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模型比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模型,隧道,水槽,裂缝,波浪,静力,匝道。
模型比尺论文文献综述
金瑞佳,陈松贵,耿宝磊[1](2019)在《围油栏动力特性大比尺物理模型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围油栏动力特性,进行了模型比尺为1∶1的规则波、水流与围油栏相互作用的物理模型试验。利用拉力传感器和电磁式位移测试系统,对围油栏的受力和不同浮子的运动响应进行了测量,研究了不同环境因素(周期、波高、流速)对围油栏动力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只考虑波浪的情况下,波高是影响围油栏受力的主要因素,波浪周期影响不敏感。在波流组合的情况下,水流流速是影响围油栏受力最主要的因素,波高其次,波浪周期最小。围油栏不同位置的浮子水平运动特征不同,但各个浮子的运动响应幅值均对波高较为敏感,基本同波高呈线性关系。同时,水流抑制了各个浮子的水平运动,但使其升沉运动更为剧烈。(本文来源于《第十九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期刊2019-10-11)
黄传朋,王晨阳,金瑞佳,陈松贵,王收军[2](2019)在《围油栏水动力特性大比尺物理模型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围油栏水动力特性的问题,进行了模型比尺为1:1的规则波、水流与围油栏相互作用的大比尺水槽物理模型试验。利用拉力传感器和Polhemus电磁式位置跟踪系统,对围油栏的受力和不同浮子的运动响应进行了测量,研究了不同环境因素(周期、波高、流速)对围油栏水动力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波流组合的情况下,围油栏的受力情况对水流流速最为敏感,波高其次,波浪周期对其影响最小。围油栏不同位置的浮子水平运动特征不同,但各个浮子的运动响应幅值均对波高较为敏感,基本同波高成线性关系。同时,水流抑制了各个浮子的水平运动,但使其升沉运动更为剧烈。(本文来源于《水道港口》期刊2019年04期)
张欣,黄志义,张天航,张驰,康诚[3](2019)在《带出口匝道城市隧道通风特性比尺模型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通风特性是影响城市隧道内外环境的关键,为深入研究带出口匝道城市隧道风量及风量分配的变化规律,获得隧道总风量及分流比的高效控制策略,基于相似理论,设计并搭建总长为38 m的1/20带匝道隧道通风比尺模型,研制可实现8台模型风机联动的变频控制系统、16个断面的速度及压力数据的实时测量与自动采集系统(该系统在风速u≥2.5 m·s~(-1)时,比尺模型同步满足阻力、惯性力和压力相似准则),进行各通风段射流升压力变化对隧道内风量及风量分配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隧道主线通风段与匝道通风段风量存在联动耦合效应,当调节某通风段射流升压力时,该通风段及与之串联的通风段风量均随着射流升压力的增大而增大,与之并联的通风段,风量随射流升压力的增大而减小;总风量和分流比分别是影响城市隧道内、外环境的关键因素,调节分流前主线段射流升压力不改变分流比,但对控制隧道总风量变化最为高效,单位射流升压力作用下的总风量变化幅度达1.43%·(N·m~(-2))~(-1);调节分流后主线段或匝道段射流升压力对隧道总风量的影响有限,但能有效控制分流比,单位射流升压力作用下的分流比增幅分别为(-4.43,4.16)%·(N·m~(-2))~(-1);利用分流前主线段的射流风机控制隧道内环境,利用分流后主线段或匝道段的射流风机控制隧道外环境,是最为高效的通风控制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公路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余中良[4](2018)在《挤密效应对砂土中水平受荷桩承载特性影响的小比尺模型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桩基础是承受水平载荷最有效的基础形式之一,具有较好承载特性,能够满足建筑物正常使用的要求。预制桩在贯入土体后会引起周围土体变形,桩身对周围土体产生很大的横向压力,将土体中等同于桩身体积的土挤向周围而使之密实,桩身和桩端周围一定范围内的土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扰动和重塑,进而使桩基承载力因挤密效应而产生影响。预制管桩的桩基直径、入土深度、桩端形式及土体相对密度等的不同都会导致打桩过程中桩基对周围土体挤压程度不同,因而对单桩水平承载力产生的影响程度也不同。