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荒漠化评价论文_韦凤娟

导读:本文包含了土地荒漠化评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土地,评价,土地利用,伊犁,生态系统,生态,垦区。

土地荒漠化评价论文文献综述

韦凤娟[1](2019)在《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对于防治荒漠化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产生荒漠化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即人为原因与自然原因。自然因素作为荒漠化的基础,人为因素是荒漠化的主要原因。文章从荒漠化成因入手,针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然后就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进行阐述,希望能对防止土地荒漠化带来一定帮助。(本文来源于《农业技术与装备》期刊2019年09期)

王松涛,金晓媚,王大康[2](2017)在《新疆和田—若羌地区土地荒漠化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Landsat TM/ETM和OLI卫星遥感数据,应用植被覆盖率法,对新疆和田—若羌地区的土地荒漠化进行了评价,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985-2015年,研究区重度荒漠化、中度荒漠化区域面积呈减小趋势;而轻度荒漠化、非荒漠化区域面积则呈增加趋势。研究区荒漠化的趋势变化与沙地戈壁以及耕地面积的变化密切相关,和田—若羌地区沙地戈壁面积在30年间减小4.19×105hm2,总体下降率为23.3%;而耕地面积则增加了1.03×105hm2,增加率为2.6%。(本文来源于《新疆环境保护》期刊2017年04期)

陈贵林[3](2017)在《柴达木盆地都兰县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现状监测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遥感监测、现地踏查、样地与样线调查、问卷调查,研究了柴达木盆地都兰县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现状。结果表明,2014年都兰县荒漠化土地面积3 220 698.80 hm~2,沙化土地面积834 991.14 hm~2,有明显沙化趋势土地面积194 454.15 hm~2;与2009年相比,5年间都兰县荒漠化土地面积减少196 996.21 hm~2,有明显沙化趋势土地面积减少2 707.77 hm~2,呈现整体遏制、持续缩减态势,但防治形势依然严峻。藉此,提出坚持依托工程、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分区施策的原则,不断摸索防沙治沙经验模式,推广抗旱造林技术,先固沙后造林等建议。(本文来源于《林业调查规划》期刊2017年04期)

尤琦[4](2017)在《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对于防治荒漠化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荒漠化的驱动因素来自于两个方面: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其中不利的自然因素是其发生发展的基础条件;不合理的土地利用、人口的迅速增长和政策上的失误等人为因素是造成我国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其主要表现形式是滥垦、滥牧、滥樵采、滥用水资源和滥开矿等。在此基础上本文简要介绍了我国荒漠化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由于造成荒漠化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因此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及其与之相应的环境影响评价就显得十分必要。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对于防治沙漠化具有许多积极的作用,可以最大限度地防止荒漠化的出现。(本文来源于《能源环境保护》期刊2017年03期)

刘凌冰,李世平[5](2014)在《西北荒漠化地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以酒泉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选择酒泉市作为研究区域,结合西部荒漠化地区的特点,利用PSR框架模型构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熵权法和综合评价法计算土地生态安全值,对酒泉市土地生态安全状况进行动态评价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000—2011年间酒泉市土地生态安全一直在敏感级别波动,生态问题显着。其中2002年土地安全状况最差,接近风险级别,2011年土地安全状况最好,接近良好级别。整体上酒泉市土地生态安全状况呈正向发展,人口增长率降低、环境污染负荷下降、农耕水平提高、社会经济增长等因素是土地状况改善的主因。(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研究》期刊2014年04期)

康蕾,张红旗[6](2012)在《新疆伊犁新垦区土地荒漠化敏感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野外调查构建了伊犁新垦区土地荒漠化敏感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在GIS支持下完成了研究区土地荒漠化敏感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伊犁新垦区超过70%的土地呈现出不同程度的荒漠化敏感性,其中以具有轻度敏感性的荒漠化土地为主,占到新垦区土地总面积的一半以上;中度敏感和高度敏感的荒漠化土地比重分别为14.31%和6.90%。从土地荒漠化敏感性的类型及空间分布来看,南岸大渠灌区的土地主要受水蚀荒漠化影响,近80%的土地具有荒漠化敏感性,高度敏感的荒漠化土地比重超过10%;伊犁河北岸灌区是新垦区内沙质荒漠化敏感性程度最高的区域,超过70%的土地受到荒漠化威胁;察布查尔县伊犁河灌区和团结灌区主要受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影响,具有轻度荒漠化敏感的土地比重均超过60%;跃进灌区不具有荒漠化敏感性的土地比重达58.28%,环境相对较好,主要分布有轻度敏感的荒漠化土地。(本文来源于《资源科学》期刊2012年05期)

