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光学识别功能的光缆接续盒,包括:盒体、设置在盒体上的光纤熔接盘以及与光纤熔接盘连接的光学识别件,光纤熔接盘用于固定光缆,光学识别件与光缆连接,光学识别件能够反射光缆中的光信号并形成识别反馈信号。通过设置有光学识别件与光纤熔接盘连接并且光学识别件与光缆连接,使得光缆传输光信号至光学识别件时,光学识别件能够反射并形成识别反馈信号,外部设备根据接收识别反馈信号的情况,判断线路故障位置,无需实地检查便能够快速确定故障位置,节省时间和人力,提高工作效率。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具有光学识别功能的光缆接续盒,其特征在于,包括:盒体(10)、设置在盒体(10)上的光纤熔接盘(20)以及与光纤熔接盘(20)连接的光学识别件(30),光纤熔接盘(20)用于固定光缆,光学识别件(30)与光缆连接,光学识别件(30)能够反射光缆中的光信号并形成识别反馈信号。
设计方案
1.一种具有光学识别功能的光缆接续盒,其特征在于,包括:盒体(10)、设置在盒体(10)上的光纤熔接盘(20)以及与光纤熔接盘(20)连接的光学识别件(30),光纤熔接盘(20)用于固定光缆,光学识别件(30)与光缆连接,光学识别件(30)能够反射光缆中的光信号并形成识别反馈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光学识别功能的光缆接续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识别件(30)包括与光缆连接的光纤段(31)以及设置在光纤段(31)内的光纤光栅组(32),光纤光栅组(32)能够反射光信号并形成识别反馈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光学识别功能的光缆接续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识别件(30)还包括套设在所述光纤段(31)上的保护管(33)。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一种具有光学识别功能的光缆接续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熔接盘(20)上设置有固定座(40),所述光学识别件(30)通过固定座(40)与光纤熔接盘(20)可拆卸地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具有光学识别功能的光缆接续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40)包括设置在光纤熔接盘(20)上的底座(42)、与底座(42)转动连接的翻转盖(41)以及可拆卸连接件(50),翻转盖(41)能够与底座(42)转动盖合并且翻转盖(41)与底座(42)之间形成能够容置所述光学识别件(30)以及容许光缆穿过的夹合空间,翻转盖(41)与底座(42)盖合时翻转盖(41)通过可拆卸连接件(50)与底座(42)锁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具有光学识别功能的光缆接续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42)与所述光纤熔接盘(20)一体成型。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具有光学识别功能的光缆接续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拆卸连接件(50)包括卡块(51)以及卡扣(52),所述卡块(51)与卡扣(52),其一设置在翻转盖(41)上,另一设置在底座(42)上,卡块(51)与卡扣(52)扣合以使翻转盖(41)与底座(42)锁合。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具有光学识别功能的光缆接续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合空间内壁面上设置有隔热层(43)。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具有光学识别功能的光缆接续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合空间两端上均设置有密封件(44)。
