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抛石装置,包括:一对轨道,一对轨道沿横梁的长度方向铺设;支撑架;第一机械臂,其一端铰接在所述主梁上;第二机械臂,其一端与所述第一机械臂的另一端铰接;定滑轮,其设置在所述第二机械臂的另一端;料斗,其固定在分支钢丝绳的另一端上,所述料斗底部铰接有一底盖;多个电磁锁,多个电磁锁的电磁铁部分沿所述第一凹槽的长度方向依次容纳在所述第一凹槽内,多个电磁锁的吸附铁板沿所述第二凹槽的长度方向依次容纳在所述第二凹槽内;定位机构,其包括:第二电缸、转向块、第三电缸、圈绳块;开关面板,其设置在其中一个支撑腿上。本实用新型具有精准的将石料投置到横梁下方区域有益效果。
主设计要求
1.抛石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对轨道,一对轨道沿横梁的长度方向铺设,所述轨道的两端位于横梁两端外部;支撑架,其包括两对支撑腿、一对支撑横杆、一个主梁,每对支撑腿分别滑动连接在一对轨道上,其中一对支撑腿由一对第一电缸驱动滑动,每对支撑腿上架设其中一个支撑横杆,所述主梁架设在一对支撑横杆上;第一机械臂,其一端铰接在所述主梁上,所述第一机械臂由一第一电机驱动转动,所述第一机械臂与所述主梁的铰接处的转动轴的轴向平行于所述轨道的长度方向;第二机械臂,其一端与所述第一机械臂的另一端铰接,所述第二机械臂由一第二电机驱动转动,所述第二机械臂与所述第一机械臂的铰接处的转动轴的轴向平行于所述轨道的长度方向;定滑轮,其设置在所述第二机械臂的另一端,所述定滑轮由一第三电机驱动转动,所述定滑轮上固定有一根钢丝绳的一端,所述钢丝绳的另一端固定有两根分支钢丝绳的一端,所述第三电机驱动所述定滑轮正转或反转,以使所述钢丝绳缠绕或脱离所述定滑轮;料斗,其相对的两个侧壁分别固定在两根分支钢丝绳的另一端上,所述料斗开口朝上,所述料斗底部敞开,所述料斗底部铰接有一底盖,所述底盖由一第四电机驱动转动,所述底盖远离其铰接处的一侧开设有一长条形的第一凹槽,所述料斗与所述底盖铰接处相对的侧壁的下端面上开设有一长条形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凹槽相同;多个电磁锁,多个电磁锁的电磁铁部分沿所述第一凹槽的长度方向依次容纳在所述第一凹槽内,多个电磁锁的吸附铁板沿所述第二凹槽的长度方向依次容纳在所述第二凹槽内,当所述第四电机驱动所述底盖盖设在所述料斗底部时,多个吸附铁板外表面一一贴附在多个电磁铁部分的外表面上;定位机构,其包括:第二电缸,其设置在所述第二机械臂的另一端,所述第二电缸的移动端竖直朝下设置,所述第二电缸的移动端上铰接有一固定块,所述第二电缸至所述主梁的距离大于所述定滑轮至所述主梁的距离;转向块,其铰接在所述固定块上,所述转向块由一第五电机驱动转动,所述转向块与所述固定块的铰接处的转动轴的平行于所述轨道的长度方向;第三电缸,其固定在所述转向块上,所述第三电缸的移动朝向所述钢丝绳设置;圈绳块,其固定在所述第三电缸的移动端上,所述圈绳块背离所述第三电缸的移动端的一端沿竖直方向开设有一缺口,所述缺口呈半圆柱形,所述缺口相对的侧壁上对称开设有一对容纳槽,其中一个容纳槽内设有第四电缸,所述第四电缸的移动端朝向另一个容纳槽设置,所述第四电缸的移动端上设有一插接杆,当所述第四电缸的移动端背离其固定端移动至极限时,所述插接杆伸入另一个容纳槽内,所述插接杆与所述缺口形成一环形的封闭空间,当所述第四电缸的移动端朝向其固定端移动至极限时,所述插接杆脱离另一个容纳槽并收纳至所述第四电缸所在的容纳槽内,所述缺口的开口端沿水平方向的长度大于所述钢丝绳的直径;开关面板,其设置在其中一个支撑腿上,所述第一电缸、所述第二电缸、所述第三电缸、所述第四电缸、所述第一电机、所述第二电机、所述第三电机、所述第四电机、所述第五电机、所述电磁锁的开关均设置在所述开关面板上,连接所述开关与所述第一电缸、所述第二电缸、所述第三电缸、所述第四电缸、所述第一电机、所述第二电机、所述第三电机、所述第四电机、所述第五电机、所述电磁锁之间的电线的外部表面均包覆有防撞层,所述防撞层的材料为橡胶。
设计方案
1.抛石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对轨道,一对轨道沿横梁的长度方向铺设,所述轨道的两端位于横梁两端外部;
支撑架,其包括两对支撑腿、一对支撑横杆、一个主梁,每对支撑腿分别滑动连接在一对轨道上,其中一对支撑腿由一对第一电缸驱动滑动,每对支撑腿上架设其中一个支撑横杆,所述主梁架设在一对支撑横杆上;
