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重塑黄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黄土,入渗,强度,模型,特性,抗压强度,压力。
重塑黄土论文文献综述
胡海军,李博鹏,田堪良,巴亚东,崔玉军[1](2019)在《积水和降雨下非饱和重塑黄土水分入渗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合理预测积水和降雨情况下非饱和重塑黄土水分迁移过程,在已有模型基础上,提出了能合理考虑浸润锋处吸力作用和水分剖面形状的改进模型,并给出了该模型计算方法以及求解Richard方程数值方法所需渗透参数的可靠确定方法.研究结果表明:与已有模型相比,改进模型能更准确地预测室内一维非饱和重塑黄土土柱积水入渗试验中浸润锋迁移过程和各测点水分变化过程;采用改进浸润锋前进法获得的非饱和渗透系数函数,比采用根据室内饱和渗透试验和持水曲线间接获得的参数所得预测结果更为准确;降雨分析中,改进模型得到径流发生后的水分剖面基本接近于数值方法分析结果,特别是在试样干密度比较大的情况.(本文来源于《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11期)
高国红,霍俊杰[2](2019)在《重塑黄土无侧限抗压强度与基质吸力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叁轴仪对不同干密度和含水率下的重塑黄土进行了无侧限压缩试验,利用土壤张力计测定了土样的基质吸力,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重塑黄土无侧限抗压强度与基质吸力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重塑黄土无侧限抗压强度与基质吸力之间存在良好的正指数关系,二者均随含水率增大而减小,随干密度增大而增大。当基质吸力较小时,重塑黄土无侧限抗压强度随基质吸力增大而增加的幅度较小;当基质吸力较大时,无侧限抗压强度随基质吸力增大而急剧增大。该结果表明含水率和干密度的变化使得土体孔隙水压力和孔隙气压力发生变化,导致其基质吸力改变,同时改变了土体颗粒间摩擦力和凝聚力,进而影响了土体抗压强度。上述研究表明,在实际工程设计中应充分考虑黄土路基、地基的密实度和含水量状态。(本文来源于《人民长江》期刊2019年10期)
张林,张登飞,陈存礼,游子龙,孙佩娜[3](2019)在《竖向压力作用下重塑黄土土柱压缩湿陷及渗水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讨竖向压力对兰州非饱和重塑黄土土柱压缩湿陷特性、入渗过程及土-水特征的影响,利用一维土柱渗透仪开展了不同竖向压力作用下非饱和重塑黄土土柱的常水头渗水试验,得到其压缩湿陷曲线,浸润峰、入渗量、体积含水量时程曲线与监测截面土-水特征曲线。研究结果表明:(1)土柱压缩性与湿陷性在试验压力下与常规试验皆有差异;尺寸效应不影响试验黄土结构强度,对其湿陷起始压力影响不大;(2)土柱增湿时浸润峰的前行速率随竖向压力的增大而逐渐减小;增湿过程中土柱在力与水作用下入渗能力变化导致入渗速率曲线有交叉现象,且竖向压力越大入渗速率变化范围越小;(3)竖向压力作用改变了渗水路径,从而影响了监测点体积含水率的变化;(4)竖向压力作用对土-水特征曲线的叁个阶段均有影响,压力作用时土柱饱和度皆大于无压力作用,且随着压力增大饱和度逐步增大,当吸力趋于0时,土样未完全饱和。最后利用经典Van Genuchten模型对不同竖向压力下土-水特征曲线进行拟合,模型拟合效果较好。通过试验及分析,为兰州新区建设提供相关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水利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黄金勇,缪海波,柴少峰,陈志伟[4](2019)在《兰州地区某处浅表层重塑黄土的力学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浅表层黄土的力学性质主要受季节性降雨和干旱气候的影响,表现在黄土遇水后发生较大的沉陷及崩塌。开展浅表层黄土的力学特性研究可为防治黄土地区地质灾害提供一些参考。本文选取兰州某地区浅层黄土,进行重塑黄土的室内直剪试验与干湿循环条件下的直剪试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及渗透试验。结果表明:同一剪切速率下,含水率增加,黏聚力减小,内摩擦角变化很小;同一含水率下,剪切速率增加,黏聚力增加,内摩擦角变化也很小。重塑黄土的黏聚力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减小,内摩擦角变化不大。无侧限抗压强度随着含水率与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减小,超过4次干湿循环后其抗压强度差异不大,基本趋于稳定。重塑黄土渗透系数随着干湿循环次数增加而增大,随干密度增大而减小。(本文来源于《2019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10-11)
