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中学思想政治课现状的调查(论文文献综述)
谢苏日古嘎[1](2021)在《新时代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建设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江西省××县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9年3月18日,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同志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随后教育部等五部门共同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可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于加强新时代中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建设问题高度关注。中学阶段作为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最为重要的阶段,需要中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通过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引导学生,使其扣好人生中的第一粒扣子。现如今,新时代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建设虽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仍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对于新时代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的研究有利于推动新时代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成为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教师队伍。本文的正文有四部分:正文第一部分以论述新时代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建设的理论依据及意义为主要内容。理论依据主要围绕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中国共产党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及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的相关论述而展开。新时代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义则从落实新时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及提升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的现实要求两个方面进行论述。正文第二部分对新时代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进行调研,以此发现新时代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通过对数据和访谈内容的整合认为当前新时代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着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教师数量有待增加。第二,教师学历有待提升。第三,教师素养有待提升。第四,教师质量有待提高。第五,教师职称评级有待优化。正文第三部分主要分析新时代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原因主要由资源配置、学科地位、社会风气、教师自身的能力与素养的不足与缺少学科带头人的影响等方面。第四部分为新时代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提供建议对策,可从优化体制机制、提升学校关注、提高自身能力与素养三个方面促进教师队伍建设平稳、科学、专业化发展。
金雅娟[2](2021)在《运用时政资源培育高中生政治认同素养的实践研究 ——以固原市第二中学为例》文中研究表明为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在2017年出版的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了高中生应具备的四个核心素养。其中,政治认同素养是具有中国教育特色的标识,是其他三个素养的内在灵魂,越来越成为专家以及一线教师关注的热点。而时政资源具有较强的时效性且具有政治性等特性,成为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对于培育高中生政治认同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在引导学生分析时政资源的过程中,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视觉和态度,能够运用客观、辩证的眼光看待国内外大事,增强关心国家各方面事务的认知度和敏感度。本文从五个部分展开论述。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包括选题的来源及意义、国内外相关研究概况、创新之处、不足之处与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为时政资源与政治认同素养的相关概述。阐述时政资源的概念、类型、特点,政治认同素养的概念以及高中生认同素养的维度,同时还分析了时政资源与政治认同素养两者之间的关系,再从两者的关系出发论述了运用时政资源培育高中生政治认同素养的重要意义。帮助教师更加深入地理解时政资源与政治认同素养,提高运用时政资源培育政治认同素养的效果。第三部分为运用时政资源培育高中生政治认同素养的现状调查。主要是对学生调查问卷和教师访谈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把握运用时政资源培育高中生政治认同素养的现状。第四部分为运用时政资源在培育高中生政治认同素养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问题进行原因分析。这为后面提出的策略建议提供了依据。第五部分为运用时政资源培育高中生政治认同素养的原则与策略。依据问题产生的原因,首先介绍运用时政资源培育高中生政治认同素养应遵循的原则,再从时政资源的选取、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教师、学生等几个方面提出了策略建议。
吉星[3](2020)在《中学《道德与法治》与《思想政治》教材衔接问题研究》文中指出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在全国思想政治课教师座谈会上明确提出“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这既强调了思想政治课要尊重教育规律,也从整体上指出了提升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的重要方法。做好中学《道德与法治》和《思想政治》之间的教材衔接工作,便是提高思想政治课实效的重要依托。课程标准、教科书和课程资源,都属于广义的教材组成部分。为了解中学思想政治课教材衔接的现状,主要选用了实证研究方法。为形成对教材衔接现状的全面认识,从施教者和学习者两种视角了解教材衔接的相关情况,分别对高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一线教师进行访谈,在此基础上,再利用SPSS对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和结果分析。总体而言,师生对《道德与法治》和《思想政治》教材衔接现状持肯定态度。但是,结合教材文本研究和调查结果也发现初中课程标准与教科书并不完全匹配,初高中课程标准课程目标不一致;初高中教科书部分存在着“简单重复”和“断层”问题;初高中课程资源相似度略高,不能实现对教科书的补充作用。针对存在的问题,亦为增强初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衔接有效性,应切实发挥有关教材衔接各责任主体的作用,教育部门切实保证教材的系统同步,学校多途径促进初高中教材的融合贯通,教师努力提高学科素养优化教材衔接效果。通过这些举措进一步帮助初高中思想政治课共同发力,发挥思想政治课的育人作用。
