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层表征论文_别静,林煜,臧殿光,罗文军,郁智

导读:本文包含了储层表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孔隙,表征,裂缝,鄂尔多斯,油层,各向异性,结构。

储层表征论文文献综述

别静,林煜,臧殿光,罗文军,郁智[1](2019)在《四川盆地深层碳酸盐岩储层地震精细表征实例——以高磨地区震旦系灯影组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川中高石梯-磨溪地区震旦系灯影组是四川盆地目前重要的增储上产层系。灯影组储层的形成受原生碳酸盐岩丘滩相与震旦纪-早寒武世桐湾运动岩溶改造共同控制,表现出现今埋藏深度大、溶蚀缝洞尺度小、空间非均质性强的特点。上述形成机制及储层特征与目前国内塔里木盆地的岩溶缝洞型灰岩储层、鄂尔多斯盆地的大型风化壳型白云岩储层均存在明显差异。本次研究以灯影组灯四段为例,在对地震资料开展OVT域处理的基础上,首先采用分方位各向异性分析精细刻画裂缝展布,然后利用迭前多参数同步反演落实优质储层分布,最后通过综合分析优选有利区带和井位目标。后期实钻结果表明,本次研究成果不但可以有效降低高磨地区灯影组的勘探开发风险,提高优质储层钻遇率,而且对国内外其他探区类似储层的研究也具有借鉴作用。(本文来源于《2019年油气地球物理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11-27)

肖佃师,赵仁文,杨潇,房大志,李勃[2](2019)在《海相页岩气储层孔隙表征、分类及贡献》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渝东南彭水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为例,开展低温二氧化碳吸附(LTCA)、氮气吸附(LTNA)、核磁共振(NMR)、压汞、扫描电镜以及氦测孔隙度等孔隙表征实验,全面刻画页岩孔隙结构,建立全孔径表征及分类方法,研究它们在页岩气赋存和渗流等方面的差异贡献。结果表明,氦测孔体积最大;其次为LTNA和NMR,两者分别在刻画较小孔(<10nm)和较大孔方面优势明显,联合二者可表征页岩全孔径分布。全孔径分布揭示页岩气孔隙分布范围宽,但70%孔体积集中在孔径小于25 nm。结合分形特征,以5,25和100 nm为界,将其划分为微孔、小孔、中孔和大孔。微孔、小孔和中孔主要受有机质含量和粘土矿物含量的影响;此外,中孔还受粒内溶蚀孔的影响,而大孔主要由粒间孔和粘土层间缝构成。微孔和小孔分别为页岩吸附气、游离气提供主要场所;小孔和中孔相互连接,为页岩气在基质中渗流提供通道。研究成果对页岩气储层分类、渗流机理认识等具有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石油与天然气地质》期刊2019年06期)

康凯,刘超,许万坤,申春生,郑金定[3](2019)在《薄互储层油藏层间干扰定量化表征新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获得更高的经济性,海上大部分薄互层油藏均采取多层大段合采的开发方式。由于层间物性、流体、厚度和压力的差异性,多层合采时层间干扰、注入水突进、储量动用程度低等层间矛盾日益突出。在注水开发和综合调整中,定量描述层间干扰有助于薄互层油藏合理划分开发层系和改善开发效果。运用物理实验模拟、生产动态反演法和油藏工程法对层间干扰系数进行了定量化表征,并应用于渤海湾PL油田的开发调整,取得了良好效果。(本文来源于《复杂油气藏》期刊2019年03期)

仲圆[4](2019)在《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储层裂缝识别与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是中国陆相湖盆致密油的典型代表.针对研究区裂缝张开度低、常规测井响应不明显等特征,运用变尺度分析(R/S)技术来识别裂缝、预测裂缝分布,预测裂缝相对发育区有助于寻找储层有利区分布.裂缝在声波时差的R/S分析曲线上的响应特征表现,使裂缝识别变得直观易得.(本文来源于《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李杰,林煜,李飞,王紫笛,徐相前[5](2019)在《碳酸盐岩小尺度缝洞型储层精细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四川盆地川中栖霞组储层储集空间以溶洞裂缝为主要,中孔径或大孔径分布,孔喉半径>1μm,属于小尺度缝洞型储层,储集体分布复杂,往往具有随机分布或沿某个方向分布的特点,非均质性很强。因此,有效预测找准缝洞与薄储层迭加形成的有利储层发育区是该气藏获得高产的关键。由于缝洞与围岩之间的岩石物理特征差异较大,可将缝洞发育区作为围岩的异常体分析,本文提出利用现有资料,综合地质、测井、录井、地震等资料优选储层预测技术,基于测井解释结论约束储层精细刻画,实现对有利储层发育区的有效预测。(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学会2019年物探技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9-09-09)