第一机械臂,其一端铰接在所述主梁上,所述第一机械臂由一第一电机驱动转动,所述第一机械臂与所述主梁的铰接处的转动轴的轴向平行于所述轨道的长度方向;
第二机械臂,其一端与所述第一机械臂的另一端铰接,所述第二机械臂由一第二电机驱动转动,所述第二机械臂与所述第一机械臂的铰接处的转动轴的轴向平行于所述轨道的长度方向;
定滑轮,其设置在所述第二机械臂的另一端,所述定滑轮由一第三电机驱动转动,所述定滑轮上固定有一根钢丝绳的一端,所述钢丝绳的另一端固定有两根分支钢丝绳的一端,所述第三电机驱动所述定滑轮正转或反转,以使所述钢丝绳缠绕或脱离所述定滑轮;
料斗,其相对的两个侧壁分别固定在两根分支钢丝绳的另一端上,所述料斗开口朝上,所述料斗底部敞开,所述料斗底部铰接有一底盖,所述底盖由一第四电机驱动转动,所述底盖远离其铰接处的一侧开设有一长条形的第一凹槽,所述料斗与所述底盖铰接处相对的侧壁的下端面上开设有一长条形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凹槽相同;
多个电磁锁,多个电磁锁的电磁铁部分沿所述第一凹槽的长度方向依次容纳在所述第一凹槽内,多个电磁锁的吸附铁板沿所述第二凹槽的长度方向依次容纳在所述第二凹槽内,当所述第四电机驱动所述底盖盖设在所述料斗底部时,多个吸附铁板外表面一一贴附在多个电磁铁部分的外表面上;
定位机构,其包括:
第二电缸,其设置在所述第二机械臂的另一端,所述第二电缸的移动端竖直朝下设置,所述第二电缸的移动端上铰接有一固定块,所述第二电缸至所述主梁的距离大于所述定滑轮至所述主梁的距离;
转向块,其铰接在所述固定块上,所述转向块由一第五电机驱动转动,所述转向块与所述固定块的铰接处的转动轴的平行于所述轨道的长度方向;
第三电缸,其固定在所述转向块上,所述第三电缸的移动朝向所述钢丝绳设置;
圈绳块,其固定在所述第三电缸的移动端上,所述圈绳块背离所述第三电缸的移动端的一端沿竖直方向开设有一缺口,所述缺口呈半圆柱形,所述缺口相对的侧壁上对称开设有一对容纳槽,其中一个容纳槽内设有第四电缸,所述第四电缸的移动端朝向另一个容纳槽设置,所述第四电缸的移动端上设有一插接杆,当所述第四电缸的移动端背离其固定端移动至极限时,所述插接杆伸入另一个容纳槽内,所述插接杆与所述缺口形成一环形的封闭空间,当所述第四电缸的移动端朝向其固定端移动至极限时,所述插接杆脱离另一个容纳槽并收纳至所述第四电缸所在的容纳槽内,所述缺口的开口端沿水平方向的长度大于所述钢丝绳的直径;
开关面板,其设置在其中一个支撑腿上,所述第一电缸、所述第二电缸、所述第三电缸、所述第四电缸、所述第一电机、所述第二电机、所述第三电机、所述第四电机、所述第五电机、所述电磁锁的开关均设置在所述开关面板上,连接所述开关与所述第一电缸、所述第二电缸、所述第三电缸、所述第四电缸、所述第一电机、所述第二电机、所述第三电机、所述第四电机、所述第五电机、所述电磁锁之间的电线的外部表面均包覆有防撞层,所述防撞层的材料为橡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抛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滑轮呈圆柱形,所述定滑轮侧壁设有螺旋形的沟槽,所述沟槽与所述定滑轮同轴设置,所述沟槽的宽度略大于所述钢丝绳的直径,所述沟槽的深度大于所述钢丝绳直径的10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抛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电缸的移动端水平设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抛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料斗呈倒四棱台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抛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外表面敷设有硅胶层,所述硅胶层表面间隔设有多个凹陷部和多个凸出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抛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部和所述凸出部均呈圆台形。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港湾建设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抛石装置。