10.一种应用权利要求1至9任一所述的具有光学识别功能的光缆接续盒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信号光源(61)、环形器(62)以及识别模块(63),信号光源(61)与环形器(62)的第一端口通过光缆连接,环形器(62)的第二端口与所述光缆接续盒通过光缆连接,识别模块(63)与环形器(62)的第三端口通过光缆连接,以使信号光源(61)发出的光信号被光缆接续盒反射形成识别反馈信号并传输至识别模块(63)。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纤通信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光学识别功能的光缆接续盒及应用其系统。
背景技术
光缆接续盒是用于连接两段光缆并保护两段光缆熔接后形成的熔接头的装置,在现有技术中,光缆接续盒不具备光学识别功能,当线路出现故障时,不能根据经过光缆接续盒的线路信号定位故障位置,导致线路维护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光学识别功能的光缆接续盒及应用该光缆接续盒的系统,该光缆接续盒能够被光学识别,进而通过光缆接续盒的识别反馈信号进行排障。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光学识别功能的光缆接续盒,包括:盒体、设置在盒体上的光纤熔接盘以及与光纤熔接盘连接的光学识别件,光纤熔接盘用于固定光缆,光学识别件与光缆连接,光学识别件能够反射光缆中的光信号并形成识别反馈信号。
进一步地,所述光学识别件包括与光缆连接的光纤段以及设置在光纤段内的光纤光栅组,光纤光栅组能够反射光信号并形成识别反馈信号。
进一步地,所述光学识别件还包括套设在所述光纤段上的保护管。
进一步地,所述光纤熔接盘上设置有固定座,所述光学识别件通过固定座与光纤熔接盘可拆卸地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座包括设置在光纤熔接盘上的底座、与底座转动连接的翻转盖以及可拆卸连接件,翻转盖能够与底座转动盖合并且翻转盖与底座之间形成能够容置所述光学识别件以及容许光缆穿过的夹合空间,翻转盖与底座盖合时翻转盖通过可拆卸连接件与底座锁合。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与所述光纤熔接盘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所述可拆卸连接件包括卡块以及卡扣,所述卡块与卡扣,其一设置在翻转盖上,另一设置在底座上,卡块与卡扣扣合以使翻转盖与底座锁合。
进一步地,所述夹合空间内壁面上设置有隔热层。
进一步地,所述夹合空间两端上均设置有密封件。
一种应用上述具有光学识别功能的光缆接续盒的系统,还包括信号光源、环形器以及识别模块,信号光源与环形器的第一端口通过光缆连接,环形器的第二端口与所述光缆接续盒通过光缆连接,识别模块与环形器的第三端口通过光缆连接,以使信号光源发出的光信号被光缆接续盒反射形成识别反馈信号并传输至识别模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有光学识别件与光纤熔接盘连接并且光学识别件与光缆连接,使得光缆传输光信号至光学识别件时,光学识别件能够反射并形成识别反馈信号,外部设备接收到识别反馈信号便能判断对应的光缆接续盒连接的线路正常,当线路发生故障时,光学识别件不能反射产生识别反馈信号或线路损坏,导致外部设备不能接收到识别反馈信号,则能根据没能接收到的识别反馈信号判断对应的光缆接续盒故障或与其连接的光缆线路故障,以此种方式便能根据线路中的反馈信号判断光缆线路故障位置,无需实地检查便能够快速确定故障位置,节省时间和人力,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光缆接续盒的俯视图;
图2是光学识别件的剖视图;
图3是固定座的立体图;
图4是系统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4,一种具有光学识别功能的光缆接续盒,包括:盒体10、设置在盒体10上的光纤熔接盘20以及与光纤熔接盘20连接的光学识别件30,光纤熔接盘20用于固定光缆,光学识别件30与光缆连接,光学识别件30能够反射光缆中的光信号并形成识别反馈信号。
