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丙菊山东省沾化县泊头镇实验学校256809
随着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材的改革,一些新的课程理念在教师的不断实践中形成了。在这种新的理念指导下,如何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已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
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提出了初中数学教学的几点想法,旨在抛砖引玉。
一、培养数学兴趣是学生自主探索的先导
数学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乐意走进课堂,去品味数学学习的情趣,才会有展示自我能力的欲望,才会有自主探索知识的可能。
在诸多科目当中,学生普遍认为数学科比较呆板、单调和乏味,在教学过程当中如果不花点心思则很难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为了让课堂变得生动一点,我在教学中力求语言生动、形象、带有强烈的情感,连学生发言的评价,我也注重措辞和语气,及时给予鼓励,在教学中努力做到活泼多样、动静结合,使学生随时随地乐意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想法,由想动手发展到想动口。而动手和动口则是促使学生动脑的最好途径,学生能用口头说出自己的做法和想法是一件好事,不管他说得如何,对的或是错的都没关系,只要是通过他们的思考,敢在课堂上说话,敢质疑问题,就是一个很了不起的进步,起码能促进思维的发展,而且还能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同时增加了学生的成就感,让他们提高了学习的自信心,尝试到学习数学是一件较为轻松的事,对学习数学也就有了兴趣。
二、结合生活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在数学教学中,应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入数学知识,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经历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要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我有关,与实际生活有关,数学是有用的,我要学数学,我能学数学。”
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大量的生活经验,这些经验往往与数学概念、法则、公式、数量关系等数学知识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因此,教师要多创设数学情境,从现实生活中引入数学知识,使数学知识生活化,让学生带着生活问题进入课堂,使他们觉得所学习的内容是和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是生活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给学生找到生活的原型。
如讲授“灯光与影子”(第二课时,九上)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情境——当我们乘车在公路上往前行驶时,前方那些高大的建筑物好象“沉”到了位于它们前面那些矮的建筑物后面去了,当经过它们之后,又逐渐“冒”了出来。这种现象如何解释?面对这一熟悉的题材,学生们兴趣很高,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而要正确地回答这一问题,却要涉及到本课所要学习的“视点、视线、盲区”等与投影有关的知识。
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出发创设数学情境,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会起到良好效果。
三、不要忽视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互动作用
互动的课程教学强调,教师是学生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互动式教学要求师生有伙伴式交流,这有利于张扬学生的个性、放飞学生的思绪,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因此,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助,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同伴”,课程变成动态的、发展的,教学真正变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而通过这种课堂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等,课堂上学生之间或学生与教师之间通过讨论交流分享信息、提出建议、表达看法或共同致力于解决某一问题,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方法,也是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主要途径。在小组发言时,教师应该非常注意营造民主宽松的氛围,总是用赞赏的目光注视每一位发言的学生,及时地评价,热情地鼓励,帮助发言者克服在众人面前讲话时紧张恐惧的心理,引导发言者精心地组织语言,以正确的语音、语调和音量进行表达。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做认真的倾听者。课堂上要求学生认真记录,积极提问题或表达自己的意见,与发言的同学要有目光的交流并以微笑、点头或鼓掌等形式回应演讲者。如果学生能参与到对所学知识的讨论、绘图特别是讲解过程中,他们就会永远记住了。教育,其实过程比结果更重要,教师应该鼓励每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话、表达自己的看法。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使其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这其实就是我们真正想要得到的结果。实际上,这个教学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珍贵的结果。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主动性发生了变化,这其实就是学生素质的变化,也正是我们教育教学追求的目标。
总之,新时代的进步促进着教育的新形势,同时新课标的提出代表着教育的进化,指引着数学课堂的不断更新、不断完善。作为新时代的教学同样也要求能善于利用新课标的教师,其实新课标的提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新课标下没有优质的新课堂。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只有教师真正改变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工作方式,才能稳健地推进课程改革。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不断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才能真正走进新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