挤土桩在受到风荷载、波浪荷载等水平循环荷载作用下承载力会发生较大的变化,如果设计时不考虑桩基在后续使用过程中可能遭受的循环荷载对桩基承载力的影响,可能会产生不经济的设计方案或桩基础的提前破坏。桩基础在砂土中的挤密效应与桩基的长径比、桩径以及土体相对密度密切相关,而不同位移幅值的循环荷载也会对桩基础的承载力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本文通过室内模型试验及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分析了不同长径比、桩径以及土体相对密度下单桩基础在水平静力及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变形特性与承载力变化机理。基于深圳大学岩土工程实验室开发的数控双轴伺服运动平台,开展了砂土中不同桩径、不同埋深、不同砂土相对密度、不同位移幅值、不同桩头形式(开口桩和闭口桩)下水平静力及循环加载试验。研究发现在不同密实度砂土中,相同位移幅值时开口桩承载力始终弱于闭口桩,且随着位移幅值和埋深的增大,开口桩和闭口桩之间承载力差值在逐渐减小。桩径和土体相对密度都会对开口桩、闭口桩间承载力差值造成较大的影响。循环荷载作用下松砂中不同桩径的开口桩、闭口桩的桩基水平承载力都得到了较大提升,循环荷载位移幅值的增加也会提高单桩水平承载力,且位移幅值的增加对闭口桩的影响程度要大于开口桩。通过对室内模型试验的数值模拟发现,桩径及土体相对密度对桩基所受挤密效应有着较大影响,单桩弹塑性p-y模型中参数h的取值一般不大于1.0,而c_p取值根据挤密效应影响程度的不同取3.3到12.5之间,挤密效应对桩基影响越大,参数h的取值和参数c_p取值越大。(本文来源于《深圳大学》期刊2018-06-30)
刘科君[5](2018)在《大空间建筑蓄热与多元通风流动特性及其缩比尺模型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能源短缺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下,结合传统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两者优势的多元通风逐渐受到人们的青睐;其蕴藏的巨大的节能潜力以及其带来的舒适性,极大的契合了人们对多元通风方式的期望。但是,多元通风的基本流体动力学模式及其蓄热、传热机制非常复杂;尤其应用于大空间建筑时,室内蓄热、温度分层或其他内扰耦合作用,其多元通风过程更趋复杂多变。基于此,本文采用计算流体力学和缩比例尺模型实验相结合的手段,探讨了多种工况下建筑大空间室内采用多元通风的通风效果。本文首先构建了具有集中热源的厂房大空间物理模型,采用计算流体力学商用软件模拟了不同热源强度和机械送风条件下,建筑室内空气流动行为与换气特性。模拟结果表明,在热压自然通风条件下,室内出现明显的温度分层;温度效率(即热移除效率)随着热源强度的增加而降低;随着机械送风强度的增加,不同热源强度下的温度效率变化趋势略有不同,但基本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再增加再降低最后保持平稳的变化趋势。局部机械送风能明显改善室内通风效果,但机械送风强度过大易在机械送风口和自然进风口间形成短路型气流输送。其次,为探讨不同形式的多元自然通风与机械风机结合的多种模式下的建筑通风特性,研究了在单侧通风和穿堂风耦合屋顶排风扇时建筑室内气流流动特性及空气温度分布状态。研究显示,屋顶机械排风扇能有效改善建筑中上部空间的空气环境质量;但是,机械排风强度越大排风效果不一定越好,甚至有时会对通风效果产生抑制作用;而以风压驱动为主的自然通风能对建筑下部空间进行良好的通风换气。总之,建筑通风应该根据建筑内部和外部环境条件合理制定通风策略。最后采用缩比例尺模型实验研究了室内空气温度分布及流动特性。并采用了非接触式测温系统(红外热像仪)和全面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前述典型物理模型进行了模型试验,有效地验证了前述数值模拟研究数据的准确性。模型试验研究显示,在送风量为0.58L/s时,A柱上各点的温度随着热源强度的增加而升高;随着室外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在“室外”温度35℃、热源150w下A柱、B柱上各点温度在送风量为0.58L/s下各点温度低于送风量为1.84L/s下的温度。这说明加大送风量有时并不能有效改善室内环境。同样比较其他不同送风量下其他各柱上的温度变化,得出“室内”不同位置上各测点受“室外”空气环境和“室内”热源强度影响程度不同,但都受到较明显的影响。本文采用多种研究手段相结合的形式,从不同维度上探讨了多元通风方式在建筑大空间通风中的通风效果,研究了在室内、室外多种影响因素作用下的室内空气温度分布及流动特性。该项基础研究对改善大空间室内通风、节约大空间通风空调能耗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湖南工业大学》期刊2018-06-08)
