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审计委托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委托人,委员会,上市公司,需求,债权人,独立性,经营权。
审计委托权论文文献综述
袁国辉[1](2012)在《公司两权合离与审计委托权定位的变迁》一文中研究指出PREFACE/前言公可两权(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导致了独立审计的产生。出于对经营者代理行为不信任的考虑由所有者委托审计是最初的审计委托权定位。本文从独立审计委托人应具备的禀赋分析了公司叁种两权依存状态下的审计委托权定位,认为除所有权与经营权完全分离时的强经营者状态下由所有者委托审计有其合理性外,在其他两权依存状态下将审计委托权赋予所有者是不合理的。(本文来源于《财会学习》期刊2012年07期)
房巧玲,亓亮[2](2010)在《基于审计服务需求传递机制视角的上市公司审计委托权定位再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审计服务需求传递机制的视角,提出了对上市公司审计委托权进行科学校正的新思路。本文首先引入审计服务的需求传递机制,分析了影响其有效性的主要因素,并以此为主线对现行审计委托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指出审计服务委托权的定位问题实质上就是如何进行恰当的制度安排,使得审计需求传递机制有效运行的问题。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一种新的代理需求者——外部审计委员会,通过恰当的制度安排,使得由它作为审计委托方具备了科学性和可行性。(本文来源于《中国注册会计师》期刊2010年07期)
祝立宏,苏芝[3](2009)在《关于审计委托权的委托代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上对审计失败的原因分析主要归结于企业所有者与注册会计师的委托代理问题,认为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由于股权分散等原因导致实际控制权落于管理当局之手,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由于管理当局实际拥有的选聘权而丧失独立性不能如实出具审计意见。注册会计师审计不能对其终极委托人负责。文章则认为在现在股份公司条件下,审计终极委托人行使审计委托权已经变得不现实了,因此审计代理委托人就有产生的必要。而现存的审计委托权设计不当,则是审计失败的根本原因,并根据以上分析提出相应的建议。(本文来源于《生产力研究》期刊2009年15期)
王萍[4](2007)在《上市公司CPA审计委托权缺陷及其重构》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不论国际还是国内,上市公司财务舞弊事件大量涌现。对于财务舞弊事件,人们可以从内部公司治理角度出发分析财务舞弊的成因,也可以从公司外部审计监督分析财务舞弊的原因、对策。对于外部审计监督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审计的独立性方面。而审计独立性的缺失,本文认为主要是因为现行的审计委托模式的缺陷造成。本文从分析审计委托模式的演变出发,由古典审计委托模式演变到现行的审计委托模式。对现行的审计委托模式,本文从独立审计需求角度分析上市公司对审计的需求不是自发性需求,而是一种基于政府管制或法律要求的管制性需求;在审计收费方面,本文分析了现行委托模式下审计费用是由被审计单位直接支付给会计师事务所,费用支付的多少取决于被审计单位,这种费用支付方式与审计费用支付的多少将导致会计师事务所和审计师在经济利益上受制于被审计单位;在审计信息产权方面,上市公司的审计信息具有一种公共物品的特性,其使用具有一定的外部性,因此可以考虑将审计委托权转移给一种能代表广大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的机构。现行审计委托模式的这些缺陷势必会导致审计关系当中审计关系人之间的关系失衡。这些缺陷会影响审计独立性,导致审计独立性的缺失;上市公司对高质量的审计产品没有自发的需求,而是基于政府管制或法律的管制的需求,故现行审计委托模式下,“低质量”审计信息还有很大的“市场”;由此可能造成整个审计行业的“价低质次”的恶性竞争,可能诱使审计师和被审计管理当局的合谋等问题。现行审计委托模式的缺陷和审计委托权行使的扭曲,更有可能使得管理当局的财务舞弊更加肆无忌惮,这急切需要改变现行的审计委托模式,转换审计委托权。对审计委托模式的重构,转换审计委托权“行使人”,审计关系从古典的叁方审计关系人,到现实中的两方审计关系人,再到本文中构想的四方审计关系人。四方审计关系人中,对由于现实两方审计关系人所造成的缺陷的解决与否关键在于代位委托人的设计,关键在于代位委托人能否代表广大投资者包括债权投资者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关键在于是否能够割裂审计师和被审计管理当局之间的经济联系,在多大程度上保持审计师的独立性,关键在于在多大程度上确保审计的质量,以及是否具有足够的权威性。本文设想证监会招投标制度作为一种新的审计委托模式,因为证监会作为上市公司的监管主管部门,行使政府调控监督管理职能,由其充当审计委托人,行使审计委托权,解决了会计师事务所在承接业务和经济利益方面受制于被审计单位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审计业务的执业质量,能够代表广大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并具有足够的权威性,因此本文认为在现实的情况下,上市公司年度报表审计证监会招投标制度不论是在理论上和实务都是一种可行的方案。(本文来源于《浙江工商大学》期刊2007-01-01)
