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污染机理论文_赵志娟

导读:本文包含了膜污染机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超滤,有机物,超滤膜,金属膜,通量,光度,絮凝。

膜污染机理论文文献综述

赵志娟[1](2019)在《电渗析阴离子交换膜污染机理及抗污染表面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电渗析技术具有浓缩倍数大、淡水回收率高、脱盐率可调等优点,在工业废水脱盐处理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膜污染问题尤其是有机物对阴离子交换膜污染严重,成为限制工业废水电渗析脱盐技术大规模应用的“瓶颈”问题。本论文通过考察基膜性质、有机物分子结构和浓度等对阴离子交换膜有机污染的影响,探讨代表性有机物对阴离子交换膜的污染行为及其电化学性质的变化,揭示电渗析过程中阴离子交换膜有机污染的形成机理;进一步探讨通过表面改性提高阴离子交换膜的抗污染性能,研究修饰组分、改性方法和工艺条件等对改性膜性质的影响规律,获得膜表面改性的优化工艺,并制备具有良好抗污染性能的新型改性阴离子交换膜。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研究代表性有机物造成电渗析阴离子交换膜污染的性质及对离子跨膜迁移行为的影响。以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作为模型污染物,浓度较低时,SDS在溶液中单分子分散,均匀分散吸附在阴离子交换膜表面或堵塞膜孔道,改变离子的跨膜迁移路径;当溶液中SDS浓度高于100 mg/L时,SDS分子在膜表面积聚形成胶束,导致其形成致密污染层附着在膜表面,造成膜面电阻急剧增大,几乎完全限制离子的跨膜迁移;膜清洗可以去除附着在膜表面的大部分SDS污染层,但堵塞在膜孔道的SDS不能完全去除。结果表明,SDS对阴离子交换膜造成不可逆污染,而且膜表面附着的污染层是导致其性能恶化及限制离子跨膜迁移的主要因素。(2)研究阴离子交换膜性质及有机物分子结构对阴离子交换膜有机污染的影响。发现模型污染物SDS造成不同阴离子交换膜的污染程度不同,其中均相膜(AMX)、半均相膜(AMA)和异相膜(HAEM)的脱盐性能分别下降42.3%、15.3%、9.2%,基膜结构越致密,膜污染越严重;对比不同有机物分子的膜污染特性,发现甲基磺酸钠(MS)对阴离子交换膜几乎没有污染,苯磺酸钠(BS)和2-萘酚-6-磺酸钠(NSS)造成轻微膜污染,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都在膜表面形成致密污染层,造成严重膜污染。(3)探讨低温等离子体对阴离子交换膜进行表面改性,考察等离子体气氛对改性膜物理化学性质及抗污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膜表面形成新极性基团,如N2等离子体改性膜表面形成酰亚胺基等、O2等离子体改性膜表面形成酯基/羧基、碳酸基等,而且O2等离子体改性膜比N2等离子体改性膜的表面负电荷密度的变化更显着,但其表面亲水性不如N2等离子体改性膜;比较两种改性膜的抗污染性能,发现O2等离子体改性膜的抗污染性能明显优于N2等离子体改性膜,表明等离子体改性膜表面负电荷密度比亲水性的改善更有利于提高其抗污染性能。(4)通过电沉积对阴离子交换膜进行表面改性,探讨不同修饰组分对改性膜物理化学性质及抗污染性能的影响。发现除聚乙烯醇(PVA)外,聚电解质聚苯乙烯磺酸钠(PSS)、聚乙烯磺酸钠(PVS)、聚丙烯酸钠(PAAS)都可以提高膜表面亲水性及负电荷密度,进而提高改性膜的抗污染性能,而且PSS、PVS修饰膜的抗污染性能优于PAAS修饰膜;表明膜表面改性提高负电荷密度对提高其抗污染性能起关键作用,带磺酸基团聚电解质对提高阴离子交换膜的抗污染性能作用显着,即聚电解质官能团的极性越强,越有利于提高改性膜的抗污染性能。(5)探讨电沉积与层层组装复合改性,考察阴离子交换膜表面沉积聚苯乙烯磺酸钠(PSS)/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ADMAC)多层聚电解质对改性膜抗污染性能的影响。发现随着膜表面沉积的PSS/PDADMAC双分子层数增加,改性膜表面负电荷密度及表面亲水性增大,显着提高其抗污染性能;;当膜表面PSS/PDADMAC双分子层数高于4.5时,能阻止模型污染物SDS形成污染层,电化学阻抗谱分析和等效电路模拟表明,分散吸附在改性膜上的SDS使膜面电阻增大幅度显着降低,且不会限制离子的跨膜迁移,显着提高改性膜的抗污染性能。(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期刊2019-06-01)