张敏[4](2020)在《新时期中学思想政治课网络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宝鸡市2所中学为例》文中提出在互联网时代下,推进中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育已经成为时代必须。特别是这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按照“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目标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学校对开展实施的线上教学提出明确要求,网络教学已成为疫情之下搞好教育教学的最好选择。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关键课程,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不能不重视网络教育的重要作用,发挥网络优势,丰富思政课教学内容、方法,为思政课增添吸引力和活力,提高学生的获得感。目前,中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有利有弊,如何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效果也成为了需要思考的现实问题。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实证调查法、跨学科研究法,充分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通过调查问卷、访谈等,在宝鸡市2所中学开展调研,运用经济学中的Porter模型,分析思想政治课在互联网线上教学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原因。按照功能分析法从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制度保障、合理化管理、相互交流等五个方面提出增强中学思想政治课网络教学对策。本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本文的绪论部分,主要对本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研究现状和研究思路方法等方面进行阐述;第二部分是对本文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的阐述;第三部是对宝鸡市2所中学进行了“中学思想政治课网络教学现状”的问卷调查与个别访谈,以及结果分析;第四部分是对调查问卷中所存在问题以及成因分析;第五部分基于“Porter”理论,构建了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五力支撑模型”,从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制度保障、合理化管理、相互交流五个方面探讨了中学思想政治课网络教学的对策。
韩超楠[5](2020)在《高中思政课教师人格魅力提升研究 ——以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四所中学为例》文中研究表明育人之本,在于立德铸魂。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教师是开好思政课的关键所在。新时代,思政课教师人格魅力有着与时俱进的丰富内涵,体现在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坚定的理想信念、良好的政治素质、高尚的师德修养、宽厚的仁爱之心、扎实的专业素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精湛的教学艺术。高尚的人格魅力不仅能够育人,还有助于思政课教师以德服人、以情感人,使思政课既有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也有惊涛拍浪的气势。高中思政课教师人格魅力的提升,对帮助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培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思想政治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探究高中思政课教师人格魅力的提升问题既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对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的高级中学思政课教师和学生进行了调查,对高中思政课教师的人格魅力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现阶段陇西县高中思政课教师人格魅力提升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原因,最后提出有效的解决策略。全文的研究框架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高中思政课教师人格魅力发展问题探究,论述本课题研究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简要综述关于教师人格魅力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并提出本课题的研究思路、方法以及创新之处。第二部分:高中思政课教师人格魅力概述。从文献学的角度对教师人格魅力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并分析高中思政课教师人格魅力的具体特征,同时对高中思政课教师人格魅力的构成要素做进一步的界定。第三部分:高中思政课教师人格魅力现状调查研究。从政治素质、专业素质、师德修养、心理素质的角度设计调查问卷与访谈提纲,通过对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的四所高中思政课教师和学生进行调查,分析目前高中思政课教师在人格魅力提升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第四部分:高中思政课教师人格魅力问题透析及原因分析。根据调查结果,对高中思政课教师人格魅力提升中存在的现实问题进行分析,并对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展开具体分析。第五部分:高中思政课教师人格魅力提升的有效策略。针对陇西县高中思政课教师人格魅力提升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师自身和提升教师人格魅力的外部支持条件等角度提出相应的对策,为高中思政课教师人格魅力的提升提出参考意见和建议。
李雨晴[6](2020)在《《政治生活》教学中政治认同素养培育现状调查研究 ——以石河子某中学为例》文中指出随着新一轮的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核心素养成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词。政治认同素养是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中不可或缺的首要培育素养,旨在培育高中生成为有信仰、有责任、能担当的合格公民。高中生正处在“拔节孕穗”的关键时期,培育其政治认同素养关乎国家的未来发展和走向。《政治生活》作为我国高中思想政治学科课程体系中的一本必修教材,其目标旨在使高中生具备较高政治素养。因此,本文对石河子某中学进行现状调查,了解思想政治课中高中生政治认同素养的培育现状,分析其培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为政治认同素养在高中课堂中的落实提供有益的探索。论文主要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部分。通过使用文献研究法,了解政治认同素养的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梳理国内外研究状况,并阐述了本文的研究方法。第二部分:理论概述。明晰政治认同素养的概念界定和相关理论概述,主要包括:政治认同素养的涵义、《政治生活》教学中政治认同素养的构成要素以及培育目标。并对在政治生活模块中培育政治认同素养的重要性及政治认同素养培育的理论基础进行分析。第三部分:现状调查。以石河子某中学为例对《政治生活》教学中政治认同素养的培育进行现状调查,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及课堂观察法对当前石河子某中学《政治生活》教学中培育高中生政治认同素养的现状进行初步了解,发现目前部分高中生的政治认同素养的认知、情感态度及行动力存在不足,教师对政治认同素养的认知环节不完善、教学理念仍偏向应试方向,对政治认同素养的培育意识较薄弱。第四部分:原因分析。根据对石河子某中学《政治生活》教学中政治认同素养培育现状调查的结果,归纳总结目前政治认同素养培育出现的问题及原因。调查发现政治认同素养培育出现教师重视度有待提升、课堂教学中政治认同素养落实不到位,政治认同素养的评价体系不够完善的问题。针对存在问题分析原因包括:思政教师政治素养欠缺;政治认同素养培育意识不足;《政治生活》教学中传统评价模式未改变。第五部分:笔者对问题进行了深层次的挖掘,提出在《政治生活》教学中培育政治认同素养的策略。首先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师素养,严格教师准入标准,强化教师专业素养;其次优化《政治生活》教学中政治认同素养培育环节,构建多样化政治认同素养课堂;最后完善《政治生活》教学评价体系,为政治认同素养培育提供有力保障。
