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伶:中央红军长征中白石渡“扩红”人数考论文

阳伶:中央红军长征中白石渡“扩红”人数考论文

摘 要:1934年11月11日至14日,红一军团长征中在湖南宜章县白石渡积极开展了“扩红”工作并收到显著成效。在白石渡红一师至少补充了三百多名新战士,红十五师补充了五六百名新战士,红一军团直属队“扩红”人数不得而知,红二师未在白石渡“扩红”,红一军团在白石渡“扩红”至少八九百人。除红一军团外,中央红军其他部队未在白石渡“扩红”,中央红军长征中在白石渡“扩红”至少八九百人。

关键词:中央红军;长征;白石渡;“扩红”;红一军团

“扩红”,即扩大红军。长征中的“扩红”,对于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红军在长征中保存有生力量、争取长征的胜利,无疑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学术界对长征中的“扩红”这一专题的研究还十分薄弱,对长征中的“扩红”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能弥补目前研究之不足,进一步深化对党史军史,尤其是长征史、苏区史、“扩红”史的研究,也可为当前和今后做好群众工作、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统战工作、民族工作等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自1955年人民出版社出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记》以来,由于该书收录了彭加伦《干事去》和童小鹏《粤汉路旁》两篇回忆文章,加之1979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萧锋《长征日记》(此后多次再版,影响很大),中央红军长征中在湖南宜章县白石渡所进行的“扩红”活动便为广大党史、军史研究者,尤其是长征史研究者所熟知。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数十年来白石渡“扩红”并未引起研究者足够的重视,没有研究者对此进行较为深入的考察。于是,对白石渡“扩红”,各相关著述或完全回避,或模糊处理,或错误表述。例如,权威军史著作《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史》是这样说的:“红军进入湘南后……四五百穷苦的青壮年自愿参加了红军。”[1]499对此,权威长征史著作《红军长征史》和《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全史·中央红军征战记》原文照录,另一权威长征史著作《红色铁流——红军长征全录》也大致如是。事实上,如《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史》那样处理,非但没有解决问题,反而产生了新的错误。为免致行文烦琐,其他相关著述如何表述恕不在此一一列出。迄今为止,笔者尚未见到较为全面、准确述说白石渡“扩红”的著述。

对中央红军长征中在白石渡“扩红”人数进行考证,不仅有助于求得白石渡“扩红”历史的真实,而且直接关系到对中央红军长征中在湖南“扩红”成效的准确评估。有鉴于此,本文拟就白石渡“扩红”人数作一考证,以就教于方家。

轩轩的爸爸妈妈所担心的就是宝宝的性格问题。轩轩常常显得喜怒无常、自制力差,执拗起来让父母觉得在众人面前“露怯”,可是他丝毫感觉不到自己“露怯”了。父母发愁了,宝宝没有自知之明怎么行呢?

一、萧锋《长征日记》辨正一则

《长征日记》出版后,萧锋进行了核实和修订。萧锋去世后《长征日记》再版,1996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第一次再版,2006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第二次再版,2012年由知识产权出版社第三次再版。此外,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将萧锋《长征日记》收录在《红军长征纪实丛书·日记卷》第3卷中,于2016年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

余额相对于一些理财产品的优势在于它没有最低限额。投资门槛很低,最小购买单位为1元,实现了平民理财。而且余额宝操作便利,流程简单,不需要跑银行办理复杂的手续,有淘宝的用户基本上有支付宝,有支付宝的用户只需要简单几下转入操作就可以完成。支付宝对余额宝还提供了被盗金额补偿的保障,确保资金万无一失。

1.从萧锋《长征日记》的记载来看,红三团按时完成了作为红一军团先头部队11月11日前抢占白石渡的重要任务。

在反复比对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了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初版1934年11月6日至13日日记,在再版中全部被后推一天,直至将初版13日和14日日记合在一起改为再版的14日日记。也就是说,在再版中11月6日日记没有了,初版的11月6日日记变成了再版中的11月7日日记,依此类推。如此一来,萧锋《长征日记》中有关白石渡“扩红”的记载,虽然内容完全相同,但时间都发生变化了。根据初版,红一军团第一师第三团于11月10日抢占白石渡;根据再版,红三团抢占白石渡则发生在11月11日。那么,在考察白石渡“扩红”时到底哪个版本才是可以信赖的呢?红三团到底是哪天抢占白石渡的呢?

