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埃迪卡拉纪是后生动物起源与海洋环境发生变革的重要时期。基础动物门类在该时期开始崛起,海洋生态系统逐渐从以菌藻类为主向以后生动物为主演化。虽然埃迪卡拉纪古生物学研究非常重要,但是现阶段还存在许多难题与疑惑:许多埃迪卡拉纪生物化石的分类归属难以确定,尤其是那些之前被解释为后生动物的化石,争议尤其激烈。不同于寒武纪后生动物疑难化石其分类归属的争议主要在于应归属哪个门或纲,许多埃迪卡拉纪化石的分类归属的争议在于动物与非动物之间。这种现象在埃迪卡拉纪化石研究中非常普遍。因此,埃迪卡拉纪生物化石的发掘与研究,不仅能为后生动物的起源与演化提供重要证据,同时对全面认识埃迪卡拉纪生物多样性及其生态系统的演化也具有重要意义。陕西南部镇巴地区的埃迪卡拉系灯影组底部产有磷酸盐化三维立体保存的“瓮安”型微体化石组合,在此命名为镇巴微体化石组合,是扬子板块内部又一处埃迪卡拉纪磷酸盐化特异埋藏化石库,为研究埃迪卡拉纪生物演化提供了重要素材。球形类化石是构成镇巴微体化石组合的主体。除此之外,该组合中还保存了丰富的管柱状化石和多细胞藻类化石。本文对镇巴微体化石组合中的球形类化石进行了系统的分类学研究,并初步探讨了该化石组合的时代。从镇巴微体化石组合中发现球形类化石3属4种,分别为Megasphaera inornata、M.ornata、Spiralicellula bulbifera与Bacatisphaera cf.Baokangensis。通过生物地层对比研究,笔者保守地将镇巴微体化石组合的时代限定在埃迪卡拉纪,不早于瓮安生物群,可能属于埃迪卡拉纪晚期灯影期,也有可能与瓮安生物群同期。与此同时,本文重点研究了镇巴微体化石组合中“胚胎状”疑难化石,对其生物分类位置做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取得以下几点认识:1,镇巴“胚胎状”化石中存在不同类型的细胞分裂模式,从中可复原出4种完整的生命周期,分别对应原生生物中4种不同类型的生殖方式,包括“均等二分裂生殖”、“不均等二分裂生殖”、“连续复分裂生殖”与“同时复分裂生殖”。这4种生命周期基本能够涵盖镇巴微体化石组合中所有“胚胎状”化石类型。据此推测镇巴“胚胎状”化石中可能包含不同类群的原生生物。虽然“胚胎状”化石与许多后生动物门类的卵裂期胚胎在形态上非常相似,然而原生生物在生殖发育过程中也可形成胚胎状结构。另外,化石组合中始终没有出现类似后生动物后囊胚期形态的化石标本,无法建立完整的动物发育序列。因此,目前的化石证据不足以支撑后生动物胚胎假说。虽然多细胞藻类在合子(或配子)发育过程中的某些阶段也能够形成与“胚胎状”化石形态类似的结构,然而多细胞藻类的合子(或配子)无论在体型大小还是细胞分裂模式都与“胚胎状”化石间存在显著差异。因此,目前的化石证据不支持多细胞藻类假说。原生生物的解释相比较于后生动物胚胎假说与多细胞藻类假说更符合现有化石证据。后生动物胚胎假说只有在化石记录中找到确切“胚层分化”的证据才能够得以验证;而原生生物的解释在今后埃迪卡拉纪“胚胎状”化石的研究中值得高度关注。2,“胚胎状”化石M.ornata显微结构的研究显示,膜壳外表面的纹饰可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发生变化:通过纹饰边界的持续生长,多边形纹饰单元被不断分割成更小的单元,最终形成瘤状纹饰。这种现象与原生生物中普遍存在的“形态发生”现象具有可比性,而在后生动物胚胎发育中并没有这种现象。因此,膜壳纹饰生长变化的发现进一步支持埃迪卡拉纪“胚胎状”化石的原生生物解释。同时,结合前人对于陡山沱组大膜壳疑源类的研究报道,可以推测埃迪卡拉纪大膜壳疑源类中可能存在不同机制的“形态发生”现象,而这种现象很可能暗示着埃迪卡拉纪疑源类的形态多样性可能大于真实的生物多样性。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博士论文
作者: 张渊
导师: 张兴亮
关键词: 埃迪卡拉纪,磷酸盐化,镇巴微体化石组合,胚胎状化石,生物地层学
来源: 西北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
专业: 生物学,地质学
单位: 西北大学
分类号: Q915.2
总页数: 132
文件大小: 12329K
下载量: 109
相关论文文献
- [1].探索地球最早的动物世界[J]. 知识就是力量 2017(09)
