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的体能素质持续下降的探索与思考

小学生的体能素质持续下降的探索与思考

小学生的体能素质持续下降的探索与思考

原士国

(莱州市金城镇仁政小学山东莱州261400)

近几年,小学生的体能素质是否下降了?答案是肯定的。目前学生体质与健康状况堪忧,除学生形态发育水平继续提高,营养状况有所改善外,其它多项指标呈不良趋势,包括肺活量水平继续下降,速度、爆发力、力量和耐力素质水平进一步下降。中小学生近视患病率有继续上升的趋势。

这几年,我对我们学校的小学生的身体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了很多问题:一是我们学校的一、二年级的小学生就有患近视眼病的,只是还没有配戴近视眼镜。三年级的34名学生中就有3个戴近视眼镜的,而五年级的67名小学生中,戴近视眼镜的就达到了15人,患近视眼病的学生还远不止这些。5年以前,我们全校小学生中只有3、5个戴近视眼镜的,可见近视率上升之快。二是我们学校3—5年级小学生在进行“体育达标”测验时,达标率明显下降。《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上规定,三年级学生的50米跑为男8”2,女8”5得100分,男9”,女9”3得60分;四年级学生的50米跑为男7”9,女8”2得100分,男8”7,女9”得60分;五年级学生的50米跑为男7”7,女8”得100分,男8”5,女8”8得60分。我们学校的测验结果与标准相差甚远,取得60分以上成绩的学生,三年级约占全年级人数的70%,四年级约占全年级人数的65%,五年级约占全年级人数的60%。其它的测验项目(往返跑、跳跃、一分钟仰卧起坐等)的达标率也只有65%左右。(大多数学生还只是及格,而优秀的学生却寥寥无几。)而在2000年以前,我们学校的学生体育达标率占到了85%以上,两厢比较,学生的体能素质下降之快非常惊人。

是什么原因造成小学生的体能素质下降的如此之快呢?我经过分析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的评价机制存在漏洞

当今,教育部门一直在倡导素质教育,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对各个学校全方位考查,全面评估,出台了一些政策法规,要求各学校开齐开足课程,保证小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但是,下面的学校是不是照办了呢?没有,为什么不照办呢?就是因为上级的评价机制存在漏洞。漏洞在哪里呢?我们知道,学校的考试成绩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而开不开齐、开不开足课程;保没保证小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上级领导则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就是领导们下来检查,学校也会想法搪塞过去。最终,还是学校的教学成绩决定了一所学校的成败。既然这样,哪个学校还会去重视学生的身体素质?哪个老师还会为孩子的终身着想?孩子也顾不了自己的身体了,只能挤时间、拼学习。

2.考试制度影响了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

受短期利益的驱使,各个学校存在一个普遍现象,上级考什么,学校就重视什么,老师就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音、体、美等非统考科目,自然而然地被人为地弱化了。虽然我们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反对单纯的应试教育,但是学生的考试成绩决定着学校和老师的命运,学生的考试成绩高了,学校的名声就好,老师的积分就高,学校能评上先进单位,老师能评上优秀教师,或者晋级升职……这样以来,哪位老师还不把全部精力投放到统考课的教学中去?哪位老师还会把有限的时间让给学生去锻炼身体?哪位老师还会去重视学生的体能素质?

很多学生家长也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孩子的学习成绩提高了,家长又买好吃的,又买新衣服,对孩子进行物质奖励;孩子的学习成绩下降了,家长对孩子则非打即骂。我们学校在搞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组织小学生参加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当有的学生跟家长说了自己参加了体育小组或其它小组时,家长则对孩子说,你什么小组也不用参加,只要把学习搞好了就行了。当有的学生回家说要代表班级参加运动会,进行跑步比赛时,家长则说,跑步多累,还耽误学习,你和老师说你一跑步就肚子疼,老师就不会再让你跑了。(这是我调查学生了解到的情况)家长的这种错误认识,也是受考试制度的影响,家长是为了让孩子将来能考上大学,想法是好的,但却忽视了学生的身体素质。

