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话模型论文_董明

导读:本文包含了会话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模型,认知,权数,反语,理论,心理,批判性。

会话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董明[1](2019)在《微观语境下的英语课堂教师提问:基于SETT模型的会话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从教学实践出发,通过会话分析,运用"SETT教师话语评价模型",定性分析了英语课堂教师提问与课堂互动的交际过程和言语特征。研究发现,"任务式"的课堂互动根植于课堂的微观语境,它时时变化且不断发展,需要由师生双方在交际中共同构建话语意义;每个"语部"下发生的互动均由一个主导性问题开启,在即时交际中发展,并依托后续追问控制和推动,其中既有学习背景下的知识意义,也符合该语部的话轮特征;问题设计涵盖语言技能、专业知识、交际能力、思维拓展等不同层面,提问过程展现等待回应、话语修补、反馈评价等不同交际策略。(本文来源于《外国语文》期刊2019年04期)

岳新玉,刘悦,余志华[2](2019)在《基于会话信息的多粒度循环神经网络推荐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多粒度循环网络推荐模型,通过引入更粗粒度的商品信息来提升模型的泛化能力;同时在模型中还引入注意力机制,利用这一粗粒度信息去监督整个点击序列的学习,通过捕捉用户的注意力信息来更加精准地刻画序列的表达。通过以上两种方法可以更好地提升模型的推荐效果,在YOOCHOOSE数据集上,Recall@20提升5.3%,MRR@20提升9.8%。(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曹婷婷[3](2018)在《视频会话业务的QoE关联QoS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近年来互联网时代的飞速发展,多媒体业务的种类越来越繁多,需求也呈指数型增长,已经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根据QoS要求分类,多媒体业务可以分为四种:会话类、交互类、背景类以及浮现式流类。其中,会话类的优先级最高,发展也尤为突出,以此为代表的有QQ视频、Skype语音、3D游戏、网络直播等等。QoE(Quality of Experience),即用户体验质量,是指用户对网络服务的一种主观评价的方式,它既包含了主观因素,又涵盖了客观因素,是一个反映了用户主观评价的一个综合变量。QoS(Quality of Service),即服务质量,是指网络利用各种技术,为网络通信提供更好、更完美的服务。传统QoS或者资源分配的观念可能主要考虑一些客观指标,而忽略了人的主观感受。为了在保障用户体验质量的前提下,让网络运营商更好的分配网络资源,本文以视频会话业务为切入点,针对无线和有线传输方式,使用ITU-T P.1201.1 QoE模型,对会话视频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MOS(Mean Opinion Score)值与QoS参数之间的关系,对各个MOS分段区间给出QoS参数的建议指标,使网络资源得到合理高效的分配。本文主要的研究工作有下面几点:第一,使用ITU-T P.1201.1标准的QoE模型,对会话视频数据统计分析,建立MOS值与主要QoS参数的联合分布关系。在该模型下,主要研究有线和无线的视频会话业务中,MOS值与一些主要QoS参数(丢包率、带宽等等)之间的关系,通过绘制二维以及叁维图得出在各个区间段参数联合分布,找出在满足用户体验质量的条件下不同MOS区间的QoS参数参考值。第二,在各个MOS区间,绘制并分析QoS参数的PDF(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Function)及CDF(Cumulative Distribution Function)图形,分析不同QoS参数的分布情况,并对PDF函数进行公式拟合。即根据参数计算出MOS值之后,对其进行分段,将网络层QoS参数(丢包率、传输速率)在每个区间内的概率密度函数和累积分布函数进行绘图,并对概率密度函数拟合对应的公式。从对应的图形和公式中可以看出在各个区域内的取值分布情况,作为QoS参数建议指标的一个参考。同时,在各个分段MOS值区间内总结出时延抖动的分布取值情况。第叁,针对传统QoS、资源分配方面大量的研究工作仍然集中于提升系统的吞吐量或者寻找效益最优解来分配网络资源,但缺乏考虑用户的主观感受。本文从另外一个角度出发,将用户的主观感受运用到资源分配方面,在满足用户体验质量的条件下,在上述研究基础上,对各个MOS分段区间给出QoS参数的建议指标。也就是在前两步工作的前提下,通过图形和拟合公式,在满足用户体验质量的条件下,给出各个参数在不同要求下的取值或者取值范围。使得网络运营商能够更加合理科学的分配网络资源,可以避免将网络资源分配给用户体验质量已得到满足的用户从而导致的资源浪费。第四,一般来说,资源优化方面的传统理论都是依据凸化理论,传统的QoS流量在网络效用最大化(NUM)问题中,只能找到非凹性效用函数的次优解决方案,加上QoE模型本身比较复杂,从各个参数到QoE的映射本身就是多到一的映射,求得QoE到QoS的关系(即QoE模型各个参数的反函数)较为复杂,而且其反函数也不一定存在。本文针对这样一种缺陷,绕过寻找函数最优解以及求解反函数的问题,从概率统计的角度出发,基于ITU-T P.1201.1QoE模型基础上,建立MOS值与主要QoS参数的联合分布关系;在各个MOS区间,分析QoS参数的分布情况,并对PDF函数进行公式拟合;对会话视频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不同MOS区间的QoS参数建议指标。在满足用户体验质量和网络资源合理分配的条件下,完成从QoE到QoS的映射,提出一种基于QoE的网络资源分配方法的思路。(本文来源于《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8-11-14)

