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壳穿甲弹论文_杨厚广,毕叶,谢连双,李明杰,张磊

导读:本文包含了脱壳穿甲弹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脱壳,穿甲弹,尾翼,稳定,威力,网格,兵器。

脱壳穿甲弹论文文献综述

杨厚广,毕叶,谢连双,李明杰,张磊[1](2017)在《提高小口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威力》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讨论如何通过不同的技术方法提高小口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穿甲威力,满足武器系统穿甲威力的战技指标要求。(本文来源于《OSEC首届兵器工程大会论文集》期刊2017-10-21)

脱金奎,蒋洪章,金海龙,杨厚广,冯宏彬[2](2017)在《一种提高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立靶密集度的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重点针对尼龙导带影响其立靶密集度为切入点,通过设计外导带切预制断裂槽工艺,保证弹丸出炮口后脱壳一致性好,从而提高立靶密集度水平。(本文来源于《OSEC首届兵器工程大会论文集》期刊2017-10-21)

宋旭辉,曹红松,郭向向[3](2017)在《基于ANSYS/LS_DYNA软件的脱壳穿甲弹膛内发射过程仿真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反导用脱壳穿甲弹由于口径较小,在发射过程中膛压较高,容易出现弹托变形损坏等故障。为了研究其在膛内的动态力学特性,基于ANSYS/LS_DYNA软件,采用有限元方法分别建立了静、动力学仿真模型,针对不同的网格尺寸、约束方式等进行了仿真研究,利用试验结果对所得静、动力学仿真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网格尺寸在0.15 cm时仿真结果已经开始收敛,设置合理的约束方式将提高仿真结果的准确性,为后续设计研究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兵器装备工程学报》期刊2017年01期)

李建飞,赵太勇,陈智刚,王坚茹,印立魁[4](2016)在《着靶攻角对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侵彻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着靶攻角对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侵彻性能的影响,利用非线性动力学分析软件对脱壳穿甲弹高速斜侵彻匀质钢靶进行数值模拟,验证了脱壳穿甲弹斜侵彻半无限靶板不同阶段的作用过程。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表明:脱壳穿甲弹以非零攻角侵彻靶板时,开坑阶段压力降低少;着靶攻角为正时,弹体向有利于穿透的一侧偏转;攻角δ等于+2°左右时,穿甲效果最佳。(本文来源于《兵工学报》期刊2016年S2期)

张浩[5](2016)在《模拟超速脱壳穿甲弹用空心训练弹弹道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为开发空心弹提供技术基础,应用Fluent软件仿真多种结构方案的空心弹空气动力流场,得到了不同马赫数、不同攻角下的空气动力参数,基于弹丸外弹道模型和优化设计理论建立了空心弹气动力-外弹道优化设计模型。对初步设计的模拟超速脱壳穿甲弹的空心训练弹进行优化,采用蒙特卡罗方法和弹丸外弹道质心运动方程组建立弹丸立靶散布仿真模型,对经优化设计后的空心训练弹和制式超速脱壳穿甲弹进行模拟打靶并进行弹道一致性检验。应用LS-DYNA软件研究了空心弹落地碰击土壤介质时的跳弹特性。通过Fluent数值模拟得到空心弹典型设计方案简化模型在不同马赫数下的阻力系数,运用Matlab软件数值求解空心弹外弹道质心运动微分方程组得到弹道顶点和落点诸元。将以上所得阻力系数和弹道诸元与公式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的结果表明:来流马赫数为2.0~4.4时,无弹带结构的空心弹模型用两种方法所得外弹道诸元结果相差很小;弹丸头部前缘厚度在可信区间内对阻力系数影响较小,但传统的弹带结构对阻力系数的影响较大。通过Fluent软件仿真叁种典型空心弹结构方案空气动力流场,得到了不同马赫数、不同攻角下的阻力系数、升力系数、俯仰力矩系数和压力中心位置,应用Matlab软件拟合了阻力系数、升力系数、俯仰力矩系数和压力中心位置与攻角的关系式。空心弹阻力系数、升力系数随着攻角的增大而增大。不带一次项的二次函数式可以较为准确地描述混合锥形空心弹和外锥形空心弹阻力系数与攻角的关系;而叁次函数式可用来描述混合锥形空心弹升力系数、俯仰力矩系数与攻角的关系;同一马赫数下,随着攻角的增大,压心位置向弹底移动;同一攻角下,随着马赫数的增大,压心位置也向弹底移动。通过空心弹气动力-外弹道优化设计模型对空心弹进行结构优化设计,将优化后的空心训练弹外弹道参数与制式脱壳穿甲弹的外弹道参数进行对比,并对优化后的弹丸进行内弹道设计。射程为2500 m时,两者所需时间仅相差0.0047 s,相对误差仅为0.26%。优化后空心弹外弹道性能参数与制式超速脱壳穿甲弹外弹道性能接近。通过弹丸立靶散布仿真模型对制式超速脱壳穿甲弹和优化后的空心弹进行1000 m、2000 m、3000 m立靶模拟射击仿真,每种射程下模拟射击3组,每组射击5发。应用国家军用标准GJB 349.17《常规兵器定型试验方法》中的弹道一致性检验方法和另一种较常用的弹道一致性检验分组检验法对两种弹丸模拟射击得到的结果进行弹道一致性检验,均可得到两种弹丸满足弹道一致性结果。通过ANSYS/LS-DYNA软件数值模拟弹体材料为钨合金的空心弹以不同着速、不同落角和不同转速落地碰击土壤,得到了空心弹在土壤中的运动轨迹。相同落角下,着速越高,空心弹在侵彻过程中的质量损失越大,对土壤的侵彻深度也越深。相同着速下,落角越大,空心弹的侵彻深度越深,落角越小,空心弹越容易发生跳弹。同一着角、着速下,转速越高,空心弹侵彻土壤的深度越深。侵彻过程中弹体变形和质量损失均较大,但未解体。(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16-12-01)

