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体内微生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微生物,肠道,细菌,群落,粪便,多样性,翅果。
体内微生物论文文献综述
魏晓莹,郭晨亮,褚栋[1](2019)在《昆虫体内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昆虫体内的微生物种类繁多,在长期的协同进化中与其宿主昆虫形成了密切的共生关系。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应用,昆虫体内微生物多样性得到广泛的研究。本文综述了影响昆虫体内微生物多样性的各种因素。体内微生物多样性除与昆虫种类相关外,还与昆虫自身因素(性别、发育龄期和种群)、生态因子(食物、温度、CO_2浓度和辐照)以及技术本身的局限性等方面密切相关。(本文来源于《生物安全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姜茹菡,李艺,王红旗,刘自力,孔德康[2](2019)在《基于Nano SIMS表征荧蒽在单体微生物体内运移研究的实验数据处理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纳米二次离子技术(Nano SIMS)对荧蒽在盐单胞菌BDG-3体内的代谢过程进行观测,对选中区域中质量数为12、13、16、26的信号进行收集;并结合Image J和Python软件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菌体内~(12)C~-与~(13)C~-呈正相关,相关系数极强,为0.998.~(16)O~-与~(26)(~(12)C~(14)N)~-呈正相关,相关系数较强,为0.813.并且,通过构建雷达图对不同元素进行综合性评价,计算了不同时间点下的假单胞菌BDG-3平均面积、平均周长、协调性Vi.结果表明在3h时,菌体的平均面积最大,达到1.39,3h后又迅速下降,6h达到最低为0.003 1,评价函数f(S_i,V_i)显示加入荧蒽3h左右,盐单胞菌BDG-3生长状态最佳.本研究结合Python与Image J软件,建立了一套完整、直观的微生物Nano SIMS图像处理与评价的方法,从而为研究在微生物体内更为复杂的环境污染物质的降解代谢过程提供了全新、可靠的分析手段.(本文来源于《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张思遥,柳陈坚,初正敏,李晓然,李强坤[3](2019)在《剖宫产分娩新生儿体内微生物来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行剖宫产术产妇阴道、肠道、胎盘及其新生儿胎便中微生物群落组成和新生儿肠道微生物的来源。方法收集2016年10月在昆明市延安医院行剖宫产术的4例产妇的肠道、阴道、胎盘样品及其新生儿胎便样品。依赖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细菌16S rRNA基因进行测序,分析不同部位样品中微生物群落组成及样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通过对不同样品含微生物可操作分类单元(OTU)数目比较,发现产妇胎盘中数目最多,其次是产妇肠道和阴道样品,新生儿胎便中最少。通过PCA聚类分析各样品,发现新生儿胎便样品受个体差异性影响最小,阴道样品受影响最大,产妇的肠道和胎盘微生物群落有一定相似性。通过比较各样品微生物群落组成,发现新生儿胎便和产妇胎盘样品中丰度最高的是变形菌门,产妇肠道和阴道样品中丰度最高的是硬壁菌门。结论剖宫产术中母系间的微生物转移传递方向可能是由产妇的肠道转移至产妇胎盘再转移至新生儿肠道。(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石楠[4](2019)在《体内微生物——人类第二基因组》一文中研究指出"粪便移植"疗效好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自愿捐献自己的血液、组织或器官,但你听说过捐献粪便吗?这听上去似乎令人难以置信,但事实上,粪便的价值也许远超你的想象。美国一家名为"开放生物组"的非营利机构正在当地征集粪便捐献者,并承诺为捐献者提供一定经济补偿(每次成功捐献补偿40美(本文来源于《意林文汇》期刊2019年08期)
胡天保[5](2019)在《蛞蝓体内共生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在微生物燃料电池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人口的增加和能源需求的快速增长导致不可再生化石燃料的快速消费和严重的环境污染。清洁和可持续能源技术的发展已变得非常关键和紧迫。微生物燃料电池(MFC)是一种清洁能源技术,其利用微生物的生理功能对各种底物进行代谢,微生物作为催化剂促进MFC底物的降解发电。特别是在水污染治理中,MFC的应用具有特殊的意义,因为它既能处理污染废物,又能生产电能,其过程实现了可持续循环,因此其潜在的广泛应用在研究和开发中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如上所述,MFC的性能和特性应与所用微生物的生理特性密切相关,并且通常主要取决于微生物的生物电化学活性。因此,对具有良好生物电催化活性的生物燃料电池中的共生微生物的分离和筛选是探索高性能微生物燃料电池的良好研究方向。自然界中大量多样的微生物种群为本研究提供了便利和丰富的微生物来源。特别是动物体内微生物种群丰富多样,一些动物的特殊生理习性甚至与微生物在其体内共生的特殊生理过程有关。因此存在分类产电细菌的潜力。本研究的重点是寻找良好的细菌,寻找MFC生物催化剂。