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基因型分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基因型,抗性,水痘,基因,病毒,稻瘟病,系谱。
基因型分型论文文献综述
李媛,杨贵清,张振,高世同,唐秀娟[1](2019)在《2013-2017年深圳市水痘暴发疫情分析及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基因型分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掌握深圳市水痘暴发疫情流行特征及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 VZV)病毒株的基因特征,在基因分型的基础上,探索疫情高发的原因,为水痘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3-2017年深圳市报告的水痘暴发疫情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对部分临床诊断水痘病例采集疱疹液标本并提取DNA,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PCR-RFLP)技术鉴定毒株,并通过测序比对分析其基因型。结果 2013-2017年深圳市共报告水痘暴发疫情579起,有两个高峰期,分别为3-6月及11月-次年1月;以龙岗区、罗湖区和南山区报告疫情起数居多,分别占31.43%、17.27%和11.40%;中小学和托幼机构是主要发生场所;疫情最长持续时间为120 d。17例患者水痘病毒核酸检测阳性,VZV均为J型毒株。结论 2013-2017年深圳市水痘疫情形势严峻,VZV流行毒株为J型。应对水痘易感人群加强2剂次水痘疫苗接种工作,预防控制水痘疫情。(本文来源于《实用预防医学》期刊2019年06期)
王艺诺[2](2019)在《基于微卫星标记的羊草基因型分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羊草(Leymus chinensis)是欧亚草原区广泛分布的多年生禾本科牧草。羊草作为牧草之王,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北西部及内蒙古东部草原区,兼具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是我国温带草原上重要的优势植物种。羊草不仅产量高,且适应性强,具有抗旱、抗寒、耐盐碱等特点,因而在长期的适应和进化过程中,在形态结构、生理生化反应直到DNA水平上均产生不同程度的分化,最终形成了不同基因型的羊草。本实验以不同基因型羊草作为研究对象,采用SSR分子标记技术,从DNA水平上对羊草的不同基因型进行分型,不仅为羊草品种鉴别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为羊草在分子标记开发、分子进化以及优质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50对适合赖草属的引物,最终得到适用于羊草微卫星PCR扩增的共15对,最适的退火温度范围为56~69℃,且每对引物的等位基因位点分别是CAC、GCC、GA、CAA、TC、AGT、TCT、CAA、CA、TC、CGG、CTG、ACACA、GTC、AG。最终确定这15对引物针对12种基因型羊草个体能扩增出的条带清晰、重复性好且符合预计片段的大小范围的引物。对15对引物5’-FAM端荧光修饰后确定每对荧光引物最适退火温度范围为60~69℃,且15对引物PCR扩增结果成功,都可用于毛细管电泳检测。经毛细管电泳检测,其中有两对引物GWM382和Ltc1570由于目标片段太小(80 bp左右),合成效果不好,荧光信号较弱甚至没有信号,没有检测出电泳图谱,剩下的13对荧光引物可用于羊草的基因分型。且根据扩增得到的电泳图谱分析得知,共扩增出45个等位基因,每个引物可以检测到1-7个等位基因,平均每对引物有3.46个等位基因,且不同基因型所得扩增条带的分子量在80~200 bp之间。本实验以杂峰少为基本原则,结合等位基因和PIC筛选标准,选取4对核心引物,也是最有效的核心引物组合Ltc0157、Ltc0621、Ltc1100和GDM068,用于区分鉴别12种基因型羊草。通过引物Ltc0157区分出基因型2-TM、3-LN、4-CM和9-CL,再由引物Ltc0621区分出基因型6-GY和8-LB,引物GDM068区分出基因型7-ZS和10-HM,最后用引物Ltc1100区分基因型1-DQ、5-ZL、11-EE和12-ZK。除此之外,根据数据分析出备选方案,选取6对核心引物Ltc1100、Ltc0157、Ltc0621、Ltc1179、Ltc0520和GDM068,对12种基因型进行分型研究。(本文来源于《辽宁大学》期刊2019-05-01)
