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高校图书馆员问题的几点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赵娜[1](2020)在《高校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资源中心,是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提供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高校文化建设和信息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当前,在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全过程和全方位育人的背景下,深入地挖掘高校图书馆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主动地发挥和释放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对于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具有重要的意义。高校图书馆是图书馆的重要类型之一,不仅具有文献信息收集、管理、保存、传递等图书馆的基本功能,还具有突出的教育功能和信息服务功能。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就是从这些基础性功能中延伸出来的。高校图书馆与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适应时代发展上不谋而合,具有密切的内在联系。随着历史的变迁,尽管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或形式上存在着差异,但无论是古代“书院藏书楼”还是现代高校图书馆,实际发挥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从未间断。高校图书馆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主要表现为:馆藏资源的价值引领功能;馆舍环境的文化熏陶功能;专业服务的示范激励功能;规章制度的行为规范功能;引导自学的品格塑造功能。当前,我国高校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虽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仍然存在着育人意识不强;馆藏资源满意度低;服务示范效果不明显;环境熏陶效果欠佳;功能实践不畅等问题。究其原因,在于功能认识尚未到位;馆藏资源结构不尽合理;馆员服务水平有待提高;育人合力机制尚未形成。为充分地挖掘和释放高校图书馆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首先,要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图书馆育人意识;其次,要优化馆藏结构,发挥图书馆育人优势;再次,要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图书馆服务水平;第四,要注重文化建设,优化图书馆育人环境;最后,要建立长效机制,凝聚图书馆育人合力。该论文有图23幅,表有2幅,参考文献101篇。
单轸[2](2020)在《基于新一代服务平台的高校智慧图书馆业务流程重组研究》文中提出大数据时代,云计算、物联网与人工智能技术带来了图书馆领域的深刻变革,智慧图书馆转型已成必然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新一代图书馆服务平台(LSP)应运而生。新一代图书馆服务平台解决了困扰图书馆已久的许多问题,例如:纸质资源、电子资源、数字资源的一体化管理、读者服务的一体化管理、开放融合的服务等。但智慧的平台只是建设智慧图书馆的关键一步,新平台尚有力有不逮的地方,例如:对空间管理的功能薄弱、业务流程变革的问题没有解决等。文章采用文献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统计分析法、访谈法和专家咨询法,针对新时期高校智慧图书馆的业务流程重组问题展开研究。先对国内外已有的关于图书馆重组的研究与实践做出总结与评述,引出话题。而后利用业务流程重组理论(BPR)理论来指导研究的进行,并阐述理论内涵以及选择BPR理论的原因,并指出,在大突变的背景下,BPR理论要比任何渐进式的理论更具备适应性。除此之外,文章还梳理了LSP的发展历程和功能,对智慧图书馆的理论和技术作简要归纳,以更好地展示智慧图书馆业务流程重组的支撑要素。为了对国内高校图书馆现有的业务机制有更好的了解,文章用网络调研法、文献分析法和访谈法对36所A类“双一流”高校图书馆的业务情况做了统计和调研,发现国内高校图书馆的资源建设向集成化、一体化、智能化发展,数据服务与学科服务逐渐占据主导,机器人、智慧推荐等多元化、智能化的服务形式兴起。国内高校图书馆业务管理也存在不少问题,包括以下五点:技术发展不成熟、机构之间沟通匮乏、馆员职业能力不足、智慧服务欠缺深度、缺乏统一业务标准。新时代的图书馆业务流程重组必然要针对这些弊病进行治疗。新时代的用户需要的不仅仅是知识单元,他们对知识资源的需求向纵深发展,对图书馆服务的效能、智能、赋能水平都有很高的要求,对数据服务的需求增强以及个性化需求凸显。在这样的情况下,高校图书馆的业务流程重组要遵循四个原则:用户中心原则、效益原则、简约原则和流程支配原则。文章在用户需求分析、业务现状分析和遵循原则的基础上,以LSP为依托重新设计了高校智慧图书馆的业务流程。在资源采访方面,实现了纸质资源、电子资源采购流程的一体化以及在线采访和智能采访;在数据管理方面,构架出数据流的良性循环框架;在服务方面,叙述了一种自创新的服务模式,能够在学术生态链的基础上获得无限扩展的服务;在人员再造方面,提出基于新平台、通过业务重心和业务能力的重塑来完成人员转型流程。