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磨损理论论文_毛宇新,张建壮,王业懿,水丽

导读:本文包含了摩擦磨损理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摩擦,磨损,理论,形貌,石墨,分形,油膜。

摩擦磨损理论论文文献综述

毛宇新,张建壮,王业懿,水丽[1](2019)在《基于分形理论对石墨烯增强铝硅基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粉末冶金的方法,制备了石墨烯/Al-15Si复合材料,研究了石墨烯/Al-15Si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形貌对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并运用分形理论,借助于Matlab软件分析复合材料中硅颗粒相形貌特征。结果表明,随着石墨烯添加量的改变,石墨烯/Al-15Si复合材料有不同的分形维数;分形维数反映了复合材料中硅颗粒分布状态,分形维数越大,硅颗粒分布越均匀细小,材料的硬度越高;分形维数可以间接反映复合材料的抗磨损性能,分形维数越大,材料的摩擦系数越低,耐磨损性能越好。(本文来源于《铸造》期刊2019年11期)

胡松涛,刘向锋[2](2019)在《基于双高斯分层表面理论的密封摩擦磨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机械密封作为旋转机械的关键部件,广泛应用于核电能源、石油化工、航空航天等领域。作为密封副的"指纹",端面形貌在摩擦磨损中形成机理与功能性能的揭示与利用,是保证长使役周期内密封性能稳定可靠的一个关键问题。学者多以单层表面视角来认识表面,大大增加了准确表征表面形貌特征并揭示其形成机理与功能性能的难度。论文基于双高斯分层表面(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胡松涛[3](2017)在《基于双高斯分层表面理论的密封摩擦磨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干气密封是一种典型的非接触式机械密封,作为旋转机械的关键零部件,广泛应用于能源、石化、航空等领域。干气密封摩擦磨损机理是实现长使役周期内密封性能稳定可靠的关键问题。本文以双高斯分层理论为基础,从表面表征与仿真出发,分析了密封的润滑与接触性能,开展了摩擦磨损机理研究,进而探索了密封性能的演化规律以指导工程实际。研究成果发展了表面表征与仿真、接触和摩擦磨损及密封性能劣化机理的相关理论,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工程实用价值。提出表面混合理论用于构建连续型概率材料比曲线,建立了连续分离方法,实现了概率材料比曲线的整体拟合;采用直接截取上高斯分量的模式代替拟合概率材料比曲线的传统模式,建立了截取分离方法。与现有ISO间断分离方法比较,连续分离方法和截取分离方法在表征实际密封磨损表面时具有物理假设合理、效率高、抗扰能力强、分量粗糙度尺度无关等优点。采用移动平均时间序列模型与傅里叶快速变换法建立了基于迭加原理的双高斯分层表面仿真方法,利用迭代算法识别分量相关长度。与现有非高斯表面仿真方法比较,迭代修正的双高斯分层表面仿真方法在重构实际密封磨损表面时具有表面分层、偏态与峰态兼顾、自相关函数灵活等优点,突破了单层表面局限,更接近真实的磨损表面。采用有限差分法和松弛迭代法建立了确定性模型,围绕干气密封与水膜机械密封,研究了表面形貌对于润滑性能和接触性能的影响,发现双高斯分层特征比非高斯特征更接近真实表面磨损情况。修正了现有间断双高斯分层粗糙峰统计学接触模型,并进一步建立了连续分层统计学接触模型,利用确定性接触模型验证了两个分层统计学接触模型,消除了现有统计学接触模型对于高斯分布假设的依赖,为基于统计理论研究磨损表面间粗糙峰接触问题提供了一种新途径。利用Plint标准摩擦磨损实验台开展了密封用碳化硅与碳石墨材料配副在干滑动摩擦条件下的摩擦磨损机理研究。基于双高斯表面参数的演化历程建立了表面参数演化模型,从表面形貌角度解释了摩擦磨损过程中跑合与稳定阶段的成因。通过台架实验研究了螺旋槽干气密封在低速运行工况下密封副表面形貌的演化历程。利用双高斯表面参数演化历程识别出了端面磨合、粘着磨损及深度划痕过程或现象。发现表面形貌演化历程与泄漏率、扭矩和声发射信号等密封性能指标的演化规律存在高度相关性,可用于进一步探究密封性能的劣化机理。(本文来源于《清华大学》期刊2017-03-01)