马宝芬,杨更社,田俊峰,潘振兴,刘慧[5](2019)在《基于核磁共振的冻融循环作用下重塑黄土强度变化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冻融循环对重塑黄土抗剪强度的影响,分宏观及微观两个方面来进行试验研究。在宏观层面上,通过对不同冻融循环次数下、不同含水率的土样的进行叁轴压缩试验,得到相应的应力-应变曲线;从微观层面上,利用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成像分析仪,测得土样在不同冻融循环次数下的T_2时间分布曲线。结果表明:未冻融状态下,含水率为13%的土样其应力应变曲线为应变软化型;随含水率逐渐增加其应力-应变曲线由应变软化型变为应变硬化型。随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含水率为13%的土样其应力-应变曲线依旧为应变软化型;但抗剪强度逐渐降低,而随含水率逐渐增加,土样应力-应变曲线由应变硬化型有逐渐向应变软化型过渡的趋势;且含水率越高曲线软化趋势越明显。(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9年24期)
孟杰,李喜安,赵兴考,刘锦阳,王锦霞[6](2019)在《基于高精度μCT扫描的重塑黄土试样均匀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重塑黄土试样实验室内的制备效果,为工程活动提供准确的指标参数。以压实与击实2种制样方法所制备的叁轴重塑黄土试样为对象,通过高精度μCT扫描试验,借助VG Studio MAX2.2图像处理软件,实现了土样微结构的叁维重建,量化分析试样结构、孔隙叁维信息以及孔隙分布情况,并通过叁轴剪切试验简要分析了孔隙均匀性和围压对极限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分层压实易造成重塑样内部结构的严重破坏,而不同工序下的分层击实试样孔隙分布极不均匀;一次压实试样较击实试样体积主频率孔径降低了40μm,且不同区域的孔隙率差值<3%。②土体内孔隙率分布差距越大,其极限强度越小。重塑样孔隙空间分布影响测得的黄土特性,故宜采用一次压实法制重备塑黄土样。(本文来源于《长江科学院院报》期刊2019年08期)
安亮,邓津,郑志华,王平[7](2019)在《固原重塑黄土动力特性共振柱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GCTS共振柱测试仪研究了干密度和固结压力对固原黄土重塑土动剪切模量和阻尼比的影响及试验数据误差的基本规律。通过设计不同工况的试验条件,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相同含水率条件下,最大动剪切模量G_(dmax)随固结压力和干密度的增大而增大。相同干密度条件下,黄土的动剪切模量比随围压的增大而增大;阻尼比随围压的增大而减小;相同围压条件下,黄土动剪切模量比随干密度的增大而增大,阻尼比随干密度的增大而减小;不同剪应变特征点的动剪切模量比和阻尼比试验数据呈现一定的离散性,且离散程度阻尼比明显高于动剪切模量比。研究成果可为该地区场地地震反应分析及工程建设提供基础资料。(本文来源于《地震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蒋明镜,张浩泽,李涛,张鹏[8](2019)在《非饱和重塑与结构性黄土等向压缩试验离散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非饱和重塑与结构性黄土在等向压缩条件下宏微观力学性质,进行了等向压缩室内试验的离散元数值分析。运用本团队提出的非饱和结构性黄土叁维胶结接触模型,根据室内真叁轴试验标定叁维接触模型参数,进行了非饱和重塑与结构性黄土的等向压缩离散元模拟,并与室内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其宏微观力学机理。结果表明:离散元模拟结果能较好的定性反映黄土的力学特征,非饱和黄土的孔隙比随平均应力先缓慢下降,后在屈服压力附近开始过渡到快速下降;胶结接触在达到某阈值平均应力时开始发生破坏;胶结开始发生大量破坏的阈值与压缩曲线上的结构屈服应力有很好的对应关系。(本文来源于《岩土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S2期)
刘建民,邱月,郭婷婷,宋文智[9](2019)在《饱和重塑黄土液化孔压增长模型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饱和重塑黄土液化过程中的孔压增长规律,通过设定的试验方案,使用动叁轴试验研究了黏粒含量、干密度、固结围压、动应力比和振动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黄土液化和砂土液化在液化过程中的孔压发展规律不同,黄土液化孔压增长具有特殊性;针对已有孔压模型对不同土性使用的局限性,对不同因素下黄土液化孔压增长进行归纳分析,得到考虑不同因素的孔压增长模型;最后对孔压增长模型的适用性和应用型进行了分析、验证。(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9年19期)