并从联盟外部保障、机构改革持续深化、智慧空间再造、用户贡献度保障四个方面阐述流程改造过程中相应的配套措施,以确保流程的合理运转。文章对设计出的业务流程重组的模型展开实例研究,基于NLSP平台重组南京大学图书馆的采编、数据管理、服务以及馆员培训流程,并从时间、效率、成本三个角度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估,阐述新流程下图书馆的价值增值机制。本研究尚有许多不足之处,例如:缺乏对馆际业务流程的研究、缺乏实地调查和第一手研究资料等。LSP的出炉使图书馆的业务流程重新设计迫在眉睫,本研究所构建的业务流程体系是否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还有待进一步的实践检验。技术的持续开发、新流程的可用性评估以及流程重组后会出现的新问题将是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
王丽培[3](2020)在《基于词频统计的中美图书馆自律规范及其对比研究》文中指出图书馆专门立法是制度层面的建构,而图书馆自律规范则是自发维护秩序的约束。图书馆自律规范体系的构建需要两方面内容支撑:一方面是自律到位;另一方面是他律奏效。目前,我国已陆续颁布实施有关图书馆行业多项制度规定,但整个图书馆自律规范体系仍略显单薄,因而可翘首跂踵于可期待性政策法规不断出台。文章利用直观的数据统计和可视化的知识图谱对中美两国图书馆自律规范文本进行定量分析,并对其在体系、特征及内容三方面的同异性进行定性比较,以期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我国图书馆领域自律规范体系的建设水平。本论文共有五个部分。第一章绪论,阐述了文章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中美图书馆自律规范研究的现状、研究方法及创新点。第二章文本选择与分词,主要阐述中美自律规范制度文本的选择、分词标准、分词方法与步骤。第三章词频统计与知识图谱分析,按照以字或词语为单位,依次对单项条款分词间、单部政策条款文本间、同一国别文本间的同异性进行研究的分析思路,并基于直观的数据统计和可视化知识图谱,分别阐述了中美两国图书馆自律规范文本各自的特征。第四章中美图书馆自律规范文本比较分析,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内容(道德理念、图书馆权利、馆藏建设、资源利用、社会责任);体系(图书馆的“誓约”方面、图书馆员的“誓约”方面、其他配套规范方面);特征(话语视角、主题视角、操作视角)。第五章总结与展望,归纳研究效果、研究优点与存在的不足、该课题持续研究的展望。
冯展君[4](2019)在《公共图书馆儿童性教育服务现状及其优化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各类幼儿性暴力事件持续发酵,“儿童性侵”几度成为我国的社会热点,并给大众敲响了教育警钟。作为儿童大国,我国的儿童权益工作虽然受到法律法规、官方机构组织以及民间团体的支持,但发展缓慢、成效甚微,特别是儿童性教育,更处于落后阶段。如何打破谈“性”色变的困境,如何科学地普及性知识,如何提升国民的性教育水平等,成为当下迫切解决的社会问题。儿童性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进行有关性科学、性知识、性道德和性文明教育的培养,尤其帮助儿童认同自己的性别,依性别规定个体的性别角色行为和动情反应。它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工程,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共同协作,以期进一步推动其良性发展。公共图书馆是社会民众获取知识、信息、文化的主要场所之一,承担着保存遗产、收集和开发资源、传递科学情报,以及开展社会教育等社会职能。作为社会科学知识储备的中坚力量,公共图书馆开展儿童性教育,提高儿童性教育的工作水平和施行力度,受相关理论的支持和现实根据的驱动——这将对儿童性教育以及图书馆本身的发展均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基于我国儿童性教育现状,综合采用了多种研究方式,梳理了公共图书馆儿童性教育工作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了加强图书馆儿童性教育服务的重要性和对策。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五个方面:一、为了了解我国儿童性教育的发展情况,以及学术界在该领域的相关研究,通过网上调查和文献检索两种方式,验证本项研究是否具有可行性和实践意义;二、通过理论分析和现实分析,阐释了公共图书馆开展儿童性教育服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为儿童性教育的特点、政府相关政策、图书馆的公益性和教育职能,以及图书馆的优势,能有效地引导和保障公共图书馆的儿童性教育服务;三、为了掌握我国公共图书馆儿童性教育的服务现状,通过网络搜索和实地采访,进行了全国性调查和地方性调查,并基于数据分析结果,发现公共图书馆的儿童性教育工作存在专业性较低、服务较单一、合作度较弱三大问题;四、通过梳理国外公共图书馆儿童性教育的服务特色,并推介相关优秀案例,为我国公共图书馆儿童性教育服务的优化提炼可供借鉴的经验;五、综合调查结果和案例分析结果,针对现存问题,提出我国公共图书馆可从服务的专项化、服务的多元化、服务的合作度着手,通过立项与服务制度的建立、馆员的职业发展、专题馆藏的筹建、服务方式的创新、“引进来”与“走出去”模式的运用等六大对策,提升公共图书馆儿童性教育服务的质量与水平。