(一)基本建设投资管理缺乏科学有效的分工决策机制。基本建设项目由投资主管部门进行立项、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和概算审批,其主要考虑项目需求,往往忽略财政可承受能力评估,容易出现超越现有财力或者虽然确定了筹资渠道但是无法落实的情况,绑架财政不断扩大支出。同时,现行决策制度也缺乏硬约束,有的前期论证流于形式,“边设计、边报批、边施工”,时常出现“预算超概算,决算超预算”的情况。整个链条不同环节没有形成合力,不同的部门之间沟通不畅,影响科学决策。

在笔者走访养殖场的过程中,发现有许多人面对现在的高压政策有点无所适从,尤其是一些中小规模的鸡场,甚至觉得蛋鸡是不是就不能养了。其实大可不必担心,在当前的情况下,之所以用药是因为鸡群发病,而只要控制了鸡群的发病情况,用药自然就会减少,这需要多个方面的努力。

1934年11月5日晚,中央红军开始通过国民党军设置的第二道封锁线。7日下午四时,朱德致电林彪、聂荣臻、彭德怀、杨尚昆,决定中央红军从“宜章北之良田及宜章东南之坪石(均含)之间通过”第三道封锁线;红三、红八军团为右翼队,由宜章以北通过;红一、红九军团为左翼队,由宜章以南通过;第一、第二野战纵队和红五军团则视情况而定,“主力在内翼侧道路移动”。[2]617按照中央军委的决定,红一、红三军团立即作出了部署。

据萧锋《长征日记》,“军团令我团为先头部队,要在11日前抢占白石渡(镇)”,周恩来、刘伯承“带我们三团行动”,到红一师后周恩来说“要赶到敌人布防之前,攻占白石渡”。抢占白石渡当天的情况是:“晨7时出发……在田头过武水河,赶到白石渡,行程110里。在周副主席、刘总长(1)此处有误。第五次反“围剿”中刘伯承被撤销总参谋长职务,降任红五军团参谋长,1934年12月18日黎平会议后刘伯承的总参谋长职务才得以恢复。亲自指挥下,我团英勇杀敌,消灭了何键军阀两个连,胜利攻占了白石渡。周副主席……微笑着对我们说,你们别看这是个小镇,可它是敌人第三道封锁线的重要支撑点,占领了它,对南挡陈济棠,保证全军通过粤汉铁路有重要作用。”[3]10—12

宜章城和白石渡是第三道封锁线的重要支撑点,夺取宜章城和白石渡对于中央红军顺利通过第三道封锁线意义重大。正因如此,作为当时掌握党和红军最高权力的“三人团”成员的周恩来十分重视抢占白石渡,并随红三团行动。出发前周恩来即曾强调抢占白石渡的重要性,胜利抢占白石渡后周恩来又十分高兴地再次说明了这一行动的重要性。如果不是在10日即胜利抢占白石渡,而是迟至11日才占领白石渡,周恩来的心情不会这么愉快;如果这么重要的任务没有按时完成,红三团也必然会受到各级首长的严厉批评。从萧锋《长征日记》的记载来看,不仅没有批评,而且洋溢着十分欢乐的气氛,红三团应该是10日即抢占了白石渡。

生物制剂可湿性苏云金杆菌粉剂(Bt)[6]、美国白蛾病毒5000倍液[8]等对美国白蛾也可产生较好防效。

从萧锋《长征日记》和李聚奎《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来看,可以确定红三团作为红一军团先头部队先行出发抢占白石渡。再将萧锋《长征日记》、李聚奎《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与《赖传珠日记》结合起来看,可以确定红三团出发后,时任红一师代政委的赖传珠“等齐部队”,率红一师直属队和红一、红二团随后跟进。从《赖传珠日记》可知,红一师直属队和红一团于10日即已进至白石渡宿营,那么,这实际上也就证实了作为先头部队的红三团10日即已抢占白石渡确凿无疑。