背景技术
港湾码头建设中,码头前后沿两排桩净距2.65m,中间三排桩净距6.7m,需要在各桩之间的坑中填充倒滤料,码头横梁宽度为2m,横梁底下存在抛石盲区,该区域抛石难度大,难于像横梁下方均匀填充倒滤料,传统的桩间的倒滤料多采用门机抛石填充,难以有效填充到横梁下方区域,均是靠抛下的石头自身重力惯性滚落到横梁下方区域,造成填充不均匀,影响护岸质量,容易造成不均匀下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抛石装置,可以精准的将石料投置到横梁下方区域,保证护岸质量。
为了实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抛石装置,包括:
一对轨道,一对轨道沿横梁的长度方向铺设,所述轨道的两端位于横梁两端外部;
支撑架,其包括两对支撑腿、一对支撑横杆、一个主梁,每对支撑腿分别滑动连接在一对轨道上,其中一对支撑腿由一对第一电缸驱动滑动,每对支撑腿上架设其中一个支撑横杆,所述主梁架设在一对支撑横杆上;
第一机械臂,其一端铰接在所述主梁上,所述第一机械臂由一第一电机驱动转动,所述第一机械臂与所述主梁的铰接处的转动轴的轴向平行于所述轨道的长度方向;
第二机械臂,其一端与所述第一机械臂的另一端铰接,所述第二机械臂由一第二电机驱动转动,所述第二机械臂与所述第一机械臂的铰接处的转动轴的轴向平行于所述轨道的长度方向;
定滑轮,其设置在所述第二机械臂的另一端,所述定滑轮由一第三电机驱动转动,所述定滑轮上固定有一根钢丝绳的一端,所述钢丝绳的另一端固定有两根分支钢丝绳的一端,所述第三电机驱动所述定滑轮正转或反转,以使所述钢丝绳缠绕或脱离所述定滑轮;
料斗,其相对的两个侧壁分别固定在两根分支钢丝绳的另一端上,所述料斗开口朝上,所述料斗底部敞开,所述料斗底部铰接有一底盖,所述底盖由一第四电机驱动转动,所述底盖远离其铰接处的一侧开设有一长条形的第一凹槽,所述料斗与所述底盖铰接处相对的侧壁的下端面上开设有一长条形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凹槽相同;
多个电磁锁,多个电磁锁的电磁铁部分沿所述第一凹槽的长度方向依次容纳在所述第一凹槽内,多个电磁锁的吸附铁板沿所述第二凹槽的长度方向依次容纳在所述第二凹槽内,当所述第四电机驱动所述底盖盖设在所述料斗底部时,多个吸附铁板外表面一一贴附在多个电磁铁部分的外表面上;
定位机构,其包括:
第二电缸,其设置在所述第二机械臂的另一端,所述第二电缸的移动端竖直朝下设置,所述第二电缸的移动端上铰接有一固定块,所述第二电缸至所述主梁的距离大于所述定滑轮至所述主梁的距离;
转向块,其铰接在所述固定块上,所述转向块由一第五电机驱动转动,所述转向块与所述固定块的铰接处的转动轴的平行于所述轨道的长度方向;
第三电缸,其固定在所述转向块上,所述第三电缸的移动朝向所述钢丝绳设置;
圈绳块,其固定在所述第三电缸的移动端上,所述圈绳块背离所述第三电缸的移动端的一端沿竖直方向开设有一缺口,所述缺口呈半圆柱形,所述缺口相对的侧壁上对称开设有一对容纳槽,其中一个容纳槽内设有第四电缸,所述第四电缸的移动端朝向另一个容纳槽设置,所述第四电缸的移动端上设有一插接杆,当所述第四电缸的移动端背离其固定端移动至极限时,所述插接杆伸入另一个容纳槽内,所述插接杆与所述缺口形成一环形的封闭空间,当所述第四电缸的移动端朝向其固定端移动至极限时,所述插接杆脱离另一个容纳槽并收纳至所述第四电缸所在的容纳槽内,所述缺口的开口端沿水平方向的长度大于所述钢丝绳的直径;
开关面板,其设置在其中一个支撑腿上,所述第一电缸、所述第二电缸、所述第三电缸、所述第四电缸、所述第一电机、所述第二电机、所述第三电机、所述第四电机、所述第五电机、所述电磁锁的开关均设置在所述开关面板上,连接所述开关与所述第一电缸、所述第二电缸、所述第三电缸、所述第四电缸、所述第一电机、所述第二电机、所述第三电机、所述第四电机、所述第五电机、所述电磁锁之间的电线的外部表面均包覆有防撞层,所述防撞层的材料为橡胶。
优选的是,所述定滑轮呈圆柱形,所述定滑轮侧壁设有螺旋形的沟槽,所述沟槽与所述定滑轮同轴设置,所述沟槽的宽度略大于所述钢丝绳的直径,所述沟槽的深度大于所述钢丝绳直径的10倍。
优选的是,所述第三电缸的移动端水平设置。
优选的是,所述料斗呈倒四棱台形。
优选的是,所述缺口外表面敷设有硅胶层,所述硅胶层表面间隔设有多个凹陷部和多个凸出部。
优选的是,所述凹陷部和所述凸出部均呈圆台形。
