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颗粒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颗粒,节理,数值,裂隙,理论,岩石,雷诺。
颗粒流论文文献综述
李飞,杨俊杰,宋琦,孙涛[1](2020)在《多层砂土地基扩底桩单桩抗压模型试验及颗粒流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室内半模试验和颗粒流数值模拟,揭示多层砂土地基扩底桩单桩抗压承载特性及变形特征。结果表明,通过对比分析极限承载力与H_h/D(持力层厚度与扩大头直径之比)的关系可以看出,单桩的抗压极限承载力随H_h/D逐渐增加,当H_h/D超过2.0时,极限承载力基本不再增加,此时的单桩抗压极限承载力稳定在300.01~303.25 N,是H_h/D=0.5时极限承载力(183.83 N)的1.65倍。扩大头下部土体发生局部压缩—剪切破坏,破坏面从扩大头底面边缘向斜下方扩展,在水平方向影响范围达到最大后逐渐向桩内侧收缩;荷载作用越大,地基破坏区域越大,相应的极限抗压承载力也越大;持力层厚度增加,扩大头分担的荷载比例增大,分担的荷载达到稳定需要的桩顶位移也越大,H_h=0.5 D试验扩大头分担的荷载比例稳定时为60%,对应的桩顶位移约为29 mm;桩顶位移达到33 mm后,H_h=1.0~3.0 D试验稳定在63%~65%之间;通过细观颗粒流理论对砂土移动特性的研究发现,持力层厚度从0.5 D增大至2.0 D,破坏面的起始扩展角度从31°增大至42°。数值模拟研究结果与模型试验数据吻合效果良好,证明该方法分析多层砂土地基扩底桩单桩抗压荷载传递机理是可行的。(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20年02期)
李晓田,王楚昕,于永强[2](2019)在《基于颗粒流交互理论的水泥净浆流变分布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缩短回转黏度仪中水泥净浆流场的仿真运算时间,提出一种基于理论流体力学的迭代算法.根据流场中心对称的性质,对流场进行径向分层;在层内流体连续、均匀的假设下,构建迭代算法,在层内运用雷诺-里符林公式计算每层的剪切速率,并通过颗粒流交互(PFI)理论进一步计算流场中水泥净浆的流变特性参数.迭代算法的仿真结果与有限差分方法仿真结果的平均误差为0.89%,与试验结果的平均误差为4.23%;迭代算法的仿真用时仅为2.55 s,与有限差分法(仿真用时为5 d)相比,运算效率大大提高.所提算法可用于回转黏度仪中水泥净浆流场的高效仿真,且可用于水泥净浆PFI参数的快速标定.(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期刊2019年12期)
贾蓬,张瑶,刘冬桥,张亚兵[3](2019)在《真叁轴条件下单裂隙砂岩破坏过程的颗粒流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颗粒流程序从细观角度对在真叁轴条件下含单裂隙砂岩的裂纹扩展贯通模式、破裂机理展开研究,重点讨论了不同中主应力对单裂隙砂岩裂纹扩展和其力学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真叁轴压缩条件下,中主应力有助于增大含裂隙砂岩的强度,但过高的中主应力会加快裂纹的扩展、贯通,从而形成宏观破裂面;当中主应力的作用方向与裂隙走向垂直时,裂隙岩石的破坏模式为垂直于裂隙走向形成宏观剪切破裂面,含裂隙砂岩在真叁轴压缩条件下的破坏主要为伴随拉破坏的剪切破坏机制.(本文来源于《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11期)
唐礼忠,宋徉霖[4](2019)在《含非共面重迭型微裂隙类岩石试样单轴受压宏细观力学特性颗粒流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单轴压缩下非共面重迭型微裂隙倾角变化对类岩石试样整体的轴向应力,弹性应变能和局部应力场等的影响,在已有类岩石试样真实参数基础上选用颗粒流数值分析软件PFC~(2D)对其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试样抗压强度随裂隙倾角增加而增加;裂隙倾角较小时,试样在单轴压缩过程中具有明显塑性变形,在应变软化阶段能量释放率较大,而裂隙倾角较大时,则表现出明显的弹脆性性质,贮能较大;对裂隙局部应力场分析,最小主应力场随轴向应变呈明显的阶段性变化,大的应(本文来源于《水利水电快报》期刊2019年11期)