张铁军,王卓[4](2017)在《心理模型理论与反语会话分析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反语作为人们日常交际中所经常见到的一种语言现象,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人们对于反语的研究有着不同的视角,本文作者认为反语现象及实际案例中的应用可以归属于一种具体的认知语言现象,所以可以从心理模型理论的角度出发进行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研究。(本文来源于《边疆经济与文化》期刊2017年03期)

蒋新生,王斌[5](2017)在《认知模型视角下的会话含义理论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格莱斯提出的会话含义理论出发,探究认知语言学下的认知模型如何在话语分析和理解的过程中起作用。通过分析在认知隐喻范畴内认知模型在本身所属认知范畴内和跨跃到另一认知范畴内的两种作用方式,构建出认知模型在理解会话含义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并用这些模式分析更为复杂的会话含义。(本文来源于《英语广场》期刊2017年02期)

陈波,张慧瑞,杜秀丽,王运明[6](2016)在《基于会话管理的软交换呼叫控制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现有软交换呼叫控制技术缺少对呼叫会话有效地控制导致服务质量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会话管理的软交换呼叫控制模型.该模型在原有软交换呼叫控制模型的基础上增加了会话管理子模型,根据会话和呼叫关系建立会话鉴权和准入方法,并通过管理呼叫腿队列中的呼叫腿来减少鉴权次数.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有效降低了呼叫阻塞率、减小了网络平均时延和负载,进而提高了网络的服务质量.(本文来源于《指挥与控制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杨英杰,邱卫[7](2017)在《基于时间衰减模型的模糊会话关联规则挖掘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现有的关联规则挖掘算法没有考虑数据流中会话的非均匀分布特性和历史数据的作用,并且忽略了连续属性处理时的尖锐边界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时间衰减模型的模糊会话关联规则挖掘算法。针对数据流中会话的非均匀分布特性,基于时间片对会话进行划分,完整地保留了时间片内会话之间的相关性信息,采用模糊集对会话的连续属性进行处理,增加了规则的兴趣度和可理解性。在考虑历史数据作用和允许误差情况的基础上,基于时间衰减模型挖掘数据流中的临界频繁项集和模糊关联规则。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提高时间效率、降低冗余率和增加规则兴趣度方面存在明显优势。(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应用研究》期刊2017年01期)

高惠敏[8](2015)在《基于心理模型理论的会话含意研究——以歇后语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会话含意在语用推理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能否正确建立心理模型决定着语用推理的成功与否。同时,会话含意也是交际过程中的一个复杂因素,为了达到不同的交际目的,不同的语篇常会有意无意采用各种策略间接的表述;其中歇后语就是具有相当难度的语料。因此,本文以认知语用学中的心理模型理论为工具,研究推理过程中歇后语的会话含意的生成和理解机制。(本文来源于《边疆经济与文化》期刊2015年07期)

