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胶子辐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介子,夸克,过程,函数,张量,模型,质量。
胶子辐射论文文献综述
张乐[1](2018)在《喷注在致密核介质中的传输以及光子和胶子韧致辐射过程》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非阿贝尔SU(3)规范对称性的量子色动力学(QCD)是用来描述夸克和胶子之间强相互作用的动力学理论。QCD有两个重要的性质:色禁闭和渐近自由。由于色禁闭,通常情况下夸克和胶子会被禁闭在强子内部;而渐近自由的性质表明在极端高温高密条件下强子中的夸克和胶子会退禁闭出来,形成一种新的物质形态——夸克胶子等离子体(QGP)。实验上,可以通过高能重离子碰撞来产生极端高温高密的区域,这为QGP的形成提供条件。目前,在美国Bookhaven国家实验室(BNL)的相对论重离子对撞机(RHIC)和欧洲核子中心(CERN)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上都已经有大量实验证据表明QGP的存在。但是在高能重离子碰撞中退禁闭QGP的寿命很短,夸克和胶子是不可以被直接探测到的,只有末态强子是可观测的。为了在高能重离子碰撞实验中寻找QGP并探测其性质,我们需要在最终的末态强子观测量和产生的QGP之间建立清晰和明确的联系,并从大量末态粒子数据中选取合适的观测量来确定QGP形成的主要特征,这些观测量就是QGP的信号。喷注淬火是近几十年来高能核物理广泛关注和研究的一种QGP信号。喷注淬火表明在相对论重离子碰撞早期产生的硬部分子在QGP介质中穿行时与介质发生相互作用导致其能量损失。对硬部分子喷注能量损失的研究可以用来验证与硬部分子发生相互作用的QGP的存在并推测QGP的性质。硬部分子喷注的能量损失可以分为弹性碰撞能量损失和辐射能量损失。其中,部分子弹性碰撞能量损失往往被认为要小于辐射能量损失,特别是当喷注的能量足够高时。目前,在理论上有一些计算部分子辐射能量损失的模型,例如,Gyulassy-Wang模型,BDMPS-Z,GLV,ASW,AMY和HT。但是这些模型在计算部分子辐射能量损失时都只考虑了横向散射的贡献而忽略了纵向散射。但是实际上,当一个硬喷注在介质中传播并与核介质发生相互作用时,它们之间会同时交换横向动量和纵向动量。本论文研究了横向以及纵向散射对部分子在核介质中传播时发生的光子和胶子韧致辐射过程的贡献。本论文首先在深度非弹性散射(DIS)框架下计算了核介质中考虑横向和纵向散射贡献的介质激发光子辐射谱,包括单次散射和多次散射两种情况。在单次散射情况下,我们用两种方法来计算介质激发光子辐射谱:(1)引入Yukawa势表示胶子场关联函数,介质激发的光子辐射谱表示为交换胶子叁维动量分布的积分;(2)对强子张量做散射胶子叁维动量的二阶梯度展开,推导出包含横向动量扩散、纵向能量损失和动量扩散的介质激发光子辐射谱。我们还用二阶梯度展开的方法计算了多次散射情况下的结果。比较单次散射和多次散射的结果,可以发现对于小纵向散射动量,能量损失和动量扩散对单次散射和多次散射的光子辐射谱的主要贡献是相同。另外,横向动量扩散激发光子辐射过程,而纵向能量损失抑制光子的辐射。本论文另一项重要的工作是在DIS框架下研究了核介质中单次散射情况下有横向和纵向散射诱导的胶子韧致辐射过程,其中包括轻夸克-介质激发的胶子辐射谱和重夸克-介质激发的胶子辐射谱。我们拓展了 HT部分子辐射能量损失模型,计算了硬喷注和介质之间交换的横向动量以及纵向动量对胶子辐射过程的贡献。另外,我们讨论了只有横向散射贡献的介质激发胶子辐射谱,在软胶子辐射极限下轻夸克和重夸克的介质激发胶子辐射谱的结果都能简化成为GLV的结果。比较轻夸克和重夸克的介质激发胶子辐射谱,我们可以发现重夸克的质量会缩短辐射胶子的形成时间。本论文的研究对深入了解硬部分子喷注与致密核物质相互作用中的介质激发辐射过程方面上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8-05-01)
郭云,王恩科[2](2006)在《e-A深度非弹性散射中胶子辐射振幅的新计算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e-A深度非弹性散射过程中,喷注穿过冷核介质时,多重散射诱导胶子辐射会导致对碎裂函数的修正及喷注的能量损失.前期研究中关于计算e-A深度非弹性散射中胶子辐射振幅的两种方法:螺旋振幅近似和微扰QCD严格计算都异常繁杂.本文发展了一种新的方法,可以方便计算出多重散射导致胶子辐射的振幅,得到的碎裂函数的修正以及能量损失与严格计算的结果一致.(本文来源于《高能物理与核物理》期刊2006年05期)
郁宏[3](1988)在《η、η′和ι的夸克和胶子内容、双光子衰变和J/ψ辐射衰变产生》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引进qiiqii以及qii(gg)湮没项,并考虑了对湮没项的SU(3)破坏效应,讨论了η、η′和l的混合,得到了它们的夸克和胶子内容.与此同时,引入EPCAC(扩充的部分守恒赝矢流)假设,考察了η、η′和l的双光子衰变.本文还计算了衰变宽度比R_1=Γ(J/ψ→rη)/Γ(J/ψ)→rη)以及R_■=Γ(J/ψ→rη′)Γ(J/ψ→r■),指出了验结果对纯胶子球质量值的限制.(本文来源于《高能物理与核物理》期刊1988年06期)
