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踪数据中继卫星论文_马慧,吴彦鸿

导读:本文包含了跟踪数据中继卫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数据,链路,系统,肯尼迪,天线,航天局,功率放大器。

跟踪数据中继卫星论文文献综述

马慧,吴彦鸿[1](2017)在《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系统抗干扰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目前信息化局势的日益复杂,外层空间必将成为未来国际信息权争夺的重要战场,保证TDRSS具有优良的抗干扰性能,意味着能够在天基对抗中取得了主动权。介绍了TDRSS系统组成以及发展现状,针对TDRSS目前主要面临的干扰体制进行重点讨论并仿真模拟,列举了可采用的抗干扰技术。分别在系统设计层面和信号处理层面总结比较抗干扰技术现状和优劣性,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本文来源于《兵器装备工程学报》期刊2017年07期)

庄树峰[2](2017)在《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系统资源调度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系统(Tracking and Data Relay Satellite System,TDRSS),简称中继卫星系统,由地面测控站、用户航天器以及位于地球同步轨道上的中继卫星组成。中继卫星系统作为天基测控网的核心,不仅能够解决卫星通信中测控和通信高覆盖率的难题,还能够满足高数据率传输以及多目标测控等技术需求,在航天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中继卫星资源调度是中继卫星系统的一项关键技术。随着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用户航天器数量不断地增大,但是系统中的中继卫星数量有限,相应的时间资源、频率资源和功率资源并不充足,用户航天器提出的各种任务、数据传输请求不能得到全部满足。在包含多个用户航天器的中继卫星系统中,研究中继卫星资源调度技术,能够更加充分地发挥中继卫星的测控、跟踪功能,保障中继卫星系统高效率地运作。因此,本文对中继卫星系统资源调度技术展开了研究,包括单址链路中继卫星静态资源调度、单址链路中继卫星动态资源调度和多址链路中继卫星资源调度叁部分内容。首先,对单址链路情况下的中继卫星静态资源调度问题进行了研究。对于单址链路情况,中继卫星同一时刻只能处理一个用户航天器提出的任务请求。在对调度问题的特点和约束条件进行分析后,建立了单址链路中继卫星静态资源调度的数学模型,模型考虑多个可见时间窗口的情况。在静态资源调度的求解中,提出了基于人工蜂群的单址链路中继卫星静态资源调度算法。仿真中把基于人工蜂群的静态资源调度算法与其它叁种智能优化算法进行了对比实验,综合考虑优化能力和迭代速度,提出的算法能够以较快的收敛速度获得更大的调度收益。然后,研究了单址链路情况下的中继卫星动态资源调度问题。中继卫星系统从静态调度方案生成完毕到调度方案被中继卫星执行这段时间内可能会发生动态扰动,导致初始静态方案无法适用于扰动后的调度模型。动态资源调度问题不仅要满足任务优先原则,而且要保证动态调度方案与初始方案之间的变更最小。因此,相应的资源调度模型为多准则决策问题。给出了方案变化幅度的数学定义,把动态资源调度问题归为多准则决策问题中的多属性决策问题,提出了基于属性分级逼近理想解排序的动态资源调度算法,并引入了调度方案代价系数来统一衡量总优先级和方案变化幅度两种属性。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法优良的性能,得到的动态调度方案以较小的方案变化幅度为代价获得了较高的总优先级,适合用于解决中继卫星动态调度问题。最后,研究了多址链路情况下的中继卫星资源调度问题。分析了中继卫星系统在传统的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体制下的资源调度问题,提出了基于任务并行约束检测的调度算法。数据中继卫星系统是一个多用户卫星通信系统,把正交频分多址(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OFDMA)体制引入到中继卫星系统,系统可以根据用户航天器对传输速率的需求,给每个用户航天器分配不同的子载波资源和功率资源。在速率自适应和比例公平性准则下,建立了相应的资源调度模型,提出了基于蚁群优化子载波分配和次优功率分配的联合调度算法。参考蚁群算法求解旅行商问题的思路,提出了基于蚁群优化的子载波分配算法,并把平滑指数表征的比例公平性系数引入到蚁群算法的启发式信息中。为了能够严格满足用户的比例公平性,提出了一种次优功率分配原则。通过仿真实验与另外两种算法进行了比较,本文提出的算法在相同条件下获得了更高的系统和速率,并且实现了用户的比例公平性。(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7-06-01)

王志淋,李新明[3](2015)在《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系统资源调度优化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现有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资源调度研究常采取简化模型,它将天线的准备时间假定为固定值,由此成为工程应用中系统利用率提升的一个瓶颈。文章借鉴时间窗约束的车辆路径问题理论,提出天线准备时间变长的规划优化问题(LOPVAPT)模型,通过优化天线的扫描路径,实现天线准备时间的动态最优取值。采用STK模拟任务过程,基于Matlab实现蚁群算法,结果表明可将系统利用率从低于80%提高到90%以上。(本文来源于《中国空间科学技术》期刊2015年01期)

