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产教融合能有效推进地方本科院校专业实现特色发展、内涵发展,是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必然要求。地方本科院校专业如何实现产教融合,促进专业更好更快发展,已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文章以地方本科院校管理科学专业产教融合为切入点,深入探讨了产教融合内涵、产教融合对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及地方本科院校管理科学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问题,并提出了地方本科院校管理科学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路,最后介绍了邵阳学院管理科学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有关做法。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管理科学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近年来,我国高校、特别是地方本科院校发展迅速,地方本科院校在我国高教系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地方本科院校已成为我国高层次人才、特别是高层次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力军。然而,地方本科院校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困难,新生报到率下降、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不强、就业率不高等一些深层次问题日渐显现,影响和制约着地方本科院校的发展。当前,地方本科院校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必须走产教融合的转型发展道路,实现特色发展、内涵发展,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公共服务发展需要的高层次技能应用型人才。
1产教融合与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
1.1 产教融合的内涵
毋庸置疑,“产”即产业的简称,这里特指除教育之外的产业部门,“教”即教育的简称,这里特指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概念的提出,源于产、教分属两个不同的国民经济部门。产教融合这一说法最早由江苏无锡技工学校提出,该校在探索如何提高学生实习质量的时候,提出要“产教融合化”,即寻找与实习紧密结合的产业或产品,实现“产”与“教”的深度融合,以此提高学生实习的针对性、有效性。在官方,2011年,教育部在《关于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的意见》一文中首次提出要促进职业院校和企业产教深度合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职业教育与产业协调发展。此后,关于产教融合的研究也逐渐多起来。笔者认为,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和产业发展的有机结合,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相互对接、促进,实现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协调统一。产教融合既是人才培养的一种理念和模式,同时也是人才培养的机制和路径。产教融合强调企业与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及科技服务方面的深度合作,真正实现产教研于一体。
1.2 产教融合对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
无可否认,地方本科院校的主要职责是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担负着为地方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使命,地方本科院校已成为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前所述,地方本科院校要真正实现内涵发展、特色发展,提升自身竞争实力,必须走也只有走转型发展道路,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道路才可。当前,地方本科院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①人才培养定位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脱节。大多数地方本科院校是由以前的高职高专升格而来的,升为本科院校后,为了急于融入本科教育序列,企图摆脱高职高专教育,在办学定位及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盲目向老牌大学看齐,忽视自己的实际,结果造成办学定位缺乏特色、专业和学科建设与地方产业发展对接性不强,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过分注重理论教育,缺乏实践性训练,学生动手能力较差,毕业生就业能力与企业要求相差较大;②人才培养模式陈旧,培养路径单一,人才培养质量不高。多数地方本科院校仍然习惯按专业及课程等传统方式组织教学,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对接性不强、课程教学内容与产业需求对接性不强,教学活动与企业生产活动对接性不强,毕业生难以较快满足企业需要。
因此,地方本科院校在走产教融合发展道路时,必须转变观念,坚持校企合作办学思路,将办学定位、学科发展、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构建、实践教学平台等紧密地与地方经济建设结合起来,实现校企合作共赢。
2地方本科院校管理科学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问题分析
管理科学专业主要培养学生具备必要的数学、经济学及计算机基础,具有扎实的管理学科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运用现代化管理技术和手段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具有解决管理决策和技术管理等较为复杂的管理实践能力。从管理科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来看,该专业既要求学生具备较深、较扎实的管理学科理论知识,又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管理实践技能。因此,提高管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必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走产教融合发展道路。当前,一些地方本科院校正在积极探索管理科学专业“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总体来看,产教融合实质性进展不够,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
管理科学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提高管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必须重视并加大实践课程的教学时数。目前,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尽管一些地方本科院校在管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中不断提高实践课程的教学比重,但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的理念还没有从根本上转变,实践课程弱化还比较突出。此外,一些地方本科院校管理科学专业的实践师资也比较薄弱,高水平、高技能的“双师型”教师比较缺乏。
2.1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权不明确
菌体短杆状,单细胞,极少双连,周生鞭毛,具荚膜,大小 1.3~1.9×0.53~0.6(um),革兰氏染色阴性,能发酵葡萄糖产出气体,菌落微凸乳白色,边缘齐整圆形,半透明反光,质粘稠。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马铃薯黑胫亚种适宜温度10~38℃,最适为 25~27℃,高于 45℃即失去活力。
在对学生进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核心能力构建的时候需要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跟个人生活习惯一样,是需要长期积累并且不断保持练习才能形成的,因此不像其他教育内容一样能够短时间内进行较高的提升。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核心能力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的知识模块对从不同角度培养学生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核心能力,通过学生不断地进行记忆、思考及运用来达到将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核心能力运用到实际操作中。
2.2 人才培养模式特色不鲜明
