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中国沙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沙棘绕实蝇,引诱剂,生物学习性,人工饲养
中国沙棘论文文献综述
魏建荣,赵斌,李莎莎,程态明,苏智[1](2019)在《绕实蝇属害虫在中国——记沙棘绕实蝇的发生与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针对沙棘绕实蝇的生物生态学习性、人工饲养、成虫对颜色的选择性、化学防治以及引诱剂控制技术进行了初步报道,旨在为绕实蝇属昆虫在我国的监测与防治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10-23)
张泽宁,张耀,郭胜伟,高海银,刘春红[2](2019)在《中国沙棘内源激素对平茬措施的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中国沙棘内源激素对平茬措施的响应规律,采用单因素回归设计,进行留桩高度为0cm、10cm、20cm 3个水平的平茬试验,以不平茬为对照,分析其内源激素含量、比值与平茬时间及平茬高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平茬提高了萌蘖期的GA_3、ZR、IAA含量,以及整个萌蘖出生、生长过程中的GA_3/ABA、ZR/ABA、IAA/ABA比值,降低了ABA含量。而且,萌蘖出生、生长过程与GA_3/ABA、ZR/ABA、IAA/ABA比值的变化趋势一致,与ABA含量的变化趋势相反,萌蘖出生高峰及萌蘖第一次生长高峰与萌蘖初期GA_3、ZR、IAA含量的提高吻合。由此可知,萌蘖的出生、生长过程与平茬后的内源激素含量、比值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尤其是GA_3/ABA、ZR/ABA、IAA/ABA比值的提高具有更加重要的生物学意义。(本文来源于《西部林业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周武,王驰,胡娜,索有瑞[3](2019)在《中国沙棘ISSR-PCR反应体系的建立和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以青海东部地区中国沙棘为试验材料,以中国沙棘雌雄株叶片基因组DNA混池为模板,再用初筛的引物UBC-857用于ISSR体系的优化。采用正交实验并结合单因素实验方法进行优化中国沙棘ISSR-PCR反应体系,得到的最优20.0μL反应体系为:DNA (10 ng/μL) 2.0μL,dNTPs (10 mmol/L) 1.6μL,引物(10μmol/L) 0.2μL,10×PCR Buffer (含Mg2+15μmol/L) 2.0μL,Mg2+Cl (25 mmol/L) 2.0μL,Taq DNA聚合酶(5 U/μL) 0.2μL。经过筛选,引物UBC807能够稳定地扩增出雌雄特异性条带。通过建立最优IS SR-PCR反应体系,为研究中国沙棘提供分子标记水平上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方法。(本文来源于《分子植物育种》期刊2019年16期)
师瑞瑞,覃金兰,李少斌[4](2019)在《2个不同海拔中国沙棘天然种群的表型多样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分布在同一纬度2个不同海拔(山西省方山县和青海省天峻县)的中国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sinensis)天然种群为研究对象,通过测量和分析其种实表型性状,揭示了中国沙棘表型性状的多样性及其海拔变异规律。结果表明,2个中国沙棘种群均具有丰富的表型多样性;相对于高海拔的天峻种群,方山种群果实质量和体积显着较大而种子显着较小;9个表型性状之间均呈现极显着性差异,变异系数范围在5.32%~20.73%,其中果柄长的变异系数最大(20.73%);相关性分析认为不同种群部分表型性状之间呈现显着相关关系。(本文来源于《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8期)
包乌云[5](2019)在《左中倾力打造“中国沙棘之乡”“中国海棠之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科左中旗规划实施退耕还林工程100万亩,退耕还草工程100万亩。目前,已完成退耕还林44.5万亩,森林覆被率达到24.2%;完成退耕还草50万亩,完成退化草原、盐渍化草原生态修复128万亩,草原植被覆盖度提升到65%。结合无立木林地恢复、(本文来源于《通辽日报》期刊2019-08-06)
高海银,刘春红,李倩,王长成,武小春[6](2019)在《中国沙棘人工林适宜平茬高度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单因素回归设计,在系统分析萌蘖更新效果对平茬高度响应规律的基础上,建立了萌蘖再生率与平茬高度的回归方程,据此确定适宜的平茬高度。结果表明:随着平茬高度的增大,伐桩萌蘖存活率、根系萌蘖数量以及萌蘖生长、克隆扩散、生物量积累能力先升后降(或先升后稳),平茬高度为10 cm时最大。再生率与平茬高度的关系可用二次抛物线拟合,根据回归方程求导,最有利于中国沙棘人工林迅速恢复的平茬高度为10.0~12.0 cm,结果一致。(本文来源于《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王洪江[7](2019)在《3个中国沙棘优良品种扦插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辽西地区沙棘资源发展现状,以3个中国沙棘优良类型中红果、中黄果、中无刺为研究材料,对其苗木繁育技术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炉渣灰扦插基质、ABT生根粉1号、插穗长度10 cm左右、扦插时间为6月21日左右,这种处理效果最佳,但从经济角度考虑,最宜采用鲜河沙作为基质。中国沙棘苗木繁育采用裸地沙盘全光喷雾嫩枝扦插快繁技术效果较好。沙棘硬枝扦插的成苗率受多种因素的制约,硬枝扦插时间为4月下旬至5月初,采用20 cm长的插穗,2~3年生的插穗成苗率较高,生产中采用2年生的插穗。(本文来源于《辽宁林业科技》期刊2019年04期)