李聚奎时任红一师师长,他的回忆与萧锋《长征日记》的记载是基本吻合的,他的回忆虽没有提到白石渡,但几次说到是他带红三团在前头开路,这说明红三团确是作为先头部队顺利完成了前头开路的任务。

2.从李聚奎的回忆来看,红三团顺利完成了作为红一军团先头部队前头开路的任务。

3.从《赖传珠日记》的记载来看,红一师主力11月10日已进至白石渡宿营,作为先头部队的红三团11月10日即已抢占白石渡确凿无疑。

据《赖传珠日记》,“11月8日 休息半天,等齐部队。12时向三界圩前进。到上庄宿营。二团就在大元洞担任警戒。11月9日 到里田之吴竹坪、香花楼下一线宿营。11月10日 到白石渡宿营。二团留塘村宿营,担任后卫警戒。”[5]273

据李聚奎回忆文章《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我红一师正在粤汉路以东与广东敌人进行战斗,接军团首长打来的电话,令我带一个团在前头开路,掩护整个部队通过粤汉路。命令要求:动作要快,不得延误。我当即令一、二团继续抗击侧面敌人的进攻,带红三团从阵地上撤下来,赶到全军的前头。……周恩来同志摊开一张五万分之一的地图,指着地图上画好的箭头,告诉我们应从哪里前进,并告诉我们在前进中在哪里放一个排,在哪里放一个连,以担负警戒。然后,周恩来同志又嘱咐说:‘一定要保证全军安全通过!’……我带红三团受领了前头开路的任务后……安全地通过了粤汉线,并为随后通过宜章城创造了条件。”[4]449—450

二、关于红一师白石渡“扩红”

1934年11月10日,红三团由广东乐昌县罗家渡行军至白石渡,经过战斗占领白石渡。红一师直属队与红一团也于当日进至白石渡宿营,红二团在乐昌塘村担任后卫警戒。

白石渡地处湘粤边境,位于宜章中部偏东,距宜章城约10公里,是湘粤“骡马古道”南端重镇。“千条路万条路,当不得白石渡”,作为湘粤边境的重要客货集散地,白石渡十分繁盛,繁盛程度几可媲美宜章城。白石渡是粤汉铁路必经之地,当时有三四千名工人在修铁路。工人主要是湘南人,也有不少逃灾的北方人,“每天工资三毛,天亮起床,一直做到天黑……工人成天的流着血汗,不但没有钱寄回家去养家眷,连自己的生活都维持不下去”。[4]548

通过对萧锋《长征日记》的研读,再参阅相关史料,笔者认为红三团抢占白石渡的时间是11月10日,不是11月11日。理由如下:

完善百色学院右江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成立百色学院非遗艺术展演团,进一步加强与地方文化、旅游、民族部门的联系。如百色市文新广局、百色市民族博物馆、右江区民族歌舞团、靖西旧州壮族生态博物馆、平果县壮族嘹歌博物馆等单位和部门。通过文字图片展示、召开学术讲座和学术研讨会、举办文艺表演和相关竞赛活动等方式,全面立体地展示百色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学校的研究成果。

据萧锋《长征日记》,第二天,红一师政治部主任谭政“布置在白石渡镇休整几天,要求扩红300名”。在白石渡,“红军战士做到见群众就宣传共产党抗日反蒋,建立苏维埃的政策”。11日至12日,红三团“一营……扩红33名……七连扩红筹款成绩突出。六连扩红15名。团部特派员小袁跟三营突击队扩红42人。全团扩红300余人”。12日下午,谭政在红三团“召开政工会议,总结几天来在白石渡宣传赤化和扩红经验”。

