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膏溶角砾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膏溶角砾岩,隧道施工,支护,制定方法
膏溶角砾岩论文文献综述
邓卫锋[1](2015)在《论膏溶角砾岩客专隧道施工技术——以石太客运专线太行山隧道6#斜井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膏溶角砾岩是一种软岩硬土,这种岩层成分复杂,结构差异很大,强度不均匀,当今学术届对于该岩层的研究很少。由中铁十六局一处承建的石太客运专线太行山隧道6#斜井,在隧道施工中首次遇到膏溶角砾岩,从现场的施工进度和支护情况来看,一直处于良好状态,说明采取的措施是有效和科学的,随着对于该岩层所掌握信息的加大和技术的研究,相信对于下一步的施工会制定出更加合理科学的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外建筑》期刊2015年05期)
闫常赫,王延涛,孙光吉[2](2014)在《膏溶角砾岩工程地质特征研究现状与不足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文献调查的基础上,结合立家长隧道实际开挖揭示的膏溶角砾岩分布状态及实验资料,分析总结该岩石的工程地质特征。同时根据前人研究成果对比实际开挖揭示的膏溶角砾岩地质特征,归纳目前研究的不足之处,为今后的发展提出研究方向。(本文来源于《铁道标准设计》期刊2014年S1期)
闫常赫,王延涛,孙光吉[3](2014)在《膏溶角砾岩工程地质特征研究现状与不足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文献调查的基础上,结合立家长隧道实际开挖揭示的膏溶角砾岩分布状态及实验资料,分析总结该岩石的工程地质特征。同时根据前人研究成果对比实际开挖揭示的膏溶角砾岩地质特征,归纳目前研究的不足之处,为今后的发展提出研究方向。(本文来源于《第二十四届铁路地质路基年会论文专辑》期刊2014-07-01)
罗定伦[4](2013)在《超前小导管预支护在膏溶角砾岩隧道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对膏溶角砾岩的特殊工程性质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在膏溶角砾岩隧道施工中,采用超前小导管进行预支护的设计与施工方法,指出通过超前小导管的"梁"作用或者注浆后的加固作用,能够提高围岩的稳定性、确保隧道施工安全。(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13年24期)
何本国,朱永全,孙明磊,张志强,孙元国[5](2013)在《高速铁路膏溶角砾岩深埋隧道支护荷载确定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合理的支护荷载确定方法是膏溶角砾岩深埋隧道设计和施工过程中的关键科学问题。以石太客运专线太行山隧道累计穿越4 410 m膏溶角砾岩地层为依托,通过现场支护荷载量测试验,统计得到初支围岩压力和二衬接触压力。采用泰沙基理论、比尔鲍曼理论、谢家烋理论、铁路隧道设计规范和普氏理论共5种方法分别计算围岩压力,并与现场实测值相比较。结果表明:围岩压力以竖向为主,泰沙基理论值与现场实测统计值最为接近;围岩压力在竖向、水平分布模式不同于传统计算方法,推荐竖向压力采用双峰型或均匀分布,水平压力采用折线型分布;初支和二次衬砌共同承担荷载,二衬分担比例为50.1%。研究成果可为高速铁路膏溶角砾岩以及类似地质条件深埋隧道修建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岩土力学》期刊2013年03期)
何本国,朱永全,孙明磊,张志强[6](2012)在《膏溶角砾岩隧道支护体系力学特性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开展膏溶角砾岩隧道支护体系现场试验,研究无水段、高含水量段初期支护锚杆轴力、围岩压力、钢拱架应力及洞周位移、二次衬砌接触压力和钢筋应力。分析表明:高含水量比无水段初期支护受力增大约50%,而二次衬砌受力增长约30%;无水试验段拱腰锚杆主要受压,建议取消拱部系统锚杆,只打设拱部锁脚锚杆,及早封闭成环;高含水量段锚杆主要受拉,发挥拉拔力支护效果,建议锚杆参数不变;初期支护钢拱架架设能够立即承载,发挥支护作用明显。研究成果可为膏溶角砾岩地层隧道及类似工程的修建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2年05期)
赵建峰[7](2012)在《膏溶角砾岩的工程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石太客运专线为例,通过野外露头调查和隧道开挖揭示,膏溶角砾岩分布于奥陶系中统的叁个下段,具有物质成分复杂、粒径混杂、工程性质差异大等特点,地质勘察应加强对其隐蔽性和复杂性的认识.含砾和硬土状膏溶角砾岩为极软岩,遇水极易软化,胶结系数和天然含水量对其水理性质影响很大.(本文来源于《中国铁道学会铁道工程学会工程地质与路基专业委员会第二十叁届年会论文集》期刊2012-05-01)
李尤嘉[8](2011)在《膏溶角砾岩水损伤特性和机理的细观力学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软岩受水环境影响,力学性质发生软化的机理问题,一直以来是水—岩相互作用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对于具有较强水敏感性的软岩而言,水环境影响下引起岩石细观结构的改变是导致岩石力学性质下降的根本原因。寻求更为合理可靠的研究理论和分析方法,揭示岩石在水环境下细观损伤机理及其破裂过程,定量描述含水状态引起的岩石内部细观结构的改变,以及断裂后断面的几何形态,建立起岩石微细观结构形态与其宏观力学性能之间的相互响应,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实用价值。