邹艳[7](2020)在《高中生思想政治课获得感研究》文中指出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要“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随后,“获得感”一词成为学界及社会各界研究的热点。社会改革要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教育领域改革要增强学生的获得感。学生获得感的高低也是衡量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成效的标准。增强高中生思想政治课获得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目标的彰显,更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有关获得感相关论述的重要举措。因此,增强高中生思想政治课获得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依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获得感的相关论述,结合马克思主义需求理论、中学生认知发展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等相关理论,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和实证调查法对高中生思想政治课获得感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当前高中生思想政治课获得感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缺乏政治高度、理论深度、情感温度和思想广度,高中生情感需求有待契合,高中生思想政治课行为获得感尚待调整,高中生参与课堂的机会有待增多等,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中生对思想政治课的获得感。立足于“高中生思想政治课获得感的生成逻辑”和“高中生思想政治课获得感的主要体现”,提出增强高中生思想政治课获得感的策略:通过更新理论内容、优化政治内容、探赜思想内容和完善道德内容来强化高中生思想政治课知识获得感;通过有效发挥学生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来增强高中生思想政治课情感获得感;通过围绕议题提升设计行为、强化辨析引导辨别行为、优化案例增强创设行为和走出教室增进实践行为来构建活动型课堂提升高中生思想政治课行为获得感;通过建设课程资源、拓展第二课堂、开发在线教育和开展党团活动来巩固高中生思想政治课能力获得感。
吕彩芳[8](2020)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专业化发展路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教师是教育事业发展的第一资源和核心要素。在新课程改革以及新时代的背景下,为更好的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对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的专业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我国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离这种新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推动中学思想政治教师专业化发展对于处在“拔节孕穗期”的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概念入手,分析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要性。通过搜集相关文献资料,采用问卷调查法、实证分析法等对洛阳市部分具有代表性的一线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进行访谈,根据访谈、调查结果对比分析归纳出目前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现状,并指出存在的问题,通过图表数据对制约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的可行性原因进行分析。最后,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促进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具体路径。即从岗前培训和在职后培训、学校评价体制以及教师自身这三方面入手。全面提升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综合素质,大力促进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专业化发展。
胡蓉[9](2020)在《中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一体化建设的思考》文中研究说明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座谈会上提出了关于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指示后,全国各地积极开展关于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一体化建设的专项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工作进入了顶层设计与具体思考、理论架构与实践反思相结合的崭新阶段。而中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整个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其建设状况直接影响学生的成长。中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一体化作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不管是对整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体系,还是具体的实践活动都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以习近平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重要论述为指导,以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为基础,吸收教育学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对中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一体化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究。全文共包括四章内容。第一章主要探讨了中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一体化建设的内涵界定、理论基础及研究价值。对中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一体化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对中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一体化的理论基础和研究价值进行了论述。第二章主要对中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一体化建设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本章首先对调查的设计进行了介绍,而后根据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从几个方面分析了中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一体化的现状。第三章探讨了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一体化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本章首先从思想政治课的目标、内容、教法、教师四个方面论述了中学思想政治课存在的问题。然后,从实际出发分析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第四章提出了建设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一体化的对策。针对问题的分析,结合实际,本章主要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师队伍建设、考核机制五个方面有针对性探讨了如何才能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