红三团在白石渡的“扩红”和筹款工作是由萧锋负责的,且萧锋11月12日日记对红三团11日至12日“扩红”的记录十分详细,11日至12日红三团“扩红”300多人是确凿无疑的。在此之后,红三团13日休整待命,14日作行军准备,当晚离开白石渡向蓝山县进军。萧锋11月13日日记中并未记录当日红三团是否开展了“扩红”工作及扩充了多少新战士,只说“这几天……扩红300多”,11月14日日记中则没有关于“扩红”的记录。因此,13日至14日红三团应该没有扩充多少新战士。

至于红一、红二团和红一师直属队是否在白石渡开展了“扩红”工作及扩大了多少新战士,不得而知。据萧锋11月13日日记“红一团已向宜章进攻”[3]13—15,可知12日或13日红一团已离开白石渡。另据《赖传珠日记》,11月15日,红一师直属队和红二团作为红一军团的掩护队由白石渡出发经宜章城到宜章梅田附近宿营。[5]273那么,可以确认红一师在白石渡至少“扩红”300多人。

据萧锋11月13日日记,红三团出征时共2724人,到白石渡时只有约1700人了,“这几天,我们在白石渡一带吸收了许多积极要求参军的粤汉铁路修路工人,扩红300多,现又有2000多人了”;另据萧锋11月14日日记,“师部令我红三团为先遣队,乘胜袭占蓝山城。我们立即准备,补充衣、鞋,备足粮食,分配新兵”。[3]14—15那么,可以确定这300多名新兵并未编入红一军团或红一师所设的补充团或补充营等,而是直接编入了红三团下辖的连队。

通过对二二〇七工厂发展历程的梳理,我们发现,工厂每一次发展战略的调整总是应时而生,踏准时代变革的鼓点。比如,80年代至90年代末,正值印刷行业从铅与火迈入光与电的过渡期,二二〇七工厂先后投资3000多万元引进了电子分色机、海德堡四色胶印机、瑞士马天尼胶订机等国际品牌设备,率先进入光与电时代。张仲伯告诉我们,摆放在中国印刷博物馆里的那台电分机,正是他当年的工作伙伴,陪伴他好几个春秋。90年代中期,二二〇七工厂被列为全军首批22家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单位,之后,“北京凌奇印刷有限责任公司”诞生,并制定了“以印刷为本,拓展宾馆业,开发房地产”的企业发展战略。

三、关于红一军团直属队白石渡“扩红”

继红一师之后,林彪、聂荣臻于13日率红一军团直属队由乐昌平田出发到达白石渡,14日驻留白石渡,15日离开白石渡经宜章城至宜章梅田。

基础治疗:所有患者在入组前应用的运动、饮食及降糖药物治疗方案基本不变,必要时根据情况适当调整药物的剂量或品种,所有患者均在开始治疗前1个月使血糖控制接近或达到目标值(中国2型DM防治指南2013年版),且无低血糖发生;控制血压及血脂,所有患者疗程均4周。

1928年10月28日,印尼第二届全国青年大会的“青年誓言”第3条开始提及印尼语的地位:“我们印尼儿女,尊重统一的语言,印尼语”。这条誓言把印尼语视作团结各民族的语言,明确了印尼语国民语言的地位。1945年8月17日印尼独立后,1945年宪法第15章第36条的规定将印尼语从国民语言提升至官方语言的地位。1950年临时宪法再次规定印尼语是印尼共和国的官方语言。综上所述,印尼语具有这样的法律地位:既是国语(National Language)又是行政语言(Official Language)。

长征时,童小鹏和彭加伦都在红一军团政治部工作,童小鹏任政治部秘书,彭加伦任政治部宣传科科长。二人分别撰写的回忆文章《粤汉路旁》《干事去》,对白石渡“扩红”的情况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描述。