本文以太行山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新发现的膏溶角砾岩为研究对象,在进行岩石细观力学试验的基础上,运用图像处理技术和叁维模型重建等数字化手段,同时引入分形理论,对不同初始含水率下膏溶角砾岩的细观结构和力学特性进行了比较系统的量化分析和机理研究。主要试验研究工作及获得的成果如下:利用新型岩石细观力学试验系统,进行了膏溶角砾岩在单轴压缩荷载作用下,岩石细观损伤裂纹扩展直至破裂的全程实时观测试验。得到了岩石在不同初始含水状态下的应力-应变全程曲线,并同时获取了岩石初始水损伤微裂纹的萌生、扩展、连接、贯通直至宏观破裂的数字显微图像和全场实时影像。总结了膏溶角砾岩应力—应变曲线、弹性模量及单轴抗压强度随岩石初始含水率变化的规律,定义了一个以初始含水率作为参数的损伤因子。并从岩石细观水损伤机理出发,将损伤破裂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得到了含水状态下岩石损伤发展演化的初步规律,并给出了应力损伤门槛值。分析了试件的叁种不同形式的破坏形态。利用扫描电镜(SEM)对不同初始含水率状态下膏溶角砾岩细观结构进行了观测试验,得到了大量反映其结构特征的扫描图像。描述和分析了不同初始含水率下岩石细观结构的形态及产生机理。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对SEM图像进行了二值化分割,并对孔隙区域的相关信息进行了识别和提取,获得了孔隙的面积、周长、数量、孔径、形状因子等细观结构参数。然后基于处理后的图像信息,对岩石细观结构参数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了孔隙结构特征随岩石初始含水率变化的分布规律。进一步引入分形理论,研究了孔隙结构在不同初始含水率下的分布特征,并探讨了分形维数与岩石强度之间的相互关联。利用新型非接触式叁维激光扫描系统,对膏溶角砾岩在单轴和叁轴压缩荷载作用下破坏断面的粗糙形态进行了高精度测量与数值化表达。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实现了岩石破坏断面的叁维可视化以及模型重建。然后对岩石断面的叁维几何特征参数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到了各种不同破坏条件下,断面的几何特性的变化规律。并结合分形理论,建立岩石断裂表面分形模型,探讨了不同围压以及含水率情况下,断裂表面分维数的变化规律。进一步研究了断裂表面几何形态和分形特征,与岩石力学参数之间的关系。(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期刊2011-06-01)
彭勇民,高波,张荣强,张殿伟,孙冬胜[9](2011)在《四川盆地南缘寒武系膏溶角砾岩的识别标志及勘探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四川盆地南缘寒武系地表露头上,发现了与雷波县火草坪、甘洛县黑马石膏岩密切共生的膏溶角砾岩;在寒武系实测剖面上,发现了抓抓岩剖面13层30余m、长坪剖面4层17.5m、范店剖面4层20余m以及叁汇场剖面4层35m的膏溶角砾岩。膏溶角砾岩分为紫红色含石膏角砾状泥岩和灰黄色膏溶角砾状白云岩2类,局部保存较好的纹层状与条带状构造;角砾大小一般为大于2cm×3cm;成分为泥晶白云岩,胶结物为粘土与方解石;其原岩为韵律条带状白云质石膏岩,可以与丁山1井的中下寒武统的条带状石膏类岩层(26.9m/10层)很好地对比。推测从川东南往四川盆地内部具有更好的舄湖微相厚层石膏岩,从而改变了以往该区无膏盐岩的看法。(本文来源于《石油实验地质》期刊2011年01期)
孙明磊,李文江,刘志春[10](2010)在《监控量测技术在强风化膏溶角砾岩隧道施工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石太线太行山隧道,累计穿越4 410 m长的强风化膏溶角砾岩地层,岩体极破碎,富水、呈散体状结构。该种岩体中隧道开挖后稳定时间很短,容易发生坍塌和大变形。为保证隧道的正常施工,掌握强风化膏溶角砾岩围岩动态和支护结构的工作状态,施工过程中进行了系统的监控量测,分析了初期支护围岩压力、锚杆轴力和支护结构应力的分布特征和随时间变化规律,及时反馈信息,指导施工,为隧道顺利建设提供技术支持。(本文来源于《铁道建筑》期刊2010年08期)
膏溶角砾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文献调查的基础上,结合立家长隧道实际开挖揭示的膏溶角砾岩分布状态及实验资料,分析总结该岩石的工程地质特征。同时根据前人研究成果对比实际开挖揭示的膏溶角砾岩地质特征,归纳目前研究的不足之处,为今后的发展提出研究方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膏溶角砾岩论文参考文献
[1].邓卫锋.论膏溶角砾岩客专隧道施工技术——以石太客运专线太行山隧道6#斜井为例[J].中外建筑.2015
[2].闫常赫,王延涛,孙光吉.膏溶角砾岩工程地质特征研究现状与不足分析[J].铁道标准设计.2014
[3].闫常赫,王延涛,孙光吉.膏溶角砾岩工程地质特征研究现状与不足分析[C].第二十四届铁路地质路基年会论文专辑.2014
[4].罗定伦.超前小导管预支护在膏溶角砾岩隧道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13
[5].何本国,朱永全,孙明磊,张志强,孙元国.高速铁路膏溶角砾岩深埋隧道支护荷载确定方法[J].岩土力学.2013
[6].何本国,朱永全,孙明磊,张志强.膏溶角砾岩隧道支护体系力学特性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2
[7].赵建峰.膏溶角砾岩的工程特性[C].中国铁道学会铁道工程学会工程地质与路基专业委员会第二十叁届年会论文集.2012
[8].李尤嘉.膏溶角砾岩水损伤特性和机理的细观力学试验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
[9].彭勇民,高波,张荣强,张殿伟,孙冬胜.四川盆地南缘寒武系膏溶角砾岩的识别标志及勘探意义[J].石油实验地质.2011
[10].孙明磊,李文江,刘志春.监控量测技术在强风化膏溶角砾岩隧道施工中的应用[J].铁道建筑.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