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抗体分泌细胞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细胞,鼻腔,免疫,抗体,呼吸道,疫苗,支原体。
抗体分泌细胞论文文献综述
孙斌,孙世惠,周育森,陈德喜,王延军[1](2018)在《CD80抗体恢复耗竭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探索将CD80、CD86抗体作为激动剂,刺激耗竭性T细胞,使其恢复细胞因子分泌功能。方法 :将GPC3-6肽疫苗免疫接种HLA-A11DR1转基因小鼠,分别在小鼠初次免疫接种后7周(7w p.i.)和14周(14 w p.i.)分离脾脏,并将GPC3肽,或者GPC3肽与CD80/CD86抗体,与鼠脾细胞共同孵育,Elispot检测分析释放细胞因子。结果 :在7w p.i.时在GPC3-6肽刺激下,鼠脾细胞产生的IFN-γ阳性免疫斑点数为38.17±5.18,显着高于未免疫组1.11±0.25,P <0.0001;而同一批免疫的转基因小鼠,在14 w p.i.时接受同样的刺激,脾细胞产生的免疫斑点仅为2.33±1.53,显着低于7w p.i.时刺激产生的斑点数,P <0.0001;在14 w p.i.时将GPC3-6肽疫苗联合20μg/ml或40μg/ml CD80抗体,与鼠脾细胞共孵育,刺激产生的IFN-γ阳性免疫斑点数分别为80.61±48.91和207.67±60.41,二者均显着高于肽疫苗单独刺激组2.33±1.53,P <0.0001;而且共刺激产生的IFN-γ阳性免疫斑点数CD80抗体浓度成正相关,斑点数随抗体浓度的的升高而增加,相关系数r=0.7605,P <0.0001。预次相对应的是,肽疫苗联合20μg/mlCD86抗体,刺激脾细胞产生的免疫斑点数为与GPC3-6肽单独刺激组无显着性差异,P> 0.05。结论 :在我们的研究中,GPC3多肽疫苗免疫接种的晚期,T细胞出现功能性耗竭,CD80抗体能够刺激耗竭性T细胞恢复产生细胞因子IFN-γ,且刺激强度呈剂量依赖性。(本文来源于《第十叁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摘要汇编》期刊2018-11-07)
徐园芳[2](2018)在《新生与成年牦牛咽扁桃体的形态结构及IgA和IgG抗体分泌细胞的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咽扁桃体(pharyngeal tonsil,PhaT)属于粘膜相关淋巴组织,在呼吸道的粘膜免疫中起重要作用,IgA(immunoglobulin A)和IgG(immunoglobulin G)分别由IgA与IgG抗体分泌细胞(antibody secreting cells,ASCs)分泌产生,具有广泛的免疫学功能。为了研究牦牛咽扁桃体发育与成熟过程中形态结构的变化,以及IgA与IgG ASCs在其内部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本研究采用解剖学和组织学方法对新生与成年牦牛咽扁桃体的形态结构进行观察比较;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IgA和IgG ASCs在新生与成年牦牛咽扁桃体内的分布情况。组织学结果显示,牦牛咽扁桃体上皮由非网状上皮和网状上皮构成,实质由淋巴小结和弥散淋巴组织组成,弥散淋巴组织中分布有许多高内皮静脉和淋巴管。新生牦牛咽扁桃体内仅观察到少数的初级淋巴小结,而成年牦牛咽扁桃内以次级淋巴小结为主,且成年组淋巴小结数量远高于新生组(P<0.01)。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两个年龄段IgA和IgG ASCs主要聚集在上皮区域(非网状上皮下区域和网状上皮区域),稀疏地分布在淋巴小结、小结间区或弥散淋巴组织中,部分零星分布于腺体间,且均在非网状上皮下区域分布最高;单位视野内,两个年龄段IgG ASCs的平均数目均高于IgA ASCs。结果表明,牦牛咽扁桃体在新生阶段已形成初级淋巴小结;IgA和IgG ASCs可能是通过上皮到达粘膜外表面发挥免疫保护作用;两年龄段IgG ASCs在数量上均占优势,说明IgG可能在牦牛咽扁桃体的免疫防御作用中处于主导地位。本研究为牛呼吸道粘膜免疫及相关疫病的发病机理提供了形态学和免疫学资料。(本文来源于《甘肃农业大学》期刊2018-06-01)
任正祥,Akhtar,M[3](2018)在《霍乱流行国家中不同年龄组人群接受口服霍乱疫苗后抗体分泌细胞与粪便IgA应答的动力学》一文中研究指出儿童和婴幼儿接种口服肠道疾病疫苗后,免疫应答情况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年龄、接种疫苗前曾接触(感染)过相关微生物、母乳喂养等。本项研究旨在通过不同临床样本,确定最佳时间点,评估口服肠道疫苗的免疫应答状况。应答状况的确定,是通过检测接种后不同天数的抗体分泌细胞(ASC)应答和(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期刊2018年01期)