其实,人最宝贵的是生命,而健康是一个人最大的财富,如果没有了健康,还谈什么教育的成功和质量。我国著名的数学家陈景润英年早逝就是个典型的例子。

3.学生自身存有懒惰性,怕吃苦

现在的小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在家中娇生惯养,受到父母的过分溺爱,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在体育课上,有的学生跑步时怕苦怕累,干脆向老师请病假;有的学生则由着性子慢悠悠地跑,甚至是走;有的学生在跳远时怕弄脏了鞋袜,只是象征性的轻轻一跳,根本没有使上力气。活动课上,很多同学不出教室,继续在教室里学习。这样,学生的身体怎么能得到锻炼,学生的体能素质怎么能不下降。现在的小学生,吃的越来越精,穿的越来越好,玩的越来越新,身体却越来越差,这是今天的小学生的真实状况。这些孩子不知道锻炼身体,只知道看电视、玩电脑游戏,导致了小学生中的胖子更多了,而他们的动手能力更差了,心理承受能力更低了,从而失去了健康的体魄。

由于以上种种原因,造成了小学生的体能素质持续下降,这种现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应该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为了扭转这种不良的局面,我认为要着重解决好以下问题:

3.1完善学校的评价制度,改革学校的考试方法。

评价是导向。为了避免上面评价什么,下面就狠抓什么,上面不评价的,下面就丢弃不管的现象,上级应该制定出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性评价制度。首先,上级对学校的评价要全面现实,这就需要上级有关部门制定出公平合理的评价制度,由各学校落实实施,上级部门做不定期检查,严厉惩办那些不执行上级政策的学校。(如有的学校用两套课程表来敷衍上级的检查,叮嘱学生欺骗上级检查人员。)在制定评价方案时,应该把学生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百分率作为重要的一条考核项目,把学校是不是开足开齐各门课程,小学生在校活动时间是否达到一小时都列为考核项目。其次,学校对老师的考核也要全面,不能只用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衡量老师的优劣。学校要提前制定出考核细则,要把老师是否组织和参与学生的课外活动,是否带领学生一起做课间广播操和眼保健操,所教学生的体能素质是上升了还是下降了统统纳入考核当中。再次,老师评价学生时,要看学生的综合素质,看学生的思想品德、心理素质、学习态度、方法和能力、运动和健康等各方面的表现,打破传统的只重考试结果和成绩的弊端,那些体育达不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学生,不能被评为”三好学生“。

3.2上好体育课,开展丰富多采的课外活动。

学校的体育课,是学生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最有效的方式,因此,担任体育课的老师要尽职尽责,把体育课上好。以前,有的体育老师在上体育课时,把学生大放鹰,给学生一个篮球,让学生自己玩,现在这种现象不多了。如今的体育老师大多是体育专科毕业,有丰富的体育专业知识,只要履行教师职业道德就能上好体育课,学生的体能素质就会提高。除了上好体育课外,学校要保证“两操”“一活动”的时间,严禁个别老师挪用这段时间。做操时,学校所有的老师也都应该到现场随学生一起活动,或者巡视检查学生,随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姿势,使学生的每个动作都做到位,从而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学校的课外活动应该是丰富多采的,不要限制内容,也不要拘泥于形式,只要能起到锻炼身体、培养能力的作用就行。学校在这方面要加大投资力度,多购置一些课外活动的器材,满足学生的活动需要。老师要精心组织学生的课外活动,不能撒手不管。使学生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环境里,享受到童年的乐趣,得到健康的体魄。

3.3采取强有力的措施,齐抓共管。

要想落实好规章制度,上好每一节体育课,开展好丰富多采的课外活动,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作为保证,这就要求各级领导齐抓共管,落实责任,层层把关,对违规不执行者或执行不利者,个人考评定为不及格,严重者要给予处分。

总之,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提高学生的体能素质,还需要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保证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注意学生的用眼卫生,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等。那种把学生当成考试的工具,靠牺牲学生锻炼和休息时间来换取一时功利的做法,最后牺牲的是学生的健康。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关心爱护学生,关注学生身心健康,是全社会的责任,为了提高学生的体能素质,让我们赶快行动起来吧!

收稿日期:2009-04-09

标签:;  ;  ;  

小学生的体能素质持续下降的探索与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