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型肝炎疫苗论文-刘婷婷,刘淑霞,张永霞,梁伟,侯怡哲

丙型肝炎疫苗论文-刘婷婷,刘淑霞,张永霞,梁伟,侯怡哲

导读:本文包含了丙型肝炎疫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慢性丙型肝炎,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效果

丙型肝炎疫苗论文文献综述

刘婷婷,刘淑霞,张永霞,梁伟,侯怡哲[1](2018)在《山东省聊城市慢性丙型肝炎感染者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效果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慢性丙型肝炎(丙肝)感染者接种乙型肝炎(乙肝)疫苗(Hep B)的效果。方法通过以社区为基础的筛选方法选择聊城东昌府区18-59岁的慢性丙肝病例,且血清乙肝病毒(HBV)表面抗原(HBs Ag)、抗HBs Ag抗体(Anti-HBs)、抗HBV核心抗原抗体(Anti-HBc)均阴性,抗丙肝病毒(HCV)抗体和HCV RNA阳性者为病例组;按照1∶2配比选择以上五项指标均为阴性的人群对照组。采用0-1-6月程序为所有研究对象接种3剂次Hep B,比较两组人群免疫后1个月Anti-HBs免疫应答率和几何平均浓度(GMC)。结果病例组、对照组Anti-HBs阳转率分别为100%(17/17)、100%(34/34);低应答率分别为23.53%、2.94%(χ~2=5.43,P=0.02);正常应答率分别为29.41%、41.18%(χ~2=0.67,P=0.41);高应答率分别为47.06%、55.88%(χ~2=0.35,P=0.55);GMC分别为563.46m IU/ml、1 270.70m IU/ml(t=1.50,P=0.1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慢性丙肝感染是Hep B免疫应答的危险因素。结论慢性丙肝感染者接种Hep B后免疫应答弱于健康人群;需增加接种剂量或剂次以提高其免疫应答。(本文来源于《中国疫苗和免疫》期刊2018年03期)

颜雨,王雪松,黄忠,钟劲[2](2018)在《丙型肝炎预防性疫苗开发的需求、挑战和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全球约7 000万人,是危害公共健康的重要问题。近年来,上市的直接抗病毒药物弥补了传统丙肝干扰素疗法的不足,提高了病毒学应答水平,但存在着治疗费用高、病毒耐药突变等问题。丙肝病毒感染慢性化率高且隐匿性强,高危人群有着较高的新发和重复感染率,因此预防性疫苗的研发对于彻底控制丙肝传播非常重要。然而,由于病毒的高变异性等多种因素,目前仍缺乏有效的丙肝病毒疫苗。该文介绍了丙肝病毒疫苗开发的需求、难点、最新进展和未来方向。(本文来源于《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吴星,苏瑶,陈盼,梁争论[3](2017)在《丙型肝炎病毒疫苗的评价及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导致全球严重的疾病负担。虽然相关疾病的治疗药物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高昂的价格使得用药覆盖率成为难题。疫苗是控制HCV感染相关疾病的根本途径。现就HCV疫苗的评价及研究进展作一概述。(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期刊2017年03期)

姚敏,李世林,陈利民[4](2016)在《丙型肝炎疫苗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丙型肝炎(Hepatitis C)是由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性肝病,更易慢性化,可导致肝脏慢性炎症坏死和纤维化,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原发性肝癌。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球丙型肝炎慢性感染者约有1.3-1.5亿人,每年新发感染人数达300-400万例,每年大约有50万人死于丙型肝炎导致的终末期肝脏疾病。近年来,由于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的出现及在欧美发达国家广泛应用,丙型肝炎的治疗效果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仍存在价格昂贵以及病毒耐药等问题,因此,HCV疫苗的研制迫在眉睫。本文重点综述HCV疫苗研制进展。(本文来源于《中国输血杂志》期刊2016年11期)

