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新生儿中性粒细胞减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粒细胞,免疫,新生儿,高血压,免疫性,白细胞,抗体。
新生儿中性粒细胞减少论文文献综述
庞立彦[1](2018)在《造血生长因子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分娩的新生儿脐血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造血生长因子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分娩的新生儿脐血中中性粒细胞含量变化之间的关系,为临床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分娩的新生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在德州市妇幼保健院分娩的新生儿113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新生儿母亲的资料及新生儿脐带血检测结果数据,根据新生儿母亲是否患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将113例新生儿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53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方法,检测两组新生儿脐血血清中FLt-3配基(FL)、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进一步运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G-CSF、IL-6等造血生长因子的含量变化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分娩的新生儿脐血中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新生儿的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红细胞计数、嗜碱性粒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体内FL、G-CSF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L-6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L和G-CSF含量与中性粒细胞计数存在密切关系,应加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分娩的新生儿FL和G-CSF含量的检测,并给予及时治疗。(本文来源于《中国妇幼保健》期刊2018年05期)
杨华松[2](2006)在《由于母体针对中性粒细胞同种抗原HNA-1c(SH)的免疫球蛋白G抗体引起新生儿同种免疫中性粒细胞减少症:5例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当母体免疫球蛋白G(IgG)抗体进入胎儿循环并破坏新生儿嗜中性粒细胞时,发生新生儿同种免疫嗜中性粒细胞减少症(NAN)。抗体是否是特异性针对嗜中性粒细胞抗原HNA1c(SH)导致NAN尚不清楚,因为在已报道的4例中有3例出现其他特异性中性粒细胞抗原。(本文来源于《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期刊2006年03期)
金江,宋江娥,刘翠平,方芳,张静宵[3](2003)在《妊高征母亲分娩的新生儿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分析FL、G CSF和IL 6在妊高征相关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新生儿脐血中的含量变化 ,以探讨妊高征相关性新生儿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的危险因素。采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检测妊高征母亲分娩新生儿脐血清中FL、G CSF以及IL 6的含量。结果 ,和非中性粒细胞减少组相比 ,中性粒细胞减少组脐血清中有较高水平的FL和G CSF ,两组相比有显着性差异。以中性粒细胞减少为因变量作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妊高征相关性新生儿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有胎龄和脐血清中FL的含量。结果显示 ,妊高征相关性新生儿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中性粒细胞数与脐血FL值呈负相关 ,早产也促进了本症的发生。临床中应当加强对妊高征分娩的胎龄较小的新生儿的监护 ,严密监测其外周血象变化 ,预防感染(本文来源于《中国小儿血液》期刊2003年06期)
叶兵[4](2002)在《一例同种免疫性新生儿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中母亲HLA抗体的可能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 新生儿同种免疫中性粒细胞减少症(ANN)是由于母亲同种抗体与胎儿粒细胞上所遗传父亲的抗原发生作用而产生了人类嗜中性粒细胞抗体(HNA),该抗体在一半的ANN病例中发现,在其余的病例中特异性抗体没有确定。设计与方法 这里报告了一例由于中性粒细胞减少而导致的新生儿脐炎,使用流动血细胞计数和PCR分析ANN的病因,用淋巴细胞毒试验(LCT),抗人球-LCT和混合被动凝集试验对患儿及母亲血清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血小板进行检测。结果 母亲血清与(本文来源于《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期刊2002年01期)
张志梅[5](2001)在《中性粒细胞5b抗原由一种分子量为70~95KDa的蛋白质携带,且可能与新生儿同种免疫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有关》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 已有报导输血反应与中性粒细胞5b抗原有关,而在新生儿同种免疫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未见报导。病例报告在一个持续中性粒细胞减少新生儿母亲的血清中检出了抗-5b,该新生儿已被几种细菌感染。用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这种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治疗有效。用新检出的5b抗血清以及另外3种5b抗血清做免疫沉淀反应试验,鉴定出一种分子量为75(本文来源于《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期刊2001年01期)
程丽森,马桢林[6](2000)在《新生儿应用齐多夫定诱发中性粒细胞减少导致严重甲沟炎一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患儿男性 ,出生体重 3 5 0 0g ,健康。其母亲HIV抗体阳性。为减少围产期的传播 ,母子先后用了齐多夫定 ,齐多夫定使用前患儿HIV和丙型肝炎抗体阳性 ,HIVRNA的PCR呈阴性 ,血细胞计数正常。出生 4周时大拇趾有严重的甲沟炎 ,皮肤刮片及(本文来源于《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期刊2000年01期)
薛向应[7](1993)在《静滴Ig后引起新生儿免疫性中性粒细胞减少》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预防和治疗新生儿各种疾病,包括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推荐应用静脉的免疫球蛋白(IVIG)。IVIG疗法的并发症少见。现报告1例新生儿用IVIG后发生免疫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病例男婴,出生体重1425克,胎龄36周。因胎儿窘迫行剖腹产。Apgar评分1分钟5分,5分钟8分,除生长发育迟缓外,查体在正常范围。生后1小时(本文来源于《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期刊1993年04期)
新生儿中性粒细胞减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背景当母体免疫球蛋白G(IgG)抗体进入胎儿循环并破坏新生儿嗜中性粒细胞时,发生新生儿同种免疫嗜中性粒细胞减少症(NAN)。抗体是否是特异性针对嗜中性粒细胞抗原HNA1c(SH)导致NAN尚不清楚,因为在已报道的4例中有3例出现其他特异性中性粒细胞抗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新生儿中性粒细胞减少论文参考文献
[1].庞立彦.造血生长因子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分娩的新生儿脐血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关系[J].中国妇幼保健.2018
[2].杨华松.由于母体针对中性粒细胞同种抗原HNA-1c(SH)的免疫球蛋白G抗体引起新生儿同种免疫中性粒细胞减少症:5例报告[J].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2006
[3].金江,宋江娥,刘翠平,方芳,张静宵.妊高征母亲分娩的新生儿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小儿血液.2003
[4].叶兵.一例同种免疫性新生儿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中母亲HLA抗体的可能作用[J].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2002
[5].张志梅.中性粒细胞5b抗原由一种分子量为70~95KDa的蛋白质携带,且可能与新生儿同种免疫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有关[J].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2001
[6].程丽森,马桢林.新生儿应用齐多夫定诱发中性粒细胞减少导致严重甲沟炎一例[J].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2000
[7].薛向应.静滴Ig后引起新生儿免疫性中性粒细胞减少[J].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