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态阻尼论文-刘程鹏,黎胜

模态阻尼论文-刘程鹏,黎胜

导读:本文包含了模态阻尼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复模态,阻尼板,超声速声强,声功率

模态阻尼论文文献综述

刘程鹏,黎胜[1](2019)在《阻尼板复模态对超声速声强和声功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和揭示阻尼板的声辐射特性,本文计算分析了非均匀阻尼板复模态的超声速声强和复模态振型复杂度。以复模态复杂性指标来表征非均匀阻尼板的复模态复杂度,计算分析了不同阻尼敷设面积、不同阻尼分布型式以及不同阻尼比等情况下具有不同复模态复杂度的阻尼板的复模态及其超声速声强。讨论了复模态复杂度与辐射声功率之间的关系,针对复模态复杂性指标和复模态声辐射指数表征复模态声辐射特性的不足,提出了复模态声辐射复杂度指标来表征复模态声辐射的复杂程度和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阻尼板复模态超声速声强显示的板表面对远场声辐射有贡献的热点区域与无阻尼板实模态超声速声强显示的角模态和边模态是一致的;当复模态复杂度很大时,超声速声强图像的热点区域会变小或者稍显模糊,而且可能出现除边角热点外的强度较低的热点区域;复模态声辐射复杂度指标越高,该复模态的声辐射能力就越弱。(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12期)

唐宇航,王雪仁,李欣[2](2019)在《变频激励响应分析及模态阻尼反演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实际工程结构中阻尼参数的获取往往依据规范经验或传统试验测试方法,然而经验取值普适性弱,传统测试方法中模态混迭难以有效分离、测点布置复杂以及某些情况下激励时序信号不易测量等问题,均给阻尼参数识别带来了困难。文章从多自由度模态迭加法动响应分析入手,提出了运用共振频率及其邻近频率激励响应反演系统模态阻尼的方法,推导了响应与阻尼比的理论关系,给出了"复合比例因子"的概念,并指出忽视系统共振响应与最大响应间的差异,往往会造成某些计算结果的大幅偏差。以某船船体梁数值计算为例,结合规范验证了阻尼反演理论及其公式的可靠性,并进一步对其进行了二维推广,完成了3块不同型式复合材料局部船体板单元结构模型的阻尼比测试,就其阻尼性能与钢材进行对比,发现复合材料在减振降噪方面有诱人的应用前景。该理论为潜艇总振动阻尼估算方法以及分布式阻尼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撑。(本文来源于《船舶力学》期刊2019年11期)

吴鹏,肖英龙,支李峰,姚玉洁[3](2019)在《基于模态试验的大尺寸阻尼材料选型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船用阻尼材料为例,采用大尺寸钢板涂覆的方式进行模态试验,分析了不同阻尼材料的模态频率和阻尼比的变化情况,提出采用单位重量的振动能量衰减率对阻尼效果进行评价,该方法可减少试验件的边界条件和重量等因素影响,具有精确和快捷的优势,为工程应用阻尼材料选型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环保产业》期刊2019年10期)

窦乾赫,黎胜[4](2019)在《基于不同阻尼模型的粘弹性阻尼复合结构模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分别运用比例阻尼模型和考虑频变的复模量阻尼模型模拟分析了约束阻尼结构板的模态特性。在求解比例阻尼模型时运用了传统的特征值求解方法,而在求解频变的复模量阻尼模型时运用了基于模态应变能理论的逐次迭代的求解方法,来分别求解了广义Maxwell粘弹性阻尼模型和GHM粘弹性阻尼模型。通过数值仿真,分析对比了比例阻尼模型和频变复模量模型在对约束阻尼板的具体算例进行模态分析时,固有频率和阻尼比结果上的不同。(本文来源于《第十七届船舶水下噪声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期刊2019-08-21)

林刚,李勇,王姿雅,曹一家,刘嘉彦[5](2019)在《直流微网谐振模态分析及有源阻尼抑制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谐振可能引起直流微网的谐波不稳定,是导致电压崩溃的潜在原因。利用频域分析法确定直流微网的谐振频率需要建立复杂的高阶传递函数,且不能提供谐振影响范围等信息。提出了分布式控制下直流微网的谐振模态分析方法,通过分析系统的节点导纳矩阵确定系统的谐振频率,并利用频域分析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根据参与因子确定谐振的影响范围,进一步地研究了线路参数对系统模式和谐振频率的影响;提出了有源阻尼抑制方法,通过在电流内环注入阻尼信号降低线路调节变流器(LRC)输出阻抗的谐振峰值,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基于PSCAD/EMTDC平台对所提分析方法和有源阻尼控制进行仿真验证。(本文来源于《电力自动化设备》期刊2019年04期)