陈小平[5](2016)在《母亲乙肝表面抗体对子女乙肝疫苗应答的影响及丙型肝炎病毒NS3蛋白多态性与肝硬化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第一部分孕产妇乙肝表面抗原流行的多中心调查目的:了解我国孕产妇乙肝表面抗原(HBsAg)流行情况。方法:调查分叁部分进行:第一部分与2010年1月-2015年12月进行,在湖北省(当阳市、大冶市、黄冈市、孝感市、宜城市、巴东县、通城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宁市、石河子市),山西省(太原市、运城市)、广东省(台山市)、青海省各地及海南省各地对孕产妇进行HBsAg筛查;第二部分于2012年3月-2015年12月进行,对湖北省部分地区(赤壁市、武穴市、孝感市、宜城市、崇阳县、秭归县)孕产妇进行乙肝五项检测;第叁部分对第一、二部分中湖北省、山西省部分HBsAg阳性孕产妇进行乙肝五项及HBV-DNA检测,分析HBsAg阳性孕产妇HBV复制情况。结果:第一部分共计调查了324138名孕产妇,HBsAg阳性孕产妇18802人,阳性率为5.8%。所调查的省份中,青海省孕产妇HBsAg阳性率最低(2.6%)海南省最高(13.4%),新疆、山西、湖北及广东孕产妇HBsAg阳性率分别为4.7%、4.2%、6.6%和8.5%;第二部分共计调查了湖北省1596名孕产妇,HBsAg阳性率为7.1%;第叁部分共计纳入1190名HBsAg阳性孕产妇,HBeAg阳性率为38.7%,HBeAg阳性孕产妇的HBV-DNA检出率及滴度均高于HBeAg阴性孕产妇。结论:多中心大样本筛查表明我国孕产妇HBsAg阳性率仍较高,不同地区HBsAg阳性率存在较大差异。有必要对HBV流行较严重地区加强孕产妇HBV筛查,加强实施HBV母婴阻断措施,降低HBV母婴传播风险。第二部分母亲乙肝表面抗体对子女乙肝疫苗应答的影响目的:婴幼儿乙肝疫苗接种是预防HBV感染的重要措施,约5%-15%的婴幼儿在完成计划接种后anti-HBs不能达到保护HBV感染的水平。母亲anti-HBs对婴幼儿乙肝疫苗应答的影响研究报道不一,研究目的在于探讨母亲anti-HBs水平与婴幼儿乙肝疫苗应答的关系。方法:2010年3月-2015年12月,对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湖北省武穴市妇幼保健院、湖北省崇阳县、孝感市孝南区、秭归县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湖北省宜城市人民医院等单位的孕产妇进行乙肝标志物及肝功能检测并于7-24月后对婴幼儿进行HBV血清标志物检测,排除HBsAg阳性母亲及未随访到的婴幼儿后,1063对母子纳入了研究;对中南医院90名anti-HBs阳性孕产妇于分娩时采集脐血,检测anti-HBs滴度。孕产妇肝功能异常及有妊娠期其他并发症者不纳入本研究。结果:90名anti-HBs阳性孕产妇按anti-HBs滴度分为10-100 IU/L组26人(29%),100-500IU/L组29人(32%),>500IU/L组35人(39%),3组孕产妇anti-HBs胎盘通过率分别为100%、1 00%、89.7%,P<0.05,100-500IU/L组及>500IU/L组anti-HBs胎盘通过率高于10-100 IU/L组。1063名]HBsAg阴性的母亲中,anti-HBs阳性率为61.9%,按anti-HBs滴度将母亲分为<10IU/L组405人(39.1%)、10-500IU/L组451人(42.4%)及>500 IU/L组207人(19.5%)。婴幼儿按0-1-6方案接种乙肝疫苗(10ug/ml)并于7-24月龄时检测anti-HBs滴度。1063名婴幼儿中901人anti-HBs阳性(84.8%),母亲<10 IU/L组、10-500IU/L组、>500 IU/L组婴幼儿anti-HBs日性率分别为88.9%(360/405)、84.5%(381/451)、77.3%(160/207),P<0.0001。anti-HBs滴度中位数分别为169.1IU/L、141.0 IU/L、79.4 IU/L,P=0.0009。162名anti-HBs<10 IU/L组的婴幼儿中,131人补种1针乙肝疫苗(10ug/0.5ml)并于1个月后检测anti-HBs滴度,91.6%(120/131)anti-HBs转阳,母亲anti-HBs对补种应答无显着影响。