龙恩林,陈俊智[5](2019)在《花岗岩颗粒流模型循环压缩作用下能量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分析花岗岩颗粒流模型循环作用下的能量特征,基于花岗岩单轴压缩试验得到的应力应变曲线,完成了PFC~(3D)数值试验的参数标定,探讨了不同循环次数下数值试件内部总能量、弹性应变能和耗散能的变化规律,建立了一定循环次数下耗散能随应力变化的演化方程。研究结果表明:在数值试件加载至破坏过程中,这些能量参数以应力应变曲线峰值点为分界,峰前的总能量、弹性应变能和耗散能随应力呈非线性增长,总能量增长速率最快,弹性能次之,耗散能最慢;至峰值点附近时弹性应变能达到储能极限,增速降为0;峰后则表现为弹性应变能急剧释放,耗散能随裂纹发展而快速增加,能量急剧释放是导致岩石灾变破坏的主要原因。提出的基于材料阻尼理论的耗散能演化方程,计算结果和试验数据对比表明其可以较好地反映一定循环次数下耗散能随应力变化的特征。(本文来源于《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期刊2019年10期)
田兴朝,刘远明,马智理,杨家曌[6](2019)在《基于颗粒流数值模拟的层状节理对隧道围岩变形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层状节理对隧道围岩变形规律的影响,采用颗粒流软件PFC2D,建立了含层状节理的隧道模型,分析了层状节理倾角、间距、分布位置对隧道围岩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层状节理倾角为45°时,隧道围岩变形量最小,节理间距小于1.2 m及节理分布在拱顶时,对隧道围岩变形的影响更加显着。验证了颗粒流软件PFC2D在节理隧道研究中的可行性,得出了层状节理特征的影响规律。(本文来源于《煤矿安全》期刊2019年10期)
郭国潇,陈世江[7](2019)在《基于颗粒流程序花岗岩单轴抗压强度的尺寸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大量研究表明,岩石存在尺寸效应特征。为了研究不同尺寸花岗岩单轴抗压强度的尺寸效应,应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建立与所研究花岗岩组分含量一致的六组颗粒流程序(PFC)数值模型进行单轴压缩数值试验;每组模型尺寸分别80 mm×160 mm、70 mm×140 mm、60 mm×120 mm、50 mm×100 mm、40 mm×80 mm、30 mm×60 mm。试验结果表明:①六组数值模型总体的抗压强度及弹性模量的尺寸效应特征明显,随模型尺寸的减小,两参数值总体呈增大趋势;②六组数值模型的破坏模式较为一致,表现为竖向劈裂破坏,但不同数值模型形成宏观大裂缝的位置都有所区别;③随着数值模型尺寸的减小,模型中的云母含量在下降,模型的单轴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呈上升趋势,说明云母含量越多,模型的物理力学性质越差,即花岗岩宏观力学性质的大小受其物理力学性质最弱组分的含量所控制。(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9年29期)
李向东,王平,程爱平,许梦国,张玉山[8](2019)在《金属矿山井下泥石流积聚过程的颗粒流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井下泥石流破坏性极强,是金属矿山的重点防治对象,对井下泥石流形成机理的研究有助于提出更加安全有效的防治措施。采用PFC~(3D)数值模拟软件,对泥石流在覆盖层中渗流的过程进行模拟,分析泥土颗粒的运动规律和泥石流、覆盖层二者交界处孔隙率、渗透率的变化规律。泥石流在渗流过程中形成一层渗透率很低的"不透水层",导致其无法及时排出从而大量积聚,最终造成井下泥石流灾害。研究成果进一步完善了井下泥石流的形成机理,并提出相应的井下泥石流防治措施,核心是阻止不透水层的形成。(本文来源于《化工矿物与加工》期刊2019年10期)
