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后现代视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后现代,道家,视界,媒介,话语,形式,见证者。
后现代视界论文文献综述
刘墨文[1](2018)在《文化研究理论视界中的后现代神话》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神话题材在当下电视剧、电影及各种网络娱乐中的广泛运用,神话的复兴成为目前的热门话题之一,而复兴的神话所具有的后现代性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本文基于文化研究理论视界,简要介绍后现代及后现代神话,概述后现代神话形成的背景和主要原因,并从传播消费的视角,分析后现代神话复兴的必要性和当下神话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后现代神话的重建对人类精神重建的意义和价值。(本文来源于《开封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张守华[2](2014)在《虹影小说中的后现代视界》一文中研究指出虹影的小说运用反本质主义和多维视角的叙述方式,重构了在"大历史"中消失的底层人物、边缘人物和女性的历史,体现出历史背景的非深度性、叙述视角的非中心性和叙述话语的解构性等后现代主义特征。(本文来源于《山东女子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4期)
刁生虎[3](2012)在《前古典与后现代的视界融合——道家文化的美学意趣与中国影视的审美追求》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影视艺术虽然是西方的舶来品,但一经诞生便迅速与中国本土文化紧密结合,从而使其无论在文化品格还是精神气质上都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中国的文化传统与影视艺术有着天然的联系。中国古代就有灯影、皮影、木偶戏等艺术样式,反映(本文来源于《创作与评论》期刊2012年08期)
罗朝慧[4](2012)在《政治哲学的后现代研究视界述评与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关于政治哲学的后现代研究,可以说"有多少个后现代主义者,就可能有多少种后现代形式"。总体来说,后现代主义者一方面试图否定形而上学的同一性、总体性的认知模式,另一方面却又试图在排除形而上学总体性、基础性原则的条件下挽救非理性、偶然性以及他者和异质性,最终同样没有走出形而上学的视野,实际上仍然以单一、静止的眼光将人类自身的全部自由本性及其权利分割开来,从而造成对政治世界真理和意义的认知性分裂与扭曲。(本文来源于《天中学刊》期刊2012年04期)
郝学华,杨春忠[5](2010)在《论当下文学理论视界之中的后现代审美文化生产》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影视、手机、网络等新媒体的迅速普及与兴盛,后现代审美文化生产的崛起已然成为当下主流性的审美文化现象。在这里,所谓后现代审美文化生产指的即是在当下大众消费性文化语境之中一种以文学为基质的特定精神生产活动,而"超语言文字性话语形式"与"跨媒介性话语形式"则是后现代审(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期刊2010年00期)
郝学华,杨春忠[6](2010)在《论当下文学理论视界之中的后现代审美文化生产》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影视、手机、网络等新媒体的迅速普及与兴盛,后现代审美文化生产的崛起已然成为当下主流性的审美文化现象。在这里,所谓后现代审美文化生产指的即是在当下大众消费性文化语境之中一种以文学为基质的特定精神生产活动,而"超语言文字性话语形式"与"跨媒介性话语形式"则是后现代审美文化生产的最为基本的标志。亦正基于此,语、音、像等合流的多媒介性话语形式文本开始崛起并大有取代传统单质性语言文字性文本之主流地位的趋(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10年卷)——文学理论前沿问题研究》期刊2010-04-23)
蔡昱[7](2009)在《医学人文新视界下耶和华见证者之拒绝输血——兼论后现代的医疗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诠释了富含人性之美的医学人文新视界,即"整体观、多元观与和谐(自主)观";提出后现代的"生物、心理、社会、精神"医疗模式;立论了尊重患者的自主决策权是医事法和医学伦理学尊贵的价值核心。最后,以此视角解释了耶和华见证者不接受救命之输血的自主决策权应该得到尊重。(本文来源于《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9年01期)
王萍[8](2008)在《审美视界中的“空白”与“空缺”——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一文中研究指出西方文艺理论中的"空白"观主要建立在对叙事文体,特别是小说的研究基础上。"空白"观与亚里士多德的有机整体论密切相关,"空白"的运用是实现艺术有机整体性的一个重要手段,它体现的是现代主义的美学观念。与"空白"相似的是"空缺",其内涵却不同,二者形成了鲜明的对照。"空缺"观体现的是后现代主义的美学观念,有机整体论是"空缺"观竭力颠覆的对象。(本文来源于《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08年04期)
庄友刚[9](2007)在《在建设性后现代视界中反思和推进中国的现代化发展——“建设性后现代思维与中国的现代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的现代化工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生态危机、信仰危机和一定程度的社会危机等一系列问题,专家称之为“现代化的弊端”。如何克服现代化的弊端,屏弃对美国的现代化模式的一味摹仿,使中国走一条追求“共同福祉”的可持续的后现代化之路?这是许多中(本文来源于《马克思主义与现实》期刊2007年02期)
戴阿宝[10](2004)在《鲍德里亚:超真实的后现代视界》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集中讨论了鲍德里亚的超真实后现代视界。鲍德里亚指出,超真实作为一个后现代概念,不是对真实的背叛,而是指一种比真实更真实的超级真实状况。这一超真实状况在政治经济学中表现为再生产替代生产,在认识论中拟真替代再现,从而形成了所谓的模型先在的思维理路。由此,鲍德里亚在某种意义上瓦解了现代性所追求的真实观念,为他的后现代理论建构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外国文学》期刊2004年03期)
后现代视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虹影的小说运用反本质主义和多维视角的叙述方式,重构了在"大历史"中消失的底层人物、边缘人物和女性的历史,体现出历史背景的非深度性、叙述视角的非中心性和叙述话语的解构性等后现代主义特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后现代视界论文参考文献
[1].刘墨文.文化研究理论视界中的后现代神话[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8
[2].张守华.虹影小说中的后现代视界[J].山东女子学院学报.2014
[3].刁生虎.前古典与后现代的视界融合——道家文化的美学意趣与中国影视的审美追求[J].创作与评论.2012
[4].罗朝慧.政治哲学的后现代研究视界述评与思考[J].天中学刊.2012
[5].郝学华,杨春忠.论当下文学理论视界之中的后现代审美文化生产[J].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10
[6].郝学华,杨春忠.论当下文学理论视界之中的后现代审美文化生产[C].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10年卷)——文学理论前沿问题研究.2010
[7].蔡昱.医学人文新视界下耶和华见证者之拒绝输血——兼论后现代的医疗模式[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8].王萍.审美视界中的“空白”与“空缺”——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
[9].庄友刚.在建设性后现代视界中反思和推进中国的现代化发展——“建设性后现代思维与中国的现代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7
[10].戴阿宝.鲍德里亚:超真实的后现代视界[J].外国文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