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当代人口大爆炸背景下,日本的老龄少子化却愈加严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日本女性晚婚、不结婚的观念盛行;而在中国,“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一直被大家所推崇。本论文旨在通过考察中日两国女性婚恋观的异同来研究女性婚恋观与社会发展形态的关系。
关键词:中日;女性;婚恋观
婚恋观是人们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婚恋观的变化体现了社会的发展变化,它是考察社会变化的主要视角之一。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巨变,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发生时代性的变化,在这无数的巨变中,女性婚恋观的变化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女性正在发现作为女性的价值,她们不再是生育工具,而是和男人一样在社会的各个岗位上挥洒着自己的热血,顶起了半边天。与此同时,由女性婚恋观变化所引起的“晚婚晚育、不婚不育”等社会问题也给社会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1 中日女性婚恋观的变迁
在国内,20世纪50年代,“一工二干三军人”的择偶标准备受女性推崇,能给家族带来荣耀的军人是配偶的最佳人选。到了60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着中国人民完成了一场又一场的改革,把那个刚从炮火里抢救出来的中国向着富强的方向引领而去,共产党或者是政治工作者成为更多女性的选择。到了80年代、90年代,随着高考的恢复,有知识有学历的新青年成为年轻女性的首选结婚对象。根据北京大学对《中国妇女》杂志近15年间所刊登的女性征婚启事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女性对于男士身高以及外貌方面的要求越来越低,择偶倾向越来越实际化,即更关注男性个人及社会经济条件;进入21世纪之后,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中国对外开放持续推进。与此同时,各种外来文化相继涌入中国,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产生碰撞、交汇与融合,女性对男性的道德更加重视,据调查数据显示,对男性人格品德较为看重的女性占75.8%,居所有条件之首。作为陪伴自己一生的对象,除了必要的经济条件,“好男人”(脾气好,顾家)受到了女性的欢迎。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受丁克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女性选择不育甚至不婚。
与中国相比,日本女性的婚恋观变迁阶段并不多,但是女性思想却发生了很大变化。日本传统的女性婚恋观认为结婚是女人一辈子的幸福,家庭主妇是她们一生的工作,她们大都通过相亲认识结婚对象。1999年,日本政府修改了《男女雇用机会均等法》,给予了女性和男性同等的劳动机会,保障了妇女的人权。在这种情况下,都市女性的择偶自信也提高了。据调查显示,从1955年到1991年30多年间,日本的相亲婚姻总数从51.5%下降到了13%。这一数字说明,虽仍是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但女性意识已经被唤醒,她们开始不满相亲婚姻,而更倾向于恋爱婚姻。高学历高收入高身材的“三高”青年成为她们选择的对象。90年代中后期,随着泡沫经济崩溃,整个社会经济进入不稳定阶段,与此相对应,她们的择偶标准也从“三高”变为“三低”,即低风险,低姿态,低束缚。进入21世纪,日本经济逐渐复苏,社会变化巨大,追求浪漫与自由的恋爱结婚成为主流。这一时期,女性的婚恋观也受到就业观的影响,在以前的日本,男性一个人工作,基本可以解决家庭生活问题,但是随着日本经济的衰退,只靠一个人养家异常困难,这就迫使女性也走上工作岗位,越来越多的女性承担起男性的工作并比男性做的更优秀,事业上的成就使她们获得了家庭之外的快乐。因此即使到了结婚年龄,女性也不愿放弃自己的工作,所以很多人选择不婚,就算结婚,婚后也选择不育。长此以往,势必对日本经济发展乃至整个国家的繁衍生息产生巨大影响。虽然政府也一直在颁布促进生育的各种政策,但是效果并不明显。
经济与管理学院与上海皇廷酒店集团共享人力资源,构建和培养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一方面,建立“双师”的校内师资队伍,增进专任教师与行业的沟通交流,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和管理能力;另一方面,健全校外师资队伍管理机制,由酒店高层管理者负责校外实践课程的指导和评估,保障校外实习的效果。