时间同步电路接收北斗/GPS接收机的授时数据和秒脉冲信号,其中授时数据接口是串口或网络,由计算机读入并解析出年、月、日、时、分、秒信息,在数据协议层定义有数据校验措施和固定周期发送机制,可保证授时数据的正确接收与解析。
2.3 课程建设企业参与度不高
根据地方本科院校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要求及管理科学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问题,当前地方本科院校管理科学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①坚持以“产教融合、特色办学”为原则,根据管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总体要求及地方本科院校具体实际,科学设置专业方向,突出专业办学特色;②坚持以“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为重点,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权,增加企业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中的话语权,提高企业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建设的参与热情;③坚持以“产教融合、强化实践”为目标,科学设置课程体系,增加实践教学比重,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专业发展的基础,也是专业竞争优势的来源。然而,目前一些地方本科院校管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基本上是按照重点大学的有关做法来做,人才培养重理论、轻实践,培养模式比较笼统、单一,缺乏特色,没有根据自己的具体实际合理确定人才培养模式,导致人才培养模糊,缺乏具体性和针对性。
2.4 实践课程弱化
①分期缴纳所得税。凡是在自贸区注册的企业或个人股东皆可于5年内分期缴纳由非货币性资产投资和资产重组所获收益部分税款。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产教融合的核心,校企双方在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之前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这涉及到人才培养模式的选择及课程体系的设置。当前,一些地方本科院校在开展管理科学专业产教融合时往往忽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权的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主导权仍然在学校,企业话语权较少,校方单方面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现象较为普遍。
3地方本科院校管理科学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路
产教融合的最终落脚点体现在课程体系的设置及课程内容的开发。目前,一些地方本科院校在推进管理科学专业产教融合时十分重视,也希望企业参与到课程建设上来并发挥积极作用,但由于企业在与学校的合作过程中找不到合适的契合点,导致企业参与课程建设的热情不高,企业在专业课程建设中的参与权一直停留在表面上。
4地方本科院校管理科学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以邵阳学院为例
邵阳学院管理科学专业创办于2003年,本专业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专业综合改革为驱动,以“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为特色,以全面提高人才综合素质为目标。十多年来,本专业办学成绩显著,专业建设快速发展。2007年,管理科学专业被认定为学校重点专业;2008年,管理科学专业被认定为湖南省重点专业;2009年,管理科学专业被认定为教育部第Ⅰ类特色专业。
4.1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科学设置专业方向
根据教育部管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总体要求,结合学校专业办学实际及生源特点,充分考虑地方企业发展人才需求并广泛征求企业意见,在多次调研、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将管理科学专业设置为3个方向:质量管理、人力资源开发及市场策划。使得本专业培养学生既系统掌握经济学、管理学、系统工程、运筹学、运营管理及决策等扎实的管理科学学科理论,又具有质量管理、人力资源开发、市场策划等专长的基本技能,毕业生就业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就业率高,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4.2 合理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H”型人才培养模式
邵阳学院管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教学时期上采取“2+1+1”模式,即前两年(大一、大二)主要系统学习通识平台课、专业基础课及专业核心等课程,第三年学生根据自己兴趣爱好重点学习方向课程,第四年学生在企业接受专业方向的实践课程学习,主要包括企业开发的各种实践课程培训、岗位技能实习及毕业论文的写作等。在教学内容上构建五大课程模块,即通识平台课程模块+学科基础课程模块+专业必修课程模块+专业方向必修课程模块+专业方向选修课程模块。在学生综合素质及技能培养上构建“H”型人才培养模式,即以创新能力为纽带,以专业综合知识为基础,以专业方向为专长的集“能力、知识、特长”于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具体见图1。
图1“H”型人才培养模式示意图
4.3 搭建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推进立体化实践教学
图2管理科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设置
图3管理科学专业立体化实践性教学模式
邵阳学院管理科学专业实践教学坚持以核心技能培养为目标,以搭建课程模块为基础,以立体化教学为主要模式,创新产教融合方式,加强与企业合作,拓展专业实习基地建设,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共建、共享、共管的集专业教学、学生实训、技术研发和生产等功能于一体的产学研综合实践教学基地。管理科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括四大模块:实践应用模块、基本技能模块、综合应用模块及创新提高模块等,具体见图2。在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中,按照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分别从时间维(实践教学体系的规划、构建、实施、评估及反馈)、逻辑维(企业专业人才需求、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制定、实践课程体系优化、决策及实施)及专业维(专业核心知识及方向专长知识)的三维结构角度构建起全程化、多元化和复合化的立体实践性教学模式,具体见图3。
[参考文献]
[1] 李岩.产教融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科学,2018,(2):72~73.
[2] 张贤坤,苏静,王怡,等.地方本科院校软件工程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8,(5):128~130.
[3] 吴卫兵,高天星,张昊.地方应用型高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滁州学院 学报,2018,(1):110~112.
[4] 冯建业,闫喜亮.产教融合下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探析[J].中国高校科技,2016,(5):47~49.
[5] 王晓煜,王倩,等.基于产教融合的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创新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8,(4):172~174.
[6] 罗堰,左仁淑,李静.基于产教融合的新建院校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实现路径[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8,(7):183~184.
中图分类号:G4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19)10—0016—03
收稿日期:2019-01-20
基金项目:2018年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基于产教融合的地方本科院校管理科学专业综合改革研究与实践”阶段性成果(湘教通[2018]436号)。
标签:专业论文; 管理科学论文; 地方论文; 人才培养论文; 本科论文;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9年第10期论文; 2018年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基于产教融合的地方本科院校管理科学专业综合改革研究与实践”阶段性成果(湘教通[2018]436号)论文; 邵阳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