结论:母亲anti-HBs降低婴幼儿乙肝疫苗常规接种的应答,但对补种应答影响不明显,当前的婴幼儿乙肝疫苗接种方案对母亲anti-HBs滴度较高的婴幼儿可能不是最佳选择。第叁部分体外实验探究乙肝表面抗体对重组乙肝表面抗原抗原性的影响目的:乙肝表面抗体可以中和乙肝表面抗原,但是否影响其抗原性尚不明确。方法:2016年3月-4月,在湖北省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门诊收集既往接种过乙肝疫苗的8名anti-HBs阳性健康成年人。采集外周血,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使用rHBsAg、联合anti-HBs与rHBsAg刺激PBMC。检测不同处理方法PBMC增值率及细胞上清IL-4、IL-10、EFN-γ水平。结果:rHBsAg处理组PBMC增值率高于anti-HBs联合rHBsAg处理组,后者随着anti-HBs浓度降低,PBMC增值率逐渐增高。与rHBsAg处理组相比,联合处理组anti-HBs浓度为10000IU/L、1000 IU/L时PBMC增值率显着降低(P=0.002,P=0.045)。单用anti-HBs刺激时,PBMC增值不明显。rHBsAg处理组细胞上清IL-10浓度高于anti-HBs联合rHBsAg处理组,后者随着anti-HBs浓度降低,上清IL-10水平逐渐增高。与单用rHBsAg相比,anti-HBs浓度为I0000IU/L、1000 IU/L时上清IL-10水平显着降低(P<0.0001,P<0.0001)。单用anti-HBs刺激时,上清IL-10水平较低。rHBsAg处理组细胞上清IL-4浓度高于anti-HBs联合rHBsAg处理组,后者随着anti-HBs浓度降低,上清IL-4水平逐渐增高。与rHBsAg处理组相比,联合处理组anti-HBs浓度为10000IU/L时上清IL-10水平显着降低(P=0.012)。单用anti-HBs刺激时,上清IL-4水平较低。rHBsAg处理组细胞上清IFN-γ浓度高于anti-HBs联合rHBsAg处理组,后者随着anti-HBs浓度降低,上清IFN-γ水平逐渐增高。与rHBsAg处理组相比,,联合处理组anti-HBs浓度为10000IU/L、1000IU/L时上清IL-10水平显着降低(P<0.0001,P=0.0005)。单用anti-HBs刺激时,上清IFN-γ水平较低。结论:Anti-HBs可以抑制rHBsAg诱导的细胞增值,可抑制Thl(分泌IFN-γ)及Th2(分泌IL-10、IL-4)细胞的活化,且抑制作用随着anti-HBs浓度的升高而增强。第四部分湖北省部分地区既往有偿献血者丙型肝炎病毒流行的调查目的:血液传播是感染HCV的重要途径,调查既往有偿献血者HCV流行情况,了解患者HCV基因型。方法: 2014年3月-2015年6月,于武穴市疾病控制中心、孝感市孝南区陡岗镇卫生院、孝感市安陆市烟店镇卫生院采集既往(上世纪90年代)有偿献血者血液样本,检测抗-HCV,抗-HCV阳性标本检测HCV-RNA滴度,HCV-RNA阳性标本测序分析HCV基因型。结果:纳入研究既往有偿献血者252人,平均年龄54.0(±6.9)岁,男性46人,女性206人。抗-HCV阳性157人(62.3%),110人血浆中检测到HCV-RNA, HCV-RNA检出率为70.1%(110/157),平均HCV-RNA滴度为5.8±1.0(log值),98人进行了HCV基因分型,其中1b型82例,2a型16例。结论:湖北省既往有偿献血者HCV感染率较高,基因型为1b及2a型,武穴地区全部为HCV 1b型,孝感地区1b及2a型兼有,未发现其他基因型。第五部分丙型肝炎病毒NS3蛋白多态性与肝硬化的关系目的: 既往研究表明HCV-1b型丙肝患者HCV Core、NS3蛋白多态性与肝硬化和(或)肝癌有关,中国HCV-1b型丙肝患者是否也存在这种关联性未知。方法:总计42名HCV 1b型感染的既往有偿献血员(21名慢性肝炎[CH]及21名肝硬化患者[LC])纳入研究,通过直接测序分析LC组与CH组HCV Core、NS3氨基酸序列。结果:HCV Core未发现有与LC相关的位点,LC组NS3多态性位点Thr 1072、Val1074、None-Thr1098频率高于CH组,提示NS3上述位点多态性与HCV 1b型相关的肝硬化有关。结论:NS3氨基酸位点Thr 1072、Val1074、None-Thr1098是HCV 1b型相关肝硬化的危险因素。(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期刊2016-10-01)