通过设置有光学识别件30与光纤熔接盘20连接并且光学识别件30与光缆连接,使得光缆传输光信号至光学识别件30时,光学识别件30能够反射并形成识别反馈信号,外部设备接收到识别反馈信号便能判断对应的光缆接续盒连接的线路正常,当线路发生故障时,光学识别件30不能反射产生识别反馈信号或线路损坏,导致外部设备不能接收到识别反馈信号,则能根据没能接收到的识别反馈信号判断对应的光缆接续盒故障或与其连接的光缆线路故障,以此种方式便能根据线路中的反馈信号判断光缆线路故障位置,无需实地检查便能够快速确定故障位置,节省时间和人力,提高工作效率。
光纤熔接盘20可以是通过螺栓配合螺母的方式与盒体10连接。
作为所述光学识别件30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光学识别件30包括与光缆连接的光纤段31以及设置在光纤段31内的光纤光栅组32,光纤光栅组32能够反射光信号并形成识别反馈信号。
通过在光纤段31内设置有光纤光栅组32,光纤光栅组32包括多个光纤光栅,光纤光栅能够反射光信号,多个光纤光栅排列使得反射的光信号具有唯一识别性,反射信号即为识别反馈信号,外部设备能够根据接收识别反馈信号的情况判断对应的光纤光栅组32所在线路的工作情况,以此进行排障修复。
当两段光缆连接时,将其一光缆与光纤段31的一端熔接,另一光缆与光纤段31的另一端熔接,再将熔接后的光缆固定在光纤熔接盘20上,并且将适当长度的余留光缆盘卷在盒体10内,然后盖合盒体10,从而达到两段光缆连接并保护熔接头的目的。
由于光纤光栅组32容易受外力影响而改变光学特性,为了光纤光栅组32能够稳定工作,所述光学识别件30还包括套设在所述光纤段31上的保护管33。
通过在光纤段31外套设有保护管33,防止光纤光栅组32受外力影响,进而保证光纤光栅组32能够正常工作,同时亦能保护光纤段31免因外力作用导致断裂损坏,提高可靠性。保护管33可以是管壳内填充缓冲物或固定物的实施方式,填充物可以是固定胶、泡沫等。
光学识别件30可以是通过固定胶与光纤熔接盘20固定的方式连接,而作为光纤熔接盘20与光学识别件30连接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光纤熔接盘20上设置有固定座40,所述光学识别件30通过固定座40与光纤熔接盘20可拆卸地连接。
光学识别件30通过固定座40与光纤熔接盘20可拆卸连接,使得光学识别件30能够拆卸更换,方便后续维护修理。
固定座40可以是凹槽并且凹槽内壁面设置有收窄块,保护管33在外力作用能够挤压并穿过收窄块进入凹槽内,收窄块能够防止保护管33脱出凹槽,以此使固定座40与光学识别件30连接。而作为固定座40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固定座40包括设置在光纤熔接盘20上的底座42、与底座42转动连接的翻转盖41以及可拆卸连接件50,翻转盖41能够与底座42转动盖合并且翻转盖41与底座42之间形成能够容置所述光学识别件30以及容许光缆穿过的夹合空间,翻转盖41与底座42盖合时翻转盖41通过可拆卸连接件50与底座42锁合。
在固定光学识别件30时,只需将光学识别件30放置在底座42上,通过翻转盖41转动与底座42盖合形成夹合空间将光学识别件30夹紧,操作简单快捷,并且翻转盖41通过可拆卸连接件50与底座42锁合,防止翻转盖41与底座42盖合时被意外打开。
翻转盖41可以是通过铰接的方式与底座42实现转动连接,亦可以是通过连接件连接,连接件上设置有折痕,翻转盖41能够绕折痕转动以与底座42盖合。
底座42可以是通过固定胶固定的方式与光纤熔接盘20连接,而作为优选是实施方式,所述底座42与所述光纤熔接盘20一体成型。
底座42与光纤熔接盘20一体成型,保证底座42不会与光纤熔接盘20分离,提高结构的稳定性。
可拆卸连接件50可以是插销配合插孔的结构实现,而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可拆卸连接件50包括卡块51以及卡扣52,所述卡块51与卡扣52,其一设置在翻转盖41上,另一设置在底座42上,卡块51与卡扣52扣合以使翻转盖41与底座42锁合。
通过卡块51与卡扣52扣合以使翻转盖41与底座42锁合,结构简单,并且无需额外锁合动作,将翻转盖41与底座42盖合即可锁合,操作方便快捷。
