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解释论文_钱俊

导读:本文包含了自我解释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自我,生态,解释学,导数,人文主义,历史,代理权。

自我解释论文文献综述

钱俊[1](2019)在《以史料为依据助力历史解释素养落地——以人民版“神权下的自我”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高中历史教学以史料的搜集、整理、分析、运用为基础,厘清历史事实,还原历史真相,阐明古今之变的规律。历史解释以史料为依据,以充分、可靠的史料,对历史事件进行理性分析和合理判断,从而探索出历史的内涵外延、因果逻辑,总结出历史规律和提升历史认知,涵养学科素养,汲取历史智(本文来源于《中学历史教学参考》期刊2019年22期)

韩杰,曾春花[2](2019)在《小微企业生态行为如何养成?——基于生态自我效能感的解释》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小微企业生态发展关系到经济、社会以及环境的良性互动,并且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以往研究多以企业资源、企业能力、博弈论、以及经济学为理论视角分析小微企业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等生态行为及其表现,鲜有研究关注小微企业生态认知因素并专门探讨小微企业从生态认知到生态行为的机制过程。鉴于此,以自我效能感理论为视角,深入分析小微企业从生态认知到生态行为的自我效能过程,提出了"生态认知——生态自我效能感——生态行为"的小微企业生态行为形成机制,以期充分发挥小微企业生态能力,为小微企业生态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迟颖[3](2019)在《自我行为中的利益冲突及其规制——《民法总则》第168条解释论》一文中研究指出自我行为中普遍存在利益冲突的风险,为维护被代理人的利益,《民法总则》第168条原则上禁止代理人实施自我行为。该规定实质上是对代理权的法定限制,代理人违反该限制实施自我行为的,构成无权代理,有待被代理人的追认。为维护法律的稳定性和交易安全,《民法总则》第168条在适用上要求代理人同时以自己或第叁人的名义与作为被代理人代理人的自己实施法律行为,在个案中被代理人的利益是否遭受损害在所不问。作为适用的例外,《民法总则》第168条仅规定了被代理人同意或追认的情形,范围过窄,与该条维护被代理人利益的立法目的不符。为了实现《民法总则》第168条的立法目的,应当对其进行目的性限缩解释,承认专为履行债务和使被代理人纯获法律上利益的自我行为的效力。对于代理人以规避《民法总则》第168条的适用为目的所实施的形式上虽不构成自我行为但实质上存在利益冲突的代理行为,应当类推适用该条规定。(本文来源于《河北法学》期刊2019年10期)

张彦[4](2019)在《自我解释提示法在高二生物习题课课后辅导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习题课后针对个别学生的错误进行单独辅导是一种常见的教学行为。通常教师针对这类情况是将正确解题思路讲一遍,教学形式较为单一,学生难以真正理解和迁移知识。在这种情况下,研究如何改进课后辅导是有价值的。自我解释是学生对自己做出解释,以试图理解新信息的一种活动,而自我解释提示法是自我解释的有效方法之一。用自我解释提示法在课后辅导学生可以针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予以相应的帮助,提高教学效果,通过文献查阅,选用Timothy J.Nokes提出的两类自我解释提示法:空白填充(gap-filling)和心智模型修正提示进行实践研究来探讨自我解释提示法在高二生物课后辅导中的应用,以期在实践中丰富理论的应用,为一线教师的课后辅导提供借鉴作用。本篇论文主要分成五个部分,第一部分说明了课题提出的缘由、研究的主要问题、解释相关重要概念以及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对相关的理论和自我解释、课后辅导的研究现状进行阐述说明。第叁部分简述了研究过程:通过研究前针对高二生物习题课现状的问卷调查,发现习题课后仍旧存在的问题为后续自我解释提示法的辅导做铺垫作用;课后辅导中运用自我解释提示法中空白填充提示(包括空白填充的理由提示、空白填充步骤聚焦提示)和心智模型修正提示通过针对题目和师生对话,并对对话进行分析说明的形式举例以说明该方法的实际运用方式;最后探究高二生物习题课课后辅导中运用自我提示法的流程和指导学生后对同水平学生使用和不同水平学生成绩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学困生的对照组和实验组得出自我解释提示法的课后辅导与常规课后辅导学对困生学生的成绩方面无显着差异(P=0.756>0.05)。而学优生的对照组和实验组得出自我解释提示法的课后辅导与常规课后辅导学对困生学生的成绩方面差异显着(P=0.030<0.05),说明自我解释提示法对学优生学生学业成绩影响较大。从年级进步来看,学优生实验组和学困生实验组平均年级排名均有进步,而学优生比学困生实验组年级排名(450人)平均进步了6.18%说明自我解释提示法对学困生和学优生的学业成绩有促进作用且对学优生促进作用更为明显。第四个部分是结论,最后一个部分是讨论和反思,针对实践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和待改进的部分进行说明。(本文来源于《四川师范大学》期刊2019-06-10)

