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用防火板结构,包括支撑组件和两个固定框,所述固定框设置于所述支撑组件背部两侧,且所述固定框内均设置有耐火组件,所述支撑组件正面四角各设置有一连接耐火组件的锁紧组件;所述固定框包括矩形框体和逃生孔,所述框体为开口背向支撑组件的槽状结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转动转盘带动螺杆转动,将耐火板与支撑板分离,从而在火灾情况下及时开启逃生孔,形成逃生出口,保障人员安全;拆装过程单人即可完成,降低拼装难度,更加省力,实用性强。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建筑用防火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组件(3)和两个固定框(1),所述固定框(1)设置于所述支撑组件(3)背部两侧,且所述固定框(1)内均设置有耐火组件(2),所述支撑组件(3)正面四角各设置有一连接耐火组件(2)的锁紧组件(4);所述固定框(1)包括矩形框体(101)和逃生孔(102),所述框体(101)为开口背向支撑组件(3)的槽状结构,该槽状结构底部设置有矩形逃生孔(102),所述逃生孔(102)长宽均小于所述框体(101)长宽;所述耐火组件(2)包括耐火板(201)和限位孔(203),所述耐火板(201)设置于所述槽状结构内,且所述耐火板(201)正面四角处均贯通设置有限位孔(203),该限位孔(203)由一圆孔和一正六边形孔组成,所述正六边形孔位于圆孔背面,且内部嵌入固定有固定螺帽(202);所述支撑组件(3)包括支撑板(301)和卡槽(302),所述卡槽(302)设置于支撑板(301)背部且用于卡接框体(101)侧边,所述卡槽(302)内侧设置有缓冲垫;所述锁紧组件(4)包括一圆形转盘(401)和螺杆(402),所述螺杆(402)设置于所述转盘(401)背部中心,且与所述转盘(401)相互垂直,所述螺杆(402)贯穿所述支撑板(301),且插入所述限位孔(203)内,所述螺杆(402)另一端与所述固定螺帽(202)螺纹配合,所述螺杆(402)与所述限位孔(203)间隙配合。
设计方案
1.一种建筑用防火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组件(3)和两个固定框(1),所述固定框(1)设置于所述支撑组件(3)背部两侧,且所述固定框(1)内均设置有耐火组件(2),所述支撑组件(3)正面四角各设置有一连接耐火组件(2)的锁紧组件(4);
所述固定框(1)包括矩形框体(101)和逃生孔(102),所述框体(101)为开口背向支撑组件(3)的槽状结构,该槽状结构底部设置有矩形逃生孔(102),所述逃生孔(102)长宽均小于所述框体(101)长宽;
所述耐火组件(2)包括耐火板(201)和限位孔(203),所述耐火板(201)设置于所述槽状结构内,且所述耐火板(201)正面四角处均贯通设置有限位孔(203),该限位孔(203)由一圆孔和一正六边形孔组成,所述正六边形孔位于圆孔背面,且内部嵌入固定有固定螺帽(202);
所述支撑组件(3)包括支撑板(301)和卡槽(302),所述卡槽(302)设置于支撑板(301)背部且用于卡接框体(101)侧边,所述卡槽(302)内侧设置有缓冲垫;
所述锁紧组件(4)包括一圆形转盘(401)和螺杆(402),所述螺杆(402)设置于所述转盘(401)背部中心,且与所述转盘(401)相互垂直,所述螺杆(402)贯穿所述支撑板(301),且插入所述限位孔(203)内,所述螺杆(402)另一端与所述固定螺帽(202)螺纹配合,所述螺杆(402)与所述限位孔(203)间隙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建筑用防火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401)圆周面上均匀环绕有多个贴合手指的转动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建筑用防火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301)背部上下两端均设置有用于卡接所述框体(101)的限位槽,且限位槽内侧设置有橡胶板,所述支撑板(301)背部贴合所述耐火板(201)正面,且所述橡胶板背面贴合所述框体(101)正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建筑用防火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401)表面设