王俊光,杨鹏锦,梁冰,金峤[9](2019)在《基于颗粒流程序的不同加卸载条件下泥岩蠕变破裂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平顶山12矿泥岩在不同加卸载围压速率下的蠕变破裂规律,在Bugers蠕变模型的基础上引入非线性黏塑性体(NVPB)串联构成Bugers-NVPB模型,基于颗粒流理论建立颗粒间力与位移的数值积分方案,二次开发出适用于二维颗粒流程序(PFC~(2D))且具有加速蠕变特性的黏弹塑性蠕变模型。建立PFC~(2D)模型,并进行单轴压缩和叁轴分级加载蠕变的模拟,通过与室内试验对比,验证了Bugers-NVPB模型对于蠕变试验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进行单轴压缩和不同加卸载围压速率下蠕变试验,分析了不同条件下试样的破裂形态、微裂纹数量和破裂机制。结果表明:在加卸载围压条件下,泥岩蠕变破裂形态比单轴压缩条件下更为复杂,且微裂纹总数更多;随着加卸载速率的增加,泥岩蠕变破裂形式由以剪切破坏为主,向张拉破坏为主过渡,微裂纹发育的局部化效应更加显着,微裂纹总数有所减少;在蠕变破裂阶段,试样均产生大量的张拉裂纹,且随着加卸载速率的减少,试件中较少的剪切裂纹对宏观破裂形态的影响愈加显着。(本文来源于《实验力学》期刊2019年05期)
王勇生,刘延金[10](2019)在《采用二维颗粒流软件对水泥冷再生混合料间接抗拉强度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二维颗粒流软件(PFC2D)对水泥冷再生混合料间接抗拉强度开展模拟试验研究。为了对数值试验中细观力学参数的调整提供依据,并分析模拟试验结果的可靠性,首先对水泥冷再生混合料间接抗拉强度开展室内试验,得出宏观力学参数值。然后确定混合料中颗粒的接触本构模型,建立数值试件。进行模拟加载,不断调整细观力学参数值,直到最终模拟试验结果与室内试验结果相吻合,得出最终细观力学参数值。利用得出的细观力学参数,对不同颗粒级配条件下的试件进行模拟试验,通过与室内试验对比,验证模拟试验的可靠性。结果表明:模拟试验中应力增长曲线与室内试验结果基本吻合,数值试验中3组试件的间接抗拉强度值与室内试验实测值得平均误差仅为2.14%;所确定的接触模型和细观力学参数值是准确的,可在相关研究中用模拟试验代替室内试验,提高研究效率;模拟试验真实地展现了试件在荷载作用下内部颗粒的运移情况,揭示了材料强度形成机理和细观力学特征。(本文来源于《硅酸盐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颗粒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缩短回转黏度仪中水泥净浆流场的仿真运算时间,提出一种基于理论流体力学的迭代算法.根据流场中心对称的性质,对流场进行径向分层;在层内流体连续、均匀的假设下,构建迭代算法,在层内运用雷诺-里符林公式计算每层的剪切速率,并通过颗粒流交互(PFI)理论进一步计算流场中水泥净浆的流变特性参数.迭代算法的仿真结果与有限差分方法仿真结果的平均误差为0.89%,与试验结果的平均误差为4.23%;迭代算法的仿真用时仅为2.55 s,与有限差分法(仿真用时为5 d)相比,运算效率大大提高.所提算法可用于回转黏度仪中水泥净浆流场的高效仿真,且可用于水泥净浆PFI参数的快速标定.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颗粒流论文参考文献
[1].李飞,杨俊杰,宋琦,孙涛.多层砂土地基扩底桩单桩抗压模型试验及颗粒流模拟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
[2].李晓田,王楚昕,于永强.基于颗粒流交互理论的水泥净浆流变分布算法[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19
[3].贾蓬,张瑶,刘冬桥,张亚兵.真叁轴条件下单裂隙砂岩破坏过程的颗粒流模拟[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4].唐礼忠,宋徉霖.含非共面重迭型微裂隙类岩石试样单轴受压宏细观力学特性颗粒流模拟[J].水利水电快报.2019
[5].龙恩林,陈俊智.花岗岩颗粒流模型循环压缩作用下能量特征分析[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9
[6].田兴朝,刘远明,马智理,杨家曌.基于颗粒流数值模拟的层状节理对隧道围岩变形影响分析[J].煤矿安全.2019
[7].郭国潇,陈世江.基于颗粒流程序花岗岩单轴抗压强度的尺寸效应[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9
[8].李向东,王平,程爱平,许梦国,张玉山.金属矿山井下泥石流积聚过程的颗粒流模拟[J].化工矿物与加工.2019
[9].王俊光,杨鹏锦,梁冰,金峤.基于颗粒流程序的不同加卸载条件下泥岩蠕变破裂规律研究[J].实验力学.2019
[10].王勇生,刘延金.采用二维颗粒流软件对水泥冷再生混合料间接抗拉强度模拟[J].硅酸盐学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