黄颖[5](2006)在《审计委托权对审计独立和质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不同的审计委托模式下,审计当事人之间形成的审计关系不同,审计关系发生作用的机理也不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委托行为已越来越复杂,在直接委托的基础上,衍生出许多转委托行为。对审计的委托也由财产所有者股东变为间接委托人董事会来委托。在审计直接委托模式下,审(本文来源于《中外企业家》期刊2006年12期)
杨君伟[6](2004)在《基于契约的审计委托权》一文中研究指出笔者认为,设立非盈利性机构行使审计委托权是一个很好的构想,但要变成现实却面临着很多的难题,进而指出审计委员会招聘会计师事务所才是上市公司最为适合的审计委托方式。(本文来源于《会计之友》期刊2004年11期)
黄友,梁贝[7](2003)在《从公司治理结构看上市公司审计委托权的现实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从今年中注协通报上市公司年报审计“炒鱿鱼、接下家”的情况看,上市公司在业绩不佳、财务状况困难的情况下,为达到美化财务报表的目的,往往不接受注册会计师的非标准审计意见,而试图通过变更事务所换取标准审计意见。2002年上市公司变更事务所的就有125家。中注协(本文来源于《四川财政》期刊2003年12期)
袁国辉[8](2003)在《上市公司审计委托权定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提出了由真实会计信息需要者委托审计这一命题,并从充分性、必要性和可行性叁个方面进行了论证。对充分性的分析是为了说明结论的合理性;对必要性的分析是为了表明所得出的结论是否是解决会计信息失真与审计监管失效问题的客观需要;对可行性的分析是为了证明命题的现实可操作性。(本文来源于《中国注册会计师》期刊2003年09期)
袁国辉[9](2003)在《试论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委托权的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的国有股独大和所有者缺位现象导致了严重的强所有者型内部人控制,最终使得上市公司审计关系由叁角变成直线。这表明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委托权定位是错误的,简单的以所有者作审计委托人不合适。从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看,由股东会委托审计只能是一种理论设想;在内部人控制条件下,无论是董事会委托审计,还是改由监事会、独立董事审计委员会委托审计都无法对内部人控制现象形成制衡。即使国有股退出上市公司,实现股权结构多元化,如果不改变由董事会和独立董事委托审计的现状,也依旧不会改变审计监管无效的局面。在对上市公司真实会计信息需要者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得出一个全新的结论:上市公司的审计委托权应属于真实会计信息需要者。由于目前条件不成熟,这一理论成果还难以付诸实践。作为一种过渡办法,将上市公司审计委托权让渡给证监会或许会对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解决有所助益。(本文来源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期刊2003-03-01)
审计委托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基于审计服务需求传递机制的视角,提出了对上市公司审计委托权进行科学校正的新思路。本文首先引入审计服务的需求传递机制,分析了影响其有效性的主要因素,并以此为主线对现行审计委托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指出审计服务委托权的定位问题实质上就是如何进行恰当的制度安排,使得审计需求传递机制有效运行的问题。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一种新的代理需求者——外部审计委员会,通过恰当的制度安排,使得由它作为审计委托方具备了科学性和可行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审计委托权论文参考文献
[1].袁国辉.公司两权合离与审计委托权定位的变迁[J].财会学习.2012
[2].房巧玲,亓亮.基于审计服务需求传递机制视角的上市公司审计委托权定位再思考[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0
[3].祝立宏,苏芝.关于审计委托权的委托代理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9
[4].王萍.上市公司CPA审计委托权缺陷及其重构[D].浙江工商大学.2007
[5].黄颖.审计委托权对审计独立和质量的影响[J].中外企业家.2006
[6].杨君伟.基于契约的审计委托权[J].会计之友.2004
[7].黄友,梁贝.从公司治理结构看上市公司审计委托权的现实选择[J].四川财政.2003
[8].袁国辉.上市公司审计委托权定位研究[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3
[9].袁国辉.试论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委托权的定位[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