[7](2010)在《欧盟第七框架研究项目——土地生态系统退化与荒漠化防治措施评价正式启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环境和社会经济危机同时暴发,互相影响,尤其是对于资源贫乏、生态脆弱区相对封闭的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从而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食物、水和能源安全都依赖于自然资源的可利用程度,当然也包括市场、财政、管理制度、产权制度、生活方式和其他诸多因素。土壤、水(本文来源于《长江科学院院报》期刊2010年11期)

潘竟虎,李天宇[8](2010)在《基于光谱混合分析和反照率-植被盖度特征空间的土地荒漠化遥感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线性光谱混合分析模型对Landsat TM遥感影像进行混合像元分解,获取植被、裸土和水体组分的相对丰度分布;在反演地表反照率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Albedo-Vegetation特征空间的土地荒漠化遥感监测模型;以黑河中游部分区域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利用实地调查数据进行精度验证。结果表明:此方法充分利用了多维遥感信息,反映了荒漠化土地地表覆盖、水热组合及其变化,具有明确的生物物理意义,而且指标简单、易于获取,精度较高,有利于荒漠化的定量分析与监测。(本文来源于《自然资源学报》期刊2010年11期)

何英彬,唐华俊,杨鹏,姚艳敏,陈佑启[9](2010)在《不同政策情景下荒漠化地区土地耕作适宜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目前耕地适宜性评价中存在指标缺乏表达农民意愿及生态限制性因子的缺陷,应用基于生态限制性因子指标体系开展了中国荒漠化地区土地耕作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在粮食安全政策导向情景下,荒漠化地区土地耕作适宜性较高的地区集中分布在亚湿润干旱区及半干旱区的局部地区,占地37×104km2;在生态环境政策导向下,荒漠化地区土地耕作适宜性较高的地区集中分布在内蒙古南部、西藏南部、新疆北部的局部地区,占地约26.9×104km2;由于政策导向的不同,宜耕减少地区主要集中于内蒙古东部和西藏南部的局部地区。该研究为大空间尺度土地耕作适宜性评价及多指标、尤其是生态限制指标的实用及不同情景的设置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学报》期刊2010年10期)

[10](2010)在《欧盟第七框架项目“土地生态系统与荒漠化防治措施评价”正式启动》一文中研究指出2010年5月24日-25日,欧盟第七框架项目———土地生态系统与荒漠化防治措施评价研究项目启动会在希腊莱斯沃斯岛首府米尼提尼市的爱琴海大学召开,来自希腊、德国、英国等7国的11家课题成员单位和欧盟自然资源管理处的项目官员共28人出席了本次会议。长江水利(本文来源于《长江科学院院报》期刊2010年08期)

土地荒漠化评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Landsat TM/ETM和OLI卫星遥感数据,应用植被覆盖率法,对新疆和田—若羌地区的土地荒漠化进行了评价,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985-2015年,研究区重度荒漠化、中度荒漠化区域面积呈减小趋势;而轻度荒漠化、非荒漠化区域面积则呈增加趋势。研究区荒漠化的趋势变化与沙地戈壁以及耕地面积的变化密切相关,和田—若羌地区沙地戈壁面积在30年间减小4.19×105hm2,总体下降率为23.3%;而耕地面积则增加了1.03×105hm2,增加率为2.6%。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土地荒漠化评价论文参考文献

[1].韦凤娟.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对于防治荒漠化的作用[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9

[2].王松涛,金晓媚,王大康.新疆和田—若羌地区土地荒漠化评价[J].新疆环境保护.2017

[3].陈贵林.柴达木盆地都兰县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现状监测评价[J].林业调查规划.2017

[4].尤琦.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对于防治荒漠化的作用[J].能源环境保护.2017

[5].刘凌冰,李世平.西北荒漠化地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以酒泉市为例[J].水土保持研究.2014

[6].康蕾,张红旗.新疆伊犁新垦区土地荒漠化敏感性评价[J].资源科学.2012

[7]..欧盟第七框架研究项目——土地生态系统退化与荒漠化防治措施评价正式启动[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0

[8].潘竟虎,李天宇.基于光谱混合分析和反照率-植被盖度特征空间的土地荒漠化遥感评价[J].自然资源学报.2010

[9].何英彬,唐华俊,杨鹏,姚艳敏,陈佑启.不同政策情景下荒漠化地区土地耕作适宜性评价[J].农业工程学报.2010

[10]..欧盟第七框架项目“土地生态系统与荒漠化防治措施评价”正式启动[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0

论文知识图

小江蒋家沟流域土地荒漠化评价...松嫩平原2002年土地荒漠化评价...松嫩平原2004年土地荒漠化评价...松嫩平原2003年土地荒漠化评价...松嫩平原2005年土地荒漠化评价...5.2 2006 年研究区荒漠化空间分布

标签:;  ;  ;  ;  ;  ;  ;  

土地荒漠化评价论文_韦凤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