熊雪君,徐慧,吴晓晖,贺昶,章北平[2](2019)在《二沉池出水有机物表征及膜污染机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树脂分级将二沉池出水有机物(effluent organic matter, EfOM)根据官能团分类,采用红外光谱、荧光光谱、排阻色谱等多种表征方式对EfOM及其分级组成的化学组成进行分析。考察了EfOM及其分级组成的膜通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研究了二沉池出水主要的膜污染组分以及膜污染模型机理。结果表明,憎水性有机物组分(hydrophobic, HPO)主要为芳香烃类有机酸,胶体有机物组分(organic colloidal, OC)主要为蛋白质类有机物,过渡亲水性有机物组分(transphilic,TPI)主要是有机酸和多糖。膜污染严重程度依次为OC>EfOM>HPO>TPI,在过滤初期,OC和EfOM中的大分子有机物会快速堵塞膜孔并引起膜通量的剧烈下降。另外,OC和TPI组分会与膜表面发生相互作用,导致不可逆膜污染偏高。对于实际水体EfOM及其各分级组分,滤饼层过滤是超滤后期主要膜污染机理,超滤实验初期的膜污染可能是多种膜污染机理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识别了EfOM的主要污染成分和主要膜污染机理,为超滤工艺深度处理二沉池出水提供了理论指导。(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李伟英,吴璇,亓万琦,杨峰,丁凯[3](2019)在《微絮凝-金属膜净水组合工艺中膜污染机理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微絮凝-金属微滤膜组合工艺处理微污染水,借助X射线能谱、电镜扫描等微观表征以及动态膜污染数学模型等方法,对微絮凝-金属膜组合工艺运行方式与膜污染机理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组合工艺对微污染水的浑浊度、UV254以及CODMn平均去除效率分别为97.6%、80.0%和63.1%.选用0.3μm金属膜滤芯时,采用恒通量过滤模式,膜比通量随着通量的增加逐渐从44.44L·(m2·h·kPa)-1增至58.33L·(m2·h·kPa)-1;采用恒压过滤模式,膜比通量随着压力的增加逐渐从47.91L·(m2·h·kPa)-1降至17.63L·(m2·h·kPa)-1,金属膜在恒通量运行时的膜比通量高于恒压运行,说明恒通量运行时膜阻力增长较为缓慢.通过X射线能谱分析膜表面污染物中含有O、Al和Si等元素,推断膜表面主要污染物是硅酸铝盐;通过电镜扫描与动态膜污染数学模型模拟的结果表明,金属膜膜污染的主要形式为滤饼层污染.(本文来源于《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白鹭,吴春英,谷风,陆文龙[4](2018)在《TiO_2薄膜改性聚偏氟乙烯膜污染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溶胶-凝胶原理在聚偏氟乙烯膜表面涂覆二氧化钛胶体颗粒,来改善膜表面的亲水性,延缓膜表面污染时间。通过膜通量、接触角的测定,扫描电镜的观察,得出改性膜既能保持原来的通量,又增大了润湿性,使膜表面被污水中有机物污染时间延长,通过膜阻力分析,找出膜污染的主要原因及清洗后膜通量的比较,最后得出结论,在一定的涂覆条件下,改性膜表面污染能够被延缓,膜污染主要是由污水中有机物在膜表面形成浓差极化及凝聚层造成。(本文来源于《硅酸盐通报》期刊2018年09期)