吴施志,边杰,陈亚农,王平,徐友良[6](2019)在《多模态时域振动衰减信号各模态分离与阻尼参数辨识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多模态信号中各模态难以准确分离和模态阻尼参数难以准确识别的问题,提出了布谷鸟搜索(CS)算法参数优化的变分模态分解方法 (CS-VMD)和模态阻尼参数辨识的包络线积分法(EIM)。使用CS-VMD方法将多模态时域振动衰减信号中的多模态分量准确分离开来,利用EIM辨识各模态的模态频率和阻尼比,并与理论值(或测量值)以及半功率带宽法(HPB)辨识值进行对比。位移仿真信号与压气机导向叶片测频信号模态分解及模态参数辨识表明,CS-VMD方法可实现对多模态信号的正确分解,EIM辨识的模态频率误差均小于1.0%;对于位移仿真信号,EIM辨识的模态阻尼比最大误差小于2.5%;对于压气机导向叶片测频信号,使用EIM和HPB方法辨识的模态阻尼比最大差别为9.098%,EIM的模态阻尼辨识精度比HPB方法高。(本文来源于《推进技术》期刊2019年08期)

张雪刚,曾康[7](2019)在《盘式制动器模态分析与阻尼测试》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有限元理论和试验模态方法,对盘式制动器进行模态分析。通过CATIA软件建立制动盘的叁维几何模型,之后导入到有限元软件ABAQUS中进行模态分析,得到制动盘的固有频率和模态振型。利用DASP和RTE两种设备对制动盘进行模态试验,得到制动盘的固有频率,并与有限元仿真的结果做对比。结果表明,利用3种方法测得的固有频率相差很小,误差在允许范围内,试验结果和仿真结果可以接受。最后,利用DASP和RTE两种设备测量制动盘的阻尼并做对比,所得的研究成果为进一步提高盘式制动器制动性能提供了可靠试验依据。(本文来源于《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期刊2019年03期)

郭哲[8](2019)在《基于模态迭加法分析含阻尼复杂平面框架结构的动力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框架结构的动力响应一直是实际工程中比较关注的问题,所以也是许多课题的研究内容。在框架结构的动力分析中,阻尼的影响至关重要。众所周知,结构中的阻尼将会耗散外界激励输入结构系统的能量,从而在结构上增加阻尼将减小结构的振动和噪音,同时缓解结构的疲劳,因此在研究结构动力响应时计入阻尼的影响是必要的。为了使计算模型更接近实际,本文用节点集中质量-弹簧-阻尼来模拟结构中或多或少都存在的节点集中因素。另外,为了用更小的计算代价得到更精确的结果,本文中用连续模型模拟杆件的动力行为,并引入回传射线矩阵法和模态迭加法来分析含阻尼复杂平面框架结构的自振特性和动力响应。开展的工作和得到的结果有如下几个方面:首先,用回传射线矩阵法求得无阻尼复杂平面框架结构的自振特性即实频率和实模态,该方法相对于动力刚度法求结构的自振特性避免了零模态问题;证明了实模态关于系统质量、刚度、比例阻尼算子矩阵具有正交性;构造实模态迭加法,通过引入模态正交性解耦方程解得广义坐标,进而获得结构在节点或者杆件上受到激励时的动力响应解析式;编译相应程序计算数值算例,将计算结果和有限元计算结果相对比来说明此方法的可行性,另外研究了阻尼对结构动力响应的影响情况。其次,将回传射线矩阵法推广到了求解含一般性阻尼复杂平面框架结构的自振特性上;由于控制方程中阻尼的引入,此时的自振频率与自振模态需用复数形式表示,因此本文相应引入了适于复数解的搜根方法--Müller法,以用于计算含阻尼结构的复数频率;计算了相应的数值算例,将计算结果与有限元结果对比,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与可行性;计算了不同的阻尼特性复杂平面框架结构的自振频率,讨论了阻尼对结构自振特性的影响。最后,基于含阻尼复杂平面框架结构的自振特性,先将控制方程由二阶微分方程降阶为一阶形式,同时将系统的质量、刚度、阻尼算子矩阵组合成两种组合算子矩阵;推导了复模态关组合算子矩阵具有正交性;构造了相应的模态迭加法,引入复模态正交性解耦方程解得广义坐标,进而获得含阻尼复杂平面框架结构动力响应的解析式;编译了相应的计算机程序,计算了简单悬臂梁和复杂平面框架结构两个算例,将计算结果与有限元对比证明了理论推导和程序的正确性,并分析说明了不同阻尼特性对结构动力响应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9-03-01)