娄金福[6](2018)在《大比尺采场模型试验液压支架模拟系统研究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液压支架模拟装置是采场模型试验的重要测试装置,为了精准测试模型试验中的支架运行工况,借鉴已有模拟装置的结构与功能特点,基于液压控制原理研制了适于大比尺采场模型试验的新型液压支架模拟系统,主要包括泵站动力系统、液压控制装置、模拟支架、支架工况监测装置和信号处理系统。力学标定结果表明,立柱油压与支架工作阻力保持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相关系数达0.99以上,模拟支架具有线性度高、重复性好、力学性能稳定等特点。大比尺采场模型试验应用表明,该模拟系统能够模拟现场支架的运转特性,模拟支架的阻力变化特征能够反映顶板周期性来压过程。采场模型试验引入该模拟系统后,可以深入开展顶板来压特征、支架选型与适应性评价、支架与顶板相互作用关系等研究内容,为煤矿采场支护决策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煤炭科学技术》期刊2018年05期)
李玉刚,刘玲,高南[7](2017)在《一种海洋工程深水水池造流系统的小比尺模型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深水水池开展模型试验时往往需要考虑海流的作用,然而精确地模拟海流是十分困难的,按照1∶50相似比提供了一种深水水池造流系统模型试验方法,包括原型与模型的物理量缩尺方法、水池模型的制作方法、动力段模型的制作方法、动力段模型的控制方法和流场品质测试方法;试验方法和试验结果对深水水池造流设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实验室科学》期刊2017年05期)
徐敏,陈立,李东锋,何俊[8](2017)在《几何比尺对正态模型沙波相似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不同几何比尺对模型水流结构及泥沙运动特性的比尺效应不同,模型沙波相似性也存在差异。首先基于对泥沙沉速的理论分析,计算了当原型沙粒径、λ_((γ_s-γ))/γ和η等参数一定时,满足起动相似所选模型沙沉降速度偏离程度随不同几何比尺的变化规律。计算结果显示:λ_l<1时,模型沙沉降速度偏离程度随着几何比尺的进一步减小而迅速增大;当λ_l≥1时,模型沙沉降速度偏离程度随着几何比尺的增大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且在几何比尺为2的附近达到极大值。为研究沉降速度偏离幅度较大时模型沙波的相似性及几何比尺改变时沙波波高、波长与原型的偏离特性,设计进行了λ_l=0.84、1.59和2.06的正态水槽试验,发现3组模型中的沙波波高、波长偏差幅度均不大于6%,其中λ_l=0.84的模型沙波偏小,而λ_l=1.59和2.06的沙波偏大。结合理论分析结果和水槽试验数据,得到以下结论:1)对于几何正态模型,当λl<1、原型沙与模型沙重率相同时,满足起动相似的模型沙沉降速度偏小,相同水流条件下泥沙落淤速度慢,模型中的沙波波高、波长均较原型偏小;当λ_l≥1时,满足起动相似的模型沙沉降速度偏大,泥沙落淤较快,相应模型中沙波波高波长都较原型偏大。2)若λ_l≥1,模型沙波波高、波长偏差幅度均不大于6%,即模型沙波波高、波长的相似性较好。(本文来源于《工程科学与技术》期刊2017年05期)
李姣阳,刘维,邹金杰,赵宇,龚晓南[9](2018)在《浅埋盾构隧道开挖面失稳大比尺模型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盾构隧道施工过程中支护压力不足会引起开挖面失稳。针对浅埋盾构隧道,采用大比尺物理模型试验对盾构开挖面稳定进行研究。试验通过控制支护板移动速度来模拟开挖面失稳变形过程,并对支护压力和地表变形进行监测,发现了支护力和地表变形发展的3个阶段。与此同时,采用数码摄像技术对失稳土体实时观测,并利用颗粒图像技术对图像进行处理得到失稳土体的位移增量场。对比发现,位移增量场的变化规律与支护力和地表变形的3个阶段相对应。(本文来源于《岩土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谭家麒[10](2017)在《基于大比尺模型试验的裂损衬砌结构承载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高速路网范围的不断扩大,我国开始从世界上隧道工程数量最多、发展最快的国家逐渐转变成为隧道运营养护需求最大的国家。大量工程实践表明,受地形条件、勘察设计因素、施工质量以及荷载等因素的影响,公路隧道在投入运营后会出现衬砌结构开裂,开裂衬砌不仅影响结构承载力,还会伴随衬砌掉块及渗漏水等结构二次病害。