陆碧波[10](2020)在《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导入研究》文中提出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高中阶段作为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阶段,办好思想政治课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和掌握科学的理论知识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指出,思政学科的课程目标是通过思想政治课程学习,学生能够具有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可见,核心素养培育已经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中心任务,理应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而课堂导入作为一堂课的重要前奏,对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围绕核心素养培育研究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导入现状,提出核心素养视域下的课堂导入优化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本研究以高中生核心素养培育为视角,立足于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导入环节,通过问卷调查法、教师访谈法、课堂观察法,探究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导入环节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核心素养视域下的课堂导入优化策略。本文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阐述论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文献综述、研究思路和方法以及论文创新之处。第二部分:界定相关概念,论述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导入的主要功能,并阐述了核心素养培育与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导入的关系。第三部分:深入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调查目前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导入现状,探究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其问题主要包括:课堂导入目标与核心素养培育目标融合度不高、课堂导入内容疏离学生生活实际、课堂导入方法较为传统单一、学生参与课堂导入的积极性不高、课堂导入效果不佳。其原因主要有: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中对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视度不够、教师将核心素养培育贯穿课堂导入环节的能力不足、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课堂导入评价体系不够完善。第四部分:提出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导入的优化策略。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导入应坚持“四个相统一”的原则:坚持知识性和价值性相统一的原则、坚持系统性和针对性相统一的原则、坚持新颖性和简洁性相统一的原则、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的原则。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导入的优化对策包括:精心设计课堂导入环节、着力丰富课堂导入内容、精准实施课堂导入方法、积极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合理建构课堂导入评价标准。
二、关于中学思想政治课现状的调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中学思想政治课现状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新时代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建设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江西省××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来源及意义 |
(一)选题来源 |
(二)选题意义 |
二、选题研究现状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三、本文研究方法 |
(一)文献研究法 |
(二)调查研究法 |
四、创新之处 |
第一章 新时代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建设的理论依据与意义 |
一、新时代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建设的理论依据 |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论述 |
(二)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关于思想政治课教师的相关论述 |
(三)习近平同志关于思想政治教课教师的相关论述 |
二、新时代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义 |
(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需要 |
(二)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提升的现实需求 |
第二章 新时代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调研 |
一、新时代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建设现状调研 |
(一)教师数量的基本情况 |
(二)教师年龄的基本情况 |
(三)教师学历的基本情况 |
(四)教师职称的基本情况 |
(五)教师教学的基本情况 |
(六)教师教研成果的基本情况 |
(七)教师外出学习的基本情况 |
二、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建设取得的成就 |
(一)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的师资较为稳定 |
(二)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的培训力度较强 |
(三)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的职业幸福感较强 |
第三章 新时代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建设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新时代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
(一)数量有待增加 |
(二)学历有待提升 |
(三)素养有待提高 |
(四)质量有待提升 |
(五)职称评级有待优化 |
二、新时代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资源配备的影响 |
(二)学科地位的影响 |
(三)社会风气的影响 |
(四)教师意识与能力的不足 |
(五)缺少学科带头人及团队的支持 |
第四章 新时代中学思想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建议对策 |
一、优化体制机制,促进教师队伍平稳发展 |
(一)完善经费保障,加大财政投入 |
(二)规范配备保障,完善督导评估 |
(三)健全管理制度,完善保障机制 |
二、提升学校关注,促进教师队伍科学发展 |
(一)提升学科地位,促进学科地位平等化 |
(二)构建学术交流平台,促进教师学术交流 |
三、提高自身素养,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 |
(一)系统学习学科理论,提高学习意识 |
(二)以教学促进教研,以教研深化教学 |
(三)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2)运用时政资源培育高中生政治认同素养的实践研究 ——以固原市第二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的来源及意义 |
1.选题的来源 |
2.选题的意义 |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概况 |
1.关于时政资源的研究 |
2.关于政治认同素养的研究 |
3.关于时政资源在培育政治认同素养中的研究 |
(三)本文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
1.创新之处 |
