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紫黄质脱环氧化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叶黄素,环氧,番茄,拟南芥,抑制,光化学,表观。
紫黄质脱环氧化酶论文文献综述
李欣[1](2014)在《黄瓜紫黄质脱环氧化酶(CsVDE)基因及其启动子克隆和功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叶黄素循环在植物防御强光破坏中起到重要保护作用,紫黄质脱环氧化酶(VDE)是叶黄素循环中的关键酶,能够催化紫黄质(V)转化成环氧玉米黄质(A)和玉米黄质(Z)。为了深入研究VDE作用机理,本研究克隆了黄瓜紫黄质脱环氧化酶基因(CsVDE)全长1470bp及其上游启动子片段1983bp。对CsVDE基因进行时空表达,亚细胞定位,环境胁迫诱导等功能研究;同时对CsVDE基因启动子进行组织化学定位,5’缺失和光诱导分析,获得以下结果:通过RT-PCR方法克隆得到CsVDE基因,进行序列同源性及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CsVDE核酸序列具有其他物种中VDE基因共有的特征,并且CsVDE基因与拟南芥中VDE基因同源性最高。通过时空表达分析及western蛋白检测显示,CsVDE基因主要在叶片中表达,转录水平上成熟叶和老叶表达量最高,但是蛋白水平上幼叶中表达最多。GFP和胶体金亚细胞定位分析显示CsVDI在子叶、成熟叶和老叶中主要定位在叶绿体上。CsVDE基因受到干旱和冷胁迫诱导转录水平上升,在正常光下转录水平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变化,弱光下向后推迟两小时呈现同样变化趋势,强光下CsVDE基因在1小时内表达量快速上升随后逐渐下降。强光和正常光条件下,黄瓜叶片中脱环氧化比率(A+Z)/(V+A+Z)都在0.5小时内快速上升,并且强光条件下该值始终大于正常光。胶体金免疫CsVDE蛋白分析显示黄瓜叶片经强光照射后金颗粒增多。与野生型相比,转反义CsVDE基因拟南芥强光下非光化学猝灭(NPQ)被抑制,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降低,脱环氧化比率(A+Z)/(V+A+Z)也明显降低。表明转基因拟南芥中叶黄素循环功能被部分抑制,并且强光下对光合系统Ⅱ(PSⅡ)的光抑制敏感性增加。对CsVDE基因启动子进行序列分析显示其中包含大量光响应元件及其它环境响应元件。组织化学分析显示,CsVDE基因启动子主要在转基因拟南芥绿色组织器官中表达,包括子叶、真叶、茎、萼片和果皮。通过一系列CsVDE基因启动子5’缺失片段分析显示删除pCsVDE-3(-1111)到pCsVDE-4(-741)之间的启动子区域,GUS活性降低了50%,删除pCsVDE-4(-741)到pCsVDE-5(-498)之间的区域,GUS活性恢复到最高水平。删除pCsVDE-5(-498)到pCsVDE-8(-194)的启动子区域显示GUS活性逐渐下降。通过进一步细致5’缺失分析显示在删除pCsVDE-B(-789)至pCsVDE-4(-741)之间的48bp后引起GUS活性明显降低。CsVDE基因启动子驱动的GUS活性表达可被ABA, SA、PEG、甘露醇和NaCl抑制;被GA、IAA诱导略微上升。强光处理4h时,CsVDE启动子活性被诱导明显上升,相应的强光诱导正调控区域和负调控区域分别在pCsVDE-D(-533)到pCsVDE-5(-498)和pCsVDE-B (-789)到pCsVDE-4(-741)之间。CsVDE启动子对初始24小时正常光照的响应区域主要在pCsVDE-5(-498)到pCsVDE-6(-476)之间的启动子区域。(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大学》期刊2014-11-01)