- [2].南京古生物所在张家界陡山沱组地层发现大型带刺疑源类[J]. 大自然 2017(05)
- [3].中国埃迪卡拉纪综合地层和时间框架[J].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9(01)
- [4].埃迪卡拉纪末期管状动物的“大辐射”[J].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2)
- [5].从铼的地球化学性质看我国铼找矿前景[J]. 岩石学报 2020(01)
- [6].华南埃迪卡拉纪-寒武纪过渡期的有机碳同位素梯度和海洋分层[J].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4(06)
- [7].化石[J]. 生物进化 2017(03)
- [8].贵州埃迪卡拉纪—寒武纪裂散长索藻Longifuniculum dissolutum的分布及其形态变化[J]. 高校地质学报 2013(04)
- [9].埃迪卡拉纪全球成磷事件沉积地球化学模型探讨:以扬子板块不同相区陡山沱组含磷岩层研究为实例[J]. 高校地质学报 2019(01)
- [10].5.55亿年前的蠕虫或是所有动物的共同祖先[J]. 科学24小时 2020(06)
- [11].蠕虫样生物是所有动物的最早祖先[J]. 科学大观园 2020(09)
- [12].贵州瓮安埃迪卡拉纪陡山沱组磷块岩中具螺旋孔的微体化石[J]. 古生物学报 2012(01)
- [13].皖南地区埃迪卡拉系皮园村组微体和宏体化石——兼论埃迪卡拉纪-寒武纪界线[J]. 地层学杂志 2012(03)
- [14].华南埃迪卡拉纪磷矿的沉积环境[J].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18(01)
- [15].中华震旦管的新认识[J]. 生物进化 2015(03)
- [16].埃迪卡拉纪末期Conotubus与Cloudina亲缘关系再研究——基于几何形态测量学的新证据[J]. 微体古生物学报 2019(03)
- [17].最早骨骼生物Cloudina——埃迪卡拉纪晚期一类重要的标准化石[J].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3)
- [18].埃迪卡拉纪-寒武纪过渡时期下扬子深水盆地氧化还原性质:来自浙西底本剖面铁组分及有机碳同位素的约束[J]. 科学通报 2014(23)
- [19].华南老堡组硅质岩中草莓状黄铁矿——埃迪卡拉纪末期深海缺氧的证据[J]. 岩石学报 2009(04)
- [20].铁球菌菌落与埃迪卡拉纪盘状化石的形态对比研究[J]. 古生物学报 2011(01)
- [21].化石[J]. 生物进化 2018(03)
- [22].皖南皮园村组硅岩的沉积古地理环境及其演化[J].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6)
- [23].长江三峡地区成冰纪—埃迪卡拉纪转换时期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J]. 古地理学报 2014(04)
- [24].构造驱动的埃迪卡拉纪氧化事件为寒武纪生物大爆发奠定基础[J].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19(03)
- [25].埃迪卡拉纪高家山生物群球状化石新材料[J]. 微体古生物学报 2019(01)
- [26].埃迪卡拉纪Shuram碳同位素负偏事件有机碳氧化假说的定量模型评估[J].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7(12)
- [27].华南埃迪卡拉纪硫化海洋环境演变——来自深水相区的黄铁矿证据[J]. 地质论评 2011(06)
- [28].5.5亿年前动物“临终遗迹”的发现将分节动物的祖先推前了一千万年[J]. 科学通报 2019(36)
- [29].湖南张家界地区田坪剖面埃迪卡拉系陡山沱组疑源类的发现及其生物地层意义[J]. 地层学杂志 2020(02)
- [30].我知道,你知道吗?[J]. 红领巾(探索) 2019(05)
标签:埃迪卡拉纪论文; 磷酸盐化论文; 镇巴微体化石组合论文; 胚胎状化石论文; 生物地层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