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互惠贸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贸易,互惠,协定,赫尔,美国,政策,经济。
互惠贸易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杨玉华[1](2013)在《互惠贸易利益:基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现代证明》一文中研究指出互惠利益是推动国际贸易发展的基本原因。李嘉图认为,国际贸易只能增加使用价值而不能增加一国的价值。马克思认为,对外贸易不仅能够增加一国的使用价值,而且能够带来较高的价值增值。基于劳动价值论的最优生产率模型证明了马克思有关论断的正确性和普遍性。要改变不利于我国的国际贸易利益分配格局,就要善于利用和创造有利的国际分工,大力提高综合生产率,以捍卫和保护民族利益,提高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有利地位。(本文来源于《当代经济研究》期刊2013年02期)
吴大伟[2](2012)在《美国1934年《互惠贸易协定法》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1934年出台的《互惠贸易协定法》是美国关税与对外贸易政策的转折点,该法案在为美国开拓对外贸易市场的同时,也使美国逐步走上了贸易自由化的道路。本文首先回顾了美国国会关税立法的贸易保护主义历史渊源,揭示了该法案出台的历史背景。其次,对该法案出台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系统地梳理了法案出台的过程,详细介绍了法案的具体内容,并且通过与《斯姆特霍利关税法》作比较研究,揭示了《互惠贸易协定法》的特点。最后,全面分析评价了该法案对美国政府制订贸易政策的影响,以及在美国外贸决策新机制形成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本文的探析不仅有助于了解20世纪美国对外贸易政策变化的原因和意义,而且有助于为当前中国外贸政策的调整提供历史借鉴。(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12-04-01)
谈谭[3](2010)在《美国1934年《互惠贸易协定法》及其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引发了美国学术界关于美国经济自给自足还是经济开放的大辩论,这场辩论推动了美国贸易决策机制的转变,其标志就是1934年美国国会通过《互惠贸易协定法》,从而形成了决定美国贸易政策的"1934年体制"。与此前的美国关税法相比,"1934年体制"的主要特点是国会将贸易决策权在一定时期内授予总统,总统可以与外国政府谈判并签订贸易协定,该协定不需要国会批准即可生效。但是,为了维护总统和国会在宪法上的权力平衡关系,再加上受党派政治斗争的制约,"1934年体制"中也包含了关键性的妥协:国会对总统的授权是"临时性"的,而且总统在谈判贸易协定时必须充分考虑国内企业的贸易保护要求。尽管如此,《互惠贸易协定法》的出台和此后几十年的顺利延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美国高度保护主义的贸易政策偏好,推动了以关贸总协定为核心的多边关税减让谈判和贸易自由化进程。(本文来源于《历史教学(下半月刊)》期刊2010年05期)
[4](2008)在《中国能抵挡全球经济降温冲击》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当前,美国经济严重减速导致全球经济增长放慢,这一总体趋势也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带来一定的影响。中国经济能否抵挡住全球经济降温带来的冲击继续保持增长?美国知名智库凯托学会中国问题专家詹姆斯·多恩回答得很干脆:“能。” 他的理由是,与过去的计(本文来源于《中国财经报》期刊2008-05-06)
徐泉[5](2008)在《美国外贸政策决策机制的变革——美国《1934年互惠贸易协定法》述评》一文中研究指出《1934年互惠贸易协定法》的通过是美国贸易政策与立法发生重大转变的标志。"1934年体制"导致美国《联邦宪法》中由国会主导的贸易政策规制体制真正开始向由国会与总统共享决策体制的过渡完成。其中所涉及的深刻的国际与国内政治—经济背景是解读这一体制的关键所在。审视这一体制并廊清其中所含的法律机理,有助于我们深入剖析美国贸易政策的历史流变,其影响表现在对美国国内贸易政策与国际贸易体制两个层面。(本文来源于《法学家》期刊2008年01期)