张旭强,季静,王罡,钟影,刁进进[2](2014)在《枸杞紫黄质脱环氧化酶(LcVDE)基因的克隆和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克隆枸杞VDE基因的全长cDNA,通过对基因序列的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表达产物的结构特征和功能位点并验证其功能,为研究枸杞紫黄质循环的作用机理打下基础。方法:利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和RT-PCR方法克隆枸杞VDE基因全长cDNA序列,生物软件分析VDE的生物学信息。构建VDE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pET-VDE,转化大肠后用IPTG诱导VDE过量表达;并构建体外反应体系对VDE表达蛋白酶功能进行验证。结果:LcVDE基因的ORF长1 413bp,编码的蛋白由470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为53.61kDa,等电点为5.77。SDS-PAGE电泳结果表明,枸杞VDE基因在大肠杆菌中得到了过量表达。克隆基因表达蛋白进行紫黄质的脱环氧化反应,吸收光谱和HPLC的分析结果表明,表达蛋白催化了紫黄质的脱环氧化反应。结论:克隆得到的VDE基因编码的蛋白具有紫黄质脱环氧化酶的的功能与活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工程杂志》期刊2014年01期)
周小龙[3](2013)在《普通烟草紫黄质脱环氧化酶基因的克隆和功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课题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分析普通烟草VDE基因的EST(expressed sequence tag)序列,采用同源序列克隆的方法,从普通烟草中烟100中克隆VDE(按照国际惯例基因名称采用大写斜体)基因序列和编码序列;利用PCR结合测序技术确定VDE在烟草基因组中的拷贝数;使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VDE在不同器官、不同品种和不同胁迫条件下的表达模式;采用蛋白纯化技术在体外分析VDE的酶活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变化,比较不同VDE拷贝的酶活变化;利用转基因技术获得VDE过表达遗传材料,验证VDE的功能。VDE是植物类胡萝卜素合成途径的关键酶,其功能与植物色素含量、抗逆等性状密切相关,因此VDE的研究一直是植物领域的一个热点。1.以烟草品种中烟100为材料,提取叶片总RNA,进行反转录,根据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紫黄质脱氧环化酶(VDE)的氨基酸保守序列设计引物,以cDNA第一链为模板,扩增得到长约1437bp的两个cDNA片段,编码478个氨基酸。2.首先根据烟草EST数据库搜索结果设计跨内含子的保守引物,并对PCR扩增产物进行随机测序和片段分析,确定NtVDE基因在烟草基因组有2个拷贝,分别命名为NtVDEl和NtVDE2。3.进化树显示NtVDEl同林烟草NsVDE的亲缘关系较近,CDS和蛋白序列比对结果表明二者的序列相似性达到99.86%,CDS只存在2个SNP的差异,蛋白仅有1个氨基酸的不同,说明NtVDEl可能来源于林烟草;NtVDE2同绒毛烟草NtoVDE的亲缘关系较近,CDS和蛋白序列比对结果表明二者的序列相似性达到99.79%,CDS存在3个SNP的差异,蛋白也仅有1个氨基酸的不同,说明NtVDE2可能来源于绒毛烟草。NtVDE1和NtVDE2CDS的相似性降低到96.87%,蛋白序列相似性为96.86%,它们同番茄SlVDE的亲缘关系最近,说明茄科植物的VDE较为保守。4.类胡萝卜素通路基因表达模式分析和代谢物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七个类胡萝卜素通路基因在叶片中的转录水平相对其他器官较高。此外,类胡萝卜素通路基因在普通烟草品种中的转录水平明显高于祖先种烟草林烟草和绒毛烟草的转录水平。类胡萝卜素在祖先种烟草叶片中的含量要低于普通烟草品种叶片中的含量。5.已经建立烟草转基因技术体系,得到T0代转基因植株,下一步进行功能实验。6.VDE的研究结果可能为今后高光效和耐胁迫烟草品种的培育提供理论指导和基因资源。VDE功能分化的研究刚刚揭开序幕,多物种的分析和超亚细胞定位技术的发展可能进一步揭示出该基因的新功能。(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3-05-01)
