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水力压裂裂缝起裂和扩展机制研究是指导优化压裂设计,提高储层改造效果的基础。诱导应力场和原始地应力场共同作用,影响裂缝的持续起裂和延伸。根据裂缝诱导规律,研究了整个平面上的应力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距诱导源裂缝距离一定时,受到诱导后地应力差最小的地方,是在纵向上距离井筒有一定距离的地方;最佳破裂点所在平面距离诱导源裂缝的距离介于H/4~H/2;净压力增加后,产生新裂缝的条件更佳;与缝口相比,在裂缝延伸方向上的各点,应力干扰效果较差;受到诱导影响的邻缝闭合应力增加,导致井口施工压力增加;被诱导裂缝反过来对诱导裂缝的延伸产生了相同的诱导影响。为了达到体积压裂的效果,应采取提高净压力、优化簇间距、优化簇数、投入小颗粒暂堵剂等工艺措施。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罗天雨,刘元爽
关键词: 应力诱导,最佳簇间距离,应力干扰效果,体积压裂工艺
来源: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2019年06期
年度: 2019
分类: 社会科学Ⅱ辑,工程科技Ⅰ辑
专业: 石油天然气工业
单位: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石油工程学院
基金: 2017年广东石油化工学院人才引进项目(517176)
分类号: TE357.1
页码: 10-15
总页数: 6
文件大小: 664K
下载量: 65
相关论文文献
- [1].基于裂缝监测的致密储层压裂裂缝走向预测[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20(06)
- [2].通道压裂裂缝导流能力数值模拟研究[J]. 石油钻探技术 2016(06)
- [3].径向孔眼辅助压裂裂缝形态[J].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17(02)
- [4].暂堵转向压裂裂缝扩展轨迹研究[J]. 石油化工应用 2015(08)
- [5].近远井测井测试技术综合评价压裂裂缝分布[J]. 测井技术 2019(05)
- [6].页岩气藏缝网压裂裂缝间距优化研究[J]. 岩土力学 2016(11)
- [7].水平井交替压裂裂缝间距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J]. 岩性油气藏 2015(03)
- [8].压裂裂缝探测技术的应用[J]. 化工管理 2014(11)
- [9].寺河井田3号煤层人工压裂裂缝形态特征研究[J]. 煤 2020(01)
- [10].采油井重复压裂裂缝失效原因研究[J]. 化工管理 2016(19)
- [11].致密气藏水平井多段压裂裂缝级数优化研究[J]. 新疆石油天然气 2017(01)
- [12].向量叠加的压裂裂缝时差定位技术[J]. 油气井测试 2017(02)
- [13].长庆油田致密油老井体积压裂裂缝延伸机理研究[J]. 钻采工艺 2017(03)
- [14].郑庄煤层气井体积压裂裂缝扩展特征研究[J]. 能源与环保 2020(08)
- [15].石油储层压裂裂缝演化混沌特征研究[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5(06)
- [16].重复压裂裂缝转向技术在头台油田的应用[J].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5)
- [17].沁水盆地煤岩力学特征及其压裂裂缝的控制[J]. 煤炭科学技术 2011(03)
- [18].电位法井间监测技术在压裂裂缝监测中的应用[J].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11(02)
- [19].基于微元法的低渗透储层定向射孔转向压裂裂缝动态扩展模型[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20(04)
- [20].超临界二氧化碳压裂裂缝研究现状与展望[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20(17)
- [21].压裂裂缝在砂泥岩薄互层中的扩展规律[J].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7(01)
- [22].页岩储层压裂裂缝表面软化规律实验研究[J].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1)
- [23].利用FRACPRO软件进行人工压裂裂缝分析方法探讨[J].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08(02)
- [24].水力压裂井中监测方法不对称压裂裂缝分析[J]. 石油物探 2019(04)
- [25].压裂裂缝高度的测井评价方法[J]. 钻采工艺 2009(01)
- [26].煤层气井近井压裂裂缝充填特征与堵塞机制[J].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6)
- [27].页岩储层水平井分段压裂裂缝间距设计方法及影响因素分析[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4(15)
- [28].致密油水平井分段压裂裂缝延伸规律数值模拟[J].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19(06)
- [29].含裂缝混合岩性致密油储层压裂裂缝起裂与扩展实验研究[J]. 石油科学通报 2016(03)
- [30].通道压裂裂缝铺砂影响因素实验评价[J]. 断块油气田 20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