庄泽枫[5](2019)在《行动与道德的维度》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旨在研究法国哲学家保罗·利科的“自我解释学”理论,并分析其所展开的行动与道德之维度。对“自我”的探索是重要的哲学问题,对此许多哲学家都有所讨论。利科一生的写作与思考也始终在回应这个命题:“一个人如何在伦理生活中有确信地去行动”。面对哲学上的种种争论,利科希望从中走出一条独特的道路,这就是他提出的“自我解释学”。受弗洛伊德和海德格尔思想的影响,利科从早期现象学研究转向了解释学。由于不赞成海德格尔走“短途”的方式,利科希望采取一种“反思迂回”,通过对语言哲学、叙事及道德哲学等的分析,从而寻求“自我”谜题的解答。通过与分析哲学对话,他批判了安斯康姆与戴维森的行动哲学。利科指出,仅限于对行动的反思会陷入笛卡尔“我思”的困境,对人类活动的理解必须以行动者本身为起点,从作为“中介”的叙事的分析中反思行动主体。通过对叙事分析自我之优越性与可能性的阐释,利科指明一条“从文本走向行动”的道路,并通过“相同性”与“自身性”的辩证以及“自身性”与“他者”的辩证,最终建立起一套“自我的本体论”。对他者的关注凸显出叙事之伦理维度。利科意识到,正是行动者的伦理意向促发行动者行动,经由对亚里士多德的目的论道德观的解释,以及对康德的形式主义道德观的反思,他最终重建起“实践理性”。本文将以五个部分展开论述: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利科“自我解释学”问题之缘由、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文章框架;第二章聚焦于对利科思想转折、重要着述及理论渊源的概述,以呈现其自我解释学的思想背景;第叁、四章则分别从利科对人类行动的解释、对自我道德面向的解释两个方面展开论述,从而进一步深入分析利科自我解释学所蕴含的维度;最后结语部分将对利科“自我解释学”进行评价与反思,并探讨利科哲学的方法论特点,及其对“自我”问题的独特贡献。(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9-05-20)