郑波[4](2011)在《毛竹紫黄质脱环氧化酶基因的克隆与功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适应各种光照环境是植物生存的本能,叶黄素循环在植物适应强光环境、光破坏防御和适应低光环境、提高光能利用效率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叶黄素循环含有叁种组分,即紫黄质、花药黄质和玉米黄质。当植物吸收的光能超过其转化能力时,类囊体腔被过度酸化,低pH能够激活紫黄质脱环氧化酶,催化紫黄质生成玉米黄质的反应。玉米黄质能够将过量光能以热能的形式耗散掉,而且能够清除一些氧自由基,以减轻过量光能对植物产生的伤害。而在低光照下,玉米黄质在玉米黄质环氧化酶的作用下转化为紫黄质,减少光能的热耗散,从而提高植物的光能利用率。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是分布于我国亚热带地区的散生竹种,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本论文以毛竹实生苗为材料,在研究叶片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的基础上,开展了毛竹叶黄素循环关键酶-紫黄质脱环氧化酶的研究,以期为认识竹子叶黄素循环在不同光照环境中的作用提供分子生物学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第一,毛竹叶片叶绿素荧光动力学研究。利用叶绿素荧光技术,研究了毛竹实生苗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非光化学猝灭(NPQ)和电子传递速率(ETR)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充分暗适应后,随着光合有效辐射(PAR)逐渐增强,NPQ也随之增加,而ETR则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表明NPQ在过量光能热耗散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第二,基因克隆。将不同物种的紫黄质脱环氧化酶(VDE)同源蛋白序列进行比对,设计简并引物,扩增得到毛竹VDE基因的部分cDNA序列,再通过RACE方法,获得5′和3′端序列,经拼接获得了基因全长cDNA(1723 bp),编码区为1356 bp,共编码451个氨基酸(其中N端的103个氨基酸为转运肽),该基因命名为PeVDE。根据PeVDE的编码区序列设计引物,以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扩增,经测序结果表明毛竹PeVDE基因编码区基因组序列含有4个内含子和5个外显子。第叁,基因的原核表达。将编码PeVDE成熟蛋白的基因序列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ET-32b中,得到含有目的基因的重组表达载体。将该表达载体转入大肠杆菌表达菌株(Rosetta-gamin B (DE3))感受态细胞,进行原核诱导表达。通过优化诱导条件,在30℃条件下,0.4 mmol·L-1 IPTG诱导4 h,获得了表达丰度较高的可溶蛋白。第四,酶活性测定。通过超声破碎细菌,提取PeVDE重组总蛋白,以紫黄质为反应底物,在25℃、pH 5.1条件下暗处反应15 min,应用HPLC法检测反应产物。结果显示,反应产物中除了有紫黄质外,还有花药黄质和玉米黄质组分,由此证明重组蛋白具有生物学活性,能够将紫黄质依次转化为花药黄质和玉米黄质。第五,Western blotting分析。用原核表达所得的重组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多克隆抗体。分别提取毛竹实生苗的根、茎、叶鞘和叶片组织的总蛋白,并通过SDS-PAGE进行分离,以PeVDE的多克隆抗体为探针进行检测。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在茎、叶鞘和叶片中都能检测到PeVDE,其中以叶片中含量最高,其分子量约为50 kDa,而在根中没有检测到。(本文来源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期刊2011-05-01)