原菌群样品是由一只鼻涕虫(重庆市北北区西南大学崇德湖捕获)经无菌处理后获得,记录为KY-2细菌菌群。对特异性细菌进行了分离、鉴定,并在MFC中进行了电催化实验。本文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本研究通过选择以小型动物体内共生菌群为来源,经过筛选,从蛞蝓体内筛选出了相对于其他样品具有更高产电活性的细菌菌群,命名为KY-2混菌。该菌群在产电过程中能够在微生物燃料电池的阳极上大量富集细菌生物膜。且阳极生物膜的SEM图细菌的形态和KY-2细菌在LB固体培养皿生长的单菌落的形态都可以看出该菌群中包括多种细菌,但是只要一种形态的细菌出镜率最高。而经过对KY-2的原始菌群样品、MFC双室全池放电后的阳极液样品,MFC双室全池放电后长有生物膜的碳布阳极样品进行宏基因组学上的分析,证实了上述出镜率最高的细菌为Bacillis菌属的细菌。并且通过对该菌在叁个样品的宏基因组学上得出的细菌丰度(占总细菌数量的比例)结果的分析,最终认定了该Bacillis菌属的细菌在KY-2的产电过程占据主导地位。(2)通过针对性地分离上述出镜率最高的细菌,记为KY-2-22。通过对其16SrDNA细菌鉴定技术和其基因的系统发育树的构建,证明了KY-2-22菌株为Bacillis菌属,并且它在系统发育树上与MH061189.1 Proteobacteria bacterium strain B154菌株最为接近。此外,通过对比KY-2-22菌株和KY-2菌群的产电能力和电化学行为,发现而二者的趋势具备高度的一致性,且KY-2-22的单菌的表现相对KY-2菌群的表现要更好。而经过对KY-2-22单独的电化学表征分析,推断其产电过程所表现出的电化学行为为表面控制过程。进一步研究发现,KY-2-22菌株在MFC中的阳极能够富集产生大量的生物膜,同样也能够在液体培养后,以菌液静置于室温>6h的条件下,在气液界面形成一层白色的生物膜。KY-2-22的这种生物膜在成型后,可以直接被用来进行微生物燃料电池的装配。其产电能力基本与KY-2-22的常规MFC相当,并且其电化学行为分析同样的表现为表面控制的过程。——从而,更加证实了KY-2-22菌株能够在产电时进行表面控制的电化学过程,也更突显处理KY-2-22作为新发现的产电菌株的特殊性。而KY-2-22菌株在气液界面形成的生物膜的电化学活性和产电活性都要优于细菌希瓦氏CN32菌株放电后的阳极生物膜,从而证明了KY-2-22特别产生的这种气液界面生物膜具有优异的性能。以至于,证明了本研究的分离筛选出的KY-2-22是一株新的特殊产电细菌,该菌能够进行表面控制电化学行为实现产电,同时还能够在菌液静置室温的条件下大量生成优异性能的产电生物膜。本文最后简要地总结了这一结论,并展望了从动物身上分离出的细菌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9-04-08)
邴孝利,陆益佳[6](2019)在《水果害虫斑翅果蝇体内微生物菌群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斑翅果蝇是一种在全球范围内造成危害的重要水果害虫,其主要分布于亚、美、欧叁大洲。斑翅果蝇的产卵器可以刺破水果表皮,将卵产在未完全成熟的水果中,卵孵化为幼虫后,幼虫取食水果,直接降低产量,从而对水果产业造成损失。近年以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昆虫微生物对宿主昆虫影响很大。例如昆虫微生物可以调控寄主昆虫的生长发育、个体适应性及生殖等。昆虫与其共生微生物间的关系成为昆虫生物学研究的热点内容。本文综述了近些年关于斑翅果蝇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探讨了微生物菌群及内共生菌Wolbachia对斑翅果蝇生长发育、行为、生殖、抗病毒等的影响,以便为寻找控制斑翅果蝇种群的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石楠[7](2019)在《体内微生物:“人类第二基因组”》一文中研究指出我们的身体内外"寄居"着种类繁多的微生物,它们个体微小、毫不起眼,却对我们的健康影响巨大。"粪便移植"疗效好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自愿捐献自己的血液、组织或器官,但你听说过捐献粪便吗?这听上去似乎令人难以置信,但事实上,粪便的价值也许远超你的想象。美国一家名为"开放生物组"的非营利机构(本文来源于《大自然探索》期刊2019年02期)
[8](2018)在《研究称母乳和配方奶粉对婴儿体内微生物群影响不同》一文中研究指出据美国合众国际社11月12日报道,近期发表在英国《自然·医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发现,虽然母乳和婴儿配方奶粉均可促进婴儿消化系统中一些类似细菌的生长,但来自这两种食物中的细菌的工作方式却有所不同。这些不同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是什么,目前尚不清楚。研究人员对美国圣路易斯地区出生的30对双胞胎进行了跟踪调查,从婴儿出生到8个月大按月进行了肠道细菌DNA分析。(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学报》期刊2018年11期)