李玲,樊华,李森,邓东周,涂卫国[8](2019)在《川西高原退化草地的中国沙棘生长及土壤养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川西高原退化草地人工种植1~3年的中国沙棘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生长、土壤养分及叶片养分回收情况。结果显示: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沙棘幼苗株高、冠幅、叶长及叶宽逐渐升高,侧枝数目和根长先升后降。与同区域康定柳相比,种植3年的中国沙棘根际土壤中全磷、有效磷和有机质含量较高,水解性氮含量相对较低。中国沙棘叶氮、磷含量(Ng、Pg)分别为23.24 mg·g~(-1)和1.84 mg·g~(-1),低于北方典型沙生植物叶片养分水平(27.42 mg·g~(-1)和3.68 mg·g~(-1)),叶磷回收效率(PRE)高达69.35%,受土壤有效磷供应不足的影响;康定柳叶磷回收效率为负值,叶氮回收效率(NRE)达59.88%,受土壤有效氮的限制更多,中国沙棘根系固氮作用能够补偿退化草地上土壤氮供应不足的限制。(本文来源于《四川林业科技》期刊2019年03期)
李玲,李森,邓东周,涂卫国,Vladimirov,Dmitrii[9](2019)在《岷江上游中国沙棘土壤碳氮磷对海拔的响应及其计量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中国沙棘灌丛是川西高原岷江上游重要的植被类型,本文旨在了解岷江上游不同气候植被区域海拔对中国沙棘灌丛土壤养分的影响。【方法】在米亚罗和川主寺区域,分别测定了2450~3050 m和2870~3550 m海拔下土壤C、N、P含量及其比值。【结果】①2个区域C、N、P含量随海拔的变化有所差异,在米亚罗2900 m以下随海拔升高而增加,以上呈波动变化,而在川主寺随海拔升高呈波动下降;②2个区域土壤C∶N和C∶P随着海拔升高的变化与C、N、P变化一致,而N∶P仅在川主寺与N相关,其随海拔变化与C、P无关;③2个区域土壤C、N、P化学计量中,碳含量均相对较高,具有较高的C∶N比值,磷元素相对偏多,具有较低N∶P;【结论】中国沙棘灌丛土壤养分随海拔变化的差异与不同区域降水量、温度以及植被差异有关,土壤养分中氮元素可能是一个重要的限制因子,根瘤菌的固氮作用是中国沙棘林下土壤氮源的重要补充。(本文来源于《西南农业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李玲,李森,邓东周,涂卫国,Vladimirov,Dmitrii[10](2019)在《川西高原中国沙棘叶和小枝养分物质对海拔升高的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川西高原不同分布区域的中国沙棘为研究对象,分别沿米亚罗2 450~3 080 m和川主寺2 870~3 550 m海拔范围,测定不同海拔下叶和小枝氮(N)、磷(P)与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含量.结果表明:(1)在两个区域随着海拔升高,中国沙棘叶和小枝N、P、可溶性总糖(TSS)、淀粉、NSC等养分物质含量均呈非线性变化;(2)米亚罗区域叶N随着海拔升高的变化与叶NSC变化趋势一致,二者呈显着正相关关系,而在川主寺区域二者无显着相关性;(3)川主寺区域叶和小枝NSC含量整体上高于米亚罗区域,特别是小枝TSS含量较高,有利于其应对低温和干旱的环境,也可能是不利环境下碳投资受限导致;(4)在川主寺3 000 m以上的高海拔区域,叶N和光合碳水化合物供应充足,但光合产物的转运及转化为结构性物质可能受到了低温限制,全球气候变暖可能有利于中国沙棘生长和分布扩大。(本文来源于《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中国沙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解中国沙棘内源激素对平茬措施的响应规律,采用单因素回归设计,进行留桩高度为0cm、10cm、20cm 3个水平的平茬试验,以不平茬为对照,分析其内源激素含量、比值与平茬时间及平茬高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平茬提高了萌蘖期的GA_3、ZR、IAA含量,以及整个萌蘖出生、生长过程中的GA_3/ABA、ZR/ABA、IAA/ABA比值,降低了ABA含量。而且,萌蘖出生、生长过程与GA_3/ABA、ZR/ABA、IAA/ABA比值的变化趋势一致,与ABA含量的变化趋势相反,萌蘖出生高峰及萌蘖第一次生长高峰与萌蘖初期GA_3、ZR、IAA含量的提高吻合。由此可知,萌蘖的出生、生长过程与平茬后的内源激素含量、比值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尤其是GA_3/ABA、ZR/ABA、IAA/ABA比值的提高具有更加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国沙棘论文参考文献
[1].魏建荣,赵斌,李莎莎,程态明,苏智.绕实蝇属害虫在中国——记沙棘绕实蝇的发生与控制[C].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2].张泽宁,张耀,郭胜伟,高海银,刘春红.中国沙棘内源激素对平茬措施的响应[J].西部林业科学.2019
[3].周武,王驰,胡娜,索有瑞.中国沙棘ISSR-PCR反应体系的建立和优化[J].分子植物育种.2019
[4].师瑞瑞,覃金兰,李少斌.2个不同海拔中国沙棘天然种群的表型多样性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5].包乌云.左中倾力打造“中国沙棘之乡”“中国海棠之乡”[N].通辽日报.2019
[6].高海银,刘春红,李倩,王长成,武小春.中国沙棘人工林适宜平茬高度的探讨[J].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9
[7].王洪江.3个中国沙棘优良品种扦插技术研究[J].辽宁林业科技.2019
[8].李玲,樊华,李森,邓东周,涂卫国.川西高原退化草地的中国沙棘生长及土壤养分研究[J].四川林业科技.2019
[9].李玲,李森,邓东周,涂卫国,Vladimirov,Dmitrii.岷江上游中国沙棘土壤碳氮磷对海拔的响应及其计量特征[J].西南农业学报.2019
[10].李玲,李森,邓东周,涂卫国,Vladimirov,Dmitrii.川西高原中国沙棘叶和小枝养分物质对海拔升高的响应[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