高珊[5](2009)在《番茄紫黄质脱环氧化酶基因的体外表达及功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光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唯一能源,是植物生命活动的基础。然而,当植物吸收的光能超过其电子传递所需时,过剩光能便会造成光合效率和光合功能的降低,严重时还会发生光氧化破坏。植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多种光保护机制,其中叶黄素循环被认为在植物防御光破坏中起着重要作用。所谓的叶黄素循环是指植物吸收的光能过剩时,双环氧的紫黄质(V)在紫黄质脱环氧化酶(VDE)的催化下,经过中间物单环氧的花药黄质(A)转化为无环氧的玉米黄质(Z);在暗处,则在玉米黄质环氧化酶(ZE)的作用下朝相反方向进行,将Z经A重新环氧化为V,形成一个循环。其中紫黄质脱环氧化酶(VDE)和玉米黄质环氧化酶(ZE)是该循环的关键酶。本研究以番茄(中蔬四号)为材料,利用RT-PCR的方法克隆了番茄紫黄质脱环氧化酶基因(LeVDE),并对该基因进行体外表达和功能分析。主要结果如下:1.根据已知序列设计特异引物,通过RT-PCR的方法从番茄叶片中克隆了番茄紫黄质脱环氧化酶基因的cDNA全序列。测序结果显示,番茄VDE的cDNA全长1670bp,ORF为1437bp,推测其编码478个氨基酸,分子量为53KD,该基因被命名为LeVDE。GenBank注册号为No. FJ648424。2.将获得的LeVDE基因成熟蛋白编码区与pET-30a(+)重组,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LeVDE,并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表达融合蛋白。通过镍离子亲和层析的方法纯化融合蛋白后免疫小鼠,制备抗体,其抗血清效价为1:500。分别对低温弱光和强光处理的番茄叶片VDE蛋白进行了Western杂交分析。结果表明,LeVDE在蛋白水平的表达始终处于稳态水平,基本不受光强和温度的影响。3.将获得的LeVDE基因与含有35S启动子的pBI121载体重组,构建了正义和反义表达载体,利用农杆菌介导的叶盘法转化烟草,用RT-PCR和Western Blot的方法对带卡那抗性的转基因烟草进一步检测,结果证明成功地获得了转正义和反义基因的烟草植株。与野生型相比,过量表达LeVDE的烟草叶片中A和Z的相对含量较高,脱环氧化保持较高水平。LeVDE表达发生沉默的烟草植株中A和Z的相对含量较低,脱环氧化受到抑制。4.在强光(1200μmol m~(-2)s~(-1))及低温弱光(4℃,100μmol m~(-2)s~(-1))胁迫下,野生型和转基因株系NPQ与叶黄素循环脱环氧化状态(A+Z)/(V+A+Z)都增加,与野生型相比,正义株系增加更多,反义株系增加较少。结果表明,在低温弱光及强光胁迫条件下,LeVDE的过量表达可以提高叶黄素循环的脱环氧化状态,提高了热耗散能力。5.通过测定叶绿素荧光参数和净光合速率,探讨了过量与抑制LeVDE的表达在强光和低温弱光胁迫下对PSⅡ的影响。与野生型相比,胁迫条件下正义株系的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净光和速率(Pn)下降程度较小,而反义株系的下降程度较大。表明LeVDE的过量表达减轻了PSⅡ对光抑制的敏感性,而抑制LeVDE的表达加剧了PSⅡ的光抑制。(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期刊2009-06-08)
韩菡[6](2009)在《低温胁迫下番茄紫黄质脱环氧化酶基因的表达和功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光作为植物光合作用的唯一能源是植物生命活动的基础。然而,当植物吸收的光能超过其电子传递所需时,过剩的光能便会造成光合效率和光合功能的降低,引起光抑制,严重时还会发生光氧化破坏。植物除了在强光下会产生光抑制外,在低温弱光、高温、干旱、盐碱等逆境下由于CO2的固定受到限制,使得植物对光能的利用减少而导致光抑制。高等植物体内存在着多种防御机制以避免或减少光抑制,其中叶黄素循环被认为是逆境下保护植物光合机构免受过剩光能破坏的一种重要的机制。叶黄素循环是指植物吸收的光能过剩时,双环氧的紫黄质(V)在紫黄质脱环氧化酶(VDE)的催化下,经过中间物单环氧的花药黄质(A)转化为无环氧的玉米黄质(Z);在暗处,则在玉米黄质环氧化酶(ZE)的作用下朝相反的方向进行,将Z重新环氧化为V,形成一个循环。依赖于叶黄素循环的非光化学猝灭(NPQ)能够保护植物光合机构免受过剩激发能的破坏。有过剩光能存在时,由紫黄质(V)脱环氧化而积累的玉米黄质(Z)也被人们普遍认为对光合机构起到至关重要的保护作用。