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热致液晶共聚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聚酯,液晶,原位,复合材料,阻燃,条带,热稳定性。
热致液晶共聚酯论文文献综述
李宗昊[1](2016)在《热致液晶共聚酯/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热致液晶共聚酯是一类能够在其相转变温度以上展现出液晶态的聚合物。由于热致液晶共聚酯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良好的热稳定性及出色的加工性能,因此引起了从学术界到工业界的广泛兴趣。为了进一步提高热致液晶共聚酯的性能,研究人员尝试了很多方法,比如通过纳米粒子对热致液晶共聚酯进行改性。通过纳米粒子改性,热致液晶共聚酯的热稳定性及力学性能都会提高,这对扩展热致液晶共聚酯的应用领域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通过调节催化剂得到一种性能较好的热致液晶共聚酯。然后采用氧化石墨烯对热致液晶共聚酯进行改性,并研究了氧化石墨烯对热致液晶共聚酯结构及性能的影响。最后通过熔融纺丝法制备了热致液晶共聚酯/氧化石墨烯复合纤维,并对纤维的形貌及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首先,本文采用对羟基苯甲酸(HBA)和6-羟基-2-萘甲酸(HNA)为单体,分别以醋酸钙、醋酸镁和醋酸锌为催化剂,通过“两步法”熔融聚合工艺制备了热致液晶共聚酯。通过研究发现,醋酸锌催化得到的热致液晶共聚酯初始分解温度高,力学性能优,同时具有良好的熔融流动性。因此,可以将醋酸锌催化得到的热致液晶共聚酯作为基体,采用纳米粒子对其原位改性,以进一步提高其性能。氧化石墨烯表面含有大量含氧基团,因此其能够良好的分散在聚合物基体中,而且氧化石墨烯在改性聚合物方面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为了进一步提高热致液晶共聚酯的性能,本文采用氧化石墨烯对其进行改性。采用原位熔融聚合的工艺制备了不同氧化石墨烯含量的热致液晶共聚酯/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并对复合材料的结构及性能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氧化石墨烯能有效提高热致液晶共聚酯的热分解温度,与纯热致液晶共聚酯相比,含0.1wt%氧化石墨烯的热致液晶共聚酯/氧化石墨复合材料的初始分解温度和最快热分解速率所对应的温度分别提高了4.4和9.4oc。而且,当氧化石墨烯含量不超过0.1wt%时,复合材料都具有明显的向列型液晶纹理结构及良好的熔融流动性,这说明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成型加工性能。纤维是热致液晶共聚酯很重要的一个应用领域,在本文中,采用熔融纺丝法制备了不同氧化石墨烯含量的热致液晶共聚酯/氧化石墨烯复合纤维,并对纤维的形貌和力学性能进行了详细研究。纤维表面sem图片表明,当氧化石墨烯含量不超过0.1wt%时,纤维表面光滑。从纤维撕裂面和截面的sem图片中,能看到热致液晶共聚酯纤维具有明显的微纤结构,而且在纤维截面中没有发现氧化石墨烯团聚的现象。纤维二维x射线衍射(2d-xrd)测试结果表明,随着氧化石墨烯含量的增加,纤维中晶区分子链的取向度逐渐降低。纤维力学性能测试表明,氧化石墨烯的确可以提高热致液晶共聚酯纤维的力学性能,当氧化石墨烯含量为0.1wt%时,复合纤维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断裂功与纯热致液晶共聚酯纤维相比分别提高了29.6、60.0和107.4%。(本文来源于《东华大学》期刊2016-01-01)
葛雪明[2](2012)在《低熔点阻燃热致液晶共聚酯的制备及其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首先,本文制备了介晶单体对乙酰氧基苯甲酸(p-AHB)、含磷阻燃单体10-(2,5-二羟基苯基)-10-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的二乙酸酯(DOPO-AHQ)、含氮阻燃单体以及四种不同的柔性单体。并且采用熔融共聚法,合成了五种低熔点阻燃热致液晶共聚酯(TLCP),分别采用红外光谱法、广角X射线衍射法(WAXD)、热台偏光显微镜法(POM)和乌氏粘度计法,表征了它们的分子结构、液晶织构、特性粘数及分子量。结果表明,五种TLCP的POM照片中均呈现出向列型液晶的典型织构,且它们的分子量均在20000左右。另外,本文还研究了阻燃元素对TLCP阻燃性能的影响,分析可知,五种TLCP的垂直燃烧性能都达到V-0级,并且磷-氮协效阻燃TLCP比单一磷元素阻燃TLCP的氧指数高,TLCP-5最高为77;探讨了柔性间隔基对TLCP的Tm、Tg以及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发现,TLCP的Tm和Tg都随着柔性间隔基中亚甲基数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TLCP-5的降低幅度最大,Tm及Tg分别降低了122℃和118℃,而它们的热稳定性及成炭性仍较好,五种TLCP的最大热失重速率(Vdmax)均出现在450℃左右,700℃时的成炭率均高于33.00%,最高可达40.93%。