置有防火荧光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建筑用防火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火板(201)为复合彩钢板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建筑用防火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垫形状为贴合所述卡槽(302)内侧壁的凹槽形,所述缓冲垫为橡胶材质且与所述框体(101)的竖向边紧密贴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建筑用防火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401)与所述螺杆(402)均为中碳钢材质,且通过焊接固定。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简易房拼装板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用防火板结构。
背景技术
简易房也叫临时建筑,是比较容易搭建,速度快,不受气候影响的设施,多用于建筑施工等短期施工以及灾后临时安置场所使用。防火板是简易房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简易房建造间距小、结构稳定性差,且由于简易房内火灾安全隐患大,可控性差,在产生火灾时结构极易受损倒塌,人员的及时逃生是保证火灾中人员安全的有效手段。
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一、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大火封闭建筑出口情况下难以开辟出逃生通道,对人员安全保障能力较差;
二、安装、拆卸均需要借助扳手等工具,且需要多人辅助操作,拼装难度高,实用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建筑用防火板结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技术方案具有:在火灾中可开辟逃生通道,及时保障人员安全;拆装更加便捷省力,单人即可完成操作,实用性强,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建筑用防火板结构,包括支撑组件和两个固定框,所述固定框设置于所述支撑组件背部两侧,且所述固定框内均设置有耐火组件,所述支撑组件正面四角各设置有一连接耐火组件的锁紧组件;
所述固定框包括矩形框体和逃生孔,所述框体为开口背向支撑组件的槽状结构,该槽状结构底部设置有矩形逃生孔,所述逃生孔长宽均小于所述框体长宽;
所述耐火组件包括耐火板和限位孔,所述耐火板设置于所述槽状结构内,且所述耐火板正面四角处均贯通设置有限位孔,该限位孔由一圆孔和一正六边形孔组成,所述正六边形孔位于圆孔背面,且内部嵌入固定有固定螺帽;
所述锁紧组件包括一圆形转盘和螺杆,所述螺杆设置于所述转盘背部中心,且与所述转盘相互垂直,所述螺杆贯穿所述支撑板,且插入所述限位孔内,所述螺杆另一端与所述固定螺帽螺纹配合,所述螺杆与所述限位孔间隙配合;
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板和卡槽,所述卡槽设置于支撑板背部且用于卡接框体侧边,所述卡槽内侧设置有缓冲垫。
发生火灾时,转动转盘从而将螺杆与固定螺帽分离,推动耐火板,将耐火板通过框体背部与框体推离,人员从而穿过框体逃离火灾现场。
作为优选,所述转盘圆周面上均匀环绕有多个贴合手指的转动槽。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板背部上下两端均设置有用于卡接所述框体的限位槽,且限位槽内侧设置有橡胶板,所述支撑板背部贴合所述耐火板正面,且所述橡胶板背面贴合所述框体正面。
作为优选,所述转盘表面设置有防火荧光材料。
作为优选,所述耐火板为复合彩钢板材料。
作为优选,所述缓冲垫形状为贴合所述卡槽内侧壁的凹槽形,所述缓冲垫为橡胶材质且与所述框体的竖向边紧密贴合。
作为优选,所述转盘与所述螺杆均为中碳钢材质,且通过焊接固定。
有益效果在于:1、本实用新型通过转动转盘带动螺杆转动,将耐火板与支撑板分离,从而在火灾情况下及时开启逃生孔,形成逃生出口,保障人员安全;