丁拼搏,龚飞,张峰,张秀丽,张建军[6](2019)在《页岩储层各向异性表征及甜点预测:岩石物理实验分析与各向异性建模》一文中研究指出页岩物性参数复杂,各向异性和脆性特征受多种因素影响。因此,需要分析页岩各向异性和脆性特征,并建立岩石物理模型,以分析页岩物性对各向异性及脆性的影响,提高页岩参数反演和预测的准确的和适用性。本文根据测井数据和天然页岩露头岩心测试结果分析,并结合人工页岩实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揭示了粘土对页岩各向异性和脆性的影响。并进一步改进了页岩各向异性岩石物理建模方法,通过井资料应用效果的对比结果,表明本方法提高了反演页岩各向异性参数和脆性评价的精度和适用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学会2019年物探技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9-09-09)

汪贺,师永民,徐大卫,陈旋,李拉毛才旦[7](2019)在《非常规储层孔隙结构表征技术及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非常规储层的复杂孔隙结构是影响储层物性和油气储集的重要因素。目前用于非常规储层孔隙结构表征的方法多种多样,但各种表征技术的原理和适用范围存在较大差异。从定性和定量2方面对目前非常规储层孔隙结构的主要表征技术展开调研,针对扫描电镜等二维图像扫描技术、微纳米CT等叁维重构技术、氮气吸附等间接定量表征技术以及目前研究较多的全孔径联合表征技术的研究进展及主要应用进行总结,厘清不同表征技术在原理、对象和精度上的适用情况,形成针对不同孔隙尺度的表征技术体系,基本满足非常规储层评价需求。但目前非常规储层孔隙结构表征技术在精度与尺度兼顾、联合表征算法解释等方面仍需进一步探索。(本文来源于《油气地质与采收率》期刊2019年05期)

杨庆杰,黄勇,赵杨,盛伟[8](2019)在《萨北油田BEX区块SⅡ油层组储层叁维表征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储层叁维表征中,高效整合地震、地质、测井信息进行综合建模是提高储层表征精度的关键。针对大庆长垣萨北油田陆相非均质薄互层的储层特点及特高含水阶段油田密井网区精细挖潜对储层高精度表征的需求,以BEX区块SⅡ油层组为研究对象,采用基于地质统计学反演、建模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储层叁维表征:反演过程中,在密集井数据控制下,采用MCMC(马尔科夫链蒙特卡罗)岩性反演方法,能够得到反映薄层砂体空间展布规律的岩性概率体;建模过程中,采用多点地质统计学进行建模,在实现高精度井震匹配的基础上,通过训练图像控制及岩性概率体约束,精准表征了沉积单元内各类砂体空间展布特征。该方法将地震资料在预测薄砂层方面的优势与地质统计学建模表征不同砂体空间展布的优势紧密结合,实现了地震、地质、测井信息深度融合建模。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建立的模型不确定性低、精度高,能够满足后续油田精细挖潜需求。(本文来源于《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8期)

王烁龙,吴晓东,韩国庆,张世明,任泽彬[9](2019)在《高渗储层特高含水期渗流规律实验模拟及流场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孤东油田七区西馆陶组Ng63+4砂层组地质特征为基础,设计二维平面物理模型进行水驱实验,组建压力、饱和度全程同时实时监测系统,并以绘制场图的形式表征模型内部压力及含水饱和度分布,系统地揭示了含水上升规律与压力、饱和度分布之间的关系。基于驱替过程中模型内部压力及含水饱和度分布的变化规律,推导出油水两相的速度分布及流线,通过调整注采关系改变流线,研究特高含水期供给边界及压力梯度的改变对储层油水两相饱和度分布的影响。建立质点迁移模型计算平面模型内部含水饱和度分布,并将预测值与实验测量值对比,认为长期注水冲刷及压力波动会导致储层的孔渗性及润湿性改变,进而导致油水两相相渗曲线改变。通过修正相渗曲线,预测得出与实验测量结论具有高相似度的含水饱和度分布,为高渗油藏特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预测提供了一套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9年21期)