2.不足之处 |
(四)研究方法 |
1.文献资料法 |
2.观察法 |
3.问卷调查法 |
4.访谈法 |
一、时政资源与政治认同素养的概述 |
(一)时政资源的概念、分类及其特点 |
1.时政资源的概念 |
2.时政资源的类型 |
3.时政资源的特点 |
(二)政治认同素养的内涵及其划分维度 |
1.政治认同素养 |
2.高中生政治认同素养的维度 |
(三)运用时政资源与培育政治认同素养的内在关系 |
1.政治认同素养的培育以时政资源为重要载体 |
2.时政资源的运用以政治认同素养为重要导向 |
(四)运用时政资源培育高中生政治认同素养的重要意义 |
1.着力培育厚植学生家国情怀 |
2.引导学生有序参与政治生活 |
3.提高思想政治教师专业能力 |
4.助力学科核心素养体系生成 |
5.推动思政课堂教学有效改革 |
二、运用时政资源培育高中生政治认同素养的现状调查 |
(一)调查设计与实施 |
1.问卷调查的设计与实施 |
2.访谈调查的设计与实施 |
(二)调查现状描述与结论 |
1.对学生的调查分析 |
2.对教师的访谈分析 |
三、运用时政资源培育高中生政治认同素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一)运用时政资源培育高中生政治认同素养存在的问题 |
1.时政资源的运用缺乏效度 |
2.课堂教学中偏重知识目标 |
3.学生时政学习能力待提高 |
4.学校对时政学习不够重视 |
(二)运用时政资源培育高中生政治认同素养存在问题的原因 |
1.应试教育制约了课程资源的设置与开发 |
2.思想政治教师运用时政资源的素养欠缺 |
3.时政资源复杂多元 |
4.教学评价机制片面 |
5.实践体验教学单薄 |
四、运用时政资源培育高中生政治认同素养的原则与对策 |
(一)运用时政资源培育高中生政治认同素养的原则 |
1.坚持时代性原则 |
2.坚持针对性原则 |
3.坚持实践性原则 |
4.坚持实效性原则 |
(二)运用时政资源培育高中生政治认同素养的对策 |
1.提高教学能力,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
2.立足教学过程,彰显思政课程魅力 |
3.拓展学习途径,促进学生自主内化 |
4.协调多方力量,落实学科素养培育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运用时政资源培育高中生政治认同素养的调查问卷 |
附录二 运用时政资源培育高中生政治认同素养的调查问卷(教师访谈提纲)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3)中学《道德与法治》与《思想政治》教材衔接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 问题提出及研究意义 |
1. 问题提出 |
2. 研究意义 |
(二)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 国外研究综述 |
2. 国内研究综述 |
(三)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1. 研究思路 |
2. 研究方法 |
(四) 创新及不足之处 |
1. 创新 |
2. 不足之处 |
一、中学《道德与法治》与《思想政治》教材衔接的基本概述 |
(一) 教材衔接的基本内涵 |
1. 教材的内涵和外延 |
2. 教材衔接的内涵 |
3. 教材有效衔接的表现形式 |
(二) 中学《道德与法治》与《思想政治》教材衔接的研究依据 |
1. 理论基础 |
2. 思想资源 |
(三) 中学《道德与法治》与《思想政治》教材衔接的必要性 |
1. 符合以“核心素养”为指向的课程改革要求 |
2. 顺应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的规律 |
3. 促进教师学科知识和教学能力的的提升 |
二、中学《道德与法治》与《思想政治》教材衔接的现状 |
(一) 调查基本情况介绍 |
1. 调查对象和方法的基本情况 |
2. 问卷的设计和信效度 |
3. 学生调查结果的统计说明 |
4. 教师访谈结果说明 |
(二) 中学《道德与法治》与《思想政治》教材总体衔接自然 |
1. 初高中课程标准符合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体现层次性差别 |
2. 初高中教科书内容总体呈现出梯度性连续 |
3. 初高中课程资源设计与教科书相匹配并表现出阶段性差异 |
(三) 中学《道德与法治》与《思想政治》教材衔接仍然存在不足 |
1. 初高中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结构不一致 |
2. 初高中教科书内容之间的简单重复和“断层”并存 |
3. 初高中课程资源表现形式相似度略高 |
三、中学《道德与法治》与《思想政治》教材衔接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 教育部门规划安排不合理 |
1. 初高中课程标准制定不同步 |
2. 初高中教科书更新不同步 |
(二) 初高中学校教材衔接的沟通机制缺位 |
1. 初高中学校缺乏沟通的主观意愿 |
2. 初高中学校缺少沟通的客观条件 |
(三) 初高中教师实现教材有效衔接的素养匮乏 |
1. 初高中教师关于教材有效衔接的理念缺失 |
2. 初高中教师推动教材有效衔接的能力不足 |
3. 培养初高中教师教材有效衔接素养的外部条件缺失 |
四、增强中学《道德与法治》与《思想政治》教材衔接有效性的策略 |
(一) 教育部门切实保证教材的系统同步 |
1. 初高中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制定要循序渐进 |
2. 初高中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更新应当与时俱进 |
3. 建立双向反馈渠道促进教材信息的高效流动 |
4. 通过中高考试题引导教材衔接意识 |
(二) 学校多途径促进初高中教材的融合贯通 |
1. 主动建立初高中教材衔接的常态化沟通机制 |
2. 联合构建两阶段教师互派机制 |
3. 大力支持教材衔接相关教研活动 |
4. 牵头搭建课程资源共享平台方便教师自主进行教材衔接 |
(三) 教师努力提高学科素养优化教材衔接效果 |
1. 重视课程标准明晰衔接要求 |
2. 积极研究教科书注重调整衔接不佳部分 |
3. 深入开发课程资源实现补充作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高一学生对初高中思想政治教材满意度调查问卷 |
附录二:高二高三学生对初高中思想政治教材满意度调查问卷 |
附录三: 教师对初高中思想政治教材满意度访谈提纲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4)新时期中学思想政治课网络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宝鸡市2所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的难点与创新点 |
1.4.1 研究的难点 |
1.4.2 研究的创新点 |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网络 |
2.1.2 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 |
2.2 理论基础 |
2.2.1 加涅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
2.2.2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
3 中学思想政治课网络教学现状调查——以宝鸡市2所中学为例 |
3.1 调查设计 |
3.1.1 调查问卷设计 |
3.1.2 对教师访谈调查的设计 |
3.2 调查结果分析 |
3.2.1 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
3.2.2 调查访谈结果分析 |
3.3 中学思想政治课网络教学的现状及特点 |
3.3.1 中学思想政治课网络教学的现状 |
3.3.2 中学思想政治课网络教学的特点 |
4 中学思想政治课网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4.1 中学思想政治课网络教学存在的问题 |
4.1.1 中学生网络意识薄弱 |
4.1.2 网络教育环境较复杂 |
4.1.3 学校重视程度亟待加强 |
4.1.4 网络学习自制力较差 |
4.2 中学思想政治课网络教学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
4.2.1 思政课网络教内容偏少 |
4.2.2 网络发展快不确定因素多 |
4.2.3 对互联网教学认识有偏差 |
4.2.4 网络教学监督管理不到位 |
5 中学思想政治课网络教学对策 |
5.1 基于“Porter”理论,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五力支撑模型”的构建 |
5.2 教师教学 |
5.2.1 促进教师在传统教学观念上的转变 |
5.2.2 提高教师使用相关教学工具的能力 |
5.2.3 提高教师在互联网方面的法律意识 |
5.3 学生学习 |
5.3.1 提高中学生对于网络教学的接受能力 |
5.3.2 加强中学生自控及明辨是非的意识 |
5.3.3 建立中学生在互联网中的责任和责任意识 |
5.4 制度保障 |
5.4.1 推进思政教育类软件的开发 |
5.4.2 加强硬件设施的相关建设 |
5.4.3 激励模式转向的奖惩措施 |
5.5 合理化管理 |
5.5.1 完善对思政课堂的管理 |