其次,本文选择综合性能最优的TLCP-5,分别将其与ABS和PP熔融共混,制备了ABS/TLCP-5和PP/TLCP-5两种原位复合材料,并分别研究了TLCP-5微纤对二者微观结构、结晶形态、力学性能、加工流动性能以及热稳定性的影响。PO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测试结果表明,TLCP-5在ABS和PP中都原位形成了微纤结构;POM和WAXD测试表明,PN-TLCP诱导PP形成了部分p晶型。另外,添加TLCP-5后,对ABS和PP均起到了增强作用,其中ABS的拉伸强度、弹性模量分别增加了24%和50%,而PP则都提高了29%。此外,TLCP-5微纤还提高了PP的韧性,PP/TLCP-5原位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比纯PP增加了81%。同时,熔体流动速率(MFR)和流变测试结果表明,TLCP-5微纤明显改善了ABS和PP的加工流动性能。热失重分析可知,TLCP-5赋予了ABS/TLCP-5和PP/TLCP-5两种原位复合材料良好的热稳定性。最后,本文选择了PP/TLCP-5原位复合材料,进一步研究了增容剂PP-g-MAH对原位复合材料各项性能的影响。POM和SEM实验结果表明,PP-g-MAH改善了PP与TLCP-5之间的相容性,使得p晶成核剂的粒径变小,分散更均匀;且PP-g-MAH增加了TLCP-5的成纤性,微纤的长径比增加了1倍左右。因此,加入PP-g-MAH后,原位复合材料的冲击性能和拉伸性能进一步增加了,冲击强度提高了4.7KJ/m2,拉伸强度增加了5.5MPa。另外,MFR、流变测试及热失重测试结果显示,PP-g-MAH的加入进一步改善了原位复合材料的加工流动性能和热稳定性能。(本文来源于《大连工业大学》期刊2012-04-01)
夏英,张丹,吕枭枭,马文文,葛雪明[3](2011)在《新型含磷热致液晶共聚酯的合成与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溶液法合成了一种新型含磷热致液晶共聚酯,使液晶共聚酯的主链上含有介晶单元,侧基上含有阻燃元素磷。利用红外光谱方法对合成的共聚酯的结构进行了分析,利用乌氏黏度计对共聚酯的特性黏度进行了测定,并对共聚酯进行液晶结构分析及广角X射线衍射(WAXD)、热失重分析(TG)等测试。结果表明,共聚酯具有热致液晶性,其液晶织构为向列型,结晶性较高,结晶结构规整;所合成的共聚酯的清亮点高于其分解温度,说明合成的共聚酯有较宽的液晶态温度范围,这对共聚酯的成型加工非常有利;利用含磷酚类物质DOPO-QO合成的液晶共聚酯,具有很好的热稳定性,失重5%时温度达220℃,热分解残余量可达32.5%。(本文来源于《大连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1年06期)
杨荣,陈力,黄恒圳,张文强,王玉忠[4](2011)在《基于含磷热致液晶共聚酯的原位增强阻燃聚碳酸酯的制备与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首先通过酯交换缩聚将4,4-二羟基二苯醚(DDE)作为扭结基元引入全芳环热致液晶共聚酯制备得到与聚碳酸酯(PC)加工温度相匹配的含磷热致液晶共聚酯(PHDDT)。继而,作者将PHDDT与PC通过双螺杆挤出制备不同配比的PC/PHDDT(本文来源于《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1-09-24)
张传吉,黄志雄[5](2009)在《主链全芳热致液晶共聚酯的合成与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对羟基苯甲酸(HBA)、4,4-联苯二酚(HB)、1,3-二溴丙烷(DP)、对苯二甲酸(TA)为共聚物单体,采用熔融直接缩聚的方法,一步混合直接投料聚合出全芳香族液晶共聚酯。该合成方法反应条件温和,产物分子量高。用红外(FIR)、差热分析(DSC)、偏光显微镜(POM)等测试分析手段对共聚酯的结构、热性能和液晶特性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合成所得的热致液晶共聚酯呈现明显的向列性热致液晶的特性。取代基的引入降低了共聚酯的熔点,而取代基链长直接影响共聚酯的熔点。(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09年21期)