杨倩雯[5](2019)在《营造图书馆安静阅读氛围的行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大学图书馆是学习和阅读的重要场所,随着图书馆噪声的出现,图书馆环境建设面临着挑战。然而,就研究内容而言,目前对图书馆噪声环境的研究较少,大多局限于对噪声环境因素的分析或提出一般性的改进建议。针对图书馆噪声环境中存在的问题,目前还没有在具体的改革途径和模式上开展研究。在研究方法方面,文献研究方面站主导地位,而较少的关注于实地调查。因此,如何创新图书馆噪音管理方面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如何增强图书馆对潜在读者的吸引力、最大化图书馆的功能属性,营造出图书馆安静的阅读环境显得尤为重要,其也是影响图书馆管理是否满足时代的要求、是否满足读者对图书馆声环境的要求的重要因素。笔者在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实习期间发现一些破坏图书馆安静的阅读氛围的现象,如读者大声朗读、讨论、接打电话、嬉戏打闹等不恰当的行为。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找到一种科学的方法营造出安静的图书馆阅读环境十分必要。笔者在阅读大量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以福建师范大学(仓山校区)图书馆的声环境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调查等方法进行数据方面的收集,运用相应图表及工具,明确噪音对人的影响,设计出营造安静的高校图书馆阅读氛围的方案,并针对“营造图书馆阅读氛围”这一核心,按照“制定计划—方案实施—结果评估—结果反思”的步骤,进行了两轮行动研究。其中,第一轮行动研究主要围绕着图书馆存在的朗读现象展开的,第二轮行动研究建立在第一轮的反思阶段,总结出问题的核心是影响图书馆安静的阅读氛围的主要因素重点不是朗读声,解决噪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是找出其他噪音源,从多方面减缓噪音危害。通过行动研究进行分析,证明了以下论点:(1)通过行动研究法营造安静的阅读氛围,使得图书馆的阅读氛围明显改善,证实了行动研究法是解决图书馆噪音问题的一种科学有效的方法。(2)将行动研究方法用于构建图书馆安静的阅读氛围,有利于情报工作学术研究和理论建设。(3)行动研究让参与者从实际工作的需要发现问题,参与者可以主动解决问题,强化问题意识,提高实际工作效率。同时也发现了行动研究的问题:第一,需要进一步提高图书馆学生和馆员的参与度,增强读者主人公意识,积极参与和配合图书馆环境建设。第二,要想行动研究真正实施,其中涉及到多方面的问题,例如要考虑是否有相关政策予以支持、是否有经费给与保障、相关行业是否能提供数据支持、用户对于相关改进是否满意。
李艳[6](2018)在《图书馆组织服务导向对服务质量的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长期以来,基于用户感知和用户反馈视角的服务优化受到图书馆界普遍重视,且研究已较为成熟,而基于馆员激励视角的服务优化虽受到国内外学者的认同,但成果不多。美国研究图书馆协会(The Association of Research Libraries,ARL)关注图书馆组织氛围的测评,为图书馆基于馆员激励视角优化服务质量提供了可靠的依据。然而,学者对其研究也多是探讨馆员对图书馆这一整体氛围的感知与反馈。但一个组织往往同时存在多种氛围,管理人员很难根据其调查结果,实施针对性管理策略。因而,近年来,欧美工商管理领域着重探讨某一类组织氛围,如组织公民行为氛围、创新氛围、组织服务导向氛围等。目前工商管理领域依据组织服务导向这一特定组织氛围来改进组织管理、提高绩效的做法已被证明行之有效。本研究深受启发,拟通过研究组织服务导向这一特定组织氛围来优化与改善图书馆服务质量。基于此,研究在概述组织服务导向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高校图书馆组织特征,对图书馆组织服务导向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并识别出了图书馆组织服务导向的构成要素,构建了组织服务导向测评量表及其对服务质量的影响模型。在文献综述和半结构化访谈的基础上,利用预调研问卷,选取南京2所高校图书馆的部分馆员与用户分别对组织服务导向与服务质量量表进行检验与修正,通过信度检验与项目分析,对问卷进行了修改与删除,最终形成的组织服务导向正式测评量表包括4个因子,共19个测评题项。用户感知服务质量正式测评量表包括4个因子,共18个测评题项。利用正式调查问卷,选取南京4所不同类型高校图书馆进行模型与假设检验。主要的实证研究结论如下:(1)受调研的四所图书馆馆员对组织服务导向的感知程度整体较高,在服务匹配方面感知尤为强烈,在服务行为评估与奖励方面感知稍弱。(2)受调研的A高校图书馆各指标明显高于受调研的其他三所高校图书馆以及四所高校图书馆整体状况的平均得分。(3)组织服务导向与用户感知服务质量有显着的正相关,且组织服务导向各因子对服务质量的影响程度不同。其中,服务行为评估与奖励对服务质量影响最为显着,其次是服务匹配、领导引导,服务支持影响较弱。(4)组织服务导向各因子对服务质量各因子的影响不一。其中,服务匹配和服务行为评估与奖励都会影响有形性,但他们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服务匹配对有形性的影响程度最大。服务支持对保障性的影响程度最大。服务行为评估与奖励对响应性与关注度的预测力最高。在此基础上,本研究进一步提出高校图书馆组织服务导向策略的建设思路:树立用户导向的服务观、注重领导在行为上对馆员的引导、营造一个支持馆员服务工作的环境以及根据馆员的服务行为去评估馆员的工作。
严真[7](2014)在《2014年《河南图书馆学刊》112总目录》文中指出