白江虎,李具仓,孙爱楠[9](2019)在《减振复合板阻尼测试样品模态分析及尺寸确定》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减振复合板样品在阻尼测试中样品尺寸标准不一,样品尺寸在确定时缺乏理论依据,无法确定测试样品尺寸的问题,利用有限元方法对减振复合板进行模态分析,用悬臂梁法进行阻尼实测。有限元模拟结果表明,在一定的宽度和厚度下,随着试样长度的增加,其1阶到6阶共振频率均出现降低的规律;在一定的长度和厚度下,随着样品宽度的增加,前4阶共振频率有略微增加的趋势;在一定的长度和宽度下,随着样品厚度的增加,1阶到3阶的共振频率基本保持稳定。实测结果表明,选取自由端长度为216mm、宽度为12.7mm的样品,利用2阶和3阶共振频率下的损耗因子进行阻尼表征较为合理。(本文来源于《中国冶金》期刊2019年02期)

周蕾,袁永新[10](2018)在《一种基于实测模态数据修正阻尼结构系统的直接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有限元模型修正是结构动力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它能使修正后的模型给出的分析结果与相应的测试结果之间的差最小化.给出了一种基于实测模态数据同时修正质量,阻尼,刚度和循环矩阵的直接法,借助于矩阵的kronecker积、拉直算子及矩阵导数等数学理论得到了满足特征方程的最优修正矩阵.(本文来源于《湖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4期)

模态阻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实际工程结构中阻尼参数的获取往往依据规范经验或传统试验测试方法,然而经验取值普适性弱,传统测试方法中模态混迭难以有效分离、测点布置复杂以及某些情况下激励时序信号不易测量等问题,均给阻尼参数识别带来了困难。文章从多自由度模态迭加法动响应分析入手,提出了运用共振频率及其邻近频率激励响应反演系统模态阻尼的方法,推导了响应与阻尼比的理论关系,给出了"复合比例因子"的概念,并指出忽视系统共振响应与最大响应间的差异,往往会造成某些计算结果的大幅偏差。以某船船体梁数值计算为例,结合规范验证了阻尼反演理论及其公式的可靠性,并进一步对其进行了二维推广,完成了3块不同型式复合材料局部船体板单元结构模型的阻尼比测试,就其阻尼性能与钢材进行对比,发现复合材料在减振降噪方面有诱人的应用前景。该理论为潜艇总振动阻尼估算方法以及分布式阻尼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模态阻尼论文参考文献

[1].刘程鹏,黎胜.阻尼板复模态对超声速声强和声功率的影响[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19

[2].唐宇航,王雪仁,李欣.变频激励响应分析及模态阻尼反演理论研究[J].船舶力学.2019

[3].吴鹏,肖英龙,支李峰,姚玉洁.基于模态试验的大尺寸阻尼材料选型方法[J].中国环保产业.2019

[4].窦乾赫,黎胜.基于不同阻尼模型的粘弹性阻尼复合结构模态分析[C].第十七届船舶水下噪声学术讨论会论文集.2019

[5].林刚,李勇,王姿雅,曹一家,刘嘉彦.直流微网谐振模态分析及有源阻尼抑制方法[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9

[6].吴施志,边杰,陈亚农,王平,徐友良.多模态时域振动衰减信号各模态分离与阻尼参数辨识方法[J].推进技术.2019

[7].张雪刚,曾康.盘式制动器模态分析与阻尼测试[J].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2019

[8].郭哲.基于模态迭加法分析含阻尼复杂平面框架结构的动力响应[D].兰州大学.2019

[9].白江虎,李具仓,孙爱楠.减振复合板阻尼测试样品模态分析及尺寸确定[J].中国冶金.2019

[10].周蕾,袁永新.一种基于实测模态数据修正阻尼结构系统的直接法[J].湖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标签:;  ;  ;  ;  

模态阻尼论文-刘程鹏,黎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