李君,吴美琰[6](2006)在《热致液晶共聚酯与聚酯热塑弹性体复合物的制备与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原位缩聚法制备了一系列(对羟基苯甲酸-对苯二甲酸-间苯二酚)(HB-TA-RES)热致液晶共聚酯与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聚四亚甲基醚热塑弹性体(PBT-PTMG)复合物,并用POM,TGA,WAXD,SEM及动态应力流变仪等手段进行了表征.复合物在较宽的共聚酯含量范围(30 wt%~70 wt%)或共聚酯组成不同时(共聚酯中HB含量20 mol%~80 mol%)均具有热致液晶行为.当复合物中共聚酯含量≤50 wt%以及共聚酯中对羟基苯甲酸(HB)含量≤60 mol%时,共聚酯分子的结构更加均匀化,结晶组分的结晶行为受到限制,基体与液晶组分具有较好的复合效果,不表现明显的相分离行为.复合物与相应的纯共聚酯相比,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其粘度均比基体PBT-PTMG小.当复合物中共聚酯含量≥30 wt%时,其粘度下降尤为显着,表明其具有较好的加工性.(本文来源于《高分子学报》期刊2006年01期)
张莉,马敬红,梁伯润,余亦华[7](2005)在《热致液晶共聚酯60PHB/PEN的热降解动力学研究——(Ⅰ)非等温热降解动力学》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氮气氛中采用热重分析的方法对热致液晶共聚酯60PHB/PEN的热降解动力学进行了研究。采用F riedm an和Chang两种单一加热速率方法对活化能Ea、反应级数n和频率因子Z等降解反应动力学参数进行了分析。讨论了加热速率和计算方法对热稳定性及降解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本文来源于《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期刊2005年05期)
程丹,池振国,潘欣慰,金曼娜,卜海山[8](2005)在《全芳族热致液晶共聚酯的固态聚合》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固态聚合方法制备了一种由4-乙酰氧基苯甲酸(ABA)、6-乙酰氧基-2-萘甲酸(ANA)、对苯二甲酸(TA)和1,4-二乙酰氧基苯撑(HQA)合成的全芳族热致液晶共聚酯.通过偏光显微镜(PLM)研究了共聚酯的织态.测定了产物的熔点和比浓对数粘度.研究了固态聚合的实验条件,如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氮气流量及粒子大小对共聚酯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经固态聚合的液晶共聚酯样品在偏光显微镜下观察到典型的向列相条带织构.熔点和比浓对数粘度测量的结果表明,固态聚合过程中共聚酯相对分子质量大大提高.还讨论了不同实验条件下固态聚合的反应机理和反应速度.(本文来源于《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5年04期)
郭朝莹,毛联波,解孝林,周兴平,曾繁涤[9](2004)在《热致液晶共聚酯/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微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一定量的有机蒙脱土和40 mol%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与60 mol%的对羟基苯甲酸(p-HBA)的原位乙酰化法反应,制备了PBT40-PHB60热致液晶共聚酯/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实验结果表明液晶共聚酯和蒙脱土之间存在强烈的相互作用,蒙脱土以完全剥离的形态分散于液晶高分子形成了全剥离型的热致液晶共聚酯/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其中LCP仍然表现出原有的向列型液晶行为,但液晶微区随蒙脱土含量的增加而明显细化,纹影结构的向错点也变得模糊。(本文来源于《第五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Ⅱ》期刊2004-09-01)
郭朝莹,毛联波,周兴平,解孝林[10](2004)在《PBT/PHB热致液晶共聚酯的原位乙酰化合成与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原位乙酰化法 ,合成了对羟基苯甲酸 (PHB)摩尔分数不同的PBT/PHB共聚酯 ,研究了其组成与相转变和液晶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采用PHB的原位乙酰法合成的PBT/PHB共聚酯 ,当PHB刚性基元的摩尔分数为为 2 0 %~ 80 %时 ,PBT/PHB共聚酯为向列型热致性液晶 ,并存在明显的双玻璃化现象 ;当PHB的摩尔分数达到 60 %后 ,共聚酯表现出两个熔点。这种多重相转变与PBT/PHB共聚酯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富PBT相和富PHB相有关。采用PHB的原位乙酰化法代替乙酰氧基苯甲酸的酯交换法 ,一定程度上抑制了PHB嵌段链的形成。(本文来源于《塑料工业》期刊2004年01期)