游子龙[10](2019)在《重塑黄土的增湿变形水力特性及渐近状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实际工程中,因外在因素改变而引发土体失稳的工程问题屡见不鲜,其中降雨积水入渗和排水条件改变是两种常见的工况。降雨积水入渗会引起土体湿度变化,排水条件(排水、不排水和部分排水)的不同会使土体表现出不同的力学特性,两者都可能引发工程问题。因此,对积水入渗条件下增湿变形水力特性及不同排水条件下渐近状态特性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为此,本文以重塑黄土为研究对象,采用一维瞬态土柱渗透仪进行土柱积水入渗试验,采用叁联固结仪及渗透仪分别进行常规压缩、渗透试验,以及采用GDS非饱和土叁轴仪进行不同排水(吸水)条件下的叁轴剪切试验,研究了干密度、竖向压力对非饱和重塑黄土压缩增湿变形、持水特性及渗水特性的影响,探讨了排水条件对饱和重塑黄土力学特性的影响。主要工作与研究成果如下所述:侧限条件下,对相同制样含水率、不同干密度重塑黄土试样,在不同竖向压力下进行了土柱积水入渗试验,同时对不同含水率、干密度试样进行了常规压缩试验以及对不同干密度饱和试样进行了渗透试验,分析了干密度、含水率及试验方法对压缩特性指标及增湿变形特性的影响,揭示了土柱压缩试验测定出土的压缩指数比常规压缩试验的小,但试验方法对弹性指数屈服压力的影响很小;分析了试验方法对饱和渗水系数影响,揭不干密度、竖向压力对以含水率与吸力关系、饱和度与吸力关系表示的持持水曲线和以渗水系数与饱和度及吸力关系的渗水曲线影响较大,而其对饱和度与吸力比关系、含水率比与吸力关系,相对渗水系数与饱和度及吸力关系影响很小,可近似归―;进而构建了考虑干密度、竖向压力影响的同—增湿持水修正VG模型及渗水模。用控制不同应变增量比的方式模拟不同排水条件,对不同干密度饱和重塑黄土试样在不同围压、应变增量比下进行了叁轴剪切试验,分析了干密度、围压及应变增量比对饱和重塑黄土应力成变特性、有效成力路径及渐近状态特性的影响,揭示了干密度及围压一定时,随着应变增量比的增大,应力应曲线上移,线型由强软化型转变为强硬化型,孔压曲线与之相反;两者共同导致了不同变增量比下,完全不同于常规固结排水及不排水剪切试验的有效应力路径。偏成力与净平均应力平面上渐近状态线的斜率随应变增量比的增大而减小,孔隙比与净平均应力平面上的渐近状态线。征成变增量比为正时(部分吸水),与临界状态线基本重合,在应变增量比为负时(部分吸水),随应变增量比减小而逐渐平行下移。最后得到了考虑饱和重塑黄土粘结应力的终值应力比与应变增量比关系,其可用针对砂土提出的渐近状态方程描述,试验点与公式线拟合较好。(本文来源于《西安理工大学》期刊2019-06-30)
重塑黄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叁轴仪对不同干密度和含水率下的重塑黄土进行了无侧限压缩试验,利用土壤张力计测定了土样的基质吸力,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重塑黄土无侧限抗压强度与基质吸力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重塑黄土无侧限抗压强度与基质吸力之间存在良好的正指数关系,二者均随含水率增大而减小,随干密度增大而增大。当基质吸力较小时,重塑黄土无侧限抗压强度随基质吸力增大而增加的幅度较小;当基质吸力较大时,无侧限抗压强度随基质吸力增大而急剧增大。该结果表明含水率和干密度的变化使得土体孔隙水压力和孔隙气压力发生变化,导致其基质吸力改变,同时改变了土体颗粒间摩擦力和凝聚力,进而影响了土体抗压强度。上述研究表明,在实际工程设计中应充分考虑黄土路基、地基的密实度和含水量状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重塑黄土论文参考文献
[1].胡海军,李博鹏,田堪良,巴亚东,崔玉军.积水和降雨下非饱和重塑黄土水分入渗模拟[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高国红,霍俊杰.重塑黄土无侧限抗压强度与基质吸力关系[J].人民长江.2019
[3].张林,张登飞,陈存礼,游子龙,孙佩娜.竖向压力作用下重塑黄土土柱压缩湿陷及渗水试验研究[J].水利学报.2019
[4].黄金勇,缪海波,柴少峰,陈志伟.兰州地区某处浅表层重塑黄土的力学特性研究[C].2019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5].马宝芬,杨更社,田俊峰,潘振兴,刘慧.基于核磁共振的冻融循环作用下重塑黄土强度变化规律[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9
[6].孟杰,李喜安,赵兴考,刘锦阳,王锦霞.基于高精度μCT扫描的重塑黄土试样均匀性分析[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9
[7].安亮,邓津,郑志华,王平.固原重塑黄土动力特性共振柱试验研究[J].地震工程学报.2019
[8].蒋明镜,张浩泽,李涛,张鹏.非饱和重塑与结构性黄土等向压缩试验离散元分析[J].岩土工程学报.2019
[9].刘建民,邱月,郭婷婷,宋文智.饱和重塑黄土液化孔压增长模型的试验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9
[10].游子龙.重塑黄土的增湿变形水力特性及渐近状态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