邓娟,罗启慧,陈姗姗,黄超,史良琴[6](2016)在《丙型肝炎病毒核酸疫苗的构建及免疫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以HCV核心蛋白Core、非结构蛋白NS3及NS4B为目的基因,构建核酸疫苗,以期为HCV疫苗的应用研究提供参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丙型肝炎病毒核酸疫苗的构建采用RT-PCR扩增HCV 2a型JFH1株核心蛋白Core、非结构蛋白NS3及NS4B等基因与pVAX1连接,经酶切与测序鉴定后,构建能表达Core、NS3和NS4B等蛋白的重组质粒pVAX1-Core、pVAX1-NS3、pVAX1-NS4B及融合蛋白的重组质粒pVAX1-Core-NS3-NS4B。对上述4种重组质粒进行PCR和酶切鉴定后,分别以脂质体转染法转染HepG2细胞,采用RT-PCR检测Core、NS3、NS4B及融合蛋白的mRNA在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成功构建HCV的4种重组质粒,且能在HepG2细胞中得到表达。2.丙型肝炎病毒核酸疫苗的免疫研究将重组质粒pVAX1-Core、pVAX1-NS3、pVAX1-NS4B及pVAX1-NS3-Core-NS4B以肌肉注射方式分组免疫(BALB/c小鼠100μg/只),分别在首次免疫、加强免疫和末次免疫后第2周分别进行眼球采血,收集全血及血清冻存。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IgG抗体水平及IL-2、IL-4、IFN-γ等细胞因子的分泌水平;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清阻断病毒感染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3次免疫后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类型中CD3+、CD4+/CD8+、CD4+细胞数量,pVAX1-NS3-Core-NS4B组高于对照组,有极显着差异(P<0.01);pVAX1-NS4B组和pVAX1-Core组高于对照组,显着性差异(P<0.05)。ELISA检测结果显示,3次免疫后小鼠血清中总IgG水平,pVAX1-NS3组、pVAX1-NS4B组均高于对照组,有极显着差异(P<0.01);血清中IL4水平,pVAX1-Core组高于对照组,有极显着差异(P<0.01);血清中IL2水平,pVAX1-NS3组高于对照组,有极显着差异(P<0.01);血清中IFN-γ水平,pVAX1-NS3-Core-NS4B、pVAX1-NS3、pVAX1-NS4B和pVAX1-Core四个组均高于对照组,有极显着差异(P<0.01)。荧光定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pVAX1-NS3组病毒载量降低,有极显着性差异(P<0.01),pVAX1-NS4B组和pVAX1-Core组病毒载量降低,差异呈显着性(P<0.05)。结论:真核表达质粒pVAX1-Core、pVAX1-NS3、pVAX1-NS4B和pVAX1-NS3-Core-NS4B的成功构建为进一步研究丙型肝炎核酸疫苗奠定了基础。在3次免疫过程中,pVAX1-Core、pVAX1-NS3、pVAX1-NS4B均能诱导体液免疫和持续的细胞免疫应,且在一定程度上阻断病毒侵染,pVAX1-NS3-Core-NS4B主要体现在诱导持续的细胞免疫应答,这将为丙肝核酸疫苗的免疫研究与应用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解剖及组织胚胎学分会第十九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6-08-20)