5.5.2 建立对设备的相应管理 |
5.6 相互交流 |
5.6.1 学校间的交流 |
5.6.2 学校与社会间的交流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5)高中思政课教师人格魅力提升研究 ——以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四所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研究的意义 |
1.理论意义 |
2.现实意义 |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
1.国内研究现状 |
2.国外研究现状 |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五)创新之处 |
一、高中思政课教师人格魅力的内涵及其构成要素 |
(一)高中思政课教师人格魅力的涵义 |
1.人格 |
2.人格魅力 |
3.高中思政课教师人格魅力 |
4.高中思政课教师人格魅力的特征 |
(二)高中思政课教师人格魅力的构成要素 |
1.坚定的理想信念 |
2.良好的政治素质 |
3.高尚的师德修养 |
4.扎实的专业素养 |
5.宽厚的仁爱之心 |
6.良好的心理素质 |
7.精湛的教学艺术 |
8.广阔的胸襟和视野 |
二、高中思政课教师人格魅力提升的相关理论基础 |
(一)中国传统文化关于人格的相关理论 |
(二)西方文化中关于人格的相关理论 |
(三)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格魅力的理论 |
三、高中思政课教师人格魅力对学生成长成才的价值 |
(一)对学生正确“三观”培育的引领价值 |
(二)对学生思想道德情操的熏陶感染价值 |
(三)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价值 |
(四)对学生智慧和学业发展具有启迪激励价值 |
(五)对学生的健康人格起着榜样示范价值 |
四、高中思政课教师人格魅力现状及原因分析 |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
1.调查对象 |
2.调查的目的 |
3.调查的方法 |
4.调查的实施 |
(二)调查研究的设计与结果分析 |
1.调查研究的设计 |
2.调查研究的信度与效度检验 |
3.调查研究的结果与分析 |
(三)高中思政课教师人格魅力方面存在的问题 |
1.理想信念有待进一步提高 |
2.政治素质有待进一步加强 |
3.师德修养有待进一步提升 |
4.专业素养有待进一步强化 |
5.对学生的关爱有待进一步增强 |
6.心理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
7.教学方法较为单一 |
(四)高中思政课教师人格魅力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1.主观原因 |
2.客观原因 |
五、培育和提升高中思政课教师人格魅力的策略 |
(一)高中思政课教师人格魅力自我提升策略与路径 |
1.坚定政治立场,提升政治素质 |
2.加强道德修养,提升思想品德 |
3.培养专业情感,提高专业素养 |
4.培养仁爱之心,增进师生情感 |
5.增强心理素质,培养健康心理 |
6.培养创新意识,提高教学艺术 |
(二)高中思政课教师人格魅力提升的外部支持 |
1.国家支持:健全教师培养机制,加大师德师风建设 |
2.社会助力:营造尊师重教的氛围 |
3.学校重视:建立健全教师人格魅力评价的有效制度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人格魅力现状的调查问卷 |
附录 B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人格魅力现状的访谈提纲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致谢 |
(6)《政治生活》教学中政治认同素养培育现状调查研究 ——以石河子某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一)选题的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二、研究综述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研究方法 |
(一)文献研究法 |
(二)问卷调查法 |
(三)访谈法 |
(四)课堂观察法 |
四、创新及不足之处 |
第一章 政治认同素养的理论概述 |
一、政治认同素养的涵义 |
(一)政治认同 |
(二)政治认同素养 |
二、政治认同素养构成要素 |
(一)内容构成要素 |
(二)心理构成要素 |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政治认同素养的培育目标 |
(一)培养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树立四个“自信” |
(二)坚定学生拥护党的领导的政治信念 |
(三)培养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四、《政治生活》教学中培育政治认同素养的重要性 |
(一)有助于构建学生政治认知体系 |
(二)有助于稳固学生政治情感 |
(三)有助于夯实学生政治信念 |
(四)有助于引导学生践行政治行为 |
五、《政治生活》教学中培育高中生政治认同素养的理论基础 |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认同的相关论述 |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关于政治认同的相关论述 |
第二章 《政治生活》教学中政治认同素养的培育现状 |
一、政治认同素养培育现状的调查设计 |
(一)访谈调查样本情况 |
(二)问卷的设计与发放情况 |
(三)课堂观察情况 |
二、政治认同素养培育现状的调查结果 |
(一)高中生政治认同素养发展状况 |
(二)政治认同素养的培育情况 |
第三章 《政治生活》教学中政治认同素养培育存在问题和原因分析 |
一、《政治生活》教学中政治认同素养培育存在的问题 |
(一)教师对政治认同素养培育重视度不够 |
(二)课堂教学中政治认同素养培育落实不全面 |
(三)评价体系偏重理论层面 |
二、《政治生活》教学中政治认同素养培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思想政治课教师政治素养欠缺 |
(二)思想政治课教师教学观念滞后 |
(三)政治认同素养评价模式片面化 |
第四章 《政治生活》教学中政治认同素养培育策略 |
一、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师素养 |
(一)严格教师准入标准 |
(二)强化教师专业素养 |
二、优化《政治生活》教学中政治认同素养的培育环节 |
(一)转变教学理念 |
(二)整合教学目标 |
(三)优化教学内容 |
(四)丰富教学方法 |
(五)强化实践教学 |
三、完善《政治生活》教学评价体系 |
(一)提高政治认同过程性评价意识 |
(二)坚持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致谢 |
作者简介 |
附件 |
(7)高中生思想政治课获得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述评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综述简评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四、研究重点与难点 |
(一)研究重点 |
(二)研究难点 |
五、创新与不足之处 |
(一)创新之处 |
(二)不足之处 |
第一章 高中生思想政治课获得感相关概述 |
第一节 获得感相关概念界定 |
一、获得感的提出与基本内涵 |
二、获得感、安全感与幸福感的紧密关系 |
第二节 高中生思想政治课获得感的相关理论阐释 |
一、高中生思想政治课获得感的基本内涵 |
二、高中生思想政治课获得感的生成逻辑 |
三、高中生思想政治课获得感的主要特征 |
四、高中生思想政治课获得感的主要体现 |
第二章 研究高中生思想政治课获得感的理论依据 |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需求理论 |
第二节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获得感的相关论述 |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内化与外化理论 |
第四节 中学生认知发展理论 |
第三章 提升高中生思想政治课获得感的重要意义 |
第一节 有效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价值诉求 |
第二节 全面提升高中政治课教学实效性的重要表现 |
第三节 切实增强高中生使命感、责任感与担当精神 |
第四节 深入剖析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激发学习兴趣 |
第四章 高中生思想政治课获得感的现状调查 |
第一节 高中生思想政治课获得感现状的问卷调查 |
一、问卷编制 |
二、问卷实施 |
第二节 高中生思想政治课获得感存在的问题 |
一、对思想政治课获得感缺乏正确认知 |
二、高中生政治课教学内容亟需优化 |
三、高中生政治课情感需求有待契合 |
四、高中生政治课行为获得尚待调整 |
五、高中生政治课参与能力有待增强 |
