生成半乳糖醛酸法测定其胞外果胶酶活性,采用苯酚-硫酸法进行比色测定其胞外多糖含量,通过测定Pi增加速率测定其F_0F_1-ATP合酶活性,为进一步研究MG的抑菌机制提供依据。研究结果显示,用注射法将10μL菌体浓度为5×10~7CFU/mL的野生菌R、RSc3316基因缺失突变体菌N和接种互补菌C分别接种到番茄苗从上往下的第2个腋芽中,接种30d后,接种番茄植株发病率分别为100%、0和91%;在NA培养液震荡(28℃、130min)培养24 h、菌体数量为1×10~9CFU/mL的野生菌R、RSc3316基因缺失突变体菌N和互补菌C的胞外纤维素酶活性分别为32.49U/mL、11.29U/mL和26.39U/mL,胞外果胶酶活性分别为5.43mg/(h·mL)、5.35mg/(h·mL)和0.96mg/(h·mL),产生胞外多糖的量分别为2.41μg、2.42μg和1.84μg,胞内F_0F_1-ATP酶活性分别为0.73μmol/min/10~9CFU、1.19μmol/min/10~9CFU和0.87μmol/min/10~9GEU。研究结果表明,Rs-T02菌株缺失RSc3316基因后菌体中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的活性下降、产胞外多糖的能力降低,F0_F1ATP酶的活性增加,而对番茄的致病力下降。(本文来源于《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8-08-24)
林世锋,王仁刚,余婧,任学良,张洁[9](2018)在《一个受青枯病菌诱导的烟草功能基因NtCNGC1的克隆与表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前期转录组研究发现1个环核苷酸门控离子通道(CNGC)基因在抗青枯病烟草品种DB101中上调表达,推测可能参与抵抗烟草青枯病菌侵染的防卫反应。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在烟草诱导防御反应中的作用,本研究采用PCR扩增法从DB101中获得烟草CNGC基因的cDNA和基因组序列,命名为NtCNGC1基因。生物信息学和基因表达分析表明,该基因含有8个外显子和7个内含子,编码区(CDS)全长2154 bp,编码717个氨基酸,蛋白分子量为83 kD,理论等电点为9.35。在NtCNGC1基因起始密码子上游1500 bp的核苷酸序列区间预测到防御与应激反应、病原菌应答、水杨酸响应、真菌激发子响应及伤口响应等应答元件。NtCNGC1基因在烟草根中表达最高、茎中其次、叶中最低。受青枯病菌诱导后,NtCNGC1基因在抗病品种(DB101)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感病品种(红花大金元)。初步证实NtCNGC1为烟草青枯病抗性相关基因。(本文来源于《中国烟草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陈媛媛[10](2018)在《广西植物青枯病菌的演化型和序列变种及葫芦科植物青枯病菌的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由茄青枯拉尔氏菌引起的植物细菌性青枯病是一种毁灭性的植物土传病害,其分布范围广泛,一些温带地区、亚热带以及热带均有发生,且有向高纬度冷凉地区逐渐蔓延的趋势。茄青枯拉尔氏菌寄主范围很广,并不断有新的寄主植物被发现,常常造成严重的作物减产和经济损失。本文在进行广西植物青枯病发生为害调查的基础上,采集病样进行病原菌分离,对分离获得的病原菌进行演化型鉴定以及序列变种分析,并对葫芦科植物青枯病病原特性进行测定,取得的研究结果如下:1.广西各地区普遍发生植物青枯病,其中以南宁地区发生为害最严重,其次为百色东南部,隆林、田林、防城港、崇左和贺州等地较轻;不同作物的青枯病发生情况不同,花生青枯病在广西各地均发生严重,烟草青枯病在百色靖西发生严重,玉林地区茄子青枯病发生较重,辣椒青枯病在桂北地区发生严重,百色田阳和田东的番茄青枯病发病普遍。2.从广西14个地级市40个县的20种寄主植物中分离获得195株青枯菌,经演化型复合种PCR扩增,将两株菌株(马铃薯青枯菌Pt07和Pt08)归属演化型Ⅱ,193株菌株均归属演化型Ⅰ;通过对egl和mutS基因的系统发育分析,195株青枯菌被划分为15个序列变种,即1、12、13、14、15、16、17、18、34、44、48、54、62、63 和 64,其中 62、63 和 64 为新的序列变种,序列变种44为优势菌系。