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电器壳体论文和设计-张霞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属于充电器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充电器壳体,包括充电器壳体和插头,充电器壳体的一侧连接有插头,充电器壳体的上表面连接有若干个第一散热片,充电器壳体的前表面开设有通风装置,充电器壳体的内表面连接有第二散热片,第一散热片和第二散热片固定连接;在充电器壳体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一散热片,在充电器壳体的内表面设置有第二散热片,充电器工作时产生热能,第二散热片将温度进行吸收,并传递至第一散热片,第一散热片和外部空气接触,将热量导出,加速了热量的消耗,达到散热的效果,在充电器壳体上设置有通风孔,通风孔可以使得充电器内外空气进行流动,从而将热量排出,达到散热的效果。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充电器壳体,包括充电器壳体(1)和插头(4),所述充电器壳体(1)的一侧连接有所述插头(4),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器壳体(1)的上表面连接有若干个第一散热片(2),所述充电器壳体(1)的前表面开设有通风装置(3),所述充电器壳体(1)的内表面连接有第二散热片(5),所述第一散热片(2)和所述第二散热片(5)固定连接。

设计方案

1.一种充电器壳体,包括充电器壳体(1)和插头(4),所述充电器壳体(1)的一侧连接有所述插头(4),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器壳体(1)的上表面连接有若干个第一散热片(2),所述充电器壳体(1)的前表面开设有通风装置(3),所述充电器壳体(1)的内表面连接有第二散热片(5),所述第一散热片(2)和所述第二散热片(5)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充电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片(2)为铜构件,所述第二散热片(5)为铝构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充电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装置(3)数量为六个,且对称分布在所述充电器壳体(1)的前后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充电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装置(3)包括通风孔(31)和连接孔(32),所述通风孔(31)的数量为若干个,且所述通风孔(31)和另一个所述通风孔(31)之间连接有所述连接孔(3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充电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器壳体(1)的前后表面均连接有格栅(7),所述格栅(7)设于所述通风装置(3)的前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充电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7)和所述充电器壳体(1)通过螺钉(6)可拆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充电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7)的网孔面积不小于所述通风孔(31)的面积。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充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充电器壳体。

背景技术

充电器是采用高频电源技术,运用先进的智能动态调整充电技术,工频机是以传统的模拟电路原理来设计的,一般在带载较大运行时存在较小噪声,但该机型在恶劣的电网环境条件中耐抗性能较强,可靠性及稳定性均比高频机强。

现有的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1、手机充电器在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能,热能会加速充电器内部构件的磨损消耗,同时容易发生爆炸,存在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充电器壳体,具有散热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充电器壳体,包括充电器壳体和插头,所述充电器壳体的一侧连接有所述插头,所述充电器壳体的上表面连接有若干个第一散热片,所述充电器壳体的前表面开设有通风装置,所述充电器壳体的内表面连接有第二散热片,所述第一散热片和所述第二散热片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散热片为铜构件,所述第二散热片为铝构件。

优选的,所述通风装置数量为六个,且对称分布在所述充电器壳体的前后表面。

优选的,所述通风装置包括通风孔和连接孔,所述通风孔的数量为若干个,且所述通风孔和另一个所述通风孔之间连接有所述连接孔。

优选的,所述充电器壳体的前后表面均连接有格栅,所述格栅设于所述通风装置的前方。

优选的,所述格栅和所述充电器壳体通过螺钉可拆卸连接。

优选的,所述格栅的网孔面积不小于所述通风孔的面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在充电器壳体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一散热片,在充电器壳体的内表面设置有第二散热片,充电器工作时产生热能,第二散热片将温度进行吸收,并传递至第一散热片,第一散热片和外部空气接触,将热量导出,加速了热量的消耗,达到散热的效果;

2、在充电器壳体上设置有通风孔,通风孔可以使得充电器内外空气进行流动,从而将热量排出,达到散热的效果,通风孔与通风孔之间开设有连接孔,连接孔可以将通风孔之间进行空气流通,增加了空气的流通性,达到高效散热的效果。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充电器壳体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通风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格栅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充电器壳体;2、第一散热片;3、通风装置;31、通风孔;32、连接孔;4、插头;5、第二散热片;6、螺钉;7、格栅。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充电器壳体,包括充电器壳体1和插头4,充电器壳体1的一侧连接有插头4,充电器壳体1的上表面连接有若干个第一散热片2,充电器壳体1的前表面开设有通风装置3,充电器壳体1的内表面连接有第二散热片5,第一散热片2和第二散热片5固定连接。

本实施方案中:在充电器壳体1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一散热片2,在充电器壳体1的内表面设置有第二散热片5,充电器工作时产生热能,第二散热片5将充电器壳体1内部的温度进行吸收,并传递至第一散热片2,第一散热片2和外部空气接触,将热量导出,加速了热量的消耗,达到散热的效果,在充电器壳体1上设置有通风装置3,通风装置3可以使得充电器内外空气进行流动,从而将热量排出,达到散热的效果。

具体的,第一散热片2为铜构件,第二散热片5为铝构件;铜的导热性高于铝的导热性,当第二散热片5将充电器壳体1内部的温度进行吸收,第一散热片2和第二散热片5固定连接,第一散热片2将第二散热片5中的热量进行吸收并排出至外部,避免热量在第二散热片5中停留。

具体的,通风装置3数量为六个,且对称分布在充电器壳体1的前后表面;通风装置3的数量较多,可以增加空气流通性,达到充分散热的效果。

具体的,通风装置3包括通风孔31和连接孔32,通风孔31的数量为若干个,且通风孔31和另一个通风孔31之间连接有连接孔32;在充电器壳体1上设置有通风孔31,通风孔31可以使得充电器内外空气进行流动,从而将热量排出,达到散热的效果,通风孔31与通风孔31之间开设有连接孔32,连接孔32可以将通风孔31之间进行空气流通,增加了空气的流通性,达到高效散热的效果。

具体的,充电器壳体1的前后表面均连接有格栅7,格栅7设于通风装置3的前方;格栅7进行避免灰尘进入充电器壳体1内,达到防护的效果。

具体的,格栅7和充电器壳体1通过螺钉6可拆卸连接;格栅7可通过螺钉6进行拆卸,方便使用者对充电器壳体1进行清理和维修。

具体的,格栅7的网孔面积不小于通风孔31的面积;格栅7的网眼面积较小,可以避免大部分的灰尘进入充电器壳体1内,同时也方便使用者进行清理。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在充电器壳体1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一散热片2,在充电器壳体1的内表面设置有第二散热片5,充电器工作时产生热能,第二散热片5将充电器壳体1内部的温度进行吸收,并传递至第一散热片2,第一散热片2和外部空气接触,将热量导出,加速了热量的消耗,达到散热的效果,在充电器壳体1上设置有通风孔31,通风孔31可以使得充电器内外空气进行流动,从而将热量排出,达到散热的效果,通风孔31与通风孔31之间开设有连接孔32,连接孔32可以将通风孔31之间进行空气流通,增加了空气的流通性,达到高效散热的效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一种充电器壳体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1101637.4

申请日:2019-07-15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88(济南)

授权编号:CN209844623U

授权时间:20191224

主分类号:H02J7/00

专利分类号:H02J7/00;H05K7/20

范畴分类:37P;

申请人:张霞;张胜勇

第一申请人:张霞

申请人地址:250000 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凤凰山路55号

发明人:张霞;张胜勇

第一发明人:张霞

当前权利人:张霞;张胜勇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一种充电器壳体论文和设计-张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