邓娟,罗启慧,陈姗姗,黄超,史良琴[7](2016)在《丙型肝炎病毒核酸疫苗的构建及免疫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易变异,慢性感染可导致肝脏慢性炎症坏死和纤维化,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危害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已成为严重的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目前尚无有效的HCV相关疫苗上市。长期以来,由于HCV的RNA聚合酶和包膜蛋白的中和抗原位点高度变异,使以体液免疫为主的丙肝疫苗研究进展缓慢。据研究表明,细胞免疫反应可能不仅能清除HCV病毒,还能预防机体再次感染。因(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病理学分会、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物病理生理专业委员会、中国实验动物学会实验病理学专业委员会201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6-07-01)

邓娟[8](2016)在《丙型肝炎病毒核酸疫苗的构建及免疫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属于黄病毒科,其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易变异,慢性感染可导致肝脏慢性炎症坏死和纤维化,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危害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已成为严重的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目前尚无有效的HCV相关疫苗上市。长期以来,由于HCV的RNA聚合酶高变异性及包膜蛋白的中和抗原位点高度变异,使以体液免疫为主的预防性丙肝疫苗的研究进展缓慢。据研究表明,细胞免疫反应可能不仅能清除HCV病毒,还能预防机体再次感染。因此,研制既能诱导细胞免疫亦能诱导体液免疫的预防和治疗性HCV疫苗便成了当务之急。本研究以HCV核心蛋白Core、非结构蛋白NS3及NS4B为目的基因,构建核酸疫苗,以期为HCV疫苗的应用研究提供参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丙型肝炎病毒核酸疫苗的构建采用RT-PCR扩增丙型肝炎病毒(HCV)2a型JFH1株核心蛋白Core基因、非结构蛋白NS3及NS4B基因与pVAX1连接,经酶切与测序鉴定后,构建重组质粒pVAX1-Core、pVAX1-NS3、pVAX1-NS4B 及能表达 Core 基因、NS3 基因和 NS4B 基因融合蛋白的重组质粒pVAX1-Core-NS3-NS4B。对上述4种重组质粒进行PCR和酶切鉴定后,分别以脂质体转染法转染HepG2细胞,采用RT-PCR检测Core、NS3、NS4B及融合蛋白的mRNA在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 HCV的4种重组质粒,且能够在HepG2细胞中得到表达。真核表达质粒pVAX1-Core、pVAX1-NS3、pVAX1-NS4B 和 pVAX1-Core-NS3-NS4B 的成功构建为进一步研究丙型肝炎核酸疫苗奠定了基础。2.丙型肝炎病毒核酸疫苗的免疫研究将重组质粒 pVAX1-Core、pVAX1-NS3、pVAX1-NS4B 及 pVAX1-NS3-Core-NS4B以肌肉注射方式分组对BALB/c小鼠进行3次免疫(100μg/只),分别在首次免疫和加强免疫后第2周分别进行眼球采血,分离收集血清冻存备用;于末次免疫后第2周处死小鼠、采集全血及血清冻存。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IgG抗体水平及IL-2、IL-4、IFN-y等细胞因子的分泌水平;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清阻断病毒感染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3次免疫后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类型中CD3+、CD4++CD8+、CD4+细胞数量,pVAX1-NS3-Core-NS4B组高于对照组,有极显着差异(P<0.01);pVAX1-NS4B组和pVAX1-Core组高于对照组,显着性差异(P<0.05)。ELISA检测结果显示,3次免疫后小鼠血清中总IgG水平,pVAX1-NS3组、pVAX1-NS4B组均高于对照组,有极显着差异(P<0.01);血清中IL4水平,pVAX1-Core组高于对照组,有极显着差异(P<0.01);血清中IL2水平,pVAX1-NS3组高于对照组,有极显着差异(P<0.01);血清中 IFN-γ 水平,pVAX1-NS3-Core-NS4B、pVAX1-NS3、pVAX1-NS4B 和pVAX1-Core四个组均高于对照组,有极显着差异(P<0.01)。荧光定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pVAX1-NS3组病毒载量降低,有极显着性差异(P<0.01),pVAX1-NS4B组和pVAX1-Core组病毒载量降低,差异呈显着性(P<0.05)。在3次免疫过程中,pVAX1-Core、pVAX1-NS3、pVAX1-NS4B均能诱导体液免疫和持续的细胞免疫应,pVAX1-NS3-Core-NS4B主要体现在诱导持续的细胞免疫应答,这将为丙肝核酸疫苗的免疫研究与应用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四川农业大学》期刊2016-05-01)

高见,许强,范雪营,沈弢[9](2015)在《丙型肝炎疫苗研制的免疫学挑战与机遇》一文中研究指出HCV高度的遗传变异性和宿主对HCV较弱的免疫反应能力,严重影响机体产生高效、广泛和持久的免疫反应清除病毒,而且目前缺乏有效的HCV的细胞培养模型和动物模型,从而阻碍了HCV疫苗的研制进程。目前的HCV疫苗类型包括合成肽疫苗、蛋白疫苗、DNA疫苗、载体疫苗和基于病毒样颗粒的疫苗,分别进入了不同的研制阶段。本文总结了HCV感染的免疫学进展,并主要对各种候选HCV疫苗,如重组蛋白疫苗、合成肽(抗原表位)疫苗、DNA疫苗、病毒载体疫苗和HCV病毒样颗粒疫苗以及佐剂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总结了HCV疫苗研制过程中面临的免疫学挑战,并提出了HCV疫苗研制的参考思路。(本文来源于《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期刊2015年05期)