张先文,贺治洲,江南,邓华凤,李继明[3](2017)在《高通量基因型分型技术及其在水稻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作物种质资源遗传基础的深入认识与高效利用,对于品种改良和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系谱考察的方法对指导育种实践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基因组学和高通量SNP分子标记等基因型分型方法可以更便捷地对种质资源进行鉴定。就基因型分型的主要方法进行了总结,重点论述了以SNP为核心的下一代高通量测序(NGS)分型方法、竞争性等位基因特异性PCR(KASP)和SNP芯片系统,以及当前主流的SNP分析工具和数据库。同时,介绍了高通量SNP分型技术在水稻研究中的进展,并就分型技术在作物育种等领域的应用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生物技术通报》期刊2017年12期)
张艳红,金庆民,胡具雄,钱玲鹤,吕文娟[4](2016)在《浙江余杭地区轮状病毒P基因型分型及临床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杭州余杭地区轮状病毒VP4基因型与轮状病毒肠炎肠道外损伤关系。方法:收集2011年7月-2012年6月杭州市余杭区第二人民医院5岁以下住院腹泻儿童粪便标本进行轮状病毒检测和P血清型分型,同时监测肝功、电解质、心肌酶谱等。结果:共收RV阳性标本137份,其中检出P[4]型83株,P[8]型41株。P[4]血清型患儿腹泻病程和呕吐持续时间显着长于P[8]血清型患儿(P<0.05);P[4]血清型患儿心肌损害和肝功损害的患病率以及谷丙转氨酶和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MB水平均显着高于P[8]血清型患儿(P<0.05)。结论:该地区轮状病毒肠炎RV VP4(P)血清型以P[4]和P[8]血清型为主,且P[4]型患儿临床表现较P[8]型患儿重。(本文来源于《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期刊2016年03期)
童梦洁,何凤琴,马庆,周超东,陈玲[5](2015)在《干细胞移植患者不同组织STR基因型分型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在血液系统及自身免疫系统疾病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为有效监测患者体内移植干细胞的生长情况,判断移植是否成功,常采用能有效区分患者及供者基因分型的PCR-STR技术进行参考。除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外,如检测结果中患者外周血液中基因型呈完全嵌合型(供者细胞嵌合率>95%)或为供体-受体嵌合型(供者细胞嵌合率5%~95%),表示移植手术成功;如为受者型(供者(本文来源于《法医学杂志》期刊2015年05期)
张羽,张晓娟,王胜宝,宋晓利,李小刚[6](2015)在《One tube nested-PCR在SNP基因型分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nested–PCR是一种在普通PCR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专门用于检测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的技术。结合nested–PCR技术在水稻中检测SNP的研究,以1个水稻香味基因Fgr和3个稻瘟病基因Pi–ta、Pi9、Pigm为例,把nested–PCR的4条引物同时加在一管PCR反应中进行扩增,在其序列内针对SNP位点设计功能标记,用来扩增含有突变位点的DNA片段。通过优化引物浓度梯度和改良反应程序,达到了一步快速检测SNP基因型的目的。(本文来源于《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2期)
张羽,冯志峰,张先平,李小刚,王保军[7](2014)在《5个稻瘟病抗性基因的基因型分型与抗性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Pib、Piz-t、Pi9、Pik-m、Pi-ta基因是23个已经克隆的抗稻瘟病基因中的5个主效基因,为明确这5个抗稻瘟病主效基因在陕西省主要水稻种质资源中的存在状况,探索稻瘟病基因型与表型之间的关系,为稻瘟病抗性育种提供依据。利用与稻瘟病抗性基因Pi-km、Piz-t、Pi9、Pib、Pi-ta紧密连锁的SNP和Indel分子标记,对来源于2012年陕西省水稻区域试验的97份材料和陕西省水稻研究所原始材料圃51份亲本材料进行了5个基因位点的基因型分型,同时在陕西省水稻研究所实验地上自然鉴定区试材料田间苗瘟、叶瘟和穗颈瘟发病率。结果表明,2012年陕西省水稻区试中含抗性基因的材料明显比原始材料圃多,随着抗性基因位点数目的增多,品种的抗病性呈上升趋势,单个抗性基因位点对品种抗病性影响差异不明显,同一抗性基因位点不同基因型对品种抗病性影响有差异。因此,稻瘟病抗性需要多个抗性基因的共同作用。(本文来源于《西南农业学报》期刊2014年05期)