第三节 高中生思想政治课获得感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内容思想性缺乏 |
二、教师亲和力欠缺 |
三、学生主动性不强 |
四、考核评价单一性 |
第五章 提升高中生思想政治课获得感的策略 |
第一节 优化教学内容强化高中生思想政治课知识获得感 |
一、更新理论内容教学增强理论深度 |
二、优化政治内容教学提升政治高度 |
三、探赜思想内容教学拓展思想广度 |
四、完善道德内容教学提高情感温度 |
第二节 满足学生需求增强高中生思想政治课情感获得感 |
一、充分尊重与发展学生的个性成长需求 |
二、积极引导和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需求 |
三、高度契合学生现实与潜在的发展需求 |
四、有效发挥学生的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 |
第三节 构建活动型课堂提升高中生思想政治课行为获得感 |
一、围绕议题提升设计行为获得感 |
二、强化辨析引导辨别行为获得感 |
三、优化案例增强创设行为获得感 |
四、走出教室增进实践行为获得感 |
第四节 拓展参与机会巩固高中生思想政治课能力获得感 |
一、建设课程资源增加资源开发能力获得感 |
二、拓展第二课堂提升社会实践能力获得感 |
三、开发在线教育强化网络参与能力获得感 |
四、开展党团活动增强政治参与能力获得感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致谢 |
(8)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专业化发展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的思路、方法、创新之处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3.3 创新之处 |
2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专业化发展概述 |
2.1 教师专业化的内涵 |
2.1.1 教师专业化 |
2.1.2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专业化 |
2.2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专业化发展要求 |
2.2.1 扎实的专业知识 |
2.2.2 过硬的专业能力 |
2.2.3 坚定的政治方向 |
2.2.4 高尚的专业道德 |
2.2.5 自我发展意识 |
3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调查 |
3.1 基本情况介绍 |
3.2 洛阳市中学思想政治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现状调查 |
3.2.1 洛阳市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容 |
3.2.2 洛阳市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 |
3.2.3 洛阳市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困难 |
3.2.4 洛阳市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实践 |
4 洛阳市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专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洛阳市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专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
4.1.1 部分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教育创新能力不足 |
4.1.2 部分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对课程标准分析不到位 |
4.1.3 部分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教育理念更新不及时 |
4.1.4 部分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专业知识结构不合理 |
4.1.5 部分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专业发展意识不强 |
4.2 制约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原因分析 |
4.2.1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自身因素的制约 |
4.2.2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在职学校的评价机制不合理 |
4.2.3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职后培训的不足 |
5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路径分析 |
5.1 注重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的自我发展 |
5.1.1 拓宽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的专业知识面 |
5.1.2 强化专业发展意识,锤炼高尚师德 |
5.1.3 勤于教学反思,凝聚教学智慧 |
5.2 完善学校评价机制及推进校本培训的深入发展 |
5.2.1 完善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评价制度 |
5.2.2 加强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校本培训 |
5.2.3 成立中学思想政治名师工作室 |
5.3 完善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岗前培训和在职培训 |
5.3.1 加强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岗前培训 |
5.3.2 完善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在职培训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9)中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一体化建设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现实意义 |
三、研究现状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三)小结 |
四、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五、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
(一)创新点 |
(二)不足 |
第一章 基本概念、理论基础及研究价值 |
第一节 中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一体化的概念界定 |
一、何为一体化 |
二、何为中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一体化 |
第二节 中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一体化的理论基础 |
一、习近平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的重要论述 |
二、习近平关于思想政治工作三大规律的重要论述 |
第三节 中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一体化的价值 |
一、提高中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需要 |
二、推进课程改革和建设的内在需要 |
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
第二章 中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一体化的建设调查研究 |
第一节 调查研究的设计 |
一、研究对象 |
二、调查内容 |
第二节 中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一体化的调查分析 |
一、中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课程目标的分析 |
二、中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教学内容的分析 |
三、中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教学方法的分析 |
四、教师对中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衔接的访谈分析 |