杨晶晶,杨倩[4](2016)在《几种黏膜佐剂口服免疫对鸡空肠、回肠抗体分泌细胞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拟研究左旋咪唑、聚乙烯亚胺和聚肌胞分别配合灭活H5N1禽流感病毒口服免疫雏鸡,空肠、回肠中IgA和IgG抗体分泌细胞数量和分布的变化。应用左旋咪唑、聚乙烯亚胺和聚肌胞分别配合灭活H5N1禽流感病毒经口免疫雏鸡后,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显示空肠、回肠IgA和IgG分泌细胞。聚乙烯亚胺配合灭活禽流感病毒口服免疫后,空肠、回肠IgA和IgG分泌细胞的数量均显着(P<0.05)高于单独口服灭活禽流感病毒免疫后的数量;左旋咪唑和聚肌胞分别配合灭活禽流感病毒口服免疫后,空肠、回肠IgA分泌细胞数量显着(P<0.05)增加,IgG分泌细胞数量无明显变化。研究表明,左旋咪唑、聚肌胞和聚乙烯亚胺分别配合灭活禽流感病毒口服免疫雏鸡,均能提高肠道局部体液免疫水平,聚乙烯亚胺的效果最好,价格更便宜。(本文来源于《畜牧兽医学报》期刊2016年06期)
林晨韬,黄春兰,李艳虹,李盼,宋铁英[5](2013)在《嗜水气单胞菌外膜蛋白ISCOM疫苗免疫欧洲鳗鲡后抗体分泌细胞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制备嗜水气单胞菌MOMP-ISCOMs疫苗,使用该疫苗口服和注射免疫欧洲鳗鲡,分别于口服或注射免疫后第14、28d分离欧洲鳗鲡的皮肤和肾脏细胞,使用ELISPOT技术分析其中抗体分泌细胞ASC的数量变化。结果显示:2种免疫方式均能不同程度增加皮肤和肾脏中免疫细胞的数量;其中口服免疫组非特异性免疫细胞数量增加速度较快,注射免疫组特异性免疫细胞数量增加更多。(本文来源于《福建农业学报》期刊2013年09期)
毛怡心[6](2013)在《EV71人源化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分泌细胞筛选方法的建立及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广泛应用在传染病预防控制、癌症治疗等领域中。为得到人源化单克隆抗体,本研究探索了特异性抗体分泌B细胞永生化的方法及条件;建立了基于抗原标记的纳米磁珠分选特异性B细胞的方法,为筛选HIV-1/P24以及EV71/VP1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奠定了基础。本研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为筛选HIV-1/P24单克隆抗体,大量制备了P24抗原;为筛选EV71/VP1单克隆抗体,构建了原核表达质粒pTWIN1-VP1,并进行了初步表达鉴定工作。2)对收集到的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 HFMD)病人的全血进行淋巴细胞分离,得到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y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间接免疫荧光技术(Immunofluorescence Technique)等方法对EV71/VP1阳性样本进行抗体检测。3)摸索体外活化培养条件,促使细胞分泌抗体。对HFMD病人淋巴细胞进行复苏后通过添加EBV、CPG以及CyA等刺激细胞,使其体外永生化并分泌抗体。利用CD19磁珠对细胞进行分选,对分选所得的B细胞进行倍比稀释后利用ELISA方法进行抗体效价检测。4)通过比较使用不同介质对B细胞分选的效率,建立了特异性B细胞分选方法。利用树脂柱偶联抗原方法以及纳米磁珠偶联抗原方法进行细胞分选,直接筛选出能够分泌特异性抗体的B细胞,筛选得到的特异性B细胞进行倍比稀释后,直接应用PCR扩增出抗体的重、轻链,转染293T细胞后分泌抗体,得到人源化单克隆抗体。(本文来源于《北京工业大学》期刊2013-06-29)