庞姗,梅启亮,张洪军,汪贺,孙彤[10](2019)在《基于岩石铸体切片与恒速压汞测试的储层孔隙分布表征及差异机制剖析——以鄂尔多斯盆地某区块延长组长2段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鄂尔多斯盆地某区块延长组长2段为研究对象,联合场发射扫描电镜与图像处理技术,开展铸体切片观察和处理以及恒速压汞测试,并对其表征的孔隙分布特征进行统计及差异机制分析。对铸体切片进行阈值划分图像二值化处理后,得到孔径分布具有连续性等优点。与恒速压汞得到的孔径分布进行比较,发现二者在反映主体孔径时具有一致性。(本文来源于《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储层表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渝东南彭水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为例,开展低温二氧化碳吸附(LTCA)、氮气吸附(LTNA)、核磁共振(NMR)、压汞、扫描电镜以及氦测孔隙度等孔隙表征实验,全面刻画页岩孔隙结构,建立全孔径表征及分类方法,研究它们在页岩气赋存和渗流等方面的差异贡献。结果表明,氦测孔体积最大;其次为LTNA和NMR,两者分别在刻画较小孔(<10nm)和较大孔方面优势明显,联合二者可表征页岩全孔径分布。全孔径分布揭示页岩气孔隙分布范围宽,但70%孔体积集中在孔径小于25 nm。结合分形特征,以5,25和100 nm为界,将其划分为微孔、小孔、中孔和大孔。微孔、小孔和中孔主要受有机质含量和粘土矿物含量的影响;此外,中孔还受粒内溶蚀孔的影响,而大孔主要由粒间孔和粘土层间缝构成。微孔和小孔分别为页岩吸附气、游离气提供主要场所;小孔和中孔相互连接,为页岩气在基质中渗流提供通道。研究成果对页岩气储层分类、渗流机理认识等具有指导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储层表征论文参考文献

[1].别静,林煜,臧殿光,罗文军,郁智.四川盆地深层碳酸盐岩储层地震精细表征实例——以高磨地区震旦系灯影组为例[C].2019年油气地球物理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2].肖佃师,赵仁文,杨潇,房大志,李勃.海相页岩气储层孔隙表征、分类及贡献[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9

[3].康凯,刘超,许万坤,申春生,郑金定.薄互储层油藏层间干扰定量化表征新方法[J].复杂油气藏.2019

[4].仲圆.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储层裂缝识别与表征[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5].李杰,林煜,李飞,王紫笛,徐相前.碳酸盐岩小尺度缝洞型储层精细表征[C].中国石油学会2019年物探技术研讨会论文集.2019

[6].丁拼搏,龚飞,张峰,张秀丽,张建军.页岩储层各向异性表征及甜点预测:岩石物理实验分析与各向异性建模[C].中国石油学会2019年物探技术研讨会论文集.2019

[7].汪贺,师永民,徐大卫,陈旋,李拉毛才旦.非常规储层孔隙结构表征技术及进展[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9

[8].杨庆杰,黄勇,赵杨,盛伟.萨北油田BEX区块SⅡ油层组储层叁维表征模型[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9].王烁龙,吴晓东,韩国庆,张世明,任泽彬.高渗储层特高含水期渗流规律实验模拟及流场表征[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9

[10].庞姗,梅启亮,张洪军,汪贺,孙彤.基于岩石铸体切片与恒速压汞测试的储层孔隙分布表征及差异机制剖析——以鄂尔多斯盆地某区块延长组长2段为例[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论文知识图

具有长程相关性的孔隙尺寸分布结果;b沉积相平面分布;c井点纵向变程;...数据挖掘辅助储层表征的一般步...地震储层学研究方法流程图WX1-73~ WX1-35井沉积微相剖面出各1-1技术路线图本次研宄不仅受到沉...

标签:;  ;  ;  ;  ;  ;  ;  

储层表征论文_别静,林煜,臧殿光,罗文军,郁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