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雅舍小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小品,雅舍,田舍,幽默,小品文,文化,本真。
雅舍小品论文文献综述
张文婷[1](2019)在《乱世中的坚守:《雅舍小品》的书写姿态》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旨在以作品文本为着眼点,探讨梁实秋创作《雅舍小品》这一个性化选择的原因,主要从叁个方面进行探究,即先分析作品的创作背景和纯文学性质;再联系文本分析作者如何巧妙地以艺术化的形式侧面表现了战时普通民众和知识分子的生活及思想状况;最后探究作者作出"特立独行"的创作选择的内在思想因素。(本文来源于《绥化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宋亚娟[2](2019)在《梁实秋《雅舍小品》文体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雅舍小品》是梁实秋的散文代表作,它的文体属于现代白话小品文。从文体学角度观察,《雅舍小品》语言表面层的语体、文本肌理层的体格和审美底蕴层的体性分别呈现出鲜明的特色。另外,《雅舍小品》的文体不仅对中国传统文言小品有所继承,也对现代白话小品有所发展,这奠定了梁实秋在小品文发展史上的独特位置。从文体学视角对《雅舍小品》进行多层次的系统化研究,有助于全面了解《雅舍小品》的文体之美。论文第一章是对《雅舍小品》的文体特色作详细的梳理。该章旨在深入挖掘《雅舍小品》语言表面层的语体特点、文本肌理层的体格特点和审美底蕴层的体性特点,具体包括文白融合的语言、参差有致的节奏、雅化俗常的创作方法、章法井然的布局手法、士大夫式的文化趣味和雍容豁达的幽默美学。叁个层次帮助建立《雅舍小品》的文体体系,六个方向较为细致地展现了《雅舍小品》的文体特色。论文第二章是对《雅舍小品》文体创作准则的研究。《雅舍小品》的创作过程受到梁实秋本人特有的“梁氏古典”的文学观、以人为本的文学本质论和割爱的创作论叁重影响。“梁氏古典”的文学观使《雅舍小品》呈现出继古的态度、崇理的倾向和尚新的特点,以人为本的文学本质论则要求《雅舍小品》始终以人性为创作的主旨,割爱的创作论帮助《雅舍小品》形成相对完美的文体效果。这叁个方面在《雅舍小品》文体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规范作用。论文第叁章是对《雅舍小品》的文体学意义进行探讨。《雅舍小品》对中国传统文言小品的杰出代表晚明小品有诸多继承之处,比如“尺幅有千里之势”的篇幅特点、“率尔而作,轻松随意”的题材特点以及“因小而见大,婉而多趣”的表达特点,另外《雅舍小品》对现代白话小品文也有丰富和发展,这一章节是以更高的视野观察《雅舍小品》的文体意义。(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期刊2019-05-01)
梁实秋[3](2018)在《《雅舍小品》》一文中研究指出梁实秋先生是二十世纪中国重要文学评论家、散文家、翻译家,学贯中西,堪称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的泰斗之一,是世界上第一个完整翻译《莎士比亚全集》(40个剧本)的人。先生编着的《雅舍小品》是现代中国散文史上的一个奇迹,他好似跳出了时代与现实社会生活的直接性,专心致志地描写人性。这些小品中自然流露着梁实秋先生的爱憎感情,也有形象的比喻,但是这种感情与想象力是受理性控制的,而且理性的因素还给文章增加了一种哲理内涵。作者根据自己的人生经验以及爱憎情感,展开想象的翅膀,从而使这种文体介于纯美的艺术品与逻辑论(本文来源于《黄金时代(学生族)》期刊2018年04期)
周俊根[4](2017)在《平凡中显真诚,小节处蕴哲理——梁实秋《雅舍小品》选读》一文中研究指出【主题导语】梁实秋(1903—1987),本名梁治华,字实秋,浙江杭县人,着名文学评论家、散文家、翻译家。1949年去台湾。曾与徐志摩、闻一多创办新月书店,主编《新月》月刊。代表作有《雅舍小品》《雅舍谈吃》《看云集》《偏见集》《秋室杂文》《槐园梦忆》等,译有《莎士比亚全集》等,主编有《远东英汉大辞典》。《雅舍小品》中的作品,是名副其实的小品,虽是"随想随写",但写(本文来源于《中学语文》期刊2017年29期)
李润龙[5](2016)在《读《雅舍小品》有感》一文中研究指出梁实秋笔下的雅舍可以说简陋至极,但文章里的一个个故事,却绝不简单,冷不丁像一根木棒敲响脑中的音符,激起一圈又一圈的共鸣。《雅舍小品》的文风格外幽默。在梁实秋看来,谈话要讲艺术,骂人也要讲艺术。其中那篇《骂人的艺术》给我印象颇深,他简洁地列出十条规则,有模有样,从心理战术到语言的讲究,可谓将骂人的艺术总结得淋漓尽致。但说来好笑,有谁在气头上真会耐着性子想(本文来源于《第二课堂(B)》期刊2016年12期)