沈东放,马敬环,刘莹,赵晨光,陈苏战[5](2018)在《纳滤膜处理水合肼生产废水及膜污染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纳滤膜处理水合肼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高含盐有机废水,研究纳滤膜在不同的运行时间、操作压力、p H、进水流量条件下对废水中COD、氨氮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COD、氨氮的去除率随时间积累逐渐下降,在操作压力为2.6 MPa、进水p H为6、进水流量为120 L/h时污染物去除率分别可以达到67.3%、52.9%。对使用前后的膜表面进行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发现造成膜污染的主要物质是氯化钠结晶和有机物。这主要是由于运行时间的不断加长以及浓水回流导致溶液粘度升高,使氯化钠的截留率升高,氯化钠易溶于水,采用清水洗膜即可使膜通量得到恢复,因而纳滤膜处理水合肼废水具有实际应用意义。(本文来源于《水处理技术》期刊2018年07期)

李克用[6](2018)在《利用UV-vis方法表征Ca~(2+)和天然有机物作用形成膜污染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天然水体或处理废水中天然有机物(NOM)的直接健康风险尚不清楚,这些物质通常被认为是有害消毒副产物(DBPs)的前体物。因此,为了尽量减少NOM的不利影响,例如混凝、絮凝处理,活性炭过滤,磁性离子交换树脂工艺,预氧化处理和膜过滤等技术都已经开展和应用。由于超滤膜用于过滤胶体物质和悬浮颗粒效果显着,故目前超滤(UF)是从水中去除NOM的有效手段之一。然而,NOM在水中的存在可能导致严重的膜污染,因此分析NOM在水中对超滤膜的污染机理变得十分重要。由于NOM由许多脂肪族和芳香族族烃结构组成,现有的各种表征方法可用来初步了解NOM的污染行为。例如,尺寸排阻色谱(SEC)和具有在线有机碳检测(LC-OCD)的液相色谱法有望用于分析特定NOM样品的分子量分布。核磁共振(NMR)和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学能够表征NOM的功能和结构特征。然而,通过上述技术对NOM的分析是耗时的或需要复杂的样品处理。相比之下,紫外和可见(UV-vis)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法的分光光度分析能够以较简单或无样品制备来监测NOM。此外,分光光度分析能够实现NOM的量和污染趋势的原位测量。但是荧光光谱法的分光光度分析也存在一定的制约。因此,紫外和可见(UV-vis)吸收光谱法对于NOM的检测和分析变得尤为重要。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紫外-可见光谱分析在不同化学溶液(即Ca~(2+)和pH)下由腐殖酸(HA)引起的潜在膜污染。在Ca~(2+)存在下,包括DSlope_(325-375)(325-375 nm的对数转换吸收光谱的斜率),S_(275-295)(吸收系数在257-295 nm以上的斜率)和各种HA溶液的S_R(S_(275-295)与S_(350-400)的比例)与分子聚集和膜污染趋势相关。然而,相对于较低pH环境(即pH=6.50),在碱性条件(即pH=8.25)时,观察到增加的DSlope_(325-375)和降低的S_(275-295)和S_R的HA与Ca~(2+)相互作用,表明光谱参数能够在不同的pH条件下预测HA与Ca~(2+)的相互作用。从超滤实验获得的光谱参数和统一膜污染指数(UMFI)之间的强相关性进一步证实了光谱参数能够预测膜污染势。此外,还发现光谱参数很好地揭示了HA在添加了不同钙浓度的膜污染程度,这意味着光谱分析也可用于指示实际的NOM污染。此外,渗透液溶液中S_(275-295)和S_R的测量表明,UF过程中滤出液中小分子HA的比例越来越大。这项研究不仅扩大了我们对NOM-Ca~(2+)络合物的了解以及它们在膜污染行为中的作用,而且还为膜性能的原位表征提供了一种方法。(本文来源于《深圳大学》期刊2018-06-30)