2、拆装过程单人即可完成,降低拼装难度,更加省力,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固定框;101、框体;102、逃生孔;2、耐火组件;201、耐火板;202、固定螺帽;203、限位孔;3、支撑组件;301、支撑板;302、卡槽;4、锁紧组件;401、转盘;402、螺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用防火板结构,包括支撑组件3和两个固定框1,固定框1设置于支撑组件3背部两侧,且固定框1内均设置有耐火组件2,支撑组件3正面四角各设置有一连接耐火组件2的锁紧组件4;
固定框1包括矩形框体101和逃生孔102,框体101为开口背向支撑组件3的槽状结构,该槽状结构底部设置有矩形逃生孔102,逃生孔102长宽均小于框体101长宽,框体101用于对耐火板201进行限位固定,固定框1内部设置有贴合耐火板201边沿的耐热橡胶密封垫;
耐火组件2包括耐火板201和限位孔203,耐火板201设置于槽状结构内,且耐火板201正面四角处均贯通设置有限位孔203,该限位孔203由一圆孔和一正六边形孔组成,正六边形孔位于圆孔背面,且内部嵌入固定有固定螺帽202,在发生火灾时,旋动转盘401,带动螺杆402转动,将螺杆402从固定螺帽202中旋出,实现耐火板201与支撑板301分离,而后将耐火板201从框体101中推离,逃生孔102开启,从而形成逃生通道;
锁紧组件4包括一圆形转盘401和螺杆402,螺杆402设置于转盘401背部中心,且与转盘401相互垂直,螺杆402贯穿支撑板301,且插入限位孔203内,螺杆402另一端与固定螺帽202螺纹配合,螺杆402与限位孔203间隙配合,螺杆402贯穿支撑板301后插入限位孔203内,并与固定螺帽202通过螺纹配合,旋动转盘401,带动螺杆402与固定螺帽202紧密配合后,即可将支撑板301与耐火板201贴紧固定;
支撑组件3包括支撑板301和卡槽302,卡槽302设置于支撑板301背部且用于卡接框体101侧边,卡槽302内侧设置有缓冲垫,缓冲垫用以提高卡槽302与框体101侧边卡接时的紧密度。
转盘401圆周面上均匀环绕有多个贴合手指的转动槽,如此设置,通过在转盘401圆周面上均匀设置多个贴合手指的转动槽,可便于提高人员转动转盘401过程中手指与转盘401的贴合度,并且通过转动槽提高转盘401与手部接触后的摩擦力,从而便于转盘401的转动,防止转盘401与手指出现相对滑动;
支撑板301背部设置有限位槽,限位槽共设置有三条,其中一条竖直设置于支撑板301背部中心,另外两条分别设置于支撑板301背部的上下两端边沿,三条限位槽内部均粘接固定有橡胶板,且橡胶板与框体101正面贴合,支撑板301背部贴合耐火板201正面,如此设置,可将框体101的边沿卡入限位槽内,并且通过限位槽与框体101的密封贴合,提高本结构的封闭性能,并且使支撑板301背部与耐火板201正面相接,进一步提高本结构的封闭性能和烟雾阻隔能力;
转盘401表面设置有防火荧光材料,如此设置,通过在转盘401表面设置防火荧光材料,可提高转盘401在夜间的辨识度,便于火灾中人员逃生;
耐火板201为复合彩钢板材料,如此设置,通过设置彩钢板材料的耐火板201,便于提高耐火板201防火效能,且减轻耐火板201重量;
缓冲垫形状为贴合卡槽302内侧壁的凹槽形,缓冲垫为橡胶材质且与框体101的竖向边紧密贴合,如此设置,通过凹槽形的缓冲垫,可提高卡槽302与框体101卡接时的紧密度;
转盘401与螺杆402均为中碳钢材质,且通过焊接固定,如此设置,通过焊接固定的转盘401与螺杆402,可提高转盘401带动螺杆402转动过程中螺杆402的稳定性。
发生火灾时,转动转盘401从而将螺杆402与固定螺帽202分离,推动耐火板201,将耐火板201通过框体101背部与框体101推离,人员从而穿过框体101逃离火灾现场。
通过转动转盘401带动螺杆402转动,将耐火板201与支撑板301分离,从而在火灾情况下及时开启逃生孔102,形成逃生出口,保障人员安全;拆装过程单人即可完成,降低拼装难度,更加省力,实用性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67251.X
申请日:2019-01-16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41(河南)
授权编号:CN209443609U
授权时间:20190927
主分类号:E04B 1/94
专利分类号:E04B1/94
范畴分类:36C;36D;
申请人:朱海芳;温爱军;满润玲;钱耀兴;高霞
第一申请人:朱海芳
申请人地址: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红专路77号
发明人:朱海芳;温爱军;满润玲;钱耀兴;高霞
第一发明人:朱海芳
当前权利人:朱海芳;温爱军;满润玲;钱耀兴;高霞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