童小鹏《粤汉路旁》说道:“离铁路二十里,总支部就来人传达工作了:‘今天到白石渡,那里是铁路旁边,有很多工人,各部队要动员去扩大红军,进行比赛。’指挥员一声动员,除地方工作组当然担任这工作外,其他很多同志也就自动的报名赶到部队前面去扩大红军。一下子,轰轰烈烈的扩红突击队就往前面跑了……扩红突击队带着五六个新战士回来了”,炊事员老黄也扩大了一个新战士,“成分还是工人呢”。第二天,“各部队都扩大了很多新战士”。[4]550—552

要研究白石渡“扩红”,不能不仔细研读萧锋《长征日记》的有关记载。因为有着几个版本,尤其是萧锋对1979年初版进行过核实和修订,所以必须认真比对初版和再版关于白石渡“扩红”的记载是否不同。虽然修订后的再版一般来说应该比初版更完善、更可靠,但不能保证作者自己或责任编辑不会对原本正确的内容做出错误的修改。通过比对可知,2006年版和2012年版是依照1996年版再版的,《红军长征纪实丛书·日记卷》第3卷中的萧锋《长征日记》是依照1979年初版出版的。至于《红军长征纪实丛书·日记卷》为何选用了初版而不是修订过的再版,笔者不得而知,不敢妄言。

彭加伦《干事去》说道:“我们立即开了好几个群众大会,散发了很多传单,实行对失业工人的救济,散了很多谷米,发了猪肉,发了衣服物件,有些急着回家的还发了路费,并发动他们起来为改善自己生活而斗争。工友们的斗争情绪是大大提高了,每天总是一大群一大群的到街上来,政治部的门口总是挤得水泄不通,很多自动的报名当红军。我们组织了扩大红军突击队,动员了全体指挥员、战斗员、政治工作人员,到工人群众中去进行宣传鼓动。……工友们都自动报名了,有的自己去邀伙伴,一来就是十个八个,甚至几十个。……不过两天的工夫,扩大了四五百人。”[4]549

1936年8月5日,毛泽东、杨尚昆发出号召信征集长征回忆录以出版《长征记》。至10月底,编辑委员会收到征稿200多件,50多万字。至1937年2月22日,编辑委员会编选稿件近40万字,取名《二万五千里》。《二万五千里》收录了《干事去》(署名加伦)和《粤汉路旁》(署名小朋)。[6]112—119可见,《干事去》和《粤汉路旁》的写作距白石渡“扩红”时间并不久远,彭加伦、童小鹏对白石渡“扩红”的描述可信度是比较高的。笔者认为:

1.二人的回忆共同说明,而且可以确认的是:(1)红一军团直属队到达白石渡后积极开展了“扩红”工作。(2)13日至14日这两天红一军团在白石渡扩大了很多新战士。

首先,重点发展传统专业。传统专业是高职学校从建校以来在此方面就一直很有建树的专业,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不但有专业师资队伍,还形成了独特的培养模式。对此,高职学校就应该在自己优势专业的基础上,迎合时代发展潮流,继续增强优势专业的社会地位,让优势专业成为学校的名片,在此基础上广泛吸收社会各种资源,从而进行其他专业的开设。

2.二人的回忆并不能共同说明,但可供参考的是:(1)据《粤汉路旁》,13日红一军团直属队“扩红”并不多,14日红一军团在白石渡扩大了很多新战士。(2)据《干事去》,13日至14日红一军团“扩红”人数为四五百人。

3.关于彭加伦所说“不过两天的工夫,扩大了四五百人”:(1)“扩红”四五百人是彭加伦日后回忆的,并非当时的记录,这个数字是否准确可靠?如上所述,彭加伦写作《干事去》距白石渡“扩红”时间不长,加之彭加伦当时在军团政治部工作,而“扩红”工作主要由各级政治机关负责,他对白石渡“扩红”情况应该是比较了解的。所以,彭加伦的回忆应该还是比较可靠的。当然,四五百人这个数字毕竟是来自于回忆,不一定就那么准确,但具有重要参考价值。(2)红一军团直属队驻留白石渡的时间是13日至14日,两天“扩红”四五百人也就意味着,军团直属队还未到达白石渡的11日至12日红三团扩大的那300多人并不包含在内。(3)两天“扩红”四五百人,“扩红”主体是13日至14日红一军团在白石渡的所有部队,并非单指红一军团直属队。至于红一军团直属队扩大多少新战士,不得而知。