李德周,段志良,郭江龙,王思娜,刘慧芳[10](2015)在《丙型肝炎病毒CTL-Th表位嵌合DNA疫苗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构建丙型肝炎病毒(HCV)CTL-Th表位嵌合DNA疫苗并探讨其体内免疫学效应。方法:基于我们前期从HCV中鉴定的4条HLA-A*0201限制性CTL(细胞毒性T细胞)表位(NS4b78-86、NS5a367-375、C181-189和NS2172-180),2条HLA-A*1101限制性CTL表位(NS3609-617和NS5b251-259),1条HLA-A*2402限制性CTL表位(NS5b382-390)和2条Th(辅助性T细胞)表位(P73-15和NS5A276-288),合成编码串联CTL表位和Th表位的基因并克隆入真核表达质粒pc DNATM3.1/myc-His(-)A;阳性重组质粒分别免疫HLA-A*0201、HLA-A*1101和HLA-A*2402转基因小鼠,采用ELISPOT实验和CTL杀伤实验检测小鼠脾细胞内单个CTL表位特异性T细胞的水平及其杀伤靶细胞的效应。结果:合成了含有Kozak序列和编码Igκ信号链序列、7条CTL表位、2条Th表位的基因序列并顺利克隆入了真核表达质粒。阳性重组质粒免疫叁种转基因小鼠后,采用ELISPOT实验检测到小鼠脾细胞内存在单个CTL表位特异性分泌IFN-γ的CTL,后者可杀伤负载单个CTL表位的脾细胞。结论:成功构建了可诱导CTL反应的HCV的CTL-Th表位嵌合DNA疫苗。(本文来源于《温州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02期)

丙型肝炎疫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全球约7 000万人,是危害公共健康的重要问题。近年来,上市的直接抗病毒药物弥补了传统丙肝干扰素疗法的不足,提高了病毒学应答水平,但存在着治疗费用高、病毒耐药突变等问题。丙肝病毒感染慢性化率高且隐匿性强,高危人群有着较高的新发和重复感染率,因此预防性疫苗的研发对于彻底控制丙肝传播非常重要。然而,由于病毒的高变异性等多种因素,目前仍缺乏有效的丙肝病毒疫苗。该文介绍了丙肝病毒疫苗开发的需求、难点、最新进展和未来方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丙型肝炎疫苗论文参考文献

[1].刘婷婷,刘淑霞,张永霞,梁伟,侯怡哲.山东省聊城市慢性丙型肝炎感染者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效果评价[J].中国疫苗和免疫.2018

[2].颜雨,王雪松,黄忠,钟劲.丙型肝炎预防性疫苗开发的需求、挑战和进展[J].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2018

[3].吴星,苏瑶,陈盼,梁争论.丙型肝炎病毒疫苗的评价及研究进展[J].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2017

[4].姚敏,李世林,陈利民.丙型肝炎疫苗研究进展[J].中国输血杂志.2016

[5].陈小平.母亲乙肝表面抗体对子女乙肝疫苗应答的影响及丙型肝炎病毒NS3蛋白多态性与肝硬化的关系[D].武汉大学.2016

[6].邓娟,罗启慧,陈姗姗,黄超,史良琴.丙型肝炎病毒核酸疫苗的构建及免疫研究[C].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解剖及组织胚胎学分会第十九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6

[7].邓娟,罗启慧,陈姗姗,黄超,史良琴.丙型肝炎病毒核酸疫苗的构建及免疫研究[C].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病理学分会、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物病理生理专业委员会、中国实验动物学会实验病理学专业委员会201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6

[8].邓娟.丙型肝炎病毒核酸疫苗的构建及免疫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6

[9].高见,许强,范雪营,沈弢.丙型肝炎疫苗研制的免疫学挑战与机遇[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15

[10].李德周,段志良,郭江龙,王思娜,刘慧芳.丙型肝炎病毒CTL-Th表位嵌合DNA疫苗的构建[J].温州医科大学学报.2015

标签:;  ;  ;  

丙型肝炎疫苗论文-刘婷婷,刘淑霞,张永霞,梁伟,侯怡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