向祖祥[8](2013)在《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的基因型分型及耐药研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的相关基因分型及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2012年5月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80株的相关资料。结果:仅携带一种基因型的分别为CTX-M-Ⅰ型14株,占17.5%;SHV型2株,占2.5%;CTX-M-Ⅱ型14株,占17.5%;CTX-M-Ⅲ型4株,占5.0%;CTX-M-Ⅳ型8株,占10.0%;基因型同时携带≥2种者37株,占46.3%;扩增结果为阴性1株,占1.3%;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20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呈现出差异,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主要为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耐药率最低,而β-内酰胺类表现出较高的耐药性。结论:CTX-M型为产ESBLs大肠埃希菌近期主要基因型,且常表现为多基因携带,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为有效治疗药物,可使预后获得明显改善。(本文来源于《中外医学研究》期刊2013年14期)
梁春辉[9](2012)在《武威地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基因型分型与抗病毒治疗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武威地区丙型肝炎基因型与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关系。方法:63例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HCV-RNA采用荧光定量RT-PCR试剂盒,并对血清标本PCR扩增基因片段,测定核苷酸序列进行基因分型。采用IFN-α2b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疗程48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ALT。结果:63例患者基因型分型如下:HCV1b型36例,占57%;HCV2a型18例,占28%;HCV1b/2a混合型6例,占10%;HCV2b型3例,占5%。干扰素治疗中HCV1b型的SVR、RVR、EVR、ETVR的应答率分别是44.4%、55.6%、66.7%、61.1%,非HCV1b型的SVR、RVR、EVR、ETVR的应答率分别是74.1%、81.5%、92.6%、88.9%,两者分别进行χ2检验,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武威地区HCV基因型主要为1b型,其次为2a型,同时存在1b/2a混合型和2b型,干扰素对非1b型感染的疗效优于1b型,HCV基因分型有预测干扰素疗效的意义。(本文来源于《甘肃医药》期刊2012年12期)
黄敬彬,柯楚琴[10](2012)在《粤东地区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HCV基因型分型研究——附140例检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粤东地区丙型病毒性肝炎(丙肝)患者HCV的基因型分型情况,为该地区丙肝防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140例粤东地区丙肝患者的血清标本,提取HCV RNA进行core片段扩增及DNA测序,并根据测序获得的core序列进行基因分型,分析不同感染途径、不同年龄段丙肝患者的基因分型情况。结果:成功扩增core片段123例(87.9%),其中HCV 1b型78例(63.4%)、HCV 2a型12例(9.8%)、HCV 3a型6例(4.9%)、HCV 3b型5例(4.1%)、HCV 6a型22例(17.9%)。HCV 6a型主要流行于静脉药瘾者中,HCV 1b型则在非静脉药瘾者中流行。HCV 1b、3a/b型在不同年龄段患者均匀分布,HCV 2a型则见于31岁以上患者,HCV 6a型主要见于21~40岁患者。HCV 2a型患者感染时间明显短于6a型(P<0.05)。结论:粤东地区丙肝患者HCV基因分型常见HCV 1b型与6a型,其中HCV 6a型主要见于有静脉药瘾的年轻患者,HCV基因型分布正在因为传播途径的改变而变化。(本文来源于《新医学》期刊2012年02期)