四、关于红十五师白石渡“扩红”

红一军团中最后来到白石渡并开展了“扩红”工作的是红十五师。11月13日,红十五师由汝城文明行军至宜章香花宿营。14日,红十五师由香花行军至白石渡休息,开展“扩红”工作,下午进至宜章城宿营。

《彭绍辉日记》中11月14日日记作了如下记载:“今日准备到宜章。晨,由冯主任带工作人员先到宜章。……我们在白石渡吃午饭,派人做宣传工作,在修路工人中进行动员,两个钟头的时间,争取五六百名新兵,并组成一个补充营。午后,部队进至宜章城宿营。”[5]316

笔者认为可以确定的是:红十五师在白石渡开展了“扩红”工作,并补充了五六百名新兵。理由如下:

1.开展“扩红”工作,“争取五六百名新兵”,这是彭绍辉当日日记所载的,且记录较为详细,准确度、可信度很高。

2.作为一师之长,彭绍辉对红十五师的“扩红”情况是关心的,也应该是了解的。红十五师在鲁塘圩只扩充了20多个新战士,彭绍辉也在日记中作了记录。[5]319在白石渡一下子扩充这么多新战士,彭绍辉又是随部队一起行动的,并不是道听途说,而且当天就做了记录,应该不会搞错。

3.对这五六百名新战士是如何处理的,《彭绍辉日记》中记载得也很清楚,组成了一个补充营。

(3) 积分时间(分别对每个零部件进行模态分析,取加权平均模态确定各自积分时间,分别取最大和最小时间为积分时间,并结合接触刚度确定ITS);

4.这个补充营应是红十五师下辖的。如前所述,红三团扩充的300多名新战士是由红三团自己分配了,萧锋、童小鹏、彭加伦都未提到军团成立过补充团或补充营,彭绍辉也并未特别说明这是由军团负责管理的补充营,于情于理这个补充营都应是红十五师下辖的。

此外,武汉帆程恒通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还不断琢磨如何为消费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当季食品不仅口感最佳,而且省去了冷藏运输等工序,价格也相对实惠。因而我们食堂最大的特色就是为学生们提供物美价廉的应季食品,让大家在品尝到最新鲜可口的食品的同时,还能享受低价服务。”该校餐饮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到,为了极大程度地满足以学生群体为主的消费者们的需求,武汉帆程恒通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要求厨师们参加专业性的餐饮培训,每个季度都要对菜品进行优化,对高品质的原材料进行工艺改进,在菜品呈现上进行创新,最终端上桌的便是集营养、美味、创意设计于一体的丰盛美食。

有人或会质疑,“两个钟头的时间”能“争取五六百名新兵”吗?笔者觉得是有可能的。理由如下:

1.两个钟头是说红十五师到白石渡后做“扩红”工作的时间。《彭绍辉日记》还讲到,“冯主任带工作人员先到宜章”。冯主任是红十五师政治部主任冯文彬,冯文彬先行出发并不一定就是身负什么重要任务必须先赶到宜章城不可,更大的可能还是去做政治工作,宣传发动群众。从香花到宜章城要经过白石渡,香花到白石渡距离很近,也就十多公里。在白石渡具有开展“扩红”工作很好的条件的情况下,冯文彬很有可能带着政治部工作人员在白石渡先做了“扩红”工作,甚至可能到了白石渡就一直在做“扩红”工作。

2.红一师和红一军团直属队此前在白石渡已经做了几天的宣传动员工作,红军在白石渡工农群众中的影响持续扩大,红十五师的到来更使工农群众看到红军的力量是强大的,有可能促使那些正在犹疑观望的工农群众下定了参加红军的决心。

3.这五六百名新兵也有可能并非全部都是由红十五师补充来的,红一军团直属队此前肯定补充了不少新战士,军团将直属队补充来的大部分新战士交给担负战斗任务、更需要补充新战士的红十五师的可能性也是比较大的。