傅应湘[6](2016)在《拂去浮华就本真——梁实秋《雅舍小品》读与悟》一文中研究指出梁实秋先生深受传统儒道文化的熏陶,同时吸纳西方文化中的理性元素,借宇宙自然人生之种种现象来表示出普遍固定的人性,作品既幽默风趣,又沉郁闲适,其纯粹本真的文学特质,是一份难得的精神营养。(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6年22期)
[7](2016)在《一座雅致的心灵家园——《雅舍小品》荐读》一文中研究指出【导读】"雅舍"是抗战时期梁实秋在重庆的居所,重庆《星期评论》邀其写专栏,于是便以"雅舍小品"为栏目名,将雅舍生活中息息相关的事物以风趣幽默的笔法写作刊载,将狗、猪、鸟等人们最熟悉不过的动物,及下棋、散步、理发等日常琐事娓娓道来,妙趣横生,受到大众喜爱。这类散文(本文来源于《读写月报》期刊2016年Z4期)
刘荣荣[8](2016)在《梁实秋《雅舍小品》中幽默的翻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梁实秋作为跨东西文化的一位着名的散文家、翻译家和文学评论家,一生着述颇丰,成就斐然。基于更好的翻译和传播中国优秀散文和中国传统文化这一目的,本文以陈达遵和时昭瀛两位译者对梁实秋《雅舍小品》的英译为基础来探讨《雅舍小品》中幽默的翻译问题。首先,本文将国内外对梁实秋的幽默及其幽默翻译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整理和总结;其次,本文根据制造幽默的技巧将《雅舍小品》中的幽默分为语言类幽默、文化类幽默和含有文化因素的语言幽默,并结合实例分析译者在翻译时所采用的翻译方法,如直译、替代、注释、意译等。针对不同类型的幽默,译者采用了不同的翻译方法,即便是针对同一类型的幽默,也会产生不同的翻译方法。具有完全相通的语言背景和文化元素的,直译是最好的选择;如果没有直接匹配,他们找到一些类似的表达来替代原来的意义,实现相对传输;此外,一些特殊的与文化相关的幽默采取直译加注释的方法,尽可能的保留语言特征;至于不可译或是影响读者理解的,只能尽可能传达原意,为读者清扫阅读障碍。当然,这些翻译方法之间也并不是绝对对立的,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结合运用。再次,本文从文化和接受美学的视角对《雅舍小品》中幽默的翻译问题进行了解读。从文化的角度来看,幽默本身承载着浓厚的文化信息,文化差异使幽默的翻译成为一个难题。在处理这类问题时,译者从历史、文化和语言差异等角度出发灵活运用各种翻译方法来解释幽默元素;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在幽默的翻译过程中,译者扮演了源语言读者和译作读者的双重身份。作为源语言读者,译者在对源语言的前理解基础上充分发挥了自身的主体性来使自己的期待视野贴近原文文本;作为译作的读者,他们考虑到读者的认知心理、语言审美和本土文化,并采取了针对性的翻译方法实现了读者期待与原文文本的最大融合。最后,梁实秋《雅舍小品》中幽默的翻译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幽默及其翻译研究的内涵,为中国优秀作品的跨文化传播做出了贡献。(本文来源于《天津工业大学》期刊2016-06-01)
郭智洋[9](2016)在《间接书写:抗战文学的另一种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抗战是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上的一个特殊的发展阶段。战争作为一种外力改变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路径。五四以来中国现代文学流行的思想启蒙主题以及革命文学主题被抗战这一新的时代主题所取代,中国现代文学对西方现代文学思潮的大规模借鉴暂时中止。1938年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在武汉成立,囊括了一大批战前分别属于不同流派的文学作家,形成了战时中国文坛的大一统局面。但是仍然有一部分作家没有加入这一全国性的文艺组织,他们进行着带有个人化风格的文学创作。对抗战这一时代主题的表现,中国文学界分化为两种创作倾向,一种是直接表现抗战,另一种是间接表现抗战。由于一些政治因素的遮蔽,抗战文学对时代主题的间接表达曾经在建国后的一段时期内受到批判。在这些间接表现抗战的作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梁实秋。梁实秋在抗战爆发后的文学观点发生了一些变化,并在抗战期间创作了具有独特美学风格的《雅舍小品》散文。