苏超[8](2014)在《“文化共享工程”可持续发展研究》文中认为“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以下简称“文化共享工程”)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项文化惠民项目,旨在利用现代先进的技术手段,将中华优秀文化资源传递到全国的每个角落,重点解决偏远地区广大群众看书难、看电影难的问题,缩小城乡之间、人与人之间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存在的“信息鸿沟”。文化共享工程实施至今已跨越12年,然公众对于文化共享工程的认识却存在严重不足,此外,文化共享工程的实施过程是怎样的?效果如何?其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症结有哪些?其如何才能持续发展下去?本研究通过海量的文献材料系统分析、网上资源统计分析、访谈等方法对文化共享工程进行研究以期解决上述问题,进而实现文化共享工程广泛服务民众的目标。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研究从以下八个方面入手:(1)采用深度阅读并按照关键词、主题进行归类的方法对国内外374篇相关文献进行研究分析;(2)通过对文化共享工程241期工作简报、4000余条主要新闻材料、国家历年来关于文化建设方面的政策文件、山东省十余个市县服务点和国家中心部分工作人员访谈资料的分析,对文化共享工程实施过程进行梳理与分析;(3)采用统计、比较分析的方法,通过对国家数字文化网、31个省级分中心文化共享工程网站资源、中国国民休闲小康指数、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中国广播电视统计年鉴、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等数据资料的挖掘分析文化共享工程的实施效果;(4)以“心声·音频馆”与“上图讲座”两种资源的网上收听次数/观看次数为数据基础,分析公众对这两类资源的偏好程度;(5)在前面几项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访谈,分析文化共享工程建设影响因素;(6)对国外相似项目进行分析;(7)进行文化共享工程可持续发展战略设计;(8)构建文化共享工程评估指标体系。经过对以上内容的研究与分析,本研究主要得出如下结论:(1)我国关于文化共享工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8个方面,分别是立足国家层面与基层的整体性研究,立足省级视角、市县视角、农村视角的实践研究,针对技术、培训、绩效评估、资源建设、版权问题等的专题研究。(2)文化共享工程的建设过程依据“建设”与“应用”的比重分为初步探索、普遍发展、巩固提升三个阶段;文化共享工程相关利益群体主要由提供决策与保障群体、实施监管群体、合作参与群体、用户群体构成;文化共享工程服务基层的方式主要通过两条支路完成。(3)文化共享工程的实施效果体现在三个层面,宏观层面表现为对消弭社会信息鸿沟的贡献,中观层面表现为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贡献,微观层面主要变现为对国家公共数字资源的充实与对国民生活质量提升的贡献。(4)文化共享工程建设影响因素主要包含制度、资源建设、队伍建设等三个维度。(5)本研究针对文化共享工程建设影响因素,结合相关理论与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要求,借鉴国外相似项目,对文化共享工程可持续发展做出如下战略设计:一是资源设计达到标准统一,二是通过制定完善的制度体系使制度设计达到系统全面;三是充分利用新技术的发展开发适应的技术平台,以及搭建多元的、人性的、环保的服务终端;四是通过多元的文化教育活动与多举措的文化共享工程宣传推广进行服务设计,实现“服务到人”的目标。(6)在文化共享工程顶层设计与已有评估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构建了包含建设、利用、效果三个一级指标的文化共享工程评估指标体系。本研究的主要创新在于:第一,国内首次对文化共享工程进行较为系统的总结与分析,有关见解对文化共享工程的发展具有较大的参考借鉴价值;第二,论文采用“四象限图”分析公众对文化共享工程文化信息资源的偏好程度,对相关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苏全有,翟芳[9](2012)在《构建高校和谐图书馆研究:回顾与反思》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构建和谐图书馆这一话题逐渐引起学界的关注,对构建和谐图书馆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对创建和谐的图书馆环境的研究;二是对如何搞好图书馆和谐的内部关系的研究;三是对如何完善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和如何创建良好的管理制度的研究;四是对如何搞好图书馆外部和谐的研究。当然,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应注意到其研究在理论、内容、方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刘兰兰,乐传永[10](2021)在《近40年来我国高校继续教育研究的进展与前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通过SATI和Citispace分析工具,结合文本分析发现:近40年来我国高校继续教育相关研究的发文数量趋势呈现倒"V"型,变化趋势明显;研究机构区域分布广,教育实践活跃;发文期刊专业对口,但是整体水平不高;核心研究者数量较多,但研究者之间相对独立,没有形成具有整体影响力的研究团队。研究主题主要聚焦在高校继续教育发展定位研究、高校继续教育功能和价值研究、高校继续教育变迁逻辑研究、高校继续教育存在问题研究、高校继续教育体制机制研究、高校继续教育教学模式研究、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策略研究和特定人群的大学后继续教育研究等八个方面。文章建议:未来高校继续教育应立足我国国情和社会需要,积极开展高校与区域共生的继续教育价值选择研究,推进终身教育视野下高校继续教育发展策略研究,增强高质量继续教育课程改革研究,开展高校继续教育资源整合研究,探索高校继续教育混合学习模式研究,开展高校继续教育体系重构研究等。