第三章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一体化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一节 中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一体化存在的问题 |
一、中学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目标层次不够分明 |
二、中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衔接不够紧密 |
三、中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递进性不足 |
四、中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缺乏互动交流 |
第二节 中学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一体化存在问题的原因 |
一、初高中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标准内容的差异 |
二、中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主要围绕考试 |
三、中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
第四章 中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一体化建设路径的思考 |
第一节 对接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 |
一、对接课程目标,提高学生素质 |
二、扩展教学内容,增强教学效果 |
第二节 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的教学方法 |
一、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原则 |
二、坚持教学方式的一体化 |
第三节 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 |
一、配齐专业师资,完善教师编制 |
二、建强师资队伍,提高专业素养 |
三、建立沟通机制,加强教师交流 |
第四节 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评价机制 |
一、树立一体化的评价理念 |
二、采用多元评价主体的评价方式 |
三、构建全面科学的评价模式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历 |
(10)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导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2.3 简要述评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论文创新之处 |
第2章 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导入的理论概述 |
2.1 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界定 |
2.1.1 核心素养 |
2.1.2 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
2.2 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导入的内涵及其功能 |
2.2.1 课堂导入的内涵 |
2.2.2 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导入的内涵 |
2.2.3 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导入的主要功能 |
2.3 核心素养培育与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导入的关系 |
2.3.1 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导入是培育核心素养的重要渠道 |
2.3.2 核心素养培育为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导入提供方向指引 |
第3章 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导入现状调查及分析 |
3.1 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导入现状调查 |
3.1.1 调查目的与对象 |
3.1.2 调查内容与过程 |
3.1.3 调查结果整理与分析 |
3.2 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导入存在的主要问题 |
3.2.1 课堂导入目标与核心素养培育目标融合度不高 |
3.2.2 课堂导入内容疏离学生生活实际 |
3.2.3 课堂导入方法较为传统单一 |
3.2.4 学生参与课堂导入的积极性不高 |
3.2.5 课堂导入效果不佳 |
3.3 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导入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
3.3.1 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中对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视度不够 |
3.3.2 教师将核心素养培育贯穿于课堂导入环节的能力不足 |
3.3.3 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课堂导入评价体系不够完善 |
第4章 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导入的优化策略 |
4.1 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导入的原则 |
4.1.1 坚持知识性和价值性相统一的原则 |
4.1.2 坚持系统性和针对性相统一的原则 |
4.1.3 坚持新颖性和简洁性相统一的原则 |
4.1.4 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的原则 |
4.2 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导入的优化对策 |
4.2.1 围绕核心素养培育精心设计课堂导入环节 |
4.2.2 围绕核心素养培育着力丰富课堂导入内容 |
4.2.3 围绕核心素养培育精准实施课堂导入方法 |
4.2.4 围绕核心素养培育积极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
4.2.5 围绕核心素养培育合理建构课堂导入评价标准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科研成果清单 |
附录 B 调查问卷 |
附录 C 访谈提纲 |
致谢 |
四、关于中学思想政治课现状的调查(论文参考文献)
- [1]新时代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建设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江西省××县为例[D]. 谢苏日古嘎. 江西师范大学, 2021(12)
- [2]运用时政资源培育高中生政治认同素养的实践研究 ——以固原市第二中学为例[D]. 金雅娟. 宁夏师范学院, 2021(09)
- [3]中学《道德与法治》与《思想政治》教材衔接问题研究[D]. 吉星. 苏州大学, 2020(03)
- [4]新时期中学思想政治课网络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宝鸡市2所中学为例[D]. 张敏. 西安理工大学, 2020(01)
- [5]高中思政课教师人格魅力提升研究 ——以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四所中学为例[D]. 韩超楠. 天水师范学院, 2020(06)
- [6]《政治生活》教学中政治认同素养培育现状调查研究 ——以石河子某中学为例[D]. 李雨晴. 石河子大学, 2020(08)
- [7]高中生思想政治课获得感研究[D]. 邹艳.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8]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专业化发展路径研究[D]. 吕彩芳. 洛阳师范学院, 2020(07)
- [9]中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一体化建设的思考[D]. 胡蓉. 青海师范大学, 2020(06)
- [10]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导入研究[D]. 陆碧波. 湖南科技大学,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