本研究从番茄叶片中分离到番茄紫黄质脱环氧化酶基因,并对该基因的表达和功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的表达并受光强、温度和昼夜节律的影响。过量表达该基因可减轻番茄植株对光抑制的敏感性,而抑制该基因表达可加重番茄植株在低温弱光胁迫下的光抑制程度。主要结果如下:1.利用同源序列设计简并引物,通过RT-PCR的方法从番茄叶片克隆到紫黄质脱环氧化酶基因的中间片段,通过5’-RACE和3’-RACE分别克隆到5’和3’片段,拼接后设计特异引物扩增到全长cDNA。命名为LeVDE(FJ648424)。该基因全长为1670bp,ORF为1437bp,编码478个氨基酸,分子量约为53 kDa。同源序列比较发现,番茄紫黄质脱环化酶基因的序列与拟南芥、烟草、菠菜、莴苣、水稻的紫黄质脱环化酶基因的序列同源性较高。结构同源性分析表明LeVDE有叁个特征结构域,block I为-端半胱氨酸富集区,有活性的VDE中N-端含有11-13个半胱氨酸,是VDE的抑制剂DTT作用的区域,低浓度DTT只能部分抑制VDE的活性,说明N-端的半胱氨酸形成不止一个二硫键。block II为脂质运载蛋白特征区,结合和转运疏水小分子的区域,为疏水底物A和Z的结合区。block III是C-端谷氨酸富集区,含有大量的负电荷,是VDE与类囊体膜结合的部位。2. Northern杂交结果表明,LeVDE基因呈非特异性表达,在叶绿素含量高的组织中表达量较高。同时,该基因在弱光和强光处理的24小时昼夜周期中都存在着相似的双峰表达模式,并部分受低温的抑制。Southern杂交结果表明,LeVDE基因在番茄基因组中是单拷贝的。3.将获得的LeVDE基因与含有35S启动子的pBI121载体重组,分别构建了正义和反义表达载体,利用农杆菌介导的叶盘法转化番茄,用PCR及Northern杂交的方法对带卡那抗性的转基因番茄植株进一步检测,结果证明成功地获得了转正义和反义基因的番茄植株。与野生型植株相比,过量表达LeVDE基因的番茄叶片中A和Z的含量增加,而V的含量减少,脱环氧化状态较野生型高。LeVDE基因表达受到抑制的番茄植株中V量积累,而A和Z含量非常低,脱环氧化状态保持较低的水平4.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pET-LeVDE,并在大肠杆菌BL21中表达融合蛋白,将强诱导带切下,溶于PBS获得抗原,免疫小白鼠,其抗血清效价为1: 500。Western杂交表明,转正义植株中LeVDE基因已在蛋白水平过量表达。另外,分别对低温弱光和强光处理的野生型番茄进行了Western杂交分析。结果表明,LeVDE在蛋白水平的表达始终处在稳定的水平,基本不受光强和温度的影响。5.在低温弱光(4℃,100μmol m~(-2) s~(-1))和强光(1200μmol m~(-2) s~(-1))胁迫条件下,野生型和转正义基因株系T1-7和T1-10株系的NPQ及叶黄素循环脱环氧化状态(A+Z)/(V+A+Z)都增加,但野生型的增加更为明显。在低温弱光及强光胁迫条件下,依赖叶黄素循环的NPQ能够耗散过剩激发能,而转基因株系比野生型耗散能力加强。强光处理过程中,野生型比转正义基因株系的Fv/Fm降低更明显,且转基因株系的Fv/Fm恢复较快,野生型的Fv/Fm恢复较慢。与在强光下类似,T1-7和T1-10株系的Fv/Fm在低温胁迫过程中降低的程度比野生型小,而恢复较慢。这表明LeVDE的过量表达减轻了PSII的光抑制程度,与转基因番茄相比,野生型的PSII反应中心受伤害较严重。强光胁迫12 h,野生型和转基因番茄的净光合速率降低非常显着,但野生型下降程度明显大于转基因株系。这表明由于LeVDE的过量表达增强了低温弱光和强光胁迫下PSII反应中心的稳定性,使光合机构所受到的伤害减轻。在低温弱光处理过程中转正义基因植株与野生型的氧化态P700都降低,且野生型降低幅度大于转正义基因植株。经过12 h的处理,T1-7,T1-10和野生型的O_2~(-|-)含量分别增加了52.3 %,59.8%和81.1 %, H2O2含量分别增加了40.1%,42.3 %和61.3 %。野生型中O2和H2O2含量增加的程度明显高于转基因株系。另外,在低温处理过程中,转正义基因植株和野生型的MDA含量都增加,但转正义基因植株的MDA含量增加的较少。6.抑制LeVDE的表达使得过剩光能胁迫下的NPQ减少。在转反义基因植株中V大量积累而Z和A的含量非常低。在强光和低温弱光胁迫后,转反义基因植株脱环氧化状态始终保持较低的水平。