张振中,孙乐,韩先培[9](2015)在《基于翻译模型的查询会话检测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查询会话检测的目的是确定用户为了满足某个特定需求而连续提交的相关查询。查询会话检测对于查询日志分析以及用户行为分析来说是非常有用的。传统的查询会话检测方法大都基于查询词的比较,无法解决词语不匹配问题(vocabulary-mismatch problem)——有些主题相关的查询之间并没有相同的词语。为了解决词语不匹配问题,我们在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翻译模型的查询会话检测方法,该方法将词与词之间的关系刻画为词与词之间的翻译概率,这样即使词与词之间没有相同的词语,我们也可以捕捉到它们之间的语义关系。同时,我们也提出了两种从查询日志中估计词翻译概率的方法,第一种方法基于查询的时间间隔,第二种方法基于查询的点击URLs。实验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中文信息学报》期刊2015年04期)

弗兰斯·范·爱默伦,谢耘[10](2015)在《从“批判性讨论”的理想模型到具体情境中的论证性会话——“语用论辩术”论证理论的逐步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本文中,弗兰斯·范·爱默伦对语用论辩术理论的发展历程加以了概述,清晰说明了该理论如何从建构理想的"批判性讨论"模型,逐步和系统地发展到对真实论证实践中基本论证模式的探究。首先,他介绍了语用论辩术之"标准"理论的基本内容,该理论是以"论辩的合理性"为旨归的。进而,他概述了一些旨在巩固和完善语用论辩术"标准"理论的经验研究。之后,他讨论了语用论辩术的"扩展"理论,该理论的特点在于增加了探讨"取效性"的修辞学维度。随后,他介绍了一些与"遵从合理性来达到取效性"相关的经验研究,这些研究都是基于在"扩展"理论中所引入的"策略性操控"概念。最后,他说明了论证性会话所发生的"制度化语境"如何被纳入到了语用论辩术理论建构当中。进而,他对当前语用论辩术关于"典型论证模式"的研究加以了讨论,这些论证模式都关联于在特定语境中实施策略性操控的制度性先决条件。(本文来源于《逻辑学研究》期刊2015年02期)

会话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提出了一种多粒度循环网络推荐模型,通过引入更粗粒度的商品信息来提升模型的泛化能力;同时在模型中还引入注意力机制,利用这一粗粒度信息去监督整个点击序列的学习,通过捕捉用户的注意力信息来更加精准地刻画序列的表达。通过以上两种方法可以更好地提升模型的推荐效果,在YOOCHOOSE数据集上,Recall@20提升5.3%,MRR@20提升9.8%。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会话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董明.微观语境下的英语课堂教师提问:基于SETT模型的会话分析[J].外国语文.2019

[2].岳新玉,刘悦,余志华.基于会话信息的多粒度循环神经网络推荐模型[J].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3].曹婷婷.视频会话业务的QoE关联QoS模型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8

[4].张铁军,王卓.心理模型理论与反语会话分析的相关性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7

[5].蒋新生,王斌.认知模型视角下的会话含义理论解读[J].英语广场.2017

[6].陈波,张慧瑞,杜秀丽,王运明.基于会话管理的软交换呼叫控制模型研究[J].指挥与控制学报.2016

[7].杨英杰,邱卫.基于时间衰减模型的模糊会话关联规则挖掘算法[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7

[8].高惠敏.基于心理模型理论的会话含意研究——以歇后语为中心[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5

[9].张振中,孙乐,韩先培.基于翻译模型的查询会话检测方法研究[J].中文信息学报.2015

[10].弗兰斯·范·爱默伦,谢耘.从“批判性讨论”的理想模型到具体情境中的论证性会话——“语用论辩术”论证理论的逐步发展[J].逻辑学研究.2015

论文知识图

分层组播描述模型WWW会话模型系统中的协作应用会话模

标签:;  ;  ;  ;  ;  ;  ;  

会话模型论文_董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