陆宇琴[7](2018)在《正渗透微生物燃料电池的膜污染机理及其控制措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正渗透微生物燃料电池(OsMFC)采用正渗透(FO)膜代替传统微生物燃料电池(MFC)中的质子交换膜,在污水回用的同时实现生物电回收,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传统MFC相比,OsMFC在产电性能和出水水质方面均有提升。然而,由于FO膜的引入,OsMFC不可避免地存在膜污染和反向盐扩散等问题,导致FO膜的通量较低,反应器运行周期较短,产电性能下降,限制了OsMFC的发展和应用。因此,本研究聚焦OsMFC中FO膜污染机理及其控制措施,以期进一步推动该工艺的发展。本文在构建OsMFC系统的基础上,考察了OsMFC的运行性能和产电性能,重点研究了研究FO膜污染的形成机理,进一步提出借助银纳米颗粒(AgNPs)修饰FO膜和通过铜纳米线(CuNW)和活性炭(AC)修饰TFC-FO膜制备导电FO膜来缓解膜污染。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将FO膜与MFC工艺进行耦合构建OsMFC装置,考察其运行性能和产电性能,并分析FO膜污染机理。结果表明,OsMFC在252 h的运行时间内,最高输出电压在400 m V左右,最大功率密度为3.45 W/m~3,表现出了较好的产电性能。OsMFC具有较好的有机物和总磷去除效果,分别达到99.8%和98.6%。虽然OsMFC的出水水质较好,但严重的膜污染导致水通量迅速衰减。膜污染分析的结果表明,FO膜表面的污染主要是生物污染。生物污染层的形成与发展符合叁阶段理论,即微生物及其分泌物首先沉积在FO膜表面,随后逐步形成生物污染层,最后部分生物污染物从膜面脱落。(2)AgNPs对微生物具有抑制作用,以AgNPs原位改性的聚酰胺正渗透膜(AgNPs-TFC),考察其缓解膜污染的可行性。结果表明,AgNPs改性后的OsMFC的最大功率密度为3.67 W/m~3,比改性前的OsMFC增加了6.4%,表现出了更好的产电性能。AgNPs-TFC改性OsMFC仍然具有较好的有机物和总磷去除效果,且由于改性膜对盐截留率的提升,具有更高的氨氮去除效果。在AgNPs改性后的OsMFC运行期间,FO膜通量的衰减明显缓解,膜污染得到有效控制。这主要归因于AgNPs改性FO膜的亲水性更好且表面负电荷更多,提升了FO膜的抗污染性能,而且AgNPs可以破坏FO膜表面沉积的微生物和蛋白质。(3)制备的导电膜替代OsMFC的铂碳阴极进行全新的耦合,开发了一种膜污染更轻且结构更加简单的OsMFC,利用电场力对污染物的迁移作用有效地实现膜污染控制。结果表明,新型OsMFC系统的最大功率密度达到1.74 W/m~3,产电性能略低于传统的OsMFC,这主要原因包括活性炭的催化效果比不上铂碳导致有机物转化到电能的效率变差和导电FO膜内阻增大导致输出功率变差。新型OsMFC系统的出水水质较好,其中有机物和总磷的去除率均达到94%以上。新型OsMFC中FO膜的通量下降速度明显减小,表明导电FO膜具有更好的抗污染性能。导电FO膜表面的生物污染层大部分沉积在膜表面,属于可逆污染,而少量存在膜内部,属于不可逆污染。(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期刊2018-06-01)

王昊[8](2018)在《超滤处理污水厂二级出水中的膜污染机理与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超滤是污水深度处理的一种适宜方法。然而,二级出水中的有机物(EfOM)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超滤的性能。由于污染物在膜表面或膜孔中的积累,而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大多以溶解的胞外聚合物物质(EPS)或可溶性微生物产物(SMPs)引起不可逆沉积,通常被表征为膜和膜上的蛋白质和多糖为主,使得膜污染问题更加突出。试验考察了操作运行压力的影响,可以观察到超滤运行压力的增加会影响超滤膜的污染程度和阻力分布,通量随运行压力的增加呈减少趋势,压力越大其膜污染越明显,膜孔堵塞和滤饼层堆积虽然使得过水能力降低,但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超滤膜截留污染物的能力,紧密厚实的滤饼层可以截留或吸附EfOM中的部分有机物,当膜污染增加到一定程度之后必须用水力或化学清洗的方式使通量尽可能恢复到初始状态,水力反冲洗可以去除EfOM滤饼层阻力,但是对于堵塞或吸附于膜孔中的有机物而言,他们仅会增加膜的不可逆阻力。EfOM已在膜污染现象中起主导作用。作为分离的部分,它们单独贡献到超滤膜的不可逆附着比较显着,这表明在污水深度处理的超滤技术中,最有效的控制和减少膜污染的策略应该是消除EfOM中生物聚合物的影响。由于生物聚合物主要受生物活性的影响,其质量和数量必须受到处理程序的影响,需要详细研究以优化生物过程,减少生物聚合物的产生,由此可以考虑在超滤工艺前采取适当的预处理手段,减少EfOM中的生物聚合物,缓解膜污染,增加超滤膜的过滤周期。本试验考察了预氧化(臭氧)和混凝(硫酸铝和氯化铁)联用对超滤膜膜污染的影响,分析通量变化、膜阻力分布和可逆性分析得出结论:臭氧和混凝预处理均显着降低了超滤膜的污染程度,使用预处理后,过水通量提高,膜污染速度大幅下降,随着臭氧和混凝剂投加量的增加,膜阻力相应减少;另外,预处理的应用使得超滤出水水质得到明显提升,水质净化效果明显,污染物去除率大大增加。试验探究了污水深度处理过程对PPCPs类小分子微量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化学絮凝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因为混凝对原水中的高分子有机物如腐殖质等有良好的去除效果。混凝作为预处理过程,臭氧氧化、活性炭过滤和膜过滤都被证明是最有效最可行的技术,用以减少水中PPCPs的量,但混凝只除去药物的一小部分;预臭氧等高级氧化技术越来越被常规水处理工艺的前处理所应用,因为臭氧可以强化某些常规工艺如混凝的作用,增加对水源水中各种污染物的去除数量,对于原水中某些难降解难吸附去除的小分子有机物来讲如PPCPs,臭氧也可以有效的使其化学键断裂并讲解,但EfOM中的其他有机污染物与其有竞争机制,反应降解有先后顺序,最后考察了超滤膜滤饼层对PPCPs有机物的影响,证明了滤饼层的截留或吸附效果。(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8-06-01)