张正棠[4](2016)在《基于分形理论的干气密封环摩擦磨损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干气密封是目前出现的一种新型气体密封,比起传统的机械密封具有很多优越性,并且能够承载许多特殊工况下的密封,干气密封摩擦界面的摩擦磨损特性与其设备承载能力、安全性、寿命长短以及泄漏量等密切相关。随着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机械设备的密封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干气密封端面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其应用已经由以往的常温、常压工况下逐渐拓展到高温、高压、低温、真空等特殊工况甚至为一些极端工况。为了能够使得一些重要以及特殊设备达到并保持长时间稳定安全运行,从理论上深刻揭示其摩擦界面的摩擦磨损特性是非常有必要的。而干气密封在起动停阶段摩擦界面微凸体之间的接触以及微凸体之间摩擦磨损都会生成热,就会对接触面产生黏着磨损损坏设备,干气密封气体进入过程中混有杂质颗粒,微凸体接触摩擦过程中产生磨粒磨损粘着磨损。然而从微观层面考虑干气密封界面的摩擦磨损,利用相关知识和理论,如:分形几何理论、微凸体接触理论、有限元分析方法、概率理论等建立相应的模型等,分析密封摩擦界面特性参数对干气密封性能的影响及影响程度,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本文根据以往研究微凸体变形特征的方法结合分形理论以及端面摩擦的作用,利用微观基于基底长度建立的微凸体摩擦界面分形接触模型,通过该粗糙表面接触模型推导了干气密封启动停阶段干摩擦下磨合磨损、磨粒磨损以及粘着磨损磨损率的分形模型并进行验证,利用MATLAB软件基于分形参数对磨损率分形模型进行描述,通过立体图像以及二维曲线图来清楚地反映磨损率随着分形维数、特征尺度系数、材料性能常数和磨损概率常数的变化趋势,从中可以分析得出影响磨损率的各个因素,并由此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对设备进行优化,通过这些变化趋势找出在最佳参数下的最小磨损率。研究结果表明:当分形维数处在某一区间内时,随着分形维数的逐渐增大,磨损率先减小后增大;最优分形维数1.5时,磨损率最小。当让分形维数保持不变时,随着尺度常数、概率常数的增大磨损率也随之增大;而随着材料性能常数的增大磨损率减小。当其它各参数都保持恒定时,接触面积越大磨损率也变大。该模型的建立为进一步研究粗糙表面的摩擦、磨损与润滑具有重要意义。用分形参数表征摩擦界面磨合形貌特性,并根据以往的分形接触模型通过计算、推导分析,建立了最大静摩擦力和摩擦系数的分形模型,并对上述模型做了数值分析。根据模拟要求,对上述模型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并结合软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其他参数一定时,摩擦系数随着分形维数的变化时,当分形维数1.1?D?1.2时,随着分形维数的变化,摩擦系数与所受载荷之间呈非线性的凸形曲线,但这种变化幅度是非常明显的;当分形维数1.2?D?1.9时,随着分形维数的增大,摩擦系数和法向载荷之间呈现出非线性的凹形曲线,这种变化趋势更明显。当分形维数为某一数值时,摩擦系数变化最明显,在所分析图中可以清楚的看到分形维数在1.1附近发生的变化最明显。另外,当分形维数不变时,微凸体接触面积越大摩擦系数变化也越大。特征尺度系数和材料的性能常数对静摩擦系数的影响则是随着法向载荷的增大,静摩擦系数也增大。最大静摩擦力随着法向载荷的增大呈现线性正比的关系。同时,该模型的建立也为今后分析密封摩擦界面的性能特性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兰州理工大学》期刊2016-04-18)