热致液晶共聚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首先,本文制备了介晶单体对乙酰氧基苯甲酸(p-AHB)、含磷阻燃单体10-(2,5-二羟基苯基)-10-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的二乙酸酯(DOPO-AHQ)、含氮阻燃单体以及四种不同的柔性单体。并且采用熔融共聚法,合成了五种低熔点阻燃热致液晶共聚酯(TLCP),分别采用红外光谱法、广角X射线衍射法(WAXD)、热台偏光显微镜法(POM)和乌氏粘度计法,表征了它们的分子结构、液晶织构、特性粘数及分子量。结果表明,五种TLCP的POM照片中均呈现出向列型液晶的典型织构,且它们的分子量均在20000左右。另外,本文还研究了阻燃元素对TLCP阻燃性能的影响,分析可知,五种TLCP的垂直燃烧性能都达到V-0级,并且磷-氮协效阻燃TLCP比单一磷元素阻燃TLCP的氧指数高,TLCP-5最高为77;探讨了柔性间隔基对TLCP的Tm、Tg以及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发现,TLCP的Tm和Tg都随着柔性间隔基中亚甲基数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TLCP-5的降低幅度最大,Tm及Tg分别降低了122℃和118℃,而它们的热稳定性及成炭性仍较好,五种TLCP的最大热失重速率(Vdmax)均出现在450℃左右,700℃时的成炭率均高于33.00%,最高可达40.93%。其次,本文选择综合性能最优的TLCP-5,分别将其与ABS和PP熔融共混,制备了ABS/TLCP-5和PP/TLCP-5两种原位复合材料,并分别研究了TLCP-5微纤对二者微观结构、结晶形态、力学性能、加工流动性能以及热稳定性的影响。PO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测试结果表明,TLCP-5在ABS和PP中都原位形成了微纤结构;POM和WAXD测试表明,PN-TLCP诱导PP形成了部分p晶型。另外,添加TLCP-5后,对ABS和PP均起到了增强作用,其中ABS的拉伸强度、弹性模量分别增加了24%和50%,而PP则都提高了29%。此外,TLCP-5微纤还提高了PP的韧性,PP/TLCP-5原位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比纯PP增加了81%。同时,熔体流动速率(MFR)和流变测试结果表明,TLCP-5微纤明显改善了ABS和PP的加工流动性能。热失重分析可知,TLCP-5赋予了ABS/TLCP-5和PP/TLCP-5两种原位复合材料良好的热稳定性。最后,本文选择了PP/TLCP-5原位复合材料,进一步研究了增容剂PP-g-MAH对原位复合材料各项性能的影响。POM和SEM实验结果表明,PP-g-MAH改善了PP与TLCP-5之间的相容性,使得p晶成核剂的粒径变小,分散更均匀;且PP-g-MAH增加了TLCP-5的成纤性,微纤的长径比增加了1倍左右。因此,加入PP-g-MAH后,原位复合材料的冲击性能和拉伸性能进一步增加了,冲击强度提高了4.7KJ/m2,拉伸强度增加了5.5MPa。另外,MFR、流变测试及热失重测试结果显示,PP-g-MAH的加入进一步改善了原位复合材料的加工流动性能和热稳定性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热致液晶共聚酯论文参考文献
[1].李宗昊.热致液晶共聚酯/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东华大学.2016
[2].葛雪明.低熔点阻燃热致液晶共聚酯的制备及其应用[D].大连工业大学.2012
[3].夏英,张丹,吕枭枭,马文文,葛雪明.新型含磷热致液晶共聚酯的合成与表征[J].大连工业大学学报.2011
[4].杨荣,陈力,黄恒圳,张文强,王玉忠.基于含磷热致液晶共聚酯的原位增强阻燃聚碳酸酯的制备与性能研究[C].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2011
[5].张传吉,黄志雄.主链全芳热致液晶共聚酯的合成与表征[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9
[6].李君,吴美琰.热致液晶共聚酯与聚酯热塑弹性体复合物的制备与性能[J].高分子学报.2006
[7].张莉,马敬红,梁伯润,余亦华.热致液晶共聚酯60PHB/PEN的热降解动力学研究——(Ⅰ)非等温热降解动力学[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5
[8].程丹,池振国,潘欣慰,金曼娜,卜海山.全芳族热致液晶共聚酯的固态聚合[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
[9].郭朝莹,毛联波,解孝林,周兴平,曾繁涤.热致液晶共聚酯/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微结构[C].第五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Ⅱ.2004
[10].郭朝莹,毛联波,周兴平,解孝林.PBT/PHB热致液晶共聚酯的原位乙酰化合成与表征[J].塑料工业.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