徐哲[4](2014)在《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系统多址干扰抑制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航天技术与航天工程的快速发展,以往以陆基与海基为主的空间通信网很难满足对低轨卫星通信覆盖率的要求,同时也很难实现多用户、多任务的协调合作与多信息的处理,这也就要求扩展现有的空间通信网络以提高网络的覆盖范围以及多目标信号处理的能力。利用TDRSS(Tracking andData Relay Satellite System,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系统),不仅可以通过大幅提高通信网络覆盖率来实现同时与多个低轨卫星之间全程无间断实时通信,而且数据中继卫星还可以起到在地面站和用户星之间进行数据的高速中继的作用。未来空间任务中,将需要空间站及低轨卫星之间的协同作业。而要与多个用户卫星同时进行通信,则对每个卫星发送的信号来说都会有来自其他卫星的多址干扰的影响。所以,实现中继卫星系统对多个低轨卫星同时、可靠高速通信与数据的传输是亟待解决的。本论文将真对上述问题研究中继卫星系统空间S波段多用户通信的多址干扰抑制技术。本文首先对TDRSS多用户通信网络进行了介绍,然后对其链路模型进行了计算。其次,对TDRSS系统的前向链路与返向链路的系统的总体框图进行设计与分析。再次,确定前向链路与返向链路的多址干扰抑制方案,并提出了级联的最优判决函数映射与门限分类的返向链路多址干扰抑制方案。相比非级联的最优判决函数映射与门限分类的方法性能更加突出。对前向链路与返向链路多址干扰抑制算法的误码率性能,多用户容量性能,以及抗远近效应的能力进行了仿真分析,并对前向与返向链路算法的误码率性能进行对比,得出两种算法各自的特点以及分别应用于前向链路与返向链路的可行性。最后,为了满足TDRSS系统的通信性能的要求,将RS码与卷积码的级联编码运用于TDRSS前向与返向链路中,极大的降低了系统的误码率。(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4-07-01)

刘进军[5](2013)在《美国发射首颗第叁代“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一文中研究指出2013年1月30日,美国从肯尼迪航天中心用宇宙神-5火箭成功发射了首颗第叁代"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TDRS-K,升空后名为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11)。"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是一种跟踪地球低轨道人造航(本文来源于《国际太空》期刊2013年05期)

[6](2013)在《美国发射第叁代“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一文中研究指出据Nasaspaceflight网站2013年1月30日报道,当日美国东部时间20点48分,从卡纳维拉尔角的肯尼迪航天中心,宇宙神-5(Atlas-V)火箭成功发射NASA新一代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K(TDRS-K,即TDRS-11)。这颗卫星由波音卫星系统公司基于BSS-601HP卫星平台(本文来源于《航天器工程》期刊2013年02期)

史西斌,李本津,王锟,程砾瑜[7](2011)在《美国叁代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系统的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1983年4月,NASA将首颗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TDRS)送入地球同步轨道。经过20多年的发展,NASA已经部署了两代TDRS,当前正在发展第叁代TDRS。本文介绍了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系统(TDRSS)的演变过程,讨论了每一代TDRS和地面终端站的采购策略与技术要求,比较了第一代和第二代TDRS的特性和能力,并给出了各地面终端站的当前配置情况。(本文来源于《飞行器测控学报》期刊2011年02期)

[8](2010)在《《电讯技术》专题资料《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系统与技术的新发展》已出版》一文中研究指出自美国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系统(TDRSS)”的设想以来,天基测控网的概念已从理论变为现实。美国建成了由两代卫星共9颗在轨星和3个地面终端站组成的完善系统,欧洲和日本也先后发射了中继卫星系统的实验星,进行了关键技术实验,积累了一定的(本文来源于《电讯技术》期刊2010年12期)

崔赪旻,王典军[9](2010)在《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星间链路天线驱动机构技术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星间链路天线驱动机构由于机构负载的特殊性,负载能力、驱动性能、刚度、精度和可靠性等方面均有很高的要求,与其他航天器的双轴驱动机构有很大的区别.介绍了美国第一代中继卫星TDRS、日本试验中继卫星COMETS、欧洲试验中继卫星ARTEMIS、俄罗斯中继卫星LOUTCH的星间链路天线驱动机构的详细设计指标及设计方案,并加以总结和比对,为研制中继卫星天线驱动机构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期刊2010年05期)

谭晓衡,胡洋,刘煜[10](2010)在《AM-AM变换对卫星跟踪和数据中继DOA估计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跟踪和数据中继卫星系统反向链路中,多路频分复用信号通过高功率放大器时存在严重的交调干扰,导致输出的各路阵元信号严重失真.针对这一问题,该文通过幂级数模型分析高功率放大器调幅-调幅(AM-AM)变换对通道间幅度一致性的影响机理,建立幅度不一致性对波达方向(direction of arrival,DOA)估计影响的数学模型,并进行计算机仿真.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高功率放大器的AM-AM变换不会引起估计角度的偏移,但会导致空间角度范围内的谱峰值降低,同时使3 dB谱宽变宽.此外,AM-AM变换还会导致DOA估计性能恶化.(本文来源于《应用科学学报》期刊2010年05期)