3.嫁接节瓜、丝瓜和苦瓜等葫芦科植物青枯病菌的菌落和菌体形态以及生理生化特征与茄青枯拉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 一致;对其进行生理小种鉴定,分离菌株属于生理小种1号;交叉接种不同葫芦科植物的结果显示,这些菌株可侵染多种葫芦科植物;根据菌株对6种碳水化合物氧化产酸能力差异的测定结果,将2株苦瓜青枯病菌菌株(Bg07和Bg08)归属为生化型Ⅳ,其余的菌株均为生化型Ⅲ。通过以上研究探明,青枯病在广西各地普遍发生,大部分青枯菌属于演化型Ⅰ,只有来自马铃薯的2株青枯菌菌株属于演化型Ⅱ,序列变种44为广西地区的优势菌系,葫芦科植物青枯菌均属生理小种1号,生化型Ⅲ为优势菌系。(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18-06-01)
青枯病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解短枝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抗青枯病的机理,对接种青枯病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后短枝木麻黄的单宁和黄酮含量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抗性短枝木麻黄种源小枝的总酚和单宁含量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高抗、中抗种源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峰值均约为126 mg g–1,但中抗种源的峰值出现时间较晚,而易感种源则呈逐渐升高趋势。抗、感种源木麻黄接种青枯菌后,小枝中缩合单宁含量均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但高抗种源的缩合单宁含量均显着高于易感种源,增加70.33%。抗性种源黄酮含量呈S型上升趋势,易感种源则持续缓慢升高。这表明接种青枯病菌后,抗、感短枝木麻黄种源表现出不同的防御特征,次生物质含量增幅越大,抑菌抗氧化能力越强,短枝木麻黄表现出的抗性越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青枯病菌论文参考文献
[1].汪汉成,郭华,蔡琳,余婧,蔡刘体.不同渗透压及pH环境对烟草青枯病菌致病力的影响[J].植物保护学报.2019
[2].魏永成,张勇,仲崇禄,孟景祥,陈珍.不同抗性短枝木麻黄种源苗木接种青枯病菌后酚类物质含量的变化[J].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19
[3].赵文宗,郑旭阳,张映卿,钟川,阳燕娟.不同砧木嫁接番茄根系分泌物对青枯病菌和幼苗生长的影响[J].中国蔬菜.2019
[4].刘慧,刘寿柏,王昊,陈惠琴,王佩.麻楝果实化学成分及其抗烟草青枯病菌活性的研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9
[5].康华军,柴阿丽,石延霞,谢学文,袁军海.番茄细菌性斑点病菌、溃疡病菌、青枯病菌和疮痂病菌的四重PCR检测方法[J].园艺学报.2018
[6].王亚琴,张宇瑶,贺红,李颛,邓志成.广藿香青枯病菌Tn5转座子插入突变体的构建[J].中国中药杂志.2019
[7].杨章明,王姣,李石力,丁伟.施用外源有机酸对早期烟草青枯病菌的影响[J].植物医生.2018
[8].汪锴豪,张锡娇,李凤芳,袁高庆,林纬.茄青枯病菌Rs-T02RSc3316基因功能初步分析[C].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8
[9].林世锋,王仁刚,余婧,任学良,张洁.一个受青枯病菌诱导的烟草功能基因NtCNGC1的克隆与表达分析[J].中国烟草学报.2018
[10].陈媛媛.广西植物青枯病菌的演化型和序列变种及葫芦科植物青枯病菌的特性[D].广西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