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支撑架可以停留在横梁上方的任意位置,从而使第一机械臂和第二机械臂到达合适位置,方便施工,调整第一机械臂和第二机械臂,使料斗在横梁上装载石料后,再调整第一机械臂和第二机械臂使料斗伸入横梁外部,然后定滑轮转动,将料斗向下移动到合适的高度,再采用定位机构将钢丝绳的位置调整,从而料斗位于横梁正下方,打开底盖,即可将石料精准的投放到横梁下方区域。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技术方案的垂直于轨道方向的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技术方案的平行于轨道方向的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技术方案的所述料斗的细节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技术方案的所述定位机构的细节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技术方案的所述圈绳块的细节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抛石装置,包括:
一对轨道2,一对轨道2沿横梁1的长度方向铺设,所述轨道2的两端位于横梁1两端外部;
支撑架3,其包括两对支撑腿31、一对支撑横杆32、一个主梁33,每对支撑腿31分别滑动连接在一对轨道2上,其中一对支撑腿31由一对第一电缸驱动滑动,每对支撑腿31上架设其中一个支撑横杆32,所述主梁33架设在一对支撑横杆32上;启动第一电缸,可以驱动支撑架3沿轨道2移动,移动到合适的位置,方便抛石;
第一机械臂4,其一端铰接在所述主梁33上,所述第一机械臂4由一第一电机驱动转动,所述第一机械臂4与所述主梁33的铰接处的转动轴的轴向平行于所述轨道2的长度方向;
第二机械臂5,其一端与所述第一机械臂4的另一端铰接,所述第二机械臂5由一第二电机驱动转动,所述第二机械臂5与所述第一机械臂4的铰接处的转动轴的轴向平行于所述轨道2的长度方向;第一机械臂4与第二机械臂5配合,可以将定滑轮悬空伸出;第一机械臂4和第二机械臂5未在图1中示出。
定滑轮,其设置在所述第二机械臂5的另一端,所述定滑轮由一第三电机驱动转动,所述定滑轮上固定有一根钢丝绳6的一端,所述钢丝绳6的另一端固定有两根分支钢丝绳6的一端,所述第三电机驱动所述定滑轮正转或反转,以使所述钢丝绳6缠绕或脱离所述定滑轮;
料斗7,其相对的两个侧壁分别固定在两根分支钢丝绳6的另一端上,所述料斗7开口朝上,所述料斗7底部敞开,所述料斗7底部铰接有一底盖71,所述底盖71由一第四电机驱动转动,所述底盖71远离其铰接处的一侧开设有一长条形的第一凹槽,所述料斗7与所述底盖71铰接处相对的侧壁的下端面上开设有一长条形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凹槽相同;
多个电磁锁8,多个电磁锁8的电磁铁部分81沿所述第一凹槽的长度方向依次容纳在所述第一凹槽内,多个电磁锁8的吸附铁板82沿所述第二凹槽的长度方向依次容纳在所述第二凹槽内,当所述第四电机驱动所述底盖71盖设在所述料斗7底部时,多个吸附铁板82外表面一一贴附在多个电磁铁部分81的外表面上;电磁锁8通电时,可以将底盖71锁住盖合在料斗7底部,当电磁锁8断电时,底盖71在重力作用下脱离料斗7,打开料斗7底部,料斗7内的石料流出。
定位机构9,其包括:
第二电缸91,其设置在所述第二机械臂5的另一端,所述第二电缸91的移动端竖直朝下设置,所述第二电缸91的移动端上铰接有一固定块92,所述第二电缸91至所述主梁33的距离大于所述定滑轮至所述主梁33的距离;
转向块93,其铰接在所述固定块92上,所述转向块93由一第五电机驱动转动,所述转向块93与所述固定块92的铰接处的转动轴的平行于所述轨道2的长度方向;
第三电缸94,其固定在所述转向块93上,所述第三电缸94的移动朝向所述钢丝绳6设置;
圈绳块95,其固定在所述第三电缸94的移动端上,所述圈绳块95背离所述第三电缸94的移动端的一端沿竖直方向开设有一缺口96,所述缺口96呈半圆柱形,所述缺口96相对的侧壁上对称开设有一对容纳槽97,其中一个容纳槽97内设有第四电缸98,所述第四电缸98的移动端朝向另一个容纳槽97设置,所述第四电缸98的移动端上设有一插接杆99,当所述第四电缸98的移动端背离其固定端移动至极限时,所述插接杆99伸入另一个容纳槽97内,所述插接杆99与所述缺口96形成一环形的封闭空间,当所述第四电缸98的移动端朝向其固定端移动至极限时,所述插接杆99脱离另一个容纳槽97并收纳至所述第四电缸98所在的容纳槽97内,所述缺口96的开口端沿水平方向的长度大于所述钢丝绳6的直径;