徐轶杰[6](2006)在《赫尔与《互惠贸易协定法》(1933-1935)》一文中研究指出科德尔·赫尔(Cordell Hull)是美国外交史上最重要的政治家之一。1934年国会通过的《互惠贸易协定法》(Reciprocal Trade Agreements Act)被认为是美国关税史上的转折点。人们认为罗斯福总统的国务卿赫尔在《互惠贸易协定法》的产生和执行过程中作用巨大。本文试通过回顾赫尔贸易思想的形成和《互惠贸易协定法》的产生与初期实行过程来考察赫尔与《互惠贸易协定法》之间的关系。 科德尔·赫尔是美国外交史上一位重要的政治家。他是着名的国际主义者。通过回顾赫尔贸易和关税观点形成的过程,作者分析了赫尔贸易思想的形成与美国社会变化之间的关系。作者认为赫尔的贸易思想是美国国际经济地位发生根本转变的产物。 富兰克林·罗斯福当选总统后,赫尔担任了国务卿,他积极推进关税改革。但是,随着新政的开展,政府内部对关税改革的态度成生了分歧。面对紧急的国内经济形势,罗斯福最终采取了民族主义的国际经济政策。关税改革的挫折和伦敦经济会议失败的过程集中体现了罗斯福政府初期的对外经济政策。这一过程也展现了影响美国对外经济问题决策的各方面因素。 伦敦经济会议后,国内的经济形势使原有的力量平衡发生了变化。经济民族主义的政策在政府中的作用逐渐减小。出于不同立场的各派形成了新的联盟促使《互惠贸易协定法》通过。赫尔是低关税的积极倡导者,他是促成《互惠贸易协定法》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也许甚至不是决定性的因素。《互惠贸易协定法》是多因素的产物。 《互惠贸易协定法》的初步实施,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是,赫尔受到了环境的束缚,他无法实现充分的关税削减。同时,为了维护美国的利益赫尔不得不实际上放弃自己多年的原则。因此,赫尔的思想是不能超越时代的,他也具有局限性。(本文来源于《首都师范大学》期刊2006-05-14)
谢建国[7](2004)在《激励相容、互惠贸易区规模与世界自由贸易》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激励相容条件下分析了几种不同类型的互惠贸易区与世界自由贸易的关系 ,分析结果显示 ,一个实行开放成员国地位的关税同盟可以实现世界自由贸易 ,但是当关税同盟以追求成员国福利最大化为目标时 ,关税同盟的扩张不可能最终实现世界自由贸易。对自由贸易区来说 ,由于外部激励相容条件的约束 ,不可能通过自由贸易区的自我扩张实现世界自由贸易。本文还研究了实行 Kemp- Wan外部关税调整的互惠贸易区与世界自由贸易的关系 ,结果显示 ,实行Kemp- Wan外部关税调整的互惠贸易区可以通过自我扩张最终实现世界自由贸易 ,因此 ,实行Kemp- Wan外部关税调整的互惠贸易区是促进而不是阻碍了世界自由贸易。(本文来源于《世界经济》期刊2004年07期)
周军[8](2003)在《略论1938年美英互惠贸易协定》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30年代美英贸易谈判从问题提出、非正式磋商到正式谈判,国际政治形势始终起着重要作用。最终形成的协定一定程度上扩大了两国贸易范围,但未能满足双方的愿望。因此,该协定的作用是有限的。(本文来源于《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03年06期)
[9](2002)在《互惠贸易》一文中研究指出世贸组织的互惠原则主要通过以下几种形式体现:第一,通过举行多边贸易谈判,进行关税或非关税措施的削减,对等地向其他成员开放本国市场,以获得本国产品或服务进入其他成员市场的机会。第二,当一国或地区申请加入世贸组织时,由于新成员可以享有所有老成员过去已达成的开(本文来源于《发展》期刊2002年02期)
互惠贸易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1934年出台的《互惠贸易协定法》是美国关税与对外贸易政策的转折点,该法案在为美国开拓对外贸易市场的同时,也使美国逐步走上了贸易自由化的道路。本文首先回顾了美国国会关税立法的贸易保护主义历史渊源,揭示了该法案出台的历史背景。其次,对该法案出台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系统地梳理了法案出台的过程,详细介绍了法案的具体内容,并且通过与《斯姆特霍利关税法》作比较研究,揭示了《互惠贸易协定法》的特点。最后,全面分析评价了该法案对美国政府制订贸易政策的影响,以及在美国外贸决策新机制形成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本文的探析不仅有助于了解20世纪美国对外贸易政策变化的原因和意义,而且有助于为当前中国外贸政策的调整提供历史借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互惠贸易论文参考文献
[1].杨玉华.互惠贸易利益:基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现代证明[J].当代经济研究.2013
[2].吴大伟.美国1934年《互惠贸易协定法》探析[D].苏州大学.2012
[3].谈谭.美国1934年《互惠贸易协定法》及其影响[J].历史教学(下半月刊).2010
[4]..中国能抵挡全球经济降温冲击[N].中国财经报.2008
[5].徐泉.美国外贸政策决策机制的变革——美国《1934年互惠贸易协定法》述评[J].法学家.2008
[6].徐轶杰.赫尔与《互惠贸易协定法》(1933-1935)[D].首都师范大学.2006
[7].谢建国.激励相容、互惠贸易区规模与世界自由贸易[J].世界经济.2004
[8].周军.略论1938年美英互惠贸易协定[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
[9]..互惠贸易[J].发展.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