邬宇恩[6](2019)在《基于自我解释效应的样例学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如何为学生“提效减负”,一直是学术界和实践领域重点关注的课题。随着“样例效应”的发现,样例学习作为高效学习的一种方式,在国内外已经达成共识。在认知心理学领域,自我解释效应的提出和发展,为样例的设计指明了新的方向。在数学教学领域,由于数学解题能力的极端重要性,以及对核心素养的逐渐重视,启发法的复兴势在必行。在上述背景之下,本研究以自我解释效应为指导,以“利用导数证明不等式”这一题型为载体,经过样例学习材料的编制、样例学习实验等研究过程,探究了自我解释效应在数学样例学习中的有效性和特征。其中,样例学习实验作为整个研究的核心,分为叁个阶段:预测试、分组对照实验和解题测试。分析数据得出如下结论:第一,对于容易题型,辅助自我解释的样例学习对比传统样例学习没有特殊优势。第二,对于复杂题型,辅助自我解释的样例学习比传统样例学习效率更高,这种效率的增益体现在两个方面,即提高学习绩效和降低认知负荷。第叁,对于复杂题型,辅助自我解释的样例学习对学习效率的增益,不受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差异和先前知识差异的影响。另外,从细节分析可以看出,辅助自我解释确实有助于学生生成更多的、质量更高的自我解释,特别体现在辅助自我解释有助于学生修正错误的心理模型。结合以上数据分析和细节分析,自我解释效应在数学样例学习中的作用得到验证。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对于学习效率的增益是从提高学习绩效和降低认知负荷两个方面体现的。另外,辅助自我解释的样例学习形式,并不适应所有内容,应该根据内容难度进行取舍和调节。(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尚夕琼[7](2019)在《基于缄默知识视角下的高解释水平对自我控制效益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我控制是人类成功和幸福的关键。作为国家和社会的精英储备人才,大学生的自我控制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尤为重要。但是由于大学生学业压力小、自由活动时间多、缺乏老师家长的监督,使当代大学生的自我控制现状不容乐观,无心学习、沉迷娱乐充斥着大学校园。为了维护大学生的健康发展,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优质人才,迫切需要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而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必须以大学生为对象进行自我控制研究。目前对自我控制的研究多是基于能量模型、双系统模型进行的,而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研究对这两个模型提出了质疑,因此,我们迫切需要从新的理论角度探讨大学生的自我控制。解释水平理论为解读自我控制提供了新视角,自我控制的一个关键因素是个体对什么思维过程能促进或削弱自我控制的认识,从此逻辑出发,结合前人的文献以及调查研究结果,本文试图检验解释水平对自我控制的影响以及个体是否认识该影响对自我控制的作用。研究旨在验证相对于低解释水平,高解释水平更有利于自我控制,而且我们能将该有利影响视作一种缄默知识,大学生个体具备这种缄默知识,掌握的程度可以预测大学生被试在现实生活中的自我控制结果,具体先用两个实验验证解释水平对自我控制的影响和个体对这种影响的认识,最后测量被试的缄默知识水平,预测被试的自我控制(具体指标为网络成瘾),进而根据所得出的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干预建议。共招募本地区某所高等院校308名大学生为被试,其中,研究1有66名,研究2有130名,研究3有112名,每名被试都是随机挑选和分配的,所有被试的母语均为汉语。采用特定任务、假设情境、自我评价及心理量表进行量化研究,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线性回归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高解释水平更有利于自我控制;2.个体知道相对于低解释水平,高解释水平更有利于自我控制,只是无法准确地表达,因此这是一种缄默的知识;3.个体掌握的缄默知识(高解释水平的自我控制效益)越多,自我控制越成功,表明个体在高解释水平的自我控制效益这种缄默知识上的水平能预测个体在现实生活中的自我控制结果。(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师范大学》期刊2019-04-08)

吴宽智[8](2019)在《自我损耗促进合作行为及其在双过程理论框架下的解释》一文中研究指出合作行为在当今社会活动中无处不在,对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人们往往需要在一种心理资源损耗的状态下完成合作相关的决策。个体在社会困境中做出合作行为一般需要自我控制来协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间的冲突,因此心理资源耗竭和合作行为很可能存在某种关系。自我损耗是心理学领域的重要概念,指的是个体过度调用内控资源出现的一种心理耗竭状态。聚焦于自我损耗与合作行为关系的研究较少,大都是探究自我损耗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究当个体发生自我损耗时,也就是自控资源出现不足时,对合作行为产生的影响及背后可能存在的心理机制。实验1发现了自我损耗对公共资源困境中的合作行为是具有促进作用的,对于这个结果,本研究采用了双过程模型框架和社会启发式(Social Heuristic Hypothesis,SHH)进行解释并在实验2和实验3中进行了验证。解释逻辑是:自我损耗会使得个体更加依赖直觉过程,而直觉过程是支持公共资源困境中的合作行为的。实验2通过情境效应和CRT(the Cognitive Reflection Test)验证了自我损耗会激发直觉过程,实验3通过直觉/分析思维启动验证了直觉思维是支持合作行为的。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自我控制状态和合作行为的关系,并且证明了社会启发式在中国社会文化背景下的存在。(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9-03-01)