在文中,梁实秋用简洁、生动、幽默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在战争年代里对人性、对社会的深入思考,流露出一种雅致的生活趣味。在抗战这一人心迷茫、社会动荡的年代,梁实秋的《雅舍小品》用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在艰苦的环境中寻找生活的趣味,同时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对社会深刻的思考,这是梁实秋对“抗战”这一主题的个人化写作。《雅舍小品》兼具思想性和艺术性,对安稳人心、促进社会伦理关系的调整与重构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从这个角度上看,梁实秋在抗战期间的文学观点和文学创作实践是对抗战这一时代主题的间接表现,是另一种形式的抗战文学。(本文来源于《四川外国语大学》期刊2016-04-01)
常晋[10](2016)在《论《雅舍小品》与重庆抗战文学》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梁实秋是占有重要地位的文学大家。梁实秋的代表作品是《雅舍小品》,创作于重庆北碚,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散文方面的代表作品,并且影响深远。文章通过对这部作品的文化背景、作品内涵和文化效应的分析,洞悉中国抗战时期民众的普遍人性,探析梁实秋幽默乐观的闲情逸趣,从而揭示《《雅舍小品》与重庆抗战文学的相互关系,分析《雅舍小品》的作品内涵,推动重庆抗战文学的研究。(本文来源于《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雅舍小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雅舍小品》是梁实秋的散文代表作,它的文体属于现代白话小品文。从文体学角度观察,《雅舍小品》语言表面层的语体、文本肌理层的体格和审美底蕴层的体性分别呈现出鲜明的特色。另外,《雅舍小品》的文体不仅对中国传统文言小品有所继承,也对现代白话小品有所发展,这奠定了梁实秋在小品文发展史上的独特位置。从文体学视角对《雅舍小品》进行多层次的系统化研究,有助于全面了解《雅舍小品》的文体之美。论文第一章是对《雅舍小品》的文体特色作详细的梳理。该章旨在深入挖掘《雅舍小品》语言表面层的语体特点、文本肌理层的体格特点和审美底蕴层的体性特点,具体包括文白融合的语言、参差有致的节奏、雅化俗常的创作方法、章法井然的布局手法、士大夫式的文化趣味和雍容豁达的幽默美学。叁个层次帮助建立《雅舍小品》的文体体系,六个方向较为细致地展现了《雅舍小品》的文体特色。论文第二章是对《雅舍小品》文体创作准则的研究。《雅舍小品》的创作过程受到梁实秋本人特有的“梁氏古典”的文学观、以人为本的文学本质论和割爱的创作论叁重影响。“梁氏古典”的文学观使《雅舍小品》呈现出继古的态度、崇理的倾向和尚新的特点,以人为本的文学本质论则要求《雅舍小品》始终以人性为创作的主旨,割爱的创作论帮助《雅舍小品》形成相对完美的文体效果。这叁个方面在《雅舍小品》文体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规范作用。论文第叁章是对《雅舍小品》的文体学意义进行探讨。《雅舍小品》对中国传统文言小品的杰出代表晚明小品有诸多继承之处,比如“尺幅有千里之势”的篇幅特点、“率尔而作,轻松随意”的题材特点以及“因小而见大,婉而多趣”的表达特点,另外《雅舍小品》对现代白话小品文也有丰富和发展,这一章节是以更高的视野观察《雅舍小品》的文体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雅舍小品论文参考文献
[1].张文婷.乱世中的坚守:《雅舍小品》的书写姿态[J].绥化学院学报.2019
[2].宋亚娟.梁实秋《雅舍小品》文体研究[D].扬州大学.2019
[3].梁实秋.《雅舍小品》[J].黄金时代(学生族).2018
[4].周俊根.平凡中显真诚,小节处蕴哲理——梁实秋《雅舍小品》选读[J].中学语文.2017
[5].李润龙.读《雅舍小品》有感[J].第二课堂(B).2016
[6].傅应湘.拂去浮华就本真——梁实秋《雅舍小品》读与悟[J].北方文学.2016
[7]..一座雅致的心灵家园——《雅舍小品》荐读[J].读写月报.2016
[8].刘荣荣.梁实秋《雅舍小品》中幽默的翻译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16
[9].郭智洋.间接书写:抗战文学的另一种表达[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6
[10].常晋.论《雅舍小品》与重庆抗战文学[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