本文依托交通运输部应用基础研究项目中的专项内容“病害隧道模型实验技术与系统研发”,通过理论分析、大比尺相似模型试验及数值模拟对存在裂缝的隧道衬砌结构承载性能展开研究。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分为如下几个方面:(1)通过对在役公路隧道衬砌裂缝的统计分析可知,洞身段裂缝分布密度较洞口段大;在各形态裂缝中,环向裂缝数量在总裂缝中所占比重最大;就衬砌横断面而言,裂缝多位于衬砌拱部;(2)根据相似原理拟定相似材料的配合比,通过对试件进行强度试验后决定采用砂、水泥、石膏与水作为比尺为1:10的物理试验模型材料;根据公路隧道在V级围岩条件下的尺寸,按1:10的比尺进行缩放,确定出衬砌试件的尺寸;(3)对无损衬砌以及带裂缝的衬砌进行物理模型加载试验,结果表明:当拱顶裂缝深度达到衬砌试件厚度的20%时,衬砌结构的各测点破坏位移与破坏荷载相对于无损衬砌存在明显的下降趋势;(4)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与物理试验中模型相对应的数值模型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数值模型中的拱顶破坏位移与拱顶破坏荷载结果与物理试验结果差异较小,且规律基本一致;(5)通过建立不同深度裂缝位于拱顶与拱腰的衬砌数值模型,对带裂缝衬砌的承载性能展开研究。研究表明:(1)当裂缝位于原型衬砌拱顶,且深度不大于衬砌厚度的20%时,随着裂缝深度的增大,拱顶破坏位移与拱顶破坏荷载呈明显下降趋势,分别较无损衬砌下降了78.20%、78.17%;当裂缝深度达到原型衬砌厚度的20%后,随着裂缝深度的增大,上述两值下降曲线较为平缓;(2)当裂缝位于原型衬砌拱腰,且其深度为衬砌厚度的4%时,拱顶破坏位移与破坏荷载相对于无损衬砌降幅较大,分别较无损衬砌下降了50.26%、50.29%;当裂缝深度超过原型衬砌厚度的4%后,拱顶破坏位移与破坏荷载下降斜率减小;(3)原型衬砌拱顶裂缝深度为衬砌厚度的4%时,衬砌结构的剩余强度为无损衬砌的16.36%;裂缝深度达到原型衬砌厚度的40%时,衬砌的剩余强度为无损衬砌的7.73%;当裂缝位于拱腰,且深度为原型衬砌厚度的4%时,衬砌结构的剩余强度为无损衬砌的33.64%;裂缝深度达到原型衬砌厚度的40%时,衬砌的剩余强度为无损衬砌的9.09%;随着裂缝深度的增大,由于拱腰存在裂缝衬砌的剩余强度降幅较大,当裂缝深度达到原型衬砌厚度的40%时,其剩余强度与拱腰存在裂缝的衬砌差异较小。(本文来源于《重庆交通大学》期刊2017-04-12)
模型比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围油栏水动力特性的问题,进行了模型比尺为1:1的规则波、水流与围油栏相互作用的大比尺水槽物理模型试验。利用拉力传感器和Polhemus电磁式位置跟踪系统,对围油栏的受力和不同浮子的运动响应进行了测量,研究了不同环境因素(周期、波高、流速)对围油栏水动力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波流组合的情况下,围油栏的受力情况对水流流速最为敏感,波高其次,波浪周期对其影响最小。围油栏不同位置的浮子水平运动特征不同,但各个浮子的运动响应幅值均对波高较为敏感,基本同波高成线性关系。同时,水流抑制了各个浮子的水平运动,但使其升沉运动更为剧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模型比尺论文参考文献
[1].金瑞佳,陈松贵,耿宝磊.围油栏动力特性大比尺物理模型试验研究[C].第十九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2019
[2].黄传朋,王晨阳,金瑞佳,陈松贵,王收军.围油栏水动力特性大比尺物理模型试验研究[J].水道港口.2019
[3].张欣,黄志义,张天航,张驰,康诚.带出口匝道城市隧道通风特性比尺模型试验[J].中国公路学报.2019
[4].余中良.挤密效应对砂土中水平受荷桩承载特性影响的小比尺模型试验研究[D].深圳大学.2018
[5].刘科君.大空间建筑蓄热与多元通风流动特性及其缩比尺模型试验[D].湖南工业大学.2018
[6].娄金福.大比尺采场模型试验液压支架模拟系统研究及应用[J].煤炭科学技术.2018
[7].李玉刚,刘玲,高南.一种海洋工程深水水池造流系统的小比尺模型试验[J].实验室科学.2017
[8].徐敏,陈立,李东锋,何俊.几何比尺对正态模型沙波相似性的影响[J].工程科学与技术.2017
[9].李姣阳,刘维,邹金杰,赵宇,龚晓南.浅埋盾构隧道开挖面失稳大比尺模型试验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8
[10].谭家麒.基于大比尺模型试验的裂损衬砌结构承载性能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