跟踪数据中继卫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系统(Tracking and Data Relay Satellite System,TDRSS),简称中继卫星系统,由地面测控站、用户航天器以及位于地球同步轨道上的中继卫星组成。中继卫星系统作为天基测控网的核心,不仅能够解决卫星通信中测控和通信高覆盖率的难题,还能够满足高数据率传输以及多目标测控等技术需求,在航天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中继卫星资源调度是中继卫星系统的一项关键技术。随着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用户航天器数量不断地增大,但是系统中的中继卫星数量有限,相应的时间资源、频率资源和功率资源并不充足,用户航天器提出的各种任务、数据传输请求不能得到全部满足。在包含多个用户航天器的中继卫星系统中,研究中继卫星资源调度技术,能够更加充分地发挥中继卫星的测控、跟踪功能,保障中继卫星系统高效率地运作。因此,本文对中继卫星系统资源调度技术展开了研究,包括单址链路中继卫星静态资源调度、单址链路中继卫星动态资源调度和多址链路中继卫星资源调度叁部分内容。首先,对单址链路情况下的中继卫星静态资源调度问题进行了研究。对于单址链路情况,中继卫星同一时刻只能处理一个用户航天器提出的任务请求。在对调度问题的特点和约束条件进行分析后,建立了单址链路中继卫星静态资源调度的数学模型,模型考虑多个可见时间窗口的情况。在静态资源调度的求解中,提出了基于人工蜂群的单址链路中继卫星静态资源调度算法。仿真中把基于人工蜂群的静态资源调度算法与其它叁种智能优化算法进行了对比实验,综合考虑优化能力和迭代速度,提出的算法能够以较快的收敛速度获得更大的调度收益。然后,研究了单址链路情况下的中继卫星动态资源调度问题。中继卫星系统从静态调度方案生成完毕到调度方案被中继卫星执行这段时间内可能会发生动态扰动,导致初始静态方案无法适用于扰动后的调度模型。动态资源调度问题不仅要满足任务优先原则,而且要保证动态调度方案与初始方案之间的变更最小。因此,相应的资源调度模型为多准则决策问题。给出了方案变化幅度的数学定义,把动态资源调度问题归为多准则决策问题中的多属性决策问题,提出了基于属性分级逼近理想解排序的动态资源调度算法,并引入了调度方案代价系数来统一衡量总优先级和方案变化幅度两种属性。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法优良的性能,得到的动态调度方案以较小的方案变化幅度为代价获得了较高的总优先级,适合用于解决中继卫星动态调度问题。最后,研究了多址链路情况下的中继卫星资源调度问题。分析了中继卫星系统在传统的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体制下的资源调度问题,提出了基于任务并行约束检测的调度算法。数据中继卫星系统是一个多用户卫星通信系统,把正交频分多址(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OFDMA)体制引入到中继卫星系统,系统可以根据用户航天器对传输速率的需求,给每个用户航天器分配不同的子载波资源和功率资源。在速率自适应和比例公平性准则下,建立了相应的资源调度模型,提出了基于蚁群优化子载波分配和次优功率分配的联合调度算法。参考蚁群算法求解旅行商问题的思路,提出了基于蚁群优化的子载波分配算法,并把平滑指数表征的比例公平性系数引入到蚁群算法的启发式信息中。为了能够严格满足用户的比例公平性,提出了一种次优功率分配原则。通过仿真实验与另外两种算法进行了比较,本文提出的算法在相同条件下获得了更高的系统和速率,并且实现了用户的比例公平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跟踪数据中继卫星论文参考文献

[1].马慧,吴彦鸿.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系统抗干扰技术[J].兵器装备工程学报.2017

[2].庄树峰.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系统资源调度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

[3].王志淋,李新明.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系统资源调度优化问题[J].中国空间科学技术.2015

[4].徐哲.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系统多址干扰抑制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

[5].刘进军.美国发射首颗第叁代“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J].国际太空.2013

[6]..美国发射第叁代“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J].航天器工程.2013

[7].史西斌,李本津,王锟,程砾瑜.美国叁代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系统的发展[J].飞行器测控学报.2011

[8]..《电讯技术》专题资料《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系统与技术的新发展》已出版[J].电讯技术.2010

[9].崔赪旻,王典军.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星间链路天线驱动机构技术综述[J].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2010

[10].谭晓衡,胡洋,刘煜.AM-AM变换对卫星跟踪和数据中继DOA估计的影响[J].应用科学学报.2010

论文知识图

低功率收发器LPT方块图美国第二代“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组成示意图[‘l广义说来,TDRSS...综合通信系统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系统原理图

标签:;  ;  ;  ;  ;  ;  ;  

跟踪数据中继卫星论文_马慧,吴彦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