郑重[5](2014)在《基于分形理论的机床导轨摩擦磨损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机床导轨与工作台的结合面是机床整机系统中最重要的结构之一。由于工作台工作过程在导轨上的滑动,造成导轨表层材料的磨损,导致工作台运动精度下降,影响机床的整体使用寿命和加工精度,所以机床导轨的耐磨性对机床整体性能而言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基于分形理论,通过模型的建立、ANSYS接触分析以及MATLAB油膜分析,归纳总结接触面积、摩擦力、油膜力等变量随分形参数的变化规律,并在数控机床导轨的摩擦磨损中进行了应用。完成的具体工作如下。(1)基于分形理论,通过MATLAB对二维和叁维W-M函数的数值计算,研究分形维数D和分形粗糙度G与表面粗糙度Ra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分形粗糙度G的增大,表面粗糙度Ra也随之增大,且增大的速率较缓;而随着分形维数D的增大,表面粗糙度Ra却随之减小,且减小的速率很快。由此可见分形维数对曲面的粗糙度影响较大。(2)基于叁维W-M函数建立分形曲面,并提取关键点建模,导入到ANSYS中进行粗糙—光滑和粗糙—粗糙两种情况下的接触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的位移载荷条件下,随着分形维数的增加,真实接触面积比例也逐渐增大;在相同的接触条件下,材料的抗剪强度越高,其耐磨性更强,提高材料的抗剪强度有利用机床加工精度保持性的提高。(3)基于叁维分形曲面,进行等粗糙度变换,并结合流体动压润滑原理,提出了叁维油膜压力计算模型,推导出了分形维数与油膜压力和摩擦力的关系式。通过数值计算,研究了分形参数对润滑油油膜压力及接触表面摩擦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分形维数的增加,油膜压力和摩擦力都减小,且流体产生的内摩擦力远小于干摩擦力。(4)以D=2.35、Ra-1.3μm的分形曲面来表征HMC500的导轨面,并依据机床的工作参数以及分形维数对润滑和摩擦磨损的影响规律,计算得到油膜承载力约为1120kg,小于额定载荷2000kg。本文基于分形理论对机床导轨的润滑以及摩擦磨损情况进行预测,结论符合实际工况,为分形理论在其它领域的应用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东北大学》期刊2014-06-01)

吕晓仁,何恩球,罗旋,王世杰[6](2013)在《基于摩擦学系统理论的采油螺杆泵定子橡胶磨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定子橡胶在原油介质下的减摩耐磨特性是衡量采油螺杆泵的主要技术指标之一。采油螺杆泵的运行环境复杂,影响其定子橡胶磨损的因素较多,属于典型的非线性系统问题。基于摩擦学系统理论,以橡胶定子、金属转子、石油介质、螺杆泵机械结构为主要元素,构建出采油螺杆泵的摩擦学系统框架;列出各元素特性,分析各元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并提出求解方法;对螺杆泵定子橡胶材料去除的摩擦学机制进行归纳,并初步讨论摩擦学机制与该摩擦学系统的关系。(本文来源于《润滑与密封》期刊2013年10期)

吴襄飞[7](2011)在《多齿轮马达理论及摩擦磨损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普通齿轮马达是一种动力输出液压元件。其结构简单、工作环境要求较低、成本较低,但同时其输出转矩脉动大、径向力不平衡、工作噪声大。多齿轮马达是基于普通齿轮马达提出的新型动力输出液压元件。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普通齿轮马达径向力不平衡,输出转矩脉动大的缺点。在综合分析多齿轮马达的工作原理后,对多齿轮马达齿轮的径向液压力、啮合力进行了理论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其中心轮径向液压力、啮合力基本平衡;同等条件下,行星轮受力也得到了降低。建立多齿轮马达实体模型,对马达的重要部件壳体、齿轮及轴套采用ANSYS软件对其进行了有限元分析,为优化多齿轮马达结构参数及样机设计奠定了基础。对多齿轮马达的输出转矩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采用MATLAB软件对转矩特性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印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表明多齿轮马达在转矩脉动幅度和脉动频率等方面都得到了较大改善。最后在摩擦磨损试验机上对五种材料进行了摩擦磨损实验,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分析对比,最终选择一种摩擦磨损性能较好的材料来制作轴套,希望能够通过这种方法来降低齿轮马达的端面泄漏并提高齿轮马达的工作寿命。(本文来源于《安徽理工大学》期刊2011-05-01)