张学伟,李强,高斌,李博,王磊[6](2016)在《不同攻角对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脱壳过程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攻角对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脱壳过程的影响,基于CFD的动网格技术和外弹道六自由度方程相结合,采用非结构网格和TVD有限体积格式,对不同攻角时脱壳过程进行数值仿真。得出了分离过程的流场激波云图,不同攻角下弹托质心的位置变化曲线、脱壳时间以及不同分离阶段弹芯表面压力分布曲线。对比分析各参数,得到脱壳弹在正负攻角飞行时,弹托分离时间增加,不利于弹托的分离。(本文来源于《弹箭与制导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崔瀚,张程健,毕叶,李俊杰[7](2016)在《提高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威力的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首先说明了提高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威力的重要意义,其次根据比动能的表达式,分析了提高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威力的传统方法,最后提出采用新概念发射技术可以作为提高其威力的新途径。(本文来源于《福建质量管理》期刊2016年05期)

黄振贵[8](2015)在《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脱壳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APFSDS,,armor-piercing,fin-stabilized discarding sabot)脱壳动力学过程非常复杂、具有高瞬态特性,且弹托分离姿态千变万化,并与弹体之间具有强耦合性,两者之间相互作用,最终影响弹体的自由飞行。虽然APFSDS已制式化,但因对其脱壳动力学过程没有完全清楚,导致应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缺陷。另外,随着计算流体动力学的进一步发展,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技术来数值模拟APFSDS脱壳动力学过程的细节已成为可能,因此开展数值研究弹托分离与运动规律等对改进现有制式弹以及设计新一代APFSDS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成果如下:通过耦合计算流体动力学控制方程和六自由度(6DOF,Six Degree of Freedom)外弹道方程,利用基于压力梯度的网格自适应加密技术与改进的动网格技术,结合高精度AUSM+格式对叁维可压流体力学控制方程进行数值求解,同时利用Runge-Kutta方法和线性多步法对6DOF弹道方程进行数值求解,得到了可对叁维超声速变体6DOF飞行进行研究的数值方法。其中通过引入弹性常数因子以及改进弹簧倔强系数提高了网格质量与变形能力,减小了因网格间插值产生的耗散,可有效提高对流场中激波捕捉能力。利用以上数值计算方法对空心弹外形数值设计、机载导弹投放以及APFSDS弹丸飞行过程的拉伸变形进行数值模拟,验证了以上方法的可行性以及对超声速叁维流场的激波捕捉能力与弹丸六自由度运动计算的可行性。对理想无扰动分离条件下的APFSDS的脱壳动力学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随着弹托分离姿态和位置的变化,流场发生急剧变化,根据弹托与弹体分离过程中的相互作用而分为叁个阶段。初始分离时,由于弹托与弹体之间缝隙极小,形成壅塞流,且弹托前方形成弓形激波。随着间隙增大,弹托弓形激波在弹体与弹托之间发生多次碰撞与反射,使相应表面产生高压,从而影响两者之间的飞行稳定性。随着间隙的进一步增大,分离进入弱耦合阶段,此时弹体尾部虽受弹托表面斜激波的影响,但其强度较弱,弹丸最终摆脱斜激波的作用进入自由飞行阶段。弹丸气动系数的分析表明弹托分离过程的气动干扰是弹丸的最大扰动源之一。数值研究了起始扰动与气象风对APFSDS脱壳动力学过程的影响,同样获得了弹丸与弹托分离过程不同时间段的流场细节、六自由度运动参数以及相关气动参数。数值结果表明在起始扰动与气象风条件下,脱壳动力学过程与理想条件下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且同样可分为叁个阶段,然而不同阶段内由于起始扰动及气象风所导致的各弹托与弹体间相互作用过程则有所不同,此时弹托对弹体的影响不再同步,各弹托分离过程的姿态不再对称,并使弹丸的气动系数变化加剧,从而对弹丸的稳定性影响加大。通过数值模拟膛口高压燃气射流对APFSDS脱壳动力学过程的影响,结果清晰揭示了高压欠膨胀射流追赶APFSDS以及最终APFSDS穿越射流的整个过程。结果表明,燃气作用前,弹托的分离运动以后仰为主,当燃气追至弹托尾部时,由于在尾部形成高压区并产生径向分离力与负的俯仰力矩,使弹托出现前倾,而当弹托穿越燃气流时,燃气作用开始减弱,弹托角运动恢复到以后仰为主,因而此过程中弹托的翻转运动不明显,而是与弹丸几乎平行地产生径向分离。燃气使弹托六自由度运动变化远大于弹丸,有利于弹托分离。另外,燃气使弹丸产生较小的自转角速度,有利于弹丸的飞行稳定性,而弹丸的俯仰角及偏航角均较小。(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15-04-01)