在强光和低温胁迫过程中野生型和转反义基因植株的NPQ都上升,且胁迫12 h后转反义基因植株的NPQ低于野生型。这表明抑制Z的生成使得依赖于叶黄素循环的能量耗散减弱。7.在强光胁迫下野生型和转反义基因植株的Fv/Fm都降低,但是转反义基因植株降低幅度大于野生型。低温弱光胁迫下野生型与转反义基因植株的Fv/Fm均下降,转反义基因植株下降更为明显,低温处理后,(-)2,(-)9和野生型植株的Fv/Fm分别下降了20.1%,17.9%,12.1%。在低温弱光处理过程中转反义基因植株与野生型的氧化态P700都降低,转反义基因株系植株P700的下降更为显着。低温处理后,(-)2,(-)9和野生型植株中O_2~(-|-)含量分别增加了79.1%,76.4%和62.7%。经低温弱光处理后,野生型和转反义基因植株中MDA含量都增加,转反义基因植株中MDA含量增加更为显着,低温胁迫12小时后野生型,(-)2和(-)9中MDA含量分别增加到138.5 %,159.1 %和161.7%。综上所述,LeVDE的表达受温度、光强和昼夜节律的影响。过量表达该基因减轻了PSII和PSI对光抑制的敏感性。抑制该基因的表达加重了强光和低温弱光胁迫下的光抑制。(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期刊2009-06-01)
陈华新,陈玮,姜闯道,高辉远,邹琦[7](2008)在《光温交叉处理对小麦紫黄质脱环氧化酶活性及其热耗散能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讨温度和光强是如何影响离体紫黄质脱环氧化酶(VDE)活性,阐明依赖叶黄素循环的热耗散与VDE活性关系,该文以小麦(Triticum aestivum)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光强(200、500、900和1200μmol·m–2·s–1)和不同温度(4、25、38和45℃)交叉处理对小麦叶片VDE活性以及依赖叶黄素循环热耗散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叶片VDE活性在30℃最高,说明30℃是小麦叶片VDE体外条件下的最适温度;不同光强处理下小麦叶片VDE活性基本一致。与室温(25℃)处理的叶片相比,低温(4℃)处理的叶片VDE活力没有明显下降,而高温(45℃)处理则导致了叶片VDE活性急剧下降。小麦叶片热耗散(NPQ)以及依赖叶黄素循环的热耗散(qE)均随着处理光强的增加不断上升,而qE/NPQ则随光强增加略微下降,在1200μmol·m–2·s–1光强条件下qE/NPQ则急剧下降。该研究揭示VDE活性与依赖叶黄素循环热耗散能力的指标qE/NPQ的变化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不完全一致。并针对此问题进行了讨论。(本文来源于《植物生态学报》期刊2008年05期)
陈玮,高辉远,王晓云,邹琦[8](2003)在《紫黄质脱环氧化酶的某些特性和研究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紫黄质脱环氧化酶是高等植物体内叶黄素循环的关键酶 ,它催化紫黄质脱环氧化生成花药黄质和玉米黄质 ,在这个过程中伴随着过剩光能的热耗散。文中主要对此酶的性质、功能、研究方法以及分子生物学等内容作了简要介绍。(本文来源于《植物生理学通讯》期刊2003年05期)
季本华,曹云英,谢焕松,朱素琴,马强[9](2003)在《低温强光下籼粳稻紫黄质脱环氧化酶活性和类囊体膜脂不饱和度的变化(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阐明籼稻(Oryza sativa L. spp. indica)、粳稻(O. sativa L. spp. japonica)对低温强光敏感性的差异,着重研究了低温强光下水稻类囊体膜脂不饱和度与叶黄素循环的变化。随着低温强光处理时间的延长,类囊体膜脂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降低,饱和脂肪酸含量增加,因而膜脂不饱和指数(IUFA)下降。同时,叶黄素循环的关键酶——紫黄质脱环氧化酶(VDE)活性降低,叶黄素循环组分中紫黄质(V)含量增加,而单环氧玉米黄质(A)和玉米黄质(Z)的含量减少,表现为(A+Z)/(A+Z+V)比值下降。Arrhenius分析证明,VDE对低温和膜脂不饱和度都敏感。相关分析表明,类囊体IUFA分别与VDE活性、(A+Z)/(A+Z+V)和D1蛋白量呈显着的正相关。与粳稻9516相比,籼稻汕优63类囊体膜的IUFA较低,低温下类囊体膜脂流动性和稳定性较差,VDE活性和(A+Z)/(A+Z+V)比值较低。(本文来源于《Acta Botanica Sinica》期刊2003年09期)