孙春意[9](2018)在《xDLVO理论定量解析纳米SiO_2和天然有机物超滤膜污染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纳米科技的高速发展,纳米二氧化硅(Si02)因其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在化工、纺织、医疗和卫生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纳米SiO2大量使用不可避免地进入水体,与水体中的天然有机有机物(NOM)结合,形成更具毒性的纳米颗粒-NOM复合污染物,从而影响水体生态群落结构,增加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因此纳米Si02如何更加有效去除已经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目前超滤技术对于纳米颗粒的去除十分有效,然而膜污染直接导致膜通量下降、膜过滤阻力增加、频繁膜清洗,是限制其广泛应用的主要障碍。一般无机颗粒和天然有机物具有协同膜污染作用,相比常规无机粒子,纳米颗粒因其高比表面积,更加显着增加了表面作用力在膜污染中的作用。本研究运用xDLVO理论深入解析溶液化学条件对Si02-NOM混合物超滤膜污染机理的影响,评价不同界面作用能(包括范德华界面作用能、双电子层界面作用能、极性作用能)对膜污染的贡献程度。通过不同膜污染阶段界面相互作用与膜污染趋势进行线性拟合,探究xDLVO理论解析Si02-NOM混合物超滤膜污染机理的适用性。本研究为纳米颗粒和NOM混合物膜污染控制提供理论支持。研究结果表明,在低溶液pH值、高离子强度和Ca2+浓度条件下,Si02-NOM混合物超滤膜相对通量下降较快,膜污染加剧。SEM图像表征结果表明,在该溶液条件下污染膜表面沉积层更加紧密,相应的污染结果与不同溶液条件下相对通量下降趋势一致。另外,随着溶液pH值降低,离子强度和Ca2+浓度增加,物理清洗效率增加,化学清洗效率降低,相应可逆污染阻力增大,在该溶液条件下,膜-污染物和污染物-污染物界面吸引力增大或排斥性减小。通过分段过滤和清洗实验表明膜过滤过程不可逆污染主要发生在初期阶段,由于初期阶段膜污染主要发生在膜孔内,不容易通过物理清洗方法去除,相应的不可逆污染占比增大。基于xDLVO理论计算,膜-污染物和污染物-污染物界面相互作用能中极性相互作用(AB)在总相互作用能中占主导作用,而范德华相互作用(LW)和静电相互作用(EL)对总界面相互作用贡献较小。在低溶液pH值、高离子强度和Ca2+浓度条件下,总界面相互作用随分离距离降低(d<5 nm),表现出更大的吸引性相互作用,膜污染更加严重。不同溶液条件下初期和后期阶段膜污染趋势和界面相互作用能之间有良好的负线性相关,表明xDLVO理论可用来评价不同溶液条件下Si02-NOM混合物超滤膜污染机理。对于膜污染后期阶段线性更强的相关系数,拟合斜率和截距较小,说明xDLVO理论更适合解析相对通量较小或膜污染发生在膜表面时膜污染机理。(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8-05-20)