崔瀚,焦志刚[9](2014)在《基于UG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虚拟装配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缩短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的开发周期,提出一种采用UG叁维实体建模软件的虚拟装配技术。以UG叁维建模软件为基础,选择自底向上的设计模式,通过分析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零部件的结构特点,分别以弹托和尾翼为例说明了对旋成体及非旋成体零部件的建模方法,对已建好的零部件通过它们之间的约束关系对弹丸进行了装配,同时实现了对弹丸爆炸图的创建;采用UG自带的分析功能对装配模型进行了干涉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设计模型合理,并根据弹丸的装配顺序实现了在虚拟装配环境中对装配顺序的仿真及仿真视频文件的制作,采用此技术可以在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的设计和研发过程中起到很好的帮助作用,从而提高了产品设计质量,缩短了产品开发周期。(本文来源于《兵工自动化》期刊2014年11期)

吴苏琳[10](2014)在《96式主战坦克发射超速脱壳穿甲弹》一文中研究指出兰州军区组织部队开展高原实战化训练。在飘飞的雪花中,整建制、成体系挺进"生命禁区"的数万将士,以战斗的精神、作战的姿态、打仗的标准,在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的恶劣环境和艰苦条件下苦练精兵,莽莽昆仑深处展现出一幅砺兵铸剑的恢弘画卷。图为机械化步兵某师的96式主战坦克对隐现目标精确射击。深入现场采访的记者,首次在实弹射击现场成功抓拍到脱壳穿甲弹出膛瞬间、分离的弹托和以1700米/秒高速飞行的穿甲弹弹芯。(本文来源于《兵器知识》期刊2014年09期)

脱壳穿甲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重点针对尼龙导带影响其立靶密集度为切入点,通过设计外导带切预制断裂槽工艺,保证弹丸出炮口后脱壳一致性好,从而提高立靶密集度水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脱壳穿甲弹论文参考文献

[1].杨厚广,毕叶,谢连双,李明杰,张磊.提高小口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威力[C].OSEC首届兵器工程大会论文集.2017

[2].脱金奎,蒋洪章,金海龙,杨厚广,冯宏彬.一种提高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立靶密集度的方法[C].OSEC首届兵器工程大会论文集.2017

[3].宋旭辉,曹红松,郭向向.基于ANSYS/LS_DYNA软件的脱壳穿甲弹膛内发射过程仿真方法[J].兵器装备工程学报.2017

[4].李建飞,赵太勇,陈智刚,王坚茹,印立魁.着靶攻角对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侵彻性能的影响[J].兵工学报.2016

[5].张浩.模拟超速脱壳穿甲弹用空心训练弹弹道特性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6

[6].张学伟,李强,高斌,李博,王磊.不同攻角对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脱壳过程影响分析[J].弹箭与制导学报.2016

[7].崔瀚,张程健,毕叶,李俊杰.提高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威力的技术研究[J].福建质量管理.2016

[8].黄振贵.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脱壳动力学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5

[9].崔瀚,焦志刚.基于UG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虚拟装配技术[J].兵工自动化.2014

[10].吴苏琳.96式主战坦克发射超速脱壳穿甲弹[J].兵器知识.2014

论文知识图

杆式脱壳穿甲弹实体模型杆式脱壳穿甲弹叁维模型...钢芯脱壳穿甲弹:(a)弹...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系统单元剖分...3 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结构图3 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结构图

标签:;  ;  ;  ;  ;  ;  ;  

脱壳穿甲弹论文_杨厚广,毕叶,谢连双,李明杰,张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