五、结语

1934年11月10日,红三团率先到达白石渡。15日,红一军团全部离开白石渡。在11日至14日这四天里红一军团在白石渡积极开展了“扩红”工作,并收到显著成效。需要指出的是,红一军团在白石渡“扩红”时,隶属于中共湘南特委的宜乐县委积极协助,起到了重要作用。白石渡是湘南特委开展工人运动的重点地区之一,在红军长征来到白石渡之前,湘南特委即曾派出工运委员亲自抓白石渡的工运工作,并建立起党的支部。红军到达白石渡时,“宜章特委(2)此据赵镕《长征日记》。宜章特委有误,应为湘南特委或宜乐县委。公开发动群众欢迎红军,并动员筑路工人参加红军”[7]411,“宜乐县委派人与红军一道,开展民运工作”。[8]165—166

红一军团共下辖红一师、红二师、红十五师三个师。红一师和红十五师在白石渡开展了“扩红”工作,但红二师并未在白石渡开展“扩红”工作。据《红一军团在长征中战斗日程表》,11月11日,红二师在大盈担任掩护任务,遏阻了粤敌;11月14日,红二师在塘村、香花树下、赤石坝担任掩护任务,敌军为湘军,未进行战斗。[9]19另据《红军长征年谱长编》,11月13日,“红二师在香花树下、塘村间向坪口警戒、遏阻敌人”;11月14日晚,“红二师向白石渡开进,向宜章东北一带地区集中继续西进”。[10]194—196

综上所述,在白石渡红一师至少扩充了300多名新战士,红十五师补充了五六百名新战士,红一军团直属队“扩红”人数不得而知,红二师未在白石渡开展“扩红”工作,那么红一军团在白石渡至少“扩红”八九百人。由于中央红军其他部队并未在白石渡“扩红”,所以中央红军长征中在白石渡至少“扩红”八九百人。

参考文献:

[1]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史编审委员会.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史[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3.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1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3]萧锋.长征日记[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

[4]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红军长征纪实丛书·红一方面军卷(2)[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6.

[5]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红军长征纪实丛书·日记卷(1)[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6.

[6]董必武,李富春等.二万五千里(珍藏本)[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7]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红军长征纪实丛书·日记卷(2)[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6.

[8]中共宜章县委党史联络组,宜章县史志办公室.中国共产党宜章历史(1921—1949)[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7.

[9]军事科学院《左权军事文选》编选组.左权军事文选[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5.

[10]陈宇.红军长征年谱长编[M].北京:蓝天出版社,2016.

TextualResearchontheSupplementaryNumberofBaishiduintheLongMarchoftheCentralRedArmy

YANG Ling

(SchoolofMarxismofXiangtanUniversity,Xiangtan,Hunan411105,China)

Abstract:During the Long March, First Red Army in Baishidu, Yizhang County, Hunan Province, actively carried out the work of expanding the Red Army and achieved remarkable result from November 11 to 14, 1934s. At least 300 new soldiers were added to the first division of Baishidu Red Army, 500 to 600 to the fifteenth division of the Red Army. The number of new soldiers directly under the First Red Army Corps was unknown. The Second Red Division did not expand the Red Army in Baishidu, and the First Red Army expanded at least 800 to 900 in Baishidu. Except for the First Red Army Corps, the other units of the Central Red Army did not expand in Baishidu. In the Long March of the Central Red Army, at least 800 to 900 people were enlarged in Baishidu.

Keywords:Central Red Army; Long March; Baishidu; expansion of the Red Army; Red First Corps

中图分类号:D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6431(2019)02-0159-05

*收稿日期:2018-10-15

作者简介:阳伶(1977—),女,湖南鼎城区人,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长沙理工大学汽车与机械工程学院讲师。

责任编辑:立 早

标签:;  ;  ;  ;  ;  ;  ;  ;  ;  ;  ;  ;  

阳伶:中央红军长征中白石渡“扩红”人数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