2 中日女性婚恋观变迁带来的影响
在我国,现代女性认为夫妻之间应该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相互包容、互相爱慕,而不只是“相敬如宾”;另一方面,女性认为坚持无爱婚姻是无意义的,应该和平的结束这段婚姻,而不是像以往为了孩子或者受社会言论的影响选择凑合。追求婚姻质量成为婚恋中的重要一环,相应的男性就必须具备使婚姻幸福的能力;女性开始关注自身的整体价值,不仅仅是婚姻价值,还有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女性不再依附男性,而是拥有了独立人格。现代女性在我国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她们流动在社会各个阶层,贡献着女性的伟大力量。对女性自身来说, 独立意识的增强、社会地位的改变、独当一面的霸气都是值得鼓励的,但是也会有一些不利影响。首先,由于新型婚姻观念的产生, 女性的平均结婚、生育年龄都越来越晚。从优生优育的角度来讲, 不利于下一代的成长; 其次, 现代女性的婚姻观念超前,但父母的思想还不能达到这种水平。儿女不愿意相亲, 父母却逼迫着相亲,也造成了父母子女间关系的不和谐; 第三,正是由于女性婚姻观念的改变和性格的强势,造成男方心理上的压力, 最终导致婚姻的失败。女性择偶观的改变, 使得现在形成了一种“快餐型”恋爱, 越来越多的试婚团体,丁克家族, 独身主义女性出现。 据统计, 现在20到30岁这一群体的男女比例极不协调,男性远多于女性, 所以很多适婚男性想找到另一半而找不到,同时,还有越来越多的女性并不看重婚姻,这对婚姻以及社会和谐都有潜在的威胁。
明确专家评审费用标准。制定论证专家评审费用的统一标准,使论证工作的制度化,保证论证工作更加公开透明,便于管理。明确专家评审主要方式、标准和意见反馈。
近十多年来,日本经济低迷,与此同时,各种社会问题也层出不穷,少子化"与“老龄化"问题最为突出,势必对日本综合国力、产业竞争力以及科技人才产生严重影响。而老龄少子化问题的出现,与日本女性日趋严重的未婚晚婚、不愿生育以及离婚等现象有着直接的关系,而婚恋观又可以说是女性问题的首要问题。从“三高”到“三低”再到“三手”(互相尊重,彼此体谅,会做家务等),是女性对男性由外在向内质要求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日本女性择偶观的成熟,也是对幸福的重新理解和把握。不婚晚婚导致的少子化对日本教育带来了一系列深刻的影响,教育成本不断上升,使社会负担了更大压力。老龄化已经发展到一个更为严重的地步——多死社会。由于高龄少子化的影响,日本目前正迎来一个死亡人数增多,人口锐减的社会。由此可见,日本女性婚恋观的变迁是导致日本社会老龄化、少子化的直接原因。研究日本女性婚恋观的变迁变化,对了解日本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中日两国女性婚恋观都随着本国经济社会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对社会各个层面产生影响。了解并深刻认识其影响对于社会进步的意义非常重要,这也是我们对比研究中日两国女性婚恋观的原因之一。
参考文献
[1] 袁芳.新经济视点下中日都市女性婚恋观研究[A]对 外经贸.2013(4):155-156
[2] 魏进.当代日本女性婚恋观的变化及影响[J]时代文学 (双月版) 2007(4):86-87
[3] 赵明月.当代我国女性婚恋观的变化研究[D].2016.
[4] 赵慧.日本婚姻观的发展演变及其影响[J].黑龙江教 育学院学报, 2014, 33(1):186-187.
[5] 石人炳.日本少子化及其对教育的影响[J].人口学刊, 2005(01):46-50.
中图分类号:C9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110(2019)07(C)-0062-02
本文系江苏大学2018年度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项目,项目编号:201810299513W
作者简介:许奎(1998.3-),男,江苏徐州人,江苏大学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日语
标签:女性论文; 婚恋论文; 日本论文; 社会论文; 少子论文; 社会科学总论论文; 社会学论文; 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论文;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年第21期论文; 江苏大学2018年度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项目; 项目编号:201810299513W论文; 江苏大学外国语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