二、关于高校图书馆员问题的几点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高校图书馆员问题的几点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高校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析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 研究新意与难点 |
2 高校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相关问题概述 |
2.1 高校图书馆及其功能 |
2.2 高校图书馆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联系 |
2.3 高校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历史考察 |
3 高校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应然定位 |
3.1 馆藏资源的价值引领功能 |
3.2 馆舍环境的文化熏陶功能 |
3.3 专业服务的示范激励功能 |
3.4 规章制度的行为规范功能 |
3.5 引导自学的品格塑造功能 |
4 高校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现状调查 |
4.1 关于高校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问卷调查 |
4.2 高校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存在的问题 |
4.3 高校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欠佳的原因分析 |
5 高校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有效途径 |
5.1 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图书馆育人意识 |
5.2 优化馆藏结构,发挥图书馆育人优势 |
5.3 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图书馆服务水平 |
5.4 注重文化建设,优化图书馆育人环境 |
5.5 建立长效机制,凝聚图书馆育人合力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高校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调查问卷 |
附录二 高校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案例实证-以中国矿业大学图书馆“书香校园,悦读人生”读书节为例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2)基于新一代服务平台的高校智慧图书馆业务流程重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业务流程重组研究现状分析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3.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5 创新点 |
第2章 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BPR理论 |
2.1.1 业务流程概念 |
2.1.2 BPR理论的发展历程与内涵阐释 |
2.1.3 BPR理论指导图书馆业务重组的科学性分析 |
2.2 新一代图书馆服务平台 |
2.2.1 从ILS、ERMS到LSP |
2.2.2 新一代平台是图书馆业务流程重组的直接动因 |
2.3 智慧图书馆理论与技术 |
2.3.1 智慧图书馆概念 |
2.3.2 智慧图书馆理论体系 |
2.3.3 智慧图书馆技术体系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我国高校图书馆业务流程现状分析 |
3.1 研究样本 |
3.2 我国高校图书馆业务现状 |
3.2.1 资源采编与管理业务 |
3.2.2 知识服务业务 |
3.3 我国高校图书馆业务流程管理中的困境分析 |
3.3.1 技术风险 |
3.3.2 业务部门间缺乏沟通 |
3.3.3 工作人员职业能力不匹配图书馆需求 |
3.3.4 智慧服务浮于表面 |
3.3.5 缺乏统一的业务规范标准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高校图书馆业务流程重组设计 |
4.1 用户需求分析 |
4.2 业务流程重构原则分析 |
4.3 业务流程重组架构 |
4.3.1 资源采编流程重组 |
4.3.2 数据管理流程重组 |
4.3.3 服务流程重组 |
4.3.4 高校图书馆人员重组 |
4.3.5 配套措施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面向新一代服务平台的图书馆业务重组实例研究 |
5.1 南京大学图书馆原有的业务模式 |
5.2 基于NLSP的新型业务流程 |
5.2.1 采访流程 |
5.2.2 数据管理 |
5.2.3 服务流程 |
5.2.4 馆员 |
5.3 新流程视域下图书馆价值增值机制 |
5.4 实践效果评估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的主要贡献 |
6.2 研究的不足之处 |
6.3 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访谈提纲 |
附录2 基于NLSP的智慧化业务流程评估 专家咨询问卷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3)基于词频统计的中美图书馆自律规范及其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 |
三、研究意义 |