殷丽天,申金雁,孟晓丽,王海龙,刘红丽[7](2013)在《重组弓形虫热休克蛋白70不同途径免疫小鼠诱导的小肠黏膜IgA抗体分泌细胞及sIgA抗体的动态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重组弓形虫热休克蛋白70(rTgHSP70)鼻内或皮下免疫小鼠诱导的小肠黏膜IgA抗体分泌细胞(IgA antibody-secreting cells,IgA-ASCs)与小肠冲洗液sIgA抗体的动态变化及二者的相关性,探讨其上调小肠黏膜免疫应答的作用机制。方法 BALB/c小鼠90只,随机均分3组:鼻内组(20μg rTgHSP70/只,滴鼻,免疫2次,间隔2周)、皮下组(80μg rTgHSP70/只,背部皮下注射,免疫2次,间隔2周)、对照组(不免疫)。分别于末次免疫后第1、2、3、4、5、6周,每组取小鼠5只,脱颈椎处死,免疫组化法检测十二指肠、空肠及回肠黏膜IgA-ASCs数量,ELISA法检测小肠冲洗液sIgA水平。结果 IgA-ASCs分布于小肠黏膜的固有层中,且鼻内组小肠黏膜IgA-ASCs数量明显高于皮下组和对照组(P<0.001),鼻内组小肠冲洗液sIgA水平在免后1~4周均处于上升阶段,第4周达到高峰,显着高于皮下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鼻内组和皮下组小肠冲洗液sIgA水平与十二指肠、空肠、回肠黏膜固有层IgA-ASCs的数量呈正相关(P<0.05)。结论 rTgHSP70经鼻内或皮下免疫小鼠均可诱导小肠黏膜固有层IgA-ASCs和小肠冲洗液sIgA水平的持续高表达,且二者呈正相关,鼻内免疫上调小肠黏膜免疫的作用优于皮下免疫。(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期刊2013年02期)
李云锋,王建美,李鹏成,杨倩[8](2013)在《猪肺炎支原体弱毒株与佐剂配合鼻腔免疫对仔猪呼吸道抗体分泌细胞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猪肺炎支原体弱毒株配合佐剂CpG鼻腔免疫仔猪,检测呼吸道(鼻黏膜、气管和肺)IgA和IgG分泌细胞的分布与面积变化。30头仔猪随机均分为5组,7日龄首免,鼻腔免疫组10日龄二免,首免后42 d宰杀,取鼻黏膜、气管和肺,利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IgA和IgG分泌细胞。结果表明:应用猪肺炎支原体弱毒株配合CpG鼻腔免疫后6周,鼻黏膜IgA和IgG分泌细胞的面积均极显着增加(P<0.01),气管IgA分泌细胞的面积也显着增加(P<0.01)。而单独应用猪肺炎支原体弱毒株鼻腔免疫或肌肉注射虽然也能显着增加鼻黏膜和气管IgA、IgG分泌细胞的面积(P<0.01),但仍显着低于配合佐剂鼻腔免疫的效果。在肺中并未检测到IgA和IgG分泌细胞。结果提示,猪肺炎支原体弱毒株配合CpG鼻腔免疫能够增强局部呼吸道体液免疫应答水平。(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3年01期)
李云锋,庾庆华,杨倩[9](2012)在《猪肺炎支原体弱毒株与佐剂配合鼻腔免疫对仔猪呼吸道抗体分泌细胞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研究旨在应用猪肺炎支原体弱毒株配合佐剂CpG鼻腔免疫仔猪,检测呼吸道(鼻黏膜、气管和肺)IgA和IgG分泌细胞的分布与面积变化。(方法)30头仔猪随机分为5组,7日龄首免,鼻腔免疫组10日龄二免,首免后42 d宰杀,取鼻黏膜、气管和肺,利用免疫组化技术显示IgA和IgG分泌细胞。(结果)结果表明,应用猪肺炎支原体弱毒株配合CpG鼻腔免疫后6周,鼻黏膜IgA和IgG分泌细胞的面积均极显着增加(P<0.01),气管IgA分泌细胞的面积也显着增加(P<0.01)。而单独应用猪肺炎支原体弱毒株鼻腔免疫或肌肉注射虽然也能显着增加鼻黏膜和气管IgA、IgG分泌细胞的面积(P<0.01),但仍显着低于配合佐剂鼻腔免疫的效果。在肺中并未检测到IgA和IgG分泌细胞。(结论)结果提示,猪肺炎支原体弱毒株配合CpG鼻腔免疫能够增强局部呼吸道体液免疫应答水平,从而为鼻腔免疫能够有效预防猪肺炎支原体的感染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解剖学及组织胚胎学分会第十七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期刊2012-07-10)
康海泓,申育萌,王红丽,杨倩[10](2012)在《牛磺脱氧胆酸钠和CpGDNA对灭活H9N2禽流感病毒鼻腔免疫鸭的呼吸道抗体分泌细胞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牛磺脱氧胆酸钠和CpG DNA配合鸭源禽流感H9N2灭活病毒滴鼻免疫雏鸭,通过检测鸭呼吸道各组织中IgA和IgG抗体分泌细胞面积的变化对免疫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发现:应用牛磺脱氧胆酸钠和CpG DNA配合H9N2灭活病毒鼻腔免疫后3、5和7周,鼻腔、气管和气管叉组织中的IgA和IgG分泌细胞面积显着或极显着(P<0.05或P<0.01)高于单独H9N2灭活病毒免疫后的水平;应用CpG DNA配合H9N2灭活病毒鼻腔免疫后鼻腔和气管组织中IgA和IgG分泌细胞的面积有部分提高(P<0.05);而单独运用H9N2灭活病毒鼻腔免疫后IgA和IgG分泌细胞面积同对照组相比没有显着差异。结果表明:在牛磺脱氧胆酸钠和CpG DNA的配合下,禽流感H9N2灭活病毒鼻腔免疫能够提高雏鸭呼吸道组织中IgA分泌细胞和IgG分泌细胞的面积,有效地增强呼吸道局部的免疫应答水平。(本文来源于《畜牧兽医学报》期刊2012年05期)