启动第二电缸91,调整固定块92的竖直高度,启动第五电机,可以调整转向快的水平位置,从而调整位于转向块93上的第三电缸94的水平位置,可以调整圈绳块95,以使钢丝绳6穿过缺口96,启动第四电缸98,以封闭缺口96,启动第三电缸94,可以调整圈绳块95的水平位置,从而带动钢丝绳6移动,带动料斗7移动到横梁1下方,从而方便将石料投置到横梁1下方的位置。
开关面板10,其设置在其中一个支撑腿31上,所述第一电缸、所述第二电缸91、所述第三电缸94、所述第四电缸98、所述第一电机、所述第二电机、所述第三电机、所述第四电机、所述第五电机、所述电磁锁8的开关均设置在所述开关面板10上,连接所述开关与所述第一电缸、所述第二电缸91、所述第三电缸94、所述第四电缸98、所述第一电机、所述第二电机、所述第三电机、所述第四电机、所述第五电机、所述电磁锁8之间的电线的外部表面均包覆有防撞层,所述防撞层的材料为橡胶。使用人员可以方便轻松的开启和关闭所述第一电缸、所述第二电缸91、所述第三电缸94、所述第四电缸98、所述第一电机、所述第二电机、所述第三电机、所述第四电机、所述第五电机、所述电磁锁8的开关。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支撑架3可以停留在横梁1上方的任意位置,从而使第一机械臂4和第二机械臂5到达合适位置,方便施工,调整第一机械臂4和第二机械臂5,使料斗7在横梁1上装载石料后,再调整第一机械臂4和第二机械臂5使料斗7伸入横梁1外部,然后定滑轮转动,将料斗7向下移动到合适的高度,再采用定位机构9将钢丝绳6的位置调整,从而料斗7位于横梁1正下方,打开底盖71,即可将石料精准的投放到横梁1下方区域。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定滑轮呈圆柱形,所述定滑轮侧壁设有螺旋形的沟槽,所述沟槽与所述定滑轮同轴设置,所述沟槽的宽度略大于所述钢丝绳6的直径,所述沟槽的深度大于所述钢丝绳6直径的10倍。方便钢丝绳6缠绕在定滑轮上且不移滑动,减少料斗7的晃动。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三电缸94的移动端水平设置。调整同样的水平长度,需要的第三电缸94的移动距离更小,使调节更有效。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料斗7呈倒四棱台形。减少石料对底盖71的压力,有助于底盖71盖于料斗7底部。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缺口96外表面敷设有硅胶层,所述硅胶层表面间隔设有多个凹陷部和多个凸出部。减小铁丝绳与缺口96之间的刚性摩擦。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凹陷部和所述凸出部均呈圆台形,增大钢丝绳6与缺口96之间的柔性摩擦,减少钢丝绳6在缺口96内的晃动。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55181.6
申请日:2019-01-14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11(北京)
授权编号:CN209457011U
授权时间:20191001
主分类号:E02D 15/10
专利分类号:E02D15/10;E02B3/00
范畴分类:36E;36D;
申请人:中国港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第一申请人:中国港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申请人地址:100027 北京市东城区春秀路9号
发明人:张文超
第一发明人:张文超
当前权利人:中国港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史霞
代理机构:11369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滑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