第二节 中美图书馆自律规范研究综述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一、词频统计法 |
二、TF-IDF算法 |
三、共词分析法 |
四、社会网络分析法 |
五、维恩图 |
六、对比分析法 |
第四节 创新点 |
一、研究方法上的规范与多样性 |
二、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的定量研究 |
第二章 文本选择与分词 |
第一节 文本选择 |
一、中国图书馆自律规范文本选择 |
二、美国图书馆自律规范文本选择 |
第二节 分词标准、方法与步骤 |
一、分词标准 |
二、分词方法 |
三、分词步骤 |
第三章 自律规范文本的词频统计与知识图谱分析 |
第一节 中国图书馆自律规范 |
一、《中国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准则(试行)》 |
二、《图书馆服务宣言》 |
三、《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标准》 |
第二节 中国图书馆自律规范文本网络体系特征 |
一、中国图书馆自律规范文本知识图谱特征 |
二、中国图书馆自律规范文本间差异性 |
三、中国图书馆自律规范文本间关联性 |
第三节 美国图书馆自律规范文本 |
一、《图书馆权利法案》 |
二、《道德规范》 |
三、《观赏自由声明》 |
四、《图书馆:美国价值观》 |
五、《阅读自由声明》 |
第四节 美国图书馆自律规范文本网络体系特征 |
一、美国图书馆自律规范文本知识图谱特征 |
二、美国图书馆自律规范文本间差异性 |
三、美国图书馆自律规范文本间关联性 |
第四章 中美图书馆自律规范文本比较分析 |
第一节 体系主体构成比较 |
一、图书馆的“誓约”方面 |
二、图书馆员的“誓约”方面 |
三、配套规范方面 |
第二节 文本视角特征比较 |
一、话语视角 |
二、主题视角 |
三、操作视角 |
第三节 文本语义内容比较 |
一、道德理念 |
二、图书馆权利 |
三、馆藏建设 |
四、资源利用 |
五、社会责任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一节 总结 |
一、研究总结 |
二、存在的优点与不足 |
第二节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4)公共图书馆儿童性教育服务现状及其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1.2.2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1.3 主要概念界定 |
1.3.1 公共图书馆 |
1.3.2 儿童性教育 |
1.3.3 儿童性教育服务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5 研究创新点 |
第2章 公共图书馆开展儿童性教育的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 |
2.1 理论依据 |
2.1.1 儿童性教育的特点 |
2.1.2 公共图书馆的公益性 |
2.1.3 公共图书馆的社会教育职能 |
2.2 现实依据 |
2.2.1 国家相关政策的导向和保障 |
2.2.2 性教育在家庭和学校的缺失和障碍 |
2.2.3 公共图书馆开展儿童性教育的动机与优势 |
第3章 国内公共图书馆儿童性教育服务的现状调研及问题探析 |
3.1 现状调研 |
3.1.1 全国性调查 |
3.1.2 地方性调查 |
3.1.3 调查结果 |
3.2 问题探析 |
3.2.1 专业性较低 |
3.2.2 服务较单一 |
3.2.3 合作度较弱 |
第4章 国外公共图书馆儿童性教育服务实例及基本借鉴 |
4.1 国外公共图书馆儿童性教育服务实例 |
4.1.1 玛丽·斯泰肯·卡尔德隆图书馆 |
4.1.2 穆鲁玛郡图书馆 |
4.1.3 SHQ图书馆和SHINE图书馆 |
4.1.4 威康图书馆 |
4.2 国外公共图书馆儿童性教育服务对我国的基本借鉴 |
第5章 公共图书馆儿童性教育服务的优化对策 |
5.1 实现服务的专项化 |
5.1.1 立项并制定服务准则 |
5.1.2 关注图书馆馆员的职业发展 |
5.2 打造多元化服务 |
5.2.1 建立儿童性教育专题馆藏 |
5.2.2 创新服务方式 |
5.3 增加与社会力量的粘合度 |
5.3.1 “引进来”模式 |
5.3.2 “走出去”模式 |
第6章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美国图书馆协会的“图书馆性教育资源”声明(原文) |
附录2 南京15家一级公共图书馆名录及其网络平台地址 |
附录3 南京10家一级公共图书馆的儿童性教育读物 |
附录4 采访南京市家长所用的调查问卷 |
附录5 SIECUS推出的“性学领域中最具影响力的35本书”书目信息 |
附录6 国内较高知名度的儿童性教育社会机构、组织、团体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致谢 |
(5)营造图书馆安静阅读氛围的行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图书馆噪音概述 |
第一节 图书馆噪音的内涵 |
第二节 图书馆噪音的标准 |
第三节 图书馆噪音源及产生原因 |
第二章 营造安静阅读氛围的行动研究的提出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第二节 初步调查 |
第三节 确定调查问题 |
第三章 营造安静阅读氛围的行动研究的设计 |
第一节 行动研究的模型构建 |
第二节 研究设计 |
第三节 研究工具 |
第四章 营造安静阅读氛围的行动研究的实施 |
第一节 第一轮行动研究 |
第二节 第二轮行动研究 |
第三节 本章小节 |
第五章 结论、不足与展望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研究的不足 |