抗体分泌细胞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咽扁桃体(pharyngeal tonsil,PhaT)属于粘膜相关淋巴组织,在呼吸道的粘膜免疫中起重要作用,IgA(immunoglobulin A)和IgG(immunoglobulin G)分别由IgA与IgG抗体分泌细胞(antibody secreting cells,ASCs)分泌产生,具有广泛的免疫学功能。为了研究牦牛咽扁桃体发育与成熟过程中形态结构的变化,以及IgA与IgG ASCs在其内部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本研究采用解剖学和组织学方法对新生与成年牦牛咽扁桃体的形态结构进行观察比较;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IgA和IgG ASCs在新生与成年牦牛咽扁桃体内的分布情况。组织学结果显示,牦牛咽扁桃体上皮由非网状上皮和网状上皮构成,实质由淋巴小结和弥散淋巴组织组成,弥散淋巴组织中分布有许多高内皮静脉和淋巴管。新生牦牛咽扁桃体内仅观察到少数的初级淋巴小结,而成年牦牛咽扁桃内以次级淋巴小结为主,且成年组淋巴小结数量远高于新生组(P<0.01)。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两个年龄段IgA和IgG ASCs主要聚集在上皮区域(非网状上皮下区域和网状上皮区域),稀疏地分布在淋巴小结、小结间区或弥散淋巴组织中,部分零星分布于腺体间,且均在非网状上皮下区域分布最高;单位视野内,两个年龄段IgG ASCs的平均数目均高于IgA ASCs。结果表明,牦牛咽扁桃体在新生阶段已形成初级淋巴小结;IgA和IgG ASCs可能是通过上皮到达粘膜外表面发挥免疫保护作用;两年龄段IgG ASCs在数量上均占优势,说明IgG可能在牦牛咽扁桃体的免疫防御作用中处于主导地位。本研究为牛呼吸道粘膜免疫及相关疫病的发病机理提供了形态学和免疫学资料。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抗体分泌细胞论文参考文献
[1].孙斌,孙世惠,周育森,陈德喜,王延军.CD80抗体恢复耗竭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C].第十叁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摘要汇编.2018
[2].徐园芳.新生与成年牦牛咽扁桃体的形态结构及IgA和IgG抗体分泌细胞的分布[D].甘肃农业大学.2018
[3].任正祥,Akhtar,M.霍乱流行国家中不同年龄组人群接受口服霍乱疫苗后抗体分泌细胞与粪便IgA应答的动力学[J].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2018
[4].杨晶晶,杨倩.几种黏膜佐剂口服免疫对鸡空肠、回肠抗体分泌细胞的影响[J].畜牧兽医学报.2016
[5].林晨韬,黄春兰,李艳虹,李盼,宋铁英.嗜水气单胞菌外膜蛋白ISCOM疫苗免疫欧洲鳗鲡后抗体分泌细胞变化[J].福建农业学报.2013
[6].毛怡心.EV71人源化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分泌细胞筛选方法的建立及优化[D].北京工业大学.2013
[7].殷丽天,申金雁,孟晓丽,王海龙,刘红丽.重组弓形虫热休克蛋白70不同途径免疫小鼠诱导的小肠黏膜IgA抗体分泌细胞及sIgA抗体的动态变化[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3
[8].李云锋,王建美,李鹏成,杨倩.猪肺炎支原体弱毒株与佐剂配合鼻腔免疫对仔猪呼吸道抗体分泌细胞的影响[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13
[9].李云锋,庾庆华,杨倩.猪肺炎支原体弱毒株与佐剂配合鼻腔免疫对仔猪呼吸道抗体分泌细胞的影响[C].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解剖学及组织胚胎学分会第十七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2012
[10].康海泓,申育萌,王红丽,杨倩.牛磺脱氧胆酸钠和CpGDNA对灭活H9N2禽流感病毒鼻腔免疫鸭的呼吸道抗体分泌细胞的影响[J].畜牧兽医学报.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