戚认杰,刘聪,姜敬哲,王江勇[9](2018)在《疱疹病毒感染对鲍体内微生物群体结构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微生物种类和群落结构在稳定海水养殖环境、控制病害发生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使用鲍疱疹病毒(AbHV)对鲍进行人工感染,在不同感染时间(0h、12h、24h、48h、72h)采样,运用16S扩增子和qPCR研究方法,分析了在AbHV感染发病过程中鲍体内、养殖水体菌群结构和AbHV含量的动态变化过程。结果表明:在对照组中,水体病毒含量从Oh到24h持续下降,并在24h后趋于稳定,鲍体内AbHV在各时间内无明显变化;实验组中,水体的病毒含量在12h时开始下降,和鲍体中AbHV含量在24h-72h时都明显上升。STAMP分析显示,养殖水体中存在显着性差异的有Pseudoalteromonas和Flavobacteriaceae;而鲍体中差异菌属主要有Neptuniibacter、Anoxybacillus、Colwellia、Thermus。本研究分析了鲍体内和养殖水体中微生物群落变化及其与AbHV病毒含量之间的关系,对鲍鱼疾病防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2018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8-11-15)
Chao-hua,TANG,Jia,LIU,Qing-yu,ZHAO,Jun-min,ZHANG[10](2018)在《棉酚旋光异构体在牛体内代谢动力学研究:从日粮向血浆中转移及瘤胃微生物的降解作用(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研究棉酚旋光异构体从日粮向血浆中转移以及瘤胃微生物的降解作用。创新点:从饲粮向血浆中吸收代谢以及瘤胃微生物降解角度揭示了棉酚旋光异构体在牛体内代谢差异,为棉酚毒理学评价、棉籽类产品在畜牧生产中合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全棉籽、血浆及瘤胃发酵液中棉酚旋光异构体含量。结论:叁个调研牛场奶牛日粮右旋、左旋棉酚摄入量分别在5.6~8.5和3.8~5.9g/(d·herd)之间。血浆棉酚含量与日粮棉酚摄入量呈正相关,右旋、左旋棉酚浓度分别在0.31~0.48和0.39~0.59μg/ml之间。奶牛摄入棉酚中右旋棉酚比率(58.8%~59.8%)高于左旋棉酚,血浆中左旋棉酚比率(54.6%~55.9%)高于右旋棉酚。体外静态培养试验发现:500和1000μg/g组左旋棉酚的降解率在6小时后分别为67.4%和85.7%,12小时后降解率分别升高到83.6%和92.5%;同时,棉酚旋光异构体之间降解规律相似。结果表明:相比于右旋棉酚,左旋棉酚在奶牛体内吸收率更高,瘤胃微生物对棉酚旋光异构体的降解没有选择性。(本文来源于《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B(Biomedicine & Biotechnology)》期刊2018年06期)
体内微生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纳米二次离子技术(Nano SIMS)对荧蒽在盐单胞菌BDG-3体内的代谢过程进行观测,对选中区域中质量数为12、13、16、26的信号进行收集;并结合Image J和Python软件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菌体内~(12)C~-与~(13)C~-呈正相关,相关系数极强,为0.998.~(16)O~-与~(26)(~(12)C~(14)N)~-呈正相关,相关系数较强,为0.813.并且,通过构建雷达图对不同元素进行综合性评价,计算了不同时间点下的假单胞菌BDG-3平均面积、平均周长、协调性Vi.结果表明在3h时,菌体的平均面积最大,达到1.39,3h后又迅速下降,6h达到最低为0.003 1,评价函数f(S_i,V_i)显示加入荧蒽3h左右,盐单胞菌BDG-3生长状态最佳.本研究结合Python与Image J软件,建立了一套完整、直观的微生物Nano SIMS图像处理与评价的方法,从而为研究在微生物体内更为复杂的环境污染物质的降解代谢过程提供了全新、可靠的分析手段.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体内微生物论文参考文献
[1].魏晓莹,郭晨亮,褚栋.昆虫体内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生物安全学报.2019
[2].姜茹菡,李艺,王红旗,刘自力,孔德康.基于NanoSIMS表征荧蒽在单体微生物体内运移研究的实验数据处理方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3].张思遥,柳陈坚,初正敏,李晓然,李强坤.剖宫产分娩新生儿体内微生物来源研究[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9
[4].石楠.体内微生物——人类第二基因组[J].意林文汇.2019
[5].胡天保.蛞蝓体内共生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在微生物燃料电池中的应用研究[D].西南大学.2019
[6].邴孝利,陆益佳.水果害虫斑翅果蝇体内微生物菌群研究进展[J].微生物学报.2019
[7].石楠.体内微生物:“人类第二基因组”[J].大自然探索.2019
[8]..研究称母乳和配方奶粉对婴儿体内微生物群影响不同[J].中国食品学报.2018
[9].戚认杰,刘聪,姜敬哲,王江勇.疱疹病毒感染对鲍体内微生物群体结构的影响[C].2018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8
[10].Chao-hua,TANG,Jia,LIU,Qing-yu,ZHAO,Jun-min,ZHANG.棉酚旋光异构体在牛体内代谢动力学研究:从日粮向血浆中转移及瘤胃微生物的降解作用(英文)[J].JournalofZhejiangUniversity-ScienceB(Biomedicine&Biotechnology).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