第三节 研究的展望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附录4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图书馆组织服务导向对服务质量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图书馆服务质量研究现状 |
1.2.1 图书馆服务质量的评价与测量 |
1.2.2 图书馆服务质量的优化与改善 |
1.3 组织服务导向研究现状 |
1.3.1 组织服务导向的定义 |
1.3.2 组织服务导向的结构与测量 |
1.3.3 组织服务导向与绩效关系研究 |
1.3.4 图书馆组织服务导向相关研究概述 |
1.4 研究现状述评与研究内容、意义 |
1.4.1 研究现状述评与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意义 |
1.5 研究方法 |
1.6 研究的技术路线 |
1.7 研究的创新点 |
第二章 图书馆组织服务导向的内涵、特征及构成要素 |
2.1 图书馆组织服务导向的内涵 |
2.1.1 非营利组织服务导向的内涵 |
2.1.2 高校图书馆的特征 |
2.1.3 图书馆组织服务导向内涵的界定 |
2.1.4 图书馆组织服务导向的特征 |
2.2 图书馆组织服务导向影响因素基本结构抽取 |
第三章 研究假设与预调研 |
3.1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
3.1.1 理论基础 |
3.1.2 研究假设的推导 |
3.2 量表设计及半结构化访谈 |
3.2.1 量表设计 |
3.2.1.1 高校图书馆组织服务导向量表设计 |
3.2.1.2 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量表设计 |
3.2.2 半结构化访谈 |
3.3 预调研 |
3.3.1 数据采集 |
3.3.2 数据分析 |
3.3.2.1 图书馆组织服务导向测量项目筛选 |
3.3.2.2 用户感知服务质量测量项目筛选 |
第四章 调查组织与结果分析 |
4.1 样本分析 |
4.2 量表信度与效度分析 |
4.2.1 信度分析 |
4.2.2 效度分析 |
4.3 四所不同类型高校图书馆组织服务导向现状的比较与分析 |
4.4 图书馆组织服务导向对服务质量的影响分析 |
4.4.1 模型拟合度检验指标 |
4.4.2 模型的拟合与假设检验 |
4.4.2.1 图书馆组织服务导向对服务质量的总效应 |
4.4.2.2 图书馆组织服务导向各因子对服务质量的影响 |
4.4.2.3 组织服务导向各因子对服务质量各因子的影响 |
4.4.3 假设检验结果汇总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5.1 研究结论 |
5.2 管理启示 |
5.2.1 树立用户导向的服务观 |
5.2.2 注重领导在行为上对馆员的引导 |
5.2.3 营造一个支持馆员服务工作的环境 |
5.2.4 根据馆员的服务行为,评估馆员的服务工作 |
5.3 研究局限与研究展望 |
5.3.1 研究框架方面 |
5.3.2 样本方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已发表的学术论文 |
(8)“文化共享工程”可持续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附图清单 |
附表清单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
一、研究背景 |
二、问题设定 |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第三节 主要概念界定 |
一、数字鸿沟 |
二、文化信息资源 |
三、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
四、可持续发展 |
第四节 研究设计 |
一、研究方法 |
二、研究内容与思路 |
第五节 研究创新点 |
第二章 研究相关理论与文献回顾 |
第一节 研究相关理论 |
一、知识沟理论 |
二、文化权利 |
三、文化传播 |
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
五、公共物品理论 |
六、贫困文化理论 |
第二节 我国文化共享工程研究文献回顾 |
一、文化共享工程研究文献的内容分析 |
二、文化共享工程研究文献的评价分析 |
第三章 实施文化共享工程的背景分析 |
第一节 文化共享工程实施的背景 |
一、全球信息化给文化建设带来挑战 |
二、国家对文化建设日益重视 |
第二节 实施文化共享工程的缘由 |
一、提高国民生活质量的需要 |
二、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
三、弘扬中国优秀文化的需要 |
第四章 文化共享工程实施过程 |
第一节 初步探索阶段:十五时期 |
一、建立试点 |
二、启动应用 |
三、全国推广 |
四、初步探索阶段工程建设小结 |
第二节 普遍发展阶段:十一五时期 |
一、开展文化共享工程试点工作 |
二、与相关项目合作共建 |
三、文化共享工程“进村入户” |
四、县级数字图书馆推广计划 |
五、普遍发展阶段工程建设小结 |
第三节 巩固提升阶段:十二五时期 |
一、继续推进服务网络的全覆盖 |
二、服务新思路:拓展与深化 |
三、统筹数字资源建设 |
四、打造技术支撑平台 |
五、巩固提升阶段工程建设小结 |
第四节 对文化共享工程建设过程的系统分析 |
一、建设流程 |
二、国家政策影响及作用 |
三、相关利益群体分析 |
四、资源构成分析 |
五、服务方式分析 |
第五章 文化共享工程建设效果与分析 |
第一节 宏观层面:消弭社会信息鸿沟 |
一、计算机设备增加助力“信息鸿沟”的消弭 |
二、计算机技能培训助力“信息鸿沟”的消弭 |
第二节 中观层面: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
一、推动公共图书馆的现代化发展 |
二、促进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的层级建设 |
第三节 微观层面:充实文化资源,提升国民生活质量 |