肖舟,侯根良,苏勋家,乔小平[8](2008)在《基于油液温度监测摩擦副磨损的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N68基础油中添加具有减磨抗磨和修复功能的复合材料,经磁力搅拌和超声分散配制成润滑油。以平面摩擦副为研究对象,在摩擦磨损试验机上进行磨损试验,采用电子天平和温度传感器分别测量了不同时间摩擦副的磨损量和润滑油温度,结果表明,磨损量大的时候,润滑油的温度相应比较高;磨损量小的时候,润滑油的温度相应比较低。润滑油温度与摩擦副适时磨损量的变化规律基本相同,以润滑油温度来监测摩擦副磨损可行。(本文来源于《第八届全国设备与维修工程学术会议、第十叁届全国设备监测与诊断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08-12-01)

胡忠良,夏金童,陈振华,丁国芸,宁荣晓[9](2007)在《炭石墨材料/铜滑动摩擦的理论研究和电刷磨损的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综述了与炭石墨材料/铜滑动摩擦相关的吸附润滑理论、氧化膜润滑理论、通电磨损理论、电接触理论、换向理论和炭石墨材料疲劳磨损机理理论,并对电刷磨损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指出了滑动摩擦理论存在的不足之处,有待完善,对此的进一步研究必将对改进滑动摩擦材料的生产工艺、提高产品性能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炭素》期刊2007年03期)

许中明,黄平[10](2007)在《摩擦磨损的接触界面势垒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系统和能量的观点,从摩擦界面的微观相互作用出发,提出摩擦磨损的接触界面势垒理论,研究接触界面势垒和标准接触界面势垒的计算方法,并推导出摩擦力、摩擦系数以及粘着磨损量的计算公式.研究表明,界面的摩擦磨损性能取决于接触界面势垒的大小和分布,用标准接触界面势垒作为表征摩擦副材料摩擦磨损特性的指标具有较好的独立性和稳定性.利用已有的实验数据进行计算,结果与超高真空原子力显微镜实验结果基本符合,验证了所提出理论和方法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摩擦学学报》期刊2007年01期)

摩擦磨损理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机械密封作为旋转机械的关键部件,广泛应用于核电能源、石油化工、航空航天等领域。作为密封副的"指纹",端面形貌在摩擦磨损中形成机理与功能性能的揭示与利用,是保证长使役周期内密封性能稳定可靠的一个关键问题。学者多以单层表面视角来认识表面,大大增加了准确表征表面形貌特征并揭示其形成机理与功能性能的难度。论文基于双高斯分层表面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摩擦磨损理论论文参考文献

[1].毛宇新,张建壮,王业懿,水丽.基于分形理论对石墨烯增强铝硅基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研究[J].铸造.2019

[2].胡松涛,刘向锋.基于双高斯分层表面理论的密封摩擦磨损研究[J].机械工程学报.2019

[3].胡松涛.基于双高斯分层表面理论的密封摩擦磨损研究[D].清华大学.2017

[4].张正棠.基于分形理论的干气密封环摩擦磨损数值模拟[D].兰州理工大学.2016

[5].郑重.基于分形理论的机床导轨摩擦磨损理论研究[D].东北大学.2014

[6].吕晓仁,何恩球,罗旋,王世杰.基于摩擦学系统理论的采油螺杆泵定子橡胶磨损分析[J].润滑与密封.2013

[7].吴襄飞.多齿轮马达理论及摩擦磨损实验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1

[8].肖舟,侯根良,苏勋家,乔小平.基于油液温度监测摩擦副磨损的理论研究[C].第八届全国设备与维修工程学术会议、第十叁届全国设备监测与诊断学术会议论文集.2008

[9].胡忠良,夏金童,陈振华,丁国芸,宁荣晓.炭石墨材料/铜滑动摩擦的理论研究和电刷磨损的影响因素[J].炭素.2007

[10].许中明,黄平.摩擦磨损的接触界面势垒理论研究[J].摩擦学学报.2007

论文知识图

研究方案示意图磨损试验台某树脂基摩擦材料摩擦系数与比压关系曲...饲料颗粒机环模及其内部结构示意图复杂齿轮传动的摩擦多性态过程建模6 烧结压力对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标签:;  ;  ;  ;  ;  ;  ;  

摩擦磨损理论论文_毛宇新,张建壮,王业懿,水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