郭可尊,丁林垲[4](1985)在《胶子辐射效应对形成乳胶室团状结构现象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夸克-夸克散射机制已被证明是形成乳胶室团状结构现象的原因之一.这里,采用一种近似的Q~2依赖方法,计入胶子参与的物理过程,以研究胶子辐射效应对形成乳胶室团状结构现象的影响.叙述了计算的方法并给出了Monte-Carlo模拟的结果.(本文来源于《高能物理与核物理》期刊1985年02期)
沈齐兴,李炳安,郁宏,张美曼[5](1984)在《J/ψ辐射衰变过程中3~(-+)胶子球的产生》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导出了过程J/φ→γ+G(3~(-+)),G(3~(-+))→M_1M_2的多重角关联函数,其中G是J~(Pc)=3~(-+)的态,M_1和M_2是白旋为零的介子.本文还讨论了3~(-+)胶子球态并计算了过程J/φ→γ+G(3~(-+))的螺旋性(helicity)振幅之比。结果表明,其中的一个比率与胶子球的质量无关,其值很小。(本文来源于《高能物理与核物理》期刊1984年05期)
郁宏,李炳安,沈齐兴,张美曼[6](1984)在《赝标介子的胶子球分量与它们在J/ψ辐射衰变过程中的产生》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用微扰论QCD计算了赝标胶子球在J/φ辐射衰变过程中产生的几率。指出由于ι(1440)与η、η'的混合,使η、η'有一个胶子球分量,这些分量在它们的J/φ辐射衰变的产生中占主导地位。由此得到的比例Γ(J、φ→γη')/Γ(J/φ→γη)比以前一些理论模型的结果要大,并且是与实验符合的。(本文来源于《高能物理与核物理》期刊1984年03期)
李文铸,徐才堂[7](1984)在《Drell—Yan湮没机制中双胶子辐射对LPP过程部份子模型关系W_μ~μ=2W_1影响的讨论》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指出了LPP过程中双胶子辐射湮没过程对应截面图之间的一些对称关系。在不计部份子质量与横向动量条件下,证明了其中18个图对关系W_μ~μ=2W_1,没有修正。对于P—(?)碰撞轻子对产生过程,还证明了另外16个图对上述关系也没有修正。(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学报》期刊1984年01期)
沈齐兴,李炳安,郁宏,张美曼[8](1983)在《在J/ψ辐射衰变过程中1~(-+)胶子球的产生》一文中研究指出量子色动力学(QCD)预期有胶子球存在,但如何将胶子球从由一对正反夸克构成的介子中区分出来,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至今还没有发现由正反夸克构成的奇特(exotic)态,若(本文来源于《自然杂志》期刊1983年05期)
胶子辐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e-A深度非弹性散射过程中,喷注穿过冷核介质时,多重散射诱导胶子辐射会导致对碎裂函数的修正及喷注的能量损失.前期研究中关于计算e-A深度非弹性散射中胶子辐射振幅的两种方法:螺旋振幅近似和微扰QCD严格计算都异常繁杂.本文发展了一种新的方法,可以方便计算出多重散射导致胶子辐射的振幅,得到的碎裂函数的修正以及能量损失与严格计算的结果一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胶子辐射论文参考文献
[1].张乐.喷注在致密核介质中的传输以及光子和胶子韧致辐射过程[D].华中师范大学.2018
[2].郭云,王恩科.e-A深度非弹性散射中胶子辐射振幅的新计算方法[J].高能物理与核物理.2006
[3].郁宏.η、η′和ι的夸克和胶子内容、双光子衰变和J/ψ辐射衰变产生[J].高能物理与核物理.1988
[4].郭可尊,丁林垲.胶子辐射效应对形成乳胶室团状结构现象的影响[J].高能物理与核物理.1985
[5].沈齐兴,李炳安,郁宏,张美曼.J/ψ辐射衰变过程中3~(-+)胶子球的产生[J].高能物理与核物理.1984
[6].郁宏,李炳安,沈齐兴,张美曼.赝标介子的胶子球分量与它们在J/ψ辐射衰变过程中的产生[J].高能物理与核物理.1984
[7].李文铸,徐才堂.Drell—Yan湮没机制中双胶子辐射对LPP过程部份子模型关系W_μ~μ=2W_1影响的讨论[J].浙江大学学报.1984
[8].沈齐兴,李炳安,郁宏,张美曼.在J/ψ辐射衰变过程中1~(-+)胶子球的产生[J].自然杂志.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