为了使翻转盖41与底座42锁合更加牢固,可设置两个卡块51以及卡扣52,以使盖合时两个卡块51分别与两个卡扣52扣合,增强锁合力度,令结构更加牢固。
由于光纤光栅组32等光学传感器容易受到温度的影响而导致工作不稳定,为了使光学识别件30能够稳定工作,所述夹合空间内壁面上设置有隔热层43。
通过在夹合空间内避免上设置有隔热层43,使得翻转盖41与底座42锁合固定光学识别件30时,能够维持位于夹合空间内的光学识别件30的温度稳定,使得光学识别件30能够正常工作。隔热层可以是与夹合空间内壁面连接的隔热材料,如玻璃纤维、石棉等,亦可以是复合硅酸镁铝等隔热涂料。
为了提高夹合空间的密封程度,所述夹合空间两端上均设置有密封件44。
通过在夹合空间的两端的内壁面上均设置有密封件44,使翻转盖41与底座42盖合时,密封件44能够抵压在光学识别件30上,即保护管33的外壁面,进而使湿度大时液化的水滴不能流入夹合空间内,维持夹合空间内环境的稳定,防止水滴令光学识别件30的温度产生变化,令光学识别件30能够稳定工作,并且由于密封件44一般具有弹性以与物体表面紧密贴合,提高密封性,因此密封件44具有缓冲能力,能够在碰撞时保护光学识别件30。密封件44可以是防水胶垫、泡沫等。
一种应用上述具有光学识别功能的光缆接续盒的系统,还包括信号光源61、环形器62以及识别模块63,信号光源61与环形器62的第一端口通过光缆连接,环形器62的第二端口与所述光缆接续盒通过光缆连接,识别模块63与环形器62的第三端口通过光缆连接,以使信号光源61发出的光信号被光缆接续盒反射形成识别反馈信号并传输至识别模块63。
信号光源61输出光信号至光缆接续盒,光信号经光缆线路传输,当经过光缆接续盒时,光信号部分被光纤光栅组32反射并形成识别反馈信号,识别反馈信号经原光缆线路传输至识别模块63并解码后,能够得到唯一编号,根据编号可以判断与编号对应的光缆接续盒以及与其连接的光缆线路正常工作,反之,可根据记录数据查得没有接收到的识别反馈信号对应的编码,并且可判断该编码对应的光缆接续盒故障或与其连接的线路损坏,以上述方式能够在光缆线路故障时,快速定位故障位置,无需实地逐个检查,节省人力与时间。
由于光缆线路能够双向传播信号,为了防止识别反馈信号传输至信号光源61或信号光源61发射的光信号直接传输至识别模块63,因而设置有环形器62。环形器62由于其内部的光信号方向只能从第一端口传输到第二端口、第二端口传输到第三端口的单向传输特性,能够使信号光源61发射的光信号只能传输至光缆接续盒,光缆接续盒反射的识别反馈信号只能传输至识别模块63,从而避免光缆线路中传输的光信号混乱,维持系统工作稳定。
多个光缆接续盒可以通过光缆串联以延长总光缆线路的长度,此时当光缆线路故障时,可根据识别反馈信号得知串联线路中哪个节点没有反馈信号,从而修复光缆线路。同时光缆接续盒内可以设置多个光学识别件30,以令光缆接续盒能够连接多条光缆,使光缆接续盒之间互相连接形成网状结构,更加符合实际使用情况,从而满足使用需求,此时光缆接续盒内的多个光学识别件30所对应的编号应不同,以能够根据编号得知是具体哪条光缆线路故障,避免一个编号对应多条光缆线路的情况。
上述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他实施方案。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设定的范围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293478.6
申请日:2019-03-07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44(广东)
授权编号:CN209640552U
授权时间:20191115
主分类号:G02B 6/44
专利分类号:G02B6/44;G01D5/353
范畴分类:30A;
申请人:中山水木光华电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中山水木光华电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28400 广东省中山市翠亨新区和清路16号戴思乐科技园3号楼西夹层
发明人:白金刚
第一发明人:白金刚
当前权利人:中山水木光华电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代理人:肖军
代理机构:44205
代理机构编号: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