赵国瑞[9](2019)在《自我损耗效应:问题与新解释》一文中研究指出有限资源理论是解释自我控制行为的主流理论,该理论的实验基础是自我损耗效应。近来一些研究发现动机、信念和情绪等因素均可以缓解甚至逆转自我损耗效应,而这些结果难以用有限资源理论或其补充的观点来解释。葡萄糖曾被认为是有限资源的物质基础,近来也受到了理论和实验的质疑,甚至一些研究表明自我损耗效应可能并不是一个稳定的结果。一些研究者尝试从动机计算的角度来解释自我控制的变化,发生于自我控制任务之前的计算可能是其中的关键因素。(本文来源于《心理研究》期刊2019年01期)

李想,李辉[10](2019)在《涉警危机情境下的警民信任修复效果差异及其内在机理分析——来自SOR理论和自我建构理论的解释》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利用3个实验细致分析了涉警危机事件发生后,不同修复策略、不同修复时机和民众负面情绪对警民信任的修复效果,并比较了不同自我建构类型人群的信任修复效果差异。研究发现:第一,涉警危机事件发生后,民众的负面情绪越高,其对警民信任修复效果产生的负向影响越强。第二,在涉警危机事件发生前,依存型人格较独立型人格对警察持有更高的初始信任水平;在涉警危机事件发生后,依存型人格群体中的负面情绪越高,修复策略的修复效果越差,但是,独立型人格群体中的负面情绪复效果高低对修影响则无明显差异。第叁,警民信任危机事件发生后,修复时机对修复效果的影响"因人而异",在依存型人格的群体中,延迟修复效果优于即时修复效果,但在独立型人格群体中的修复效果却无明显差异。第四,民众自我建构水平、修复策略与修复时机叁者之间存在叁维交互效应。由此,科学平息民众负面情绪、充分利用大数据精准施策、"因人施策""因时施策",尤其是要注意对依存型人格人群的因势利导,是当前修复警民信任关系水平的可行之策。(本文来源于《云南警官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自我解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小微企业生态发展关系到经济、社会以及环境的良性互动,并且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以往研究多以企业资源、企业能力、博弈论、以及经济学为理论视角分析小微企业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等生态行为及其表现,鲜有研究关注小微企业生态认知因素并专门探讨小微企业从生态认知到生态行为的机制过程。鉴于此,以自我效能感理论为视角,深入分析小微企业从生态认知到生态行为的自我效能过程,提出了"生态认知——生态自我效能感——生态行为"的小微企业生态行为形成机制,以期充分发挥小微企业生态能力,为小微企业生态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自我解释论文参考文献

[1].钱俊.以史料为依据助力历史解释素养落地——以人民版“神权下的自我”为例[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9

[2].韩杰,曾春花.小微企业生态行为如何养成?——基于生态自我效能感的解释[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3].迟颖.自我行为中的利益冲突及其规制——《民法总则》第168条解释论[J].河北法学.2019

[4].张彦.自我解释提示法在高二生物习题课课后辅导的应用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9

[5].庄泽枫.行动与道德的维度[D].华东师范大学.2019

[6].邬宇恩.基于自我解释效应的样例学习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9

[7].尚夕琼.基于缄默知识视角下的高解释水平对自我控制效益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9

[8].吴宽智.自我损耗促进合作行为及其在双过程理论框架下的解释[D].华东师范大学.2019

[9].赵国瑞.自我损耗效应:问题与新解释[J].心理研究.2019

[10].李想,李辉.涉警危机情境下的警民信任修复效果差异及其内在机理分析——来自SOR理论和自我建构理论的解释[J].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19

论文知识图

自我解释的样例3.为样例提供解说自我解释水平测试成绩变化(部分)4.1自我解释成绩走势图利用...3.3学习者完成自我解释学习单...自我解释的样例5.1分步骤诱发自我解释呈现方...

标签:;  ;  ;  ;  ;  ;  ;  

自我解释论文_钱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