张吉军,英加,常胜合,李滨,李振声[10](2003)在《小麦紫黄质脱环氧化酶(VDE)cDNA的克隆及表达(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RT-PCR方法从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cv.Xiaoyan 54)中克隆了紫黄质脱环氧化酶(violaxanthinde-epoxidase,VDE)cDNA,预测的蛋白质序列与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水稻(Oryza sativa)有很高的同源性。Southern杂交结果表明,在小麦中可能存在3个拷贝的紫黄质脱环氧化酶基因。Northern杂交结果表明它在绿色叶片中特异表达,在黄化小麦幼苗变绿过程中其mRNA水平受光诱导,并且强光增加了其mRNA在成熟叶片中的表达。(本文来源于《Acta Botanica Sinica》期刊2003年08期)
紫黄质脱环氧化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克隆枸杞VDE基因的全长cDNA,通过对基因序列的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表达产物的结构特征和功能位点并验证其功能,为研究枸杞紫黄质循环的作用机理打下基础。方法:利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和RT-PCR方法克隆枸杞VDE基因全长cDNA序列,生物软件分析VDE的生物学信息。构建VDE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pET-VDE,转化大肠后用IPTG诱导VDE过量表达;并构建体外反应体系对VDE表达蛋白酶功能进行验证。结果:LcVDE基因的ORF长1 413bp,编码的蛋白由470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为53.61kDa,等电点为5.77。SDS-PAGE电泳结果表明,枸杞VDE基因在大肠杆菌中得到了过量表达。克隆基因表达蛋白进行紫黄质的脱环氧化反应,吸收光谱和HPLC的分析结果表明,表达蛋白催化了紫黄质的脱环氧化反应。结论:克隆得到的VDE基因编码的蛋白具有紫黄质脱环氧化酶的的功能与活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紫黄质脱环氧化酶论文参考文献
[1].李欣.黄瓜紫黄质脱环氧化酶(CsVDE)基因及其启动子克隆和功能分析[D].中国农业大学.2014
[2].张旭强,季静,王罡,钟影,刁进进.枸杞紫黄质脱环氧化酶(LcVDE)基因的克隆和分析[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14
[3].周小龙.普通烟草紫黄质脱环氧化酶基因的克隆和功能分析[D].郑州大学.2013
[4].郑波.毛竹紫黄质脱环氧化酶基因的克隆与功能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1
[5].高珊.番茄紫黄质脱环氧化酶基因的体外表达及功能分析[D].山东农业大学.2009
[6].韩菡.低温胁迫下番茄紫黄质脱环氧化酶基因的表达和功能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
[7].陈华新,陈玮,姜闯道,高辉远,邹琦.光温交叉处理对小麦紫黄质脱环氧化酶活性及其热耗散能力的影响[J].植物生态学报.2008
[8].陈玮,高辉远,王晓云,邹琦.紫黄质脱环氧化酶的某些特性和研究方法[J].植物生理学通讯.2003
[9].季本华,曹云英,谢焕松,朱素琴,马强.低温强光下籼粳稻紫黄质脱环氧化酶活性和类囊体膜脂不饱和度的变化(英文)[J].ActaBotanicaSinica.2003
[10].张吉军,英加,常胜合,李滨,李振声.小麦紫黄质脱环氧化酶(VDE)cDNA的克隆及表达(英文)[J].ActaBotanicaSinica.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