基因型分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羊草(Leymus chinensis)是欧亚草原区广泛分布的多年生禾本科牧草。羊草作为牧草之王,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北西部及内蒙古东部草原区,兼具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是我国温带草原上重要的优势植物种。羊草不仅产量高,且适应性强,具有抗旱、抗寒、耐盐碱等特点,因而在长期的适应和进化过程中,在形态结构、生理生化反应直到DNA水平上均产生不同程度的分化,最终形成了不同基因型的羊草。本实验以不同基因型羊草作为研究对象,采用SSR分子标记技术,从DNA水平上对羊草的不同基因型进行分型,不仅为羊草品种鉴别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为羊草在分子标记开发、分子进化以及优质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50对适合赖草属的引物,最终得到适用于羊草微卫星PCR扩增的共15对,最适的退火温度范围为56~69℃,且每对引物的等位基因位点分别是CAC、GCC、GA、CAA、TC、AGT、TCT、CAA、CA、TC、CGG、CTG、ACACA、GTC、AG。最终确定这15对引物针对12种基因型羊草个体能扩增出的条带清晰、重复性好且符合预计片段的大小范围的引物。对15对引物5’-FAM端荧光修饰后确定每对荧光引物最适退火温度范围为60~69℃,且15对引物PCR扩增结果成功,都可用于毛细管电泳检测。经毛细管电泳检测,其中有两对引物GWM382和Ltc1570由于目标片段太小(80 bp左右),合成效果不好,荧光信号较弱甚至没有信号,没有检测出电泳图谱,剩下的13对荧光引物可用于羊草的基因分型。且根据扩增得到的电泳图谱分析得知,共扩增出45个等位基因,每个引物可以检测到1-7个等位基因,平均每对引物有3.46个等位基因,且不同基因型所得扩增条带的分子量在80~200 bp之间。本实验以杂峰少为基本原则,结合等位基因和PIC筛选标准,选取4对核心引物,也是最有效的核心引物组合Ltc0157、Ltc0621、Ltc1100和GDM068,用于区分鉴别12种基因型羊草。通过引物Ltc0157区分出基因型2-TM、3-LN、4-CM和9-CL,再由引物Ltc0621区分出基因型6-GY和8-LB,引物GDM068区分出基因型7-ZS和10-HM,最后用引物Ltc1100区分基因型1-DQ、5-ZL、11-EE和12-ZK。除此之外,根据数据分析出备选方案,选取6对核心引物Ltc1100、Ltc0157、Ltc0621、Ltc1179、Ltc0520和GDM068,对12种基因型进行分型研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基因型分型论文参考文献
[1].李媛,杨贵清,张振,高世同,唐秀娟.2013-2017年深圳市水痘暴发疫情分析及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基因型分型研究[J].实用预防医学.2019
[2].王艺诺.基于微卫星标记的羊草基因型分型研究[D].辽宁大学.2019
[3].张先文,贺治洲,江南,邓华凤,李继明.高通量基因型分型技术及其在水稻中的应用[J].生物技术通报.2017
[4].张艳红,金庆民,胡具雄,钱玲鹤,吕文娟.浙江余杭地区轮状病毒P基因型分型及临床特点[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6
[5].童梦洁,何凤琴,马庆,周超东,陈玲.干细胞移植患者不同组织STR基因型分型比较[J].法医学杂志.2015
[6].张羽,张晓娟,王胜宝,宋晓利,李小刚.Onetubenested-PCR在SNP基因型分型中的应用[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7].张羽,冯志峰,张先平,李小刚,王保军.5个稻瘟病抗性基因的基因型分型与抗性评价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14
[8].向祖祥.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的基因型分型及耐药研究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
[9].梁春辉.武威地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基因型分型与抗病毒治疗疗效分析[J].甘肃医药.2012
[10].黄敬彬,柯楚琴.粤东地区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HCV基因型分型研究——附140例检测分析[J].新医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