郜玉楠,王信之,周历涛,宗子翔,傅金祥[10](2018)在《混凝-超滤短流程工艺低温运行膜污染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东北某水源地汛期后冬季低温水质特点,开展混凝-超滤短流程工艺膜污染机理研究,利用Box-Benhnken Design(BBD)中心组合实验和响应面分析法,确定水温、膜通量、聚合氯化铝(PAC)投加量3个因素为自变量,归一化膜比通量(NSF)为响应值,研究他们自变量之间的交互作用。结果表明,水温高于4℃,膜通量和PAC投加量对膜污染的影响均显着;水温低于4℃时,膜通量和PAC投加量对膜污染的影响不显着。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和扫描电镜对污染后的超滤膜进行微观检测,发现膜丝表面吸附的污染物以高岭土为主,腐殖酸为辅。通过氢氧化钠(质量浓度2 g/L,2 h)和盐酸(质量浓度5 g/L,5 h)浸泡的离线性化学清洗方法可去除膜孔内堵塞的污染物,有效缓解膜污染。(本文来源于《水处理技术》期刊2018年05期)

膜污染机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树脂分级将二沉池出水有机物(effluent organic matter, EfOM)根据官能团分类,采用红外光谱、荧光光谱、排阻色谱等多种表征方式对EfOM及其分级组成的化学组成进行分析。考察了EfOM及其分级组成的膜通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研究了二沉池出水主要的膜污染组分以及膜污染模型机理。结果表明,憎水性有机物组分(hydrophobic, HPO)主要为芳香烃类有机酸,胶体有机物组分(organic colloidal, OC)主要为蛋白质类有机物,过渡亲水性有机物组分(transphilic,TPI)主要是有机酸和多糖。膜污染严重程度依次为OC>EfOM>HPO>TPI,在过滤初期,OC和EfOM中的大分子有机物会快速堵塞膜孔并引起膜通量的剧烈下降。另外,OC和TPI组分会与膜表面发生相互作用,导致不可逆膜污染偏高。对于实际水体EfOM及其各分级组分,滤饼层过滤是超滤后期主要膜污染机理,超滤实验初期的膜污染可能是多种膜污染机理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识别了EfOM的主要污染成分和主要膜污染机理,为超滤工艺深度处理二沉池出水提供了理论指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膜污染机理论文参考文献

[1].赵志娟.电渗析阴离子交换膜污染机理及抗污染表面改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2019

[2].熊雪君,徐慧,吴晓晖,贺昶,章北平.二沉池出水有机物表征及膜污染机理分析[J].环境工程学报.2019

[3].李伟英,吴璇,亓万琦,杨峰,丁凯.微絮凝-金属膜净水组合工艺中膜污染机理探析[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4].白鹭,吴春英,谷风,陆文龙.TiO_2薄膜改性聚偏氟乙烯膜污染机理[J].硅酸盐通报.2018

[5].沈东放,马敬环,刘莹,赵晨光,陈苏战.纳滤膜处理水合肼生产废水及膜污染机理研究[J].水处理技术.2018

[6].李克用.利用UV-vis方法表征Ca~(2+)和天然有机物作用形成膜污染机理[D].深圳大学.2018

[7].陆宇琴.正渗透微生物燃料电池的膜污染机理及其控制措施研究[D].江南大学.2018

[8].王昊.超滤处理污水厂二级出水中的膜污染机理与控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

[9].孙春意.xDLVO理论定量解析纳米SiO_2和天然有机物超滤膜污染机理[D].山东大学.2018

[10].郜玉楠,王信之,周历涛,宗子翔,傅金祥.混凝-超滤短流程工艺低温运行膜污染机理研究[J].水处理技术.2018

论文知识图

浸没式膜一生物反应器膜过滤示意图长期恒流运行的T即变化示意图中试MRB恒流运行的TPM变化面向中药复杂体系的陶瓷膜污染机理膜污染机理示意不同致孔剂类型的TFC-FO膜浓缩生活污...

标签:;  ;  ;  ;  ;  ;  ;  

膜污染机理论文_赵志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