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道德选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道德,希特勒,法治,伦理,品德,藏书,路径。
道德选择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韩霞[1](2020)在《《伊翁》的伦理选择与道德理想评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欧里庇得斯的悲剧《伊翁》以不同情势下相关角色的伦理选择为核心,围绕伊翁的伦理身份展开矛盾冲突。在剧情的进展中,对天神的神圣性进行了消解:正是天神阿波罗的恣情乱性,造成了伊翁伦理身份的模糊,带来了克瑞乌萨的伦理困境及伦理选择;也正是因为天神阿波罗的授意,才使伊翁有了明确的伦理身份,矛盾冲突得以化解。该剧矛盾冲突的产生和解决皆因天神阿波罗,但意旨并非在于对天神权威的质疑,而主要是借对天神神圣性的消解,揭示伯罗奔尼撒战争后雅典社会伦理秩序的混乱。通过这些伦理问题的逐一呈现,表达了人伦关系中公正、和谐、互相关爱、趋善避恶等道德理想。(本文来源于《商丘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20年01期)
李红娟[2](2019)在《《洪堡的礼物》中希特林的伦理选择与道德成长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洪堡的礼物》标志着索尔·贝娄的创作达到了巅峰。这部作品的出版使贝娄荣获世界文坛的最高奖——诺贝尔文学奖。本文从伦理选择和道德成长两个方面剖析小说主人翁希特林在经历了成功、失败和反省后获得伦理道德成长的过程。(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9年33期)
韦强[3](2019)在《道德冲突的选择与教学机智》一文中研究指出"直面生活中的思想道德冲突"是人教版《文化生活》第十课内容。在这一内容中需要师生明确两个问题:一是思想道德冲突普遍存在,二是应对道德冲突的具体方法。针对普遍存在的道德冲突,每一位学生面临着选择什么样的道德标准应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道德冲突问题。因此,道德标准的选择成为学生自我思想道德素养提升的学习实践。(本文来源于《中学政治教学参考》期刊2019年31期)
刁颖[4](2019)在《人性选择与道德自律:来自《希特勒的私人藏书》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提摩西·赖贝克的《希特勒的私人藏书》于2019年以双色图文增修的方式再次出版,它的副标题是"那些影响他一生的图书",相比2012版的《希特勒的私人图书馆》中的副标题"那些改变了他一生的书",翻译时将"改变"替换成了"影响。两个版本中的扉页上有同样一句话:"读书能改变人,有人因之成为圣人,有人却变成魔王,这不是书的问题,而是人的问题!"~([1])这揭示了:人才是人性选择和道德(本文来源于《中国图书评论》期刊2019年11期)
吴宁[5](2019)在《新课标下培养学生道德选择前的思维能力摭探》一文中研究指出培养学生的道德选择前的思维能力是德育教师的一个重要教学目标,也是实现教书育人目标的重要途径。文章以一堂示范课为例,从无言之教、有言之教、体悟叁个方面,阐述培养学生道德选择前的思维能力的一些做法。(本文来源于《成才之路》期刊2019年31期)
王超[6](2019)在《小学生道德行为选择的路径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小学生道德行为状况是衡量小学生道德素质的重要标准。小学生依据自身对道德的认知,进而产生道德判断,最终做出道德行为选择。遵循"认知-判断-行为选择"的递进式的必要条件顺序,小学生能够做出符合逻辑认知和社会认知发展要求的道德行为。(本文来源于《科教文汇(中旬刊)》期刊2019年10期)
柴少曼[7](2019)在《简约资源妙选择 价值引领融思辨——小学道德与法治(品德)课“史地政”内容教学策略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2011年新修订的《品德与社会》课标中指出:本课程的课程性质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由此可见,中高年级学生的社会性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本课程在中高级安排历史、政治、法治等内容,最终目的是发挥其应有的道德教育价值,促进其社会性发展,让儿童通过对历史、地理、政治、法律等方面的了解,融合对现状的体悟,了解国情,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最终达成德育目标。但其内容与学生的当下生活关联度较远,知识点相对枯燥,成为老师最难啃的一块骨头。目前,许多品(本文来源于《教育》期刊2019年40期)
孙江艳,曹骞[8](2019)在《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教师队伍数量的不断增加,部分高校教师出现"四化"(职业道德虚化、育人意识退化、敬业精神弱化、利益追求腐化)等职业道德建设下滑的现实困境,直接影响了我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因此,认真思考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科学内涵,深入剖析目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现实困境,科学提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路径选择。(本文来源于《知识经济》期刊2019年22期)
沈羡学[9](2019)在《道德与法治课程培育中学生民族文化认同感的路径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对学生民族文化认同感的培育必须以生成文化自信为价值取向,使之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驱力。基于培育中学生民族文化认同感的形式与本质的理论阐述,文章提出道德与法治课程培育学生民族文化认同感的叁个实践路径:让学生感知到民族文化的历史性;让学生体会到民族文化的独特性;让学生意识到民族文化的传承性。(本文来源于《中学教学参考》期刊2019年22期)
李新村[10](2019)在《“互联网+”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新取向及路径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互联网+"是一种先进的生产力,它的产生和发展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增加了课堂生命力和动力。利用"互联网+"模式来进行课堂教学,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参与到课堂探究中,通过主动思考的方式来提高课堂效率。本文主要探究了"互联网+"教学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新取向及路径选择,促进学生找到新的课堂平衡点,更好地发挥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德育的作用。(本文来源于《考试周刊》期刊2019年58期)
道德选择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洪堡的礼物》标志着索尔·贝娄的创作达到了巅峰。这部作品的出版使贝娄荣获世界文坛的最高奖——诺贝尔文学奖。本文从伦理选择和道德成长两个方面剖析小说主人翁希特林在经历了成功、失败和反省后获得伦理道德成长的过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道德选择论文参考文献
[1].韩霞.《伊翁》的伦理选择与道德理想评析[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20
[2].李红娟.《洪堡的礼物》中希特林的伦理选择与道德成长研究[J].青年文学家.2019
[3].韦强.道德冲突的选择与教学机智[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9
[4].刁颖.人性选择与道德自律:来自《希特勒的私人藏书》的启示[J].中国图书评论.2019
[5].吴宁.新课标下培养学生道德选择前的思维能力摭探[J].成才之路.2019
[6].王超.小学生道德行为选择的路径探析[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9
[7].柴少曼.简约资源妙选择价值引领融思辨——小学道德与法治(品德)课“史地政”内容教学策略解读[J].教育.2019
[8].孙江艳,曹骞.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J].知识经济.2019
[9].沈羡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培育中学生民族文化认同感的路径选择[J].中学教学参考.2019
[10].李新村.“互联网+”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新取向及路径选择[J].考试周刊.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