一、充实国家公共数字文化资源 |
二、助力国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
第四节 公众对文化共享工程数字文化资源的偏好分析 |
一、以“心声·音频馆”为例 |
二、以“上图讲座”为例 |
第六章 文化共享工程可持续发展战略设计 |
第一节 文化共享工程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 |
一、从文献梳理中发现问题 |
二、从建设过程与效果中分析问题 |
三、从访谈资料中挖掘问题 |
四、影响因素的确定 |
第二节 国外相似项目介绍及分析 |
一、美国:“美国记忆”(American Memory) |
二、韩国:“信息网络村”(Information Network Village,INVIL) |
三、南非:“数字之门”(Digital Doorway) |
四、印度:“墙上之窗——学习站”(HiWEL-Learning Stations) |
五、日本:“无处不在网络计划”(U-Japan) |
六、英国:“文化在线”(Culture on Line) |
第三节 文化共享工程可持续发展顶层设计 |
一、设计导向: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 |
二、设计主题:突出“标准、规范、反馈、社会化” |
三、资源设计:标准统一 |
四、制度设计:系统全面 |
五、技术设计:拓展利用 |
六、服务设计:进村入户到人 |
第四节 文化共享工程未来发展实践指导 |
一、指导原则:依据顶层设计与相关建设规划 |
二、以技术支撑平台为基础,构建层级分布式互联网网站群 |
三、以“服务年”为契机,实现数字文化活动的品牌化建设 |
四、以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建设为重点,完善资源基础库 |
五、以人才建设为中心,推动全民信息素养教育与工作队伍培训 |
第五节 构建文化共享工程效果评估指标体系 |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研究不足 |
第三节 研究展望 |
附录A 文化共享工程建设问题汇总——96篇研究文献梳理 |
附录B 国家数字文化网——专题资源库 |
附录C 心声·音频馆资源 |
附录D 上海图书馆讲座回顾(2002年-2013年)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9)构建高校和谐图书馆研究:回顾与反思(论文提纲范文)
一、对如何创建和谐高校图书馆环境的研究 |
二、对如何搞好高校图书馆和谐人际关系的研究 |
(一) 馆员之间的和谐 |
(二) 馆员与领导之间的和谐 |
(三) 领导班子之间的和谐 |
(四) 馆内各部门之间关系的和谐 |
三、对构建和谐的文化资源和管理制度的研究 |
(一) 和谐的文化资源建设 |
(二) 和谐的管理制度建设 |
四、对如何搞好高校图书馆外部和谐的研究 |
(一) 图书馆馆员与读者之间的和谐 |
(二) 图书馆与校内其他部门的和谐 |
(三) 馆际关系的和谐 |
五、研究存在的不足 |
(一) 理论研究不足 |
(二) 研究方法单一 |
(三) 研究内容单调重复少新意 |
(四) 研究者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
(10)近40年来我国高校继续教育研究的进展与前瞻(论文提纲范文)
一、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
1.研究方法 |
2.数据来源 |
二、高校继续教育研究概况 |
1.总体发文趋势分析 |
2.研究机构分析 |
3.发文期刊分析 |
4.核心作者集聚分析 |
三、高校继续教育研究的主题分析 |
1.高校继续教育的发展定位研究 |
2.高校继续教育的功能和价值研究 |
3.高校继续教育的变迁逻辑研究 |
4.高校继续教育的存在问题研究 |
5.高校继续教育的体制机制研究 |
6.高校继续教育的教学模式研究 |
7.高校继续教育的转型发展策略研究 |
8.特定人群的大学后继续教育研究 |
四、高校继续教育研究的未来展望 |
1.积极开展高校与区域共生的继续教育价值选择研究 |
2.推进终身教育视野下的高校继续教育发展策略研究 |
3.增强高质量的继续教育课程改革研究 |
4.开展高校继续教育资源整合研究 |
5.加强多种类型的高校继续教育内容研究 |
6.推进高校继续教育的法制化研究 |
7.探索高校继续教育混合学习模式研究 |
8.开展高校继续教育体系重构研究 |
四、关于高校图书馆员问题的几点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高校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D]. 赵娜.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4)
- [2]基于新一代服务平台的高校智慧图书馆业务流程重组研究[D]. 单轸. 南京大学, 2020(02)
- [3]基于词频统计的中美图书馆自律规范及其对比研究[D]. 王丽培. 黑龙江大学, 2020(05)
- [4]公共图书馆儿童性教育服务现状及其优化研究[D]. 冯展君. 南京大学, 2019(05)
- [5]营造图书馆安静阅读氛围的行动研究[D]. 杨倩雯. 福建师范大学, 2019(12)
- [6]图书馆组织服务导向对服务质量的影响研究[D]. 李艳. 南京农业大学, 2018(08)
- [7]2014年《河南图书馆学刊》112总目录[J]. 严真.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4(12)
- [8]“文化共享工程”可持续发展研究[D]. 苏超. 南开大学, 2014(07)
- [9]构建高校和谐图书馆研究:回顾与反思[J]. 苏全有,翟芳. 郑州师范教育, 2012(03)
- [10]近40年来我国高校继续